“我感觉日军肯定会在二十六师团的背后,至少会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这样可以与张家口一线的日军兵力,在二十六师团身后形成一条依托地形走势的完整防线。并在二十六师团背后,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而从地形以及周边的态势来看,他们的这个第二道防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线。也就是说我穿插部队,除非在突破日军防线最北端之后,直接向西然后在横穿阴山山脉转向南面。否则,我们还要面对日军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单纯的依靠我们从正面突破,对于日军这种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这进度会是相当缓慢的。而从我们目前面对的整体战局,以及我们手头的物资储备来看,这样对我军是最为不利的。一号,速战速决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装甲一师在突破日军侧翼防线之后,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正面突破的部队,直插商都、化德一线。配合正面发起攻击的部队,先打他的第二梯队,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将其这两个日军集团分割开来,使其两道防线之间无法相互策应,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丰镇、陶林、凉城一线,将日军第一军的援军堵在长城以内。”
“至于归绥方面的日军骑兵集团,我建议还是以一部兵力暂时看着为好。如果他们不动,那就是一步死棋。我们可以先不用管他们,等到东部战局稳定了,抽出手来之后在逐步的解决他们。”
“如果他们向东突围,我们集中跟随装甲集群行动的骑兵部队,或是将其阻击在卓资至凉城一线,或是将其放至于察哈尔正黄旗与丰镇、凉城之间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决他们,彻底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陈翰章的坚持,杨震摇了摇头没有立即答复他,而是拿起红蓝铅笔沿着苏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后再到武川画了一条线:“老陈,如果你集中装甲一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从苏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后直接进抵归绥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等抢占武川至归绥一线之后,你除以部分兵力围歼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之外,再集中一部分兵力利用你的机械化优势,抢占丰镇、凉城一线,将山西可能出关增援的日军兵力,堵在长城一线。这个计划,你看怎么样?”
“从苏尼特左旗到四子王旗一路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除了少数内流河之外基本上无永久性的河流,相当有利于我军机械化骑兵集群的快速突破。而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是阴山的传统南北走向的隘口,这一线还有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可以为我所用。而一旦抢占武川,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日本人为了控制察西与绥东、绥中,在阴山南北修建了为数不少的公路。从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虽说公路的质量很次,但是对于我们的坦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反倒是归绥到武川一线,倒是更为困难一些。”
“而这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也比较符合我们装甲一师的装备。t三四坦克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最大的行程三百七十公里。而t二六坦克最大的行程,也在二百公里以上。虽说在越野的情况之下,最大行程要短了七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日军的主要防御兵力,现在看基本上都在大青山以南、以东地区,而其在大青山以北,整体防御态势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我们选择大青山以北地带作为主要突破口的,那么我们的整体推进速度会相当的快。”
“另外,晋绥军区在大青山的游击支队,虽然因为实力所限无法配合我们作战。但是有他们在那一带活动,就相当于给我们安装了一双眼睛。大青山的各个南北通行隘口,敌军的布放兵力,至少我们也能掌握一个大概。”
“还有,中央已经从活动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的干部返回延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批人下个月就会抵达延安。等这批人到了我们这里,你们就相当于有了活地图。”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日军,甚至还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的军队,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为。那就是坦克根本无法在山区作战,尤其是阴山大青山段这么一道相对险峻一些的山地。日军根本就不会认为我们会利用坦克,从这里作为突破口。”
“所以他们的防线,基本上都部署在化德一线以东丘陵与山地之内,以及化德以南的丘陵地带。正面防线的选择上,也是部署在有利于日军防御的草原与山地结合地带的明安旗境内。其整体防御部署,基本上都是沿着阴山山脉向东延伸走向,以及察东的丘陵、山地。”
“他们这么做就是认为我军的坦克集群,是根本无法横穿阴山山脉。即便是抢占了绥北,也无法突破阴山山脉。而绥北都是草原、荒漠,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不说,境内无常年有水河流,便是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即便丢给我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山脉,重新形成一条完成的防御地带。还可以拉长我们的补给线,给他们随时的反击切断我军在绥远地区部队的后方创超条件。”
“而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地形要求少的步兵,我们也就相当于将战场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机动防御,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从日军目前在察东布防的态势来看,他们集中了那么多的汽车中队,绝对不是只为了解决补给。”
“观点过于守旧的日军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如果我军选择从西北方向突破阴山山脉赴敌背后,就会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这是不是要比你从正面以及浅纵深,一点点的硬啃要好的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要小的多。”
“至于搭载摩托化步兵师的那些汽车,如果实在无法通行,可以留下一定的部队保护,先放在四子王旗一线。以一部分步兵搭载坦克,一部步兵随后跟上。我们的坦克,尤其是那九十辆t三四坦克,搭载一些步兵和物资还是足够的。”
“老陈,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是我们对于战术的研究,要更多的考虑尽可能的发挥我们手中装备的所有长处。坦克的优势,并不单单是在正面掩护步兵发起攻击。而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也不单纯的就是装甲防护力。”
“这种武器最大的长处,就是将防护力与火力以及机动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合。而苏制坦克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人机功效差,而忽视了其他的优点。三百七十公里的最大形成,用于小纵深迂回穿插,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第1584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杨震沉吟了一下之后道:“我的意见是兵力部署按照你的来,但是整个穿插行动的范围,还是要尽可能的扩大。你说的没有错,无论是从敌我可调动以及投入战场的兵力来看,还是从物资储备的总量来看,此战我们都拖延不起。”
“从整体战场态势来看,我军属于三面出击的同时也是面临三面受敌的态势。一旦战役打响,也就是说在短时间之内我军的实力便处在使用到极致的情况。而日军却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本土、朝鲜,以及关内其他战场调集兵力。”
“兵力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而此次战役发起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打通与关内之间的联系,以便利用关内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但对于我们来说,此次会战胜利了,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在此次会战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我们暂时还要依靠手头的力量,来承担所有的压力。也就是说兵力上的短板,至少在此次会战之中,依旧是我们所面临的短处。我们面临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尽可能的速战速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和战术布置上,多动一些脑筋。如果这次会战,我们按照常规模式去打,按照你的判断,恐怕时间上会对我们相当的不利。所以说此战之中,无论我们情愿不情愿,都要冒一些险,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战术。”
“在四零年德军进攻法国的战役之中,面对着法国人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并未硬着头皮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之间的阿登森林地带为主要突破口。因为没有人认为坦克这种与步兵和骑兵相比,笨重的多的装备会从阿登山区通过。英法两军从上到下,根本就没有预料到德国人会选择那里作为突破口。”
“结果怎么样,德国人的赌博成功了。他们不仅避开了正面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还一举深入法国境内并横扫比利时,切断几十万英法联军的退路。此一战基本上可以说,一举奠定了西欧战役的胜局。”
“当然阿登山区的地形,远没有阴山山脉复杂。平均海拔只有二百多米的山区,更远非动辄上千米高的阴山可以相比的。但我们有着熟悉那里的大青山游击支队的配合,总比德国人要强的多吧。”
杨震只举了德国人在西欧战场上的战例,来说服自己这个得力的部下。其实作为山地坦克突破战,杨震认为更具代表性的,不是德国人在阿登地区打的那场几乎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突破战。
阿登山区地形虽说复杂,但那是相对于一马平川的西欧平原和荷兰低地来说的。要说地形复杂,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的地形复杂。其实坦克山地穿越战,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己来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在几年后苏联人坦克集团军横穿大兴安岭的那场突破战。
整整一个坦克集团军,翻越了地形地貌远比阿登森林复杂的大兴安岭林区,避开日军防线正面直接进入嫩江平原,达成了最大的战役突然性。那才是真正堪称坦克山地穿越战的经典之战。
至于阿登森林,只不过是林子比较茂密而已。论地形的复杂性,与大兴安岭是没有办法相比的。虽说这个战例是他无法说出口的,而且这场让中国人损失惨重,整个东北工业基础一扫而空的战役,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发生的可能。
但杨震却是认为既然苏联人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抗联就做无法做到?总是跟在别人后边拾牙慧,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就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到,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更何况几年之后苏联人装备的坦克论吨位,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抗联。
二战结束后的苏军无论是js重型坦克,还是当时的苏军主力坦克t三四、八五型,还是那些自行火炮,论重量都远远的超过装甲一师所装备的两种主力坦克。人家的重型坦克都能横穿大兴安岭,那么自己的中型和轻型坦克就穿越不了阴山?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苏联人既然能以笨重的多的装备做到,那么抗联也未必不能够做到。大兴安岭虽说险峻程度上,要比阴山山脉差很多。但是那里遍布的沼泽、茂密的森林,也不是处于干旱地带,几无沼泽与原始森林的阴山山脉可以相比的。
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重要通道的阴山,山间可通行的隘口数量,也不是人烟稀少,眼下还没有进行开发,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从山区一直到嫩江沿岸的大兴安岭地区可以相比的。即便不能说通行能力要好的多,但至少不用先找通行通道。
而且阴山山脉的长度虽说很长,山势也要比大兴安岭要高耸的多,但是宽度却远远无法与大兴安岭相比。整体的山势,也不像是兴安岭那样连绵不绝成为一个整体,整个山势走向之中的隘口相当的多。
有些地方山势的宽度,甚至只有五十余公里,最宽度也不过百余公里。这都是横穿阴山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如果找到适当的地点,一天的时间足可以。山势险峻对于坦克来说,并不是天然无法穿越的屏障。
看着听完自己这番话之后,陷入沉思的陈翰章,杨震摇了摇头道:“有困难这不怕,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多动动脑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能找到的。在战术的运用上,我们多考虑一些,多琢磨一些,不仅仅是能加快战役的进展,也会让我们少付出很多的鲜血。”
“翻越阴山山脉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这种挑战是我们早晚都要经历的。但我认为与其晚经历,不如早经历。我们早晚要大举进关的,但无论是山西、还是察南或是河北,在进入华北平原之前,都要经过大面积的山区。”
“难道我们就因为都是山区,传统上不利于坦克行军作战,我们就只能走日本人给我们选定的路线?只能选择辽西走廊这一条通道?或是在战场上放着先进的装备,就用步兵一点点的去硬啃?”
“老陈,我这个人不怕剑走偏锋,也喜欢出奇制胜,也更不信那个邪。更何况这么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尖刀直插此次会战目标的心脏,更加符合我们目前的战略。如果总是按部就班的去走,那还要我们这些开拓者做什么?”
杨震的话音落下,陈翰章却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死死的盯着地图看了良久,咬咬牙道:“一号,如果您能够给我找到熟悉阴山,主要是武川以东山区地形的向导,我可以按照您说的要求办。”
“另外,迂回穿插部队之中再给我调两个bt七快速坦克营。替换下部分的t二六坦克,原来的t二六坦克,除了保留一部分之外,全部的替换下来。这种坦克虽说装甲薄一些,但是机动能力异常的突出,越野能力也相当的出色。”
“一旦在穿越隘口需要快速推进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机动能力,保障主力的快速通过。t二六坦克的越野能力,与这种坦克相比差了一些。更加适合正面作战,而不太适合复杂地形下作战。”
“同时这种坦克的速度与最大行程,都远远的超过我军目前装备的所有坦克。在穿越阴山之后,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速度,配属上部分步兵部队,抢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先抢占丰镇一线,切断晋北日军北上增援的通道。”
“还有在调拨给我一百二十辆卡车,都要美制万国牌的五吨卡车。这一百二十辆卡车,我要全部都改成油槽车。在额外给我至少一个工兵团,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翻越阴山直插归绥,并抢占凉城、丰镇一线。最关键的是钢丝绳,我需要足够的数量。”
陈翰章没有询问杨震为什么与自己谈这些,因为此刻的他已经自动的进入角色,现在的他认为自己就是西进集群的指挥员。拿这个问题再去问杨震,在他看来已经纯属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此刻的他不在有任何的矜持,直接开口向杨震提出了要求。
对于陈翰章的要求,杨震没有丝毫的犹豫道:“好,你要的东西我全部满足你。不过你也不能草率的形势,等装甲一师完成你想要的编组后,你要将其拉到山区之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演练。我会告诉张镇华,在油料调拨上优先考虑你们。”
“现在是十二月初,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份计划细化与量化。你要的向导,我会在一月初给你,同时还有一份详细的归绥以东阴山的地图。但是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严格的保密。在战役打响之前,这份计划一个字都不能泄露出去。”
“不过你考虑的不单单是迂回穿插部队的作战方案,正面突破行动你也要同时的考虑。察东日军防线调整的各个情报,我随时对你进行通报。在考虑正面突破的时候,我要提醒你的是,注意你的侧翼张家口方向日军的动向。”
“那边我们投入的兵力有限,未必能够将日军主力吸引过去。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做几手准备,绝对不能大意。你是整个西进集群的总指挥,考虑的事情要全面一些。另外你现在就琢磨,给自己挑一个可以在你指挥迂回部队的时候,可以接替你正面指挥的副手。”
“老陈,你是我们全军的首任装甲兵司令员,也是整个中国未来装甲兵发展的奠基人,你要清楚你身上的担子。不要总是因循守旧,跟在别人屁股后边拾人家的牙慧。无论是在部队的管理,还是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要敢于大胆的创新,敢于想到别人的前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然此一战,阴山是我军必要越过的天堑,那么我就将这句诗送给你。你这个飞将军,能不能比汉代的李广更胜一筹,当得起这个飞将军的称号,创造出坦克山地穿越的奇迹来,我真的是很拭目以待。”
第1585章 不受欢迎的苏制火炮
杨震的这番话说完,被杨震那句飞将军的名称,搞的很是热血沸腾的陈翰章猛地站起身来道:“一号,请您和总部首长放心,我一定交出让您和总部首长满意的答卷,绝对不会让您失望。虽然不敢说比的上霍冠军封狼居胥,但也决不让古人专美于前。”
陈翰章的保证,杨震摆了摆手手道:“这一点,我从来都是相信你陈翰章有这个能力做到的。但还是那句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去做一遍。我不要你的保证,我要的是你的实际行动。”
“记住,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装甲兵司令员,手中掌握着至少在目前,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坦克集群。中国的装甲兵能不能真正的发扬光大,形成符合我们自身发展条件的战略、战术,以及相对应的军事学说,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
“老陈,这个奠基者不好当。但是响鼓不用重槌擂,你陈翰章能不能当好这个奠基者,我相信我自己不会看错人。你的装甲兵能不能成为中国人的钢铁长城,你这个龙城飞将能不能不再使胡马度阴山,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了。”
该交待的交待了,该鼓励的鼓励了,杨震也就收住了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陈翰章会拿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的。对于陈翰章,自己不用说的太多。自己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出戏他会唱好的。
随着那一天倒计时已经开始,杨震并没有在装甲兵训练基地过多的停留。在与陈翰章又针对装甲兵训练上的不足,以及对英国援助装备配备与使用方面进行了一番探讨。并对挺进军坦克部队编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之后,杨震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其他几个综合训练基地检查战备工作。
在临行之前,有些不放心的杨震,还专门去了一趟装甲二师的驻地,仔细检查了一下这个师的编成情况。特别是二师利用英国人转交过来那点德制坦克,熟悉和掌握德制坦克性能的事情,杨震看的异常仔细。
直到亲眼看到装甲二师,已经完成接收并已经开始利用德制坦克训练之后,杨震才放心的离开。尽管真正的德制装备到位时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对于一样讲究宁愿人等装备,也不愿意装备等人的杨震来说,未雨绸缭是必须的。
即便是装甲二师除了这十几辆被自己专门指定用于训练,并要求所有坦克车组必须熟练掌握的德制坦克之外,目前还没有一辆德制坦克。但杨震依旧下达了这么一个让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命令,甚至为了检查执行情况,他还宁愿让自己的行程耽搁半天,亲自过来装甲二师检查。
杨震这么做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这个全军的一号这么重视,也就没有人敢玩什么花样了。尽管杨震只在装甲二师的驻地,呆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但是他亲自跑这一趟的结果却是立竿见影。
再加上抗联本身的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铁一样的纪律要求之下,装甲二师最终没有让杨震失望。苏联人转交过来的德制坦克虽说时间晚了一些,但也在战前完全形成了战斗力。该师在装备抵达之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没有让杨震白白的浪费这半天的时间。
其实知道现在自己不应该离开总部时间太长,但是形势逼人。这次部队几乎相当来了一个整个大调整,他不进行详细检查很难放下心来。尤其是炮兵和装甲兵编制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会战能否顺利展开。
正是因为重视,杨震才连续奔波在目前正在重点换装和扩编的炮兵与装甲兵之间。在离开装甲兵那里,杨震没有返回总部,而是直接又去了炮兵部队视察。关键的位置,他必须要亲眼看到才能真正的放心。
苏制火炮已经全部接收完毕,部队正在利用苏军转交过来为数并不多的炮弹,正在抓紧时间熟悉两种火炮。但进度能不能满足需要,眼下却还是一个未知数。杨震又不是那种只会在办公室里面听汇报的人,他更愿意亲眼去看看。
尤其是原来部队装备的部分苏制火炮,相当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都很讨厌的情况之下,他更要亲眼去看看才能放心。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回事,上级领导如果重视,肯定速度会加快需要。如果不重视,这进度肯定要慢上许多。
其实杨震也知道,这批让部队很讨厌的苏制火炮不管性能如何,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部队讨厌这批苏制火炮除了这些家伙固有缺点太多,性能其实还真比不上日式火炮,与自己搞来的那些杂牌火炮的原因之外。部队的嘴巴,真的被自己给弄的刁钻了。
原本抗联火炮的数量虽说不少,但是苏制火炮总体相比数量并不多。除了王光宇在外蒙顺手牵羊的部分之外,其余的只有在海拉尔一线缴获外蒙军,以及那一战后苏联人低价向抗联出口的一部分。
这其中编成一个直属炮兵的团二十四门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也是抗联所有火炮之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一款榴弹炮。但是因为原有炮弹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已经全部消耗完毕。加上数量又过少,全军上下也只有这二十四门,目前抗联又不具备生产能力。
口径又相对特殊,一五二毫米全世界只有苏联一家使用,炮弹无法与其他火炮通用。而且这款火炮,对于抗联以及中国的交通环境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笨重了。所以抗联并未专门为其生产炮弹,而是在此战后全部转为储备使用。
不过杨震已经答应苏联人,如果苏联人能够转交给抗联一部分他们缴获的德国一五零榴弹炮、这批二十四门苏制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抗联将全部完璧归赵,交还给苏联方面。在苏联军工生产能力恢复之前,补充因为之前苏军的大溃败出现大口径榴弹炮的匮乏。
至于一二二榴弹炮,再加上王光宇从外蒙苏军仓库顺手牵羊搞来那十二门a十九型加榴炮,总数倒是不少,足足有六十多门。但是原有的炮弹,同样在第一阶段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
好在这六十门一二二榴弹炮,与此次苏联人转交的m三零式榴弹炮弹药是通用的,这个问题可以说现在已经得到解决。但这批当时苏联陆军制式一二二榴弹炮,却是在抗联之内很是不受欢迎。
抗联从苏联购买的这批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除了十二门是性能优良的a十九一二二加榴炮之外,剩下的都是老式的一九一零、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无论是射程还是性能,都远不如新式的m三零榴弹炮。
最大射程不过七千多米,甚至还不如抗联原来使用的波兰二手一百榴。与日军九一式一零五榴相比,差距也相当的大,但是重量上却是要重的多。即便在面对日军三八式野炮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还手余力。
与在林西战场上威风八面,以大射程将二十三师团炮兵压制的几乎无还手余力的a十九加榴炮相比。这批苏军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在抗联之中却是相当的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一提起这批苏制榴弹炮就头疼。
但抗联在前一阶段会战之前中口径火炮数量缺乏,尽管不受欢迎,不过好赖炮弹的威力比较大。至少要比日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弹的威力,要大上许多。而且也要超过抗联目前使用的主力中口径火炮,波兰制造的一百榴。
再说,有总比没有要强。但杨震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将这批火炮,放到战场上直接作为主要压制火炮使用。射程太近了,再加上苏制火炮一贯笨重,机动能力很差的传统,作为主力压制火炮使用,那是自找没趣。
经过慎重考虑,也只能将这四十八门火炮编入各师。配备给四个师,作为师属火炮之中的榴弹炮营使用。但是在会战之中,这款火炮因为性能与射程的原因损失不轻。到会战结束,四十八门火炮只剩下了二十七门。
抗联不是火炮综合系统全面,轻重火炮齐全的苏军,这种老式榴弹炮只用来压制日军步兵集群。而对日军炮兵打炮战,主要依靠的还是性能要优良多的a十九加榴炮与一五二榴弹炮。这种一二二榴,一旦编入作战部队就是主力火炮。在射程不如人的情况之下,损失是很大的。
而相对于并不受欢迎的这款苏军主力中口径榴弹炮,之前接收的苏制七十六毫米野炮,从苏军那里搞来的,加上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数量不少但也不算多。但相比苏制一二二榴弹炮,还要不受部队的欢迎。
这些野炮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已经使用过度,再不就是老式的已经无使用价值的型号。其中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那几十门苏制老式山野炮,因为射程太近、重量太大,而精度也很差,最重要的是远射威力极小,几乎无法进行任何校正。
用作火力支援,只能勉强凑付使用。这批蒙军的老式野炮,抗联在缴获之后直接转为储备,一门也没有配发给前线部队。即便不少新编师缺乏师属火炮,但也没有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使用。
就像与日本人不会给伪军最好的装备一样,苏联人给外蒙军的装备,储备步兵武器还可以之外,炮兵武器清一色都是老式的二流装备。在苏军已经全面换装f二十二野炮的情况之下,外蒙军还装备的是性能一般老式的f十型。而且即便是f十型也不多,甚至更老的苏联内战期间使用的零二型野炮。
这批山野炮基本上都是二十年代,甚至更早生产的。再加上外蒙军队技术能力很差,普遍都保养不良,如果重新使用需要下大力气整修。这批火炮虽说缴获了,但是已经基本无使用价值。留下来占编制不说,还浪费抗联本就宝贵的炮兵人才。
最后与苏联谈判,干脆用这些老式,基本上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山野炮,与苏联人交换了一批急需的四十五毫米炮弹。将这批苏军给蒙古军队装备的老炮,被杨震转手又交还给了苏联人。
“而从地形以及周边的态势来看,他们的这个第二道防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线。也就是说我穿插部队,除非在突破日军防线最北端之后,直接向西然后在横穿阴山山脉转向南面。否则,我们还要面对日军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单纯的依靠我们从正面突破,对于日军这种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这进度会是相当缓慢的。而从我们目前面对的整体战局,以及我们手头的物资储备来看,这样对我军是最为不利的。一号,速战速决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装甲一师在突破日军侧翼防线之后,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正面突破的部队,直插商都、化德一线。配合正面发起攻击的部队,先打他的第二梯队,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将其这两个日军集团分割开来,使其两道防线之间无法相互策应,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丰镇、陶林、凉城一线,将日军第一军的援军堵在长城以内。”
“至于归绥方面的日军骑兵集团,我建议还是以一部兵力暂时看着为好。如果他们不动,那就是一步死棋。我们可以先不用管他们,等到东部战局稳定了,抽出手来之后在逐步的解决他们。”
“如果他们向东突围,我们集中跟随装甲集群行动的骑兵部队,或是将其阻击在卓资至凉城一线,或是将其放至于察哈尔正黄旗与丰镇、凉城之间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决他们,彻底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陈翰章的坚持,杨震摇了摇头没有立即答复他,而是拿起红蓝铅笔沿着苏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后再到武川画了一条线:“老陈,如果你集中装甲一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从苏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后直接进抵归绥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等抢占武川至归绥一线之后,你除以部分兵力围歼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之外,再集中一部分兵力利用你的机械化优势,抢占丰镇、凉城一线,将山西可能出关增援的日军兵力,堵在长城一线。这个计划,你看怎么样?”
“从苏尼特左旗到四子王旗一路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除了少数内流河之外基本上无永久性的河流,相当有利于我军机械化骑兵集群的快速突破。而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是阴山的传统南北走向的隘口,这一线还有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可以为我所用。而一旦抢占武川,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日本人为了控制察西与绥东、绥中,在阴山南北修建了为数不少的公路。从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虽说公路的质量很次,但是对于我们的坦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反倒是归绥到武川一线,倒是更为困难一些。”
“而这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也比较符合我们装甲一师的装备。t三四坦克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最大的行程三百七十公里。而t二六坦克最大的行程,也在二百公里以上。虽说在越野的情况之下,最大行程要短了七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日军的主要防御兵力,现在看基本上都在大青山以南、以东地区,而其在大青山以北,整体防御态势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我们选择大青山以北地带作为主要突破口的,那么我们的整体推进速度会相当的快。”
“另外,晋绥军区在大青山的游击支队,虽然因为实力所限无法配合我们作战。但是有他们在那一带活动,就相当于给我们安装了一双眼睛。大青山的各个南北通行隘口,敌军的布放兵力,至少我们也能掌握一个大概。”
“还有,中央已经从活动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的干部返回延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批人下个月就会抵达延安。等这批人到了我们这里,你们就相当于有了活地图。”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日军,甚至还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的军队,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为。那就是坦克根本无法在山区作战,尤其是阴山大青山段这么一道相对险峻一些的山地。日军根本就不会认为我们会利用坦克,从这里作为突破口。”
“所以他们的防线,基本上都部署在化德一线以东丘陵与山地之内,以及化德以南的丘陵地带。正面防线的选择上,也是部署在有利于日军防御的草原与山地结合地带的明安旗境内。其整体防御部署,基本上都是沿着阴山山脉向东延伸走向,以及察东的丘陵、山地。”
“他们这么做就是认为我军的坦克集群,是根本无法横穿阴山山脉。即便是抢占了绥北,也无法突破阴山山脉。而绥北都是草原、荒漠,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不说,境内无常年有水河流,便是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即便丢给我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山脉,重新形成一条完成的防御地带。还可以拉长我们的补给线,给他们随时的反击切断我军在绥远地区部队的后方创超条件。”
“而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地形要求少的步兵,我们也就相当于将战场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机动防御,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从日军目前在察东布防的态势来看,他们集中了那么多的汽车中队,绝对不是只为了解决补给。”
“观点过于守旧的日军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如果我军选择从西北方向突破阴山山脉赴敌背后,就会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这是不是要比你从正面以及浅纵深,一点点的硬啃要好的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要小的多。”
“至于搭载摩托化步兵师的那些汽车,如果实在无法通行,可以留下一定的部队保护,先放在四子王旗一线。以一部分步兵搭载坦克,一部步兵随后跟上。我们的坦克,尤其是那九十辆t三四坦克,搭载一些步兵和物资还是足够的。”
“老陈,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是我们对于战术的研究,要更多的考虑尽可能的发挥我们手中装备的所有长处。坦克的优势,并不单单是在正面掩护步兵发起攻击。而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也不单纯的就是装甲防护力。”
“这种武器最大的长处,就是将防护力与火力以及机动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合。而苏制坦克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人机功效差,而忽视了其他的优点。三百七十公里的最大形成,用于小纵深迂回穿插,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第1584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杨震沉吟了一下之后道:“我的意见是兵力部署按照你的来,但是整个穿插行动的范围,还是要尽可能的扩大。你说的没有错,无论是从敌我可调动以及投入战场的兵力来看,还是从物资储备的总量来看,此战我们都拖延不起。”
“从整体战场态势来看,我军属于三面出击的同时也是面临三面受敌的态势。一旦战役打响,也就是说在短时间之内我军的实力便处在使用到极致的情况。而日军却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本土、朝鲜,以及关内其他战场调集兵力。”
“兵力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而此次战役发起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打通与关内之间的联系,以便利用关内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但对于我们来说,此次会战胜利了,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在此次会战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我们暂时还要依靠手头的力量,来承担所有的压力。也就是说兵力上的短板,至少在此次会战之中,依旧是我们所面临的短处。我们面临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尽可能的速战速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和战术布置上,多动一些脑筋。如果这次会战,我们按照常规模式去打,按照你的判断,恐怕时间上会对我们相当的不利。所以说此战之中,无论我们情愿不情愿,都要冒一些险,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战术。”
“在四零年德军进攻法国的战役之中,面对着法国人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并未硬着头皮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之间的阿登森林地带为主要突破口。因为没有人认为坦克这种与步兵和骑兵相比,笨重的多的装备会从阿登山区通过。英法两军从上到下,根本就没有预料到德国人会选择那里作为突破口。”
“结果怎么样,德国人的赌博成功了。他们不仅避开了正面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还一举深入法国境内并横扫比利时,切断几十万英法联军的退路。此一战基本上可以说,一举奠定了西欧战役的胜局。”
“当然阿登山区的地形,远没有阴山山脉复杂。平均海拔只有二百多米的山区,更远非动辄上千米高的阴山可以相比的。但我们有着熟悉那里的大青山游击支队的配合,总比德国人要强的多吧。”
杨震只举了德国人在西欧战场上的战例,来说服自己这个得力的部下。其实作为山地坦克突破战,杨震认为更具代表性的,不是德国人在阿登地区打的那场几乎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突破战。
阿登山区地形虽说复杂,但那是相对于一马平川的西欧平原和荷兰低地来说的。要说地形复杂,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的地形复杂。其实坦克山地穿越战,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己来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在几年后苏联人坦克集团军横穿大兴安岭的那场突破战。
整整一个坦克集团军,翻越了地形地貌远比阿登森林复杂的大兴安岭林区,避开日军防线正面直接进入嫩江平原,达成了最大的战役突然性。那才是真正堪称坦克山地穿越战的经典之战。
至于阿登森林,只不过是林子比较茂密而已。论地形的复杂性,与大兴安岭是没有办法相比的。虽说这个战例是他无法说出口的,而且这场让中国人损失惨重,整个东北工业基础一扫而空的战役,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发生的可能。
但杨震却是认为既然苏联人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抗联就做无法做到?总是跟在别人后边拾牙慧,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就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到,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更何况几年之后苏联人装备的坦克论吨位,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抗联。
二战结束后的苏军无论是js重型坦克,还是当时的苏军主力坦克t三四、八五型,还是那些自行火炮,论重量都远远的超过装甲一师所装备的两种主力坦克。人家的重型坦克都能横穿大兴安岭,那么自己的中型和轻型坦克就穿越不了阴山?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苏联人既然能以笨重的多的装备做到,那么抗联也未必不能够做到。大兴安岭虽说险峻程度上,要比阴山山脉差很多。但是那里遍布的沼泽、茂密的森林,也不是处于干旱地带,几无沼泽与原始森林的阴山山脉可以相比的。
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重要通道的阴山,山间可通行的隘口数量,也不是人烟稀少,眼下还没有进行开发,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从山区一直到嫩江沿岸的大兴安岭地区可以相比的。即便不能说通行能力要好的多,但至少不用先找通行通道。
而且阴山山脉的长度虽说很长,山势也要比大兴安岭要高耸的多,但是宽度却远远无法与大兴安岭相比。整体的山势,也不像是兴安岭那样连绵不绝成为一个整体,整个山势走向之中的隘口相当的多。
有些地方山势的宽度,甚至只有五十余公里,最宽度也不过百余公里。这都是横穿阴山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如果找到适当的地点,一天的时间足可以。山势险峻对于坦克来说,并不是天然无法穿越的屏障。
看着听完自己这番话之后,陷入沉思的陈翰章,杨震摇了摇头道:“有困难这不怕,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多动动脑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能找到的。在战术的运用上,我们多考虑一些,多琢磨一些,不仅仅是能加快战役的进展,也会让我们少付出很多的鲜血。”
“翻越阴山山脉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这种挑战是我们早晚都要经历的。但我认为与其晚经历,不如早经历。我们早晚要大举进关的,但无论是山西、还是察南或是河北,在进入华北平原之前,都要经过大面积的山区。”
“难道我们就因为都是山区,传统上不利于坦克行军作战,我们就只能走日本人给我们选定的路线?只能选择辽西走廊这一条通道?或是在战场上放着先进的装备,就用步兵一点点的去硬啃?”
“老陈,我这个人不怕剑走偏锋,也喜欢出奇制胜,也更不信那个邪。更何况这么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尖刀直插此次会战目标的心脏,更加符合我们目前的战略。如果总是按部就班的去走,那还要我们这些开拓者做什么?”
杨震的话音落下,陈翰章却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死死的盯着地图看了良久,咬咬牙道:“一号,如果您能够给我找到熟悉阴山,主要是武川以东山区地形的向导,我可以按照您说的要求办。”
“另外,迂回穿插部队之中再给我调两个bt七快速坦克营。替换下部分的t二六坦克,原来的t二六坦克,除了保留一部分之外,全部的替换下来。这种坦克虽说装甲薄一些,但是机动能力异常的突出,越野能力也相当的出色。”
“一旦在穿越隘口需要快速推进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机动能力,保障主力的快速通过。t二六坦克的越野能力,与这种坦克相比差了一些。更加适合正面作战,而不太适合复杂地形下作战。”
“同时这种坦克的速度与最大行程,都远远的超过我军目前装备的所有坦克。在穿越阴山之后,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速度,配属上部分步兵部队,抢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先抢占丰镇一线,切断晋北日军北上增援的通道。”
“还有在调拨给我一百二十辆卡车,都要美制万国牌的五吨卡车。这一百二十辆卡车,我要全部都改成油槽车。在额外给我至少一个工兵团,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翻越阴山直插归绥,并抢占凉城、丰镇一线。最关键的是钢丝绳,我需要足够的数量。”
陈翰章没有询问杨震为什么与自己谈这些,因为此刻的他已经自动的进入角色,现在的他认为自己就是西进集群的指挥员。拿这个问题再去问杨震,在他看来已经纯属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此刻的他不在有任何的矜持,直接开口向杨震提出了要求。
对于陈翰章的要求,杨震没有丝毫的犹豫道:“好,你要的东西我全部满足你。不过你也不能草率的形势,等装甲一师完成你想要的编组后,你要将其拉到山区之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演练。我会告诉张镇华,在油料调拨上优先考虑你们。”
“现在是十二月初,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份计划细化与量化。你要的向导,我会在一月初给你,同时还有一份详细的归绥以东阴山的地图。但是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严格的保密。在战役打响之前,这份计划一个字都不能泄露出去。”
“不过你考虑的不单单是迂回穿插部队的作战方案,正面突破行动你也要同时的考虑。察东日军防线调整的各个情报,我随时对你进行通报。在考虑正面突破的时候,我要提醒你的是,注意你的侧翼张家口方向日军的动向。”
“那边我们投入的兵力有限,未必能够将日军主力吸引过去。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做几手准备,绝对不能大意。你是整个西进集群的总指挥,考虑的事情要全面一些。另外你现在就琢磨,给自己挑一个可以在你指挥迂回部队的时候,可以接替你正面指挥的副手。”
“老陈,你是我们全军的首任装甲兵司令员,也是整个中国未来装甲兵发展的奠基人,你要清楚你身上的担子。不要总是因循守旧,跟在别人屁股后边拾人家的牙慧。无论是在部队的管理,还是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要敢于大胆的创新,敢于想到别人的前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然此一战,阴山是我军必要越过的天堑,那么我就将这句诗送给你。你这个飞将军,能不能比汉代的李广更胜一筹,当得起这个飞将军的称号,创造出坦克山地穿越的奇迹来,我真的是很拭目以待。”
第1585章 不受欢迎的苏制火炮
杨震的这番话说完,被杨震那句飞将军的名称,搞的很是热血沸腾的陈翰章猛地站起身来道:“一号,请您和总部首长放心,我一定交出让您和总部首长满意的答卷,绝对不会让您失望。虽然不敢说比的上霍冠军封狼居胥,但也决不让古人专美于前。”
陈翰章的保证,杨震摆了摆手手道:“这一点,我从来都是相信你陈翰章有这个能力做到的。但还是那句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去做一遍。我不要你的保证,我要的是你的实际行动。”
“记住,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装甲兵司令员,手中掌握着至少在目前,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坦克集群。中国的装甲兵能不能真正的发扬光大,形成符合我们自身发展条件的战略、战术,以及相对应的军事学说,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
“老陈,这个奠基者不好当。但是响鼓不用重槌擂,你陈翰章能不能当好这个奠基者,我相信我自己不会看错人。你的装甲兵能不能成为中国人的钢铁长城,你这个龙城飞将能不能不再使胡马度阴山,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了。”
该交待的交待了,该鼓励的鼓励了,杨震也就收住了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陈翰章会拿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的。对于陈翰章,自己不用说的太多。自己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出戏他会唱好的。
随着那一天倒计时已经开始,杨震并没有在装甲兵训练基地过多的停留。在与陈翰章又针对装甲兵训练上的不足,以及对英国援助装备配备与使用方面进行了一番探讨。并对挺进军坦克部队编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之后,杨震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其他几个综合训练基地检查战备工作。
在临行之前,有些不放心的杨震,还专门去了一趟装甲二师的驻地,仔细检查了一下这个师的编成情况。特别是二师利用英国人转交过来那点德制坦克,熟悉和掌握德制坦克性能的事情,杨震看的异常仔细。
直到亲眼看到装甲二师,已经完成接收并已经开始利用德制坦克训练之后,杨震才放心的离开。尽管真正的德制装备到位时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对于一样讲究宁愿人等装备,也不愿意装备等人的杨震来说,未雨绸缭是必须的。
即便是装甲二师除了这十几辆被自己专门指定用于训练,并要求所有坦克车组必须熟练掌握的德制坦克之外,目前还没有一辆德制坦克。但杨震依旧下达了这么一个让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命令,甚至为了检查执行情况,他还宁愿让自己的行程耽搁半天,亲自过来装甲二师检查。
杨震这么做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这个全军的一号这么重视,也就没有人敢玩什么花样了。尽管杨震只在装甲二师的驻地,呆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但是他亲自跑这一趟的结果却是立竿见影。
再加上抗联本身的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铁一样的纪律要求之下,装甲二师最终没有让杨震失望。苏联人转交过来的德制坦克虽说时间晚了一些,但也在战前完全形成了战斗力。该师在装备抵达之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没有让杨震白白的浪费这半天的时间。
其实知道现在自己不应该离开总部时间太长,但是形势逼人。这次部队几乎相当来了一个整个大调整,他不进行详细检查很难放下心来。尤其是炮兵和装甲兵编制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会战能否顺利展开。
正是因为重视,杨震才连续奔波在目前正在重点换装和扩编的炮兵与装甲兵之间。在离开装甲兵那里,杨震没有返回总部,而是直接又去了炮兵部队视察。关键的位置,他必须要亲眼看到才能真正的放心。
苏制火炮已经全部接收完毕,部队正在利用苏军转交过来为数并不多的炮弹,正在抓紧时间熟悉两种火炮。但进度能不能满足需要,眼下却还是一个未知数。杨震又不是那种只会在办公室里面听汇报的人,他更愿意亲眼去看看。
尤其是原来部队装备的部分苏制火炮,相当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都很讨厌的情况之下,他更要亲眼去看看才能放心。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回事,上级领导如果重视,肯定速度会加快需要。如果不重视,这进度肯定要慢上许多。
其实杨震也知道,这批让部队很讨厌的苏制火炮不管性能如何,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部队讨厌这批苏制火炮除了这些家伙固有缺点太多,性能其实还真比不上日式火炮,与自己搞来的那些杂牌火炮的原因之外。部队的嘴巴,真的被自己给弄的刁钻了。
原本抗联火炮的数量虽说不少,但是苏制火炮总体相比数量并不多。除了王光宇在外蒙顺手牵羊的部分之外,其余的只有在海拉尔一线缴获外蒙军,以及那一战后苏联人低价向抗联出口的一部分。
这其中编成一个直属炮兵的团二十四门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也是抗联所有火炮之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一款榴弹炮。但是因为原有炮弹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已经全部消耗完毕。加上数量又过少,全军上下也只有这二十四门,目前抗联又不具备生产能力。
口径又相对特殊,一五二毫米全世界只有苏联一家使用,炮弹无法与其他火炮通用。而且这款火炮,对于抗联以及中国的交通环境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笨重了。所以抗联并未专门为其生产炮弹,而是在此战后全部转为储备使用。
不过杨震已经答应苏联人,如果苏联人能够转交给抗联一部分他们缴获的德国一五零榴弹炮、这批二十四门苏制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抗联将全部完璧归赵,交还给苏联方面。在苏联军工生产能力恢复之前,补充因为之前苏军的大溃败出现大口径榴弹炮的匮乏。
至于一二二榴弹炮,再加上王光宇从外蒙苏军仓库顺手牵羊搞来那十二门a十九型加榴炮,总数倒是不少,足足有六十多门。但是原有的炮弹,同样在第一阶段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
好在这六十门一二二榴弹炮,与此次苏联人转交的m三零式榴弹炮弹药是通用的,这个问题可以说现在已经得到解决。但这批当时苏联陆军制式一二二榴弹炮,却是在抗联之内很是不受欢迎。
抗联从苏联购买的这批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除了十二门是性能优良的a十九一二二加榴炮之外,剩下的都是老式的一九一零、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无论是射程还是性能,都远不如新式的m三零榴弹炮。
最大射程不过七千多米,甚至还不如抗联原来使用的波兰二手一百榴。与日军九一式一零五榴相比,差距也相当的大,但是重量上却是要重的多。即便在面对日军三八式野炮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还手余力。
与在林西战场上威风八面,以大射程将二十三师团炮兵压制的几乎无还手余力的a十九加榴炮相比。这批苏军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在抗联之中却是相当的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一提起这批苏制榴弹炮就头疼。
但抗联在前一阶段会战之前中口径火炮数量缺乏,尽管不受欢迎,不过好赖炮弹的威力比较大。至少要比日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弹的威力,要大上许多。而且也要超过抗联目前使用的主力中口径火炮,波兰制造的一百榴。
再说,有总比没有要强。但杨震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将这批火炮,放到战场上直接作为主要压制火炮使用。射程太近了,再加上苏制火炮一贯笨重,机动能力很差的传统,作为主力压制火炮使用,那是自找没趣。
经过慎重考虑,也只能将这四十八门火炮编入各师。配备给四个师,作为师属火炮之中的榴弹炮营使用。但是在会战之中,这款火炮因为性能与射程的原因损失不轻。到会战结束,四十八门火炮只剩下了二十七门。
抗联不是火炮综合系统全面,轻重火炮齐全的苏军,这种老式榴弹炮只用来压制日军步兵集群。而对日军炮兵打炮战,主要依靠的还是性能要优良多的a十九加榴炮与一五二榴弹炮。这种一二二榴,一旦编入作战部队就是主力火炮。在射程不如人的情况之下,损失是很大的。
而相对于并不受欢迎的这款苏军主力中口径榴弹炮,之前接收的苏制七十六毫米野炮,从苏军那里搞来的,加上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数量不少但也不算多。但相比苏制一二二榴弹炮,还要不受部队的欢迎。
这些野炮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已经使用过度,再不就是老式的已经无使用价值的型号。其中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那几十门苏制老式山野炮,因为射程太近、重量太大,而精度也很差,最重要的是远射威力极小,几乎无法进行任何校正。
用作火力支援,只能勉强凑付使用。这批蒙军的老式野炮,抗联在缴获之后直接转为储备,一门也没有配发给前线部队。即便不少新编师缺乏师属火炮,但也没有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使用。
就像与日本人不会给伪军最好的装备一样,苏联人给外蒙军的装备,储备步兵武器还可以之外,炮兵武器清一色都是老式的二流装备。在苏军已经全面换装f二十二野炮的情况之下,外蒙军还装备的是性能一般老式的f十型。而且即便是f十型也不多,甚至更老的苏联内战期间使用的零二型野炮。
这批山野炮基本上都是二十年代,甚至更早生产的。再加上外蒙军队技术能力很差,普遍都保养不良,如果重新使用需要下大力气整修。这批火炮虽说缴获了,但是已经基本无使用价值。留下来占编制不说,还浪费抗联本就宝贵的炮兵人才。
最后与苏联谈判,干脆用这些老式,基本上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山野炮,与苏联人交换了一批急需的四十五毫米炮弹。将这批苏军给蒙古军队装备的老炮,被杨震转手又交还给了苏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