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算是特别的一年, 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政策上的改变与生意上的转型,而是两个杭城之中以忙出名的夫妻都有些闲下来了。
这一闲下来也没有去别的地方,就是去了年前陈彦带着林若青去看过的院子里。
那院子基本一个月要住三五天的,由是林若青还在后面特意开辟了一小块菜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地管着。不过一个月去看一次,那些小菜苗却也茁壮成长着。
这少不了都是下面的仆从做的,不过林若青还是有种收获的自豪感。陈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是林若青一手种的,不去戳穿她。
五月的太阳已经很暖,林若青站在太阳下没一会儿脸上就沁出了汗珠。她提着裙子穿梭在菜地之间,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小篮子,里头还放着一把剪刀。
陈彦穿过院子走向她,视线落在了林若青稍稍露出来的一截白皙的手腕上。
“现在摘菜?”陈彦站到她身前,语气低低地带着些疑问。
林若青点头:“一会儿带回家里去。”她顿了顿道,“要告诉阿冕是我种的。”
陈彦笑起来:“你倒是会收买人。”
阿冕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如今已经是三岁多,能说会跳跑跑闹闹,对于自己爹娘三五不时撇下他们出门,自然疑问不少。
前两天他们出来的时候阿冕便缠着林若青要跟来,林若青对阿冕是没什么法子的,实在是他一张小脸肉乎乎又白嫩嫩,正是最让人疼的时候。
坏人还是陈彦做,他不过是稍稍沉下脸看了阿冕一眼,阿冕就老实了,最后眼里含着一包泪珠子目送着林若青他们走了。
林若青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心疼阿冕,只不过出来住就好像独家,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天能够有些自己的私人时间,她也不想带上阿冕。
夫妻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弯腰摘了两根胡瓜。这还是开通商贸以后从边关带回来的,种出来长条一根,又圆滚滚,颇有些呆头呆脑的。
林若青将胡瓜拿在手上掂了掂,仿佛就看见了成品胡瓜水,滋润又养颜。
“我得给元胡也带两根。”然后让他研究研究。
林若青说着又剪下来两根胡瓜。
“我的呢?”陈彦在她身后问道。
林若青回头看他:“什么你的?”
陈彦抿唇看着她:“给阿冕带又给元胡带,怎么不给我?”
林若青指了指旁边的胡瓜架子:“这么多,你摘吧。”
陈彦不说话了。
旁边的奴婢见状都谨慎地往后退了两步,只有林若青还敢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才伸手从篮子里拿了一根新的出来,自己又掏出手帕将胡瓜擦了擦,然后一掰成两半,递给陈彦一半,自己又吃了一半。
“阿冕都没你要哄呢……”林若青小声嘀咕,转头过去重新在田埂之间穿梭起来。
陈彦走在她身后,手上还拿着和形象相差极大的半根黄瓜,和林若青一起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哪里看得出这是杭城顶富的夫妻。
林若青一边走一边想起事儿来,她回头问陈彦:“爷那儿收了女工以后,可出了什么事儿没有?”
她自己手上女工就有一大堆,然而实在不具有代表性。毕竟粉黛和纺织厂里是女工为主的地方,只能算是这大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而外界的女工过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普遍现象。
陈彦道:“如今招收的女工都还是在做一些轻省的活,还并没有出什么事儿。”
陈彦的话虽然不多,但还是让林若青察觉到了一个关键点。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面,男女地位的巨大差距很多也是由于生理上的先天限制。而后世的工业文明消解这一优势以后,男女地位才开始真正逐渐往平等发展。
宋国现在就算是开始消除了一些对女性的限制,却也是很轻微的方面,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提高生产力才能做到的。
可偏偏生产力这东西实现不了大跳跃,毕竟各种发明累积在一起才能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
不过林若青也不觉得灰心,毕竟还是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何况现在宋国整体都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即便无法一蹴而就,但未来总是可期的。
林若青回到家里,头一件事情就是将阿冕和阿云叫到跟前,又将自己从外面带回来的瓜果递给他们看。
“瞧,这都是我种的,现在知道娘在外面都干什么了吧?”
阿冕一手放在身后,一手巴到篮子上来,满眼惊讶,然后开口就是甜甜地一句夸奖:“娘真厉害啊。”
阿云也在旁边点头学着阿冕说:“母亲厉害。”
林若青咳了一声,心虚中有点满足,她将阿冕给拉到自己旁边,正要说话,却听见阿冕哎呦了一声。
林若青一愣:“怎么了?”
翠竹站出来告诉她:“小姐,小少爷他今天去练武场了,摔了一跤。”
阿冕将手掌摊开给林若青看,上头擦破了一些,瞧着伤口是见了血的。
“小叔叔带我练武,以后我每天去。”阿冕却不觉得要哭要闹,反而挺着胸脯满脸豪气,一副小男子汉的样子。
他父亲是常常告诉他的,等阿冕长大以后他就是这府里头当家的男子汉了,是要帮着母亲撑起一片天的,怎么好孱弱?
阿冕深以为然,因此志向远大又充满勇气。
林若青被他这样子给可爱到了,拉着他过来就在脸上亲了好几口,随后又拉着阿云亲了一口。小姑娘也是白白嫩嫩的样子,不过性格十分沉静乖巧,林若青也是很喜欢的。
哄完了两个孩子,林若青也没有忘了回来之前自己在想的事儿,立刻就让人传了消息到粉黛的作坊和织布厂那边,重点还在织布厂里。
如果有谁能够提出改进现有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法子,立刻便奖一两到一百两的奖金,奖金多少视改进效果来定。
群策群力比一个人想破脑袋要好,历史上可有不少的发现都是从普通人生活中来的。
织布厂里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进了其他并不在织布厂里上工的普通百姓耳朵里。便也有人去织布厂问了,要是不在织布厂里的提出改进意见,是不是也有赏钱拿?
织布厂那边的管事对这些个也已经很有经验,当下点头对着来人道:“只要是有改进的法子,且独一份送过来的,那么都能有赏钱。”
这话一出,动心思的就不仅仅是织布厂里的人了。织布这活可不是什么独门手艺,只是没有像织布厂做的这么大的罢了,对这个有研究有些自己独特技巧的人也不少的。
整个五月下旬,织布厂那边就没怎么闲过。看大门的小厮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前后赶过来提改进意见的足足上百人,平均每天就有十个左右。
而这些人里头倒也真有不少人提出的意见不错,最后被采纳进去,不过他们带过来的都是些小技巧,最多一个也就给了五两银子,大部分也就是一两银子罢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两银子可也是不少钱了,要晓得以前可没人知道这还能换钱呢。
陈彦那边听说了织布厂这边的热闹,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当下也传了差不多的消息下去。他手下的工种与行当就更加多了些,这一传下去就真是三百六十行了。
霎时间杭城百姓都陷入了钻研里头,无论是干什么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每天除了上工吃饭就是琢磨着怎么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给家里换点钱回来。
民间的氛围是一回事,官方的氛围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从杭城知府那边来看,他正在头痛开放女子做工以后呈现上升的一些犯罪事件。目前还只是不少小摩擦,可谁保得齐后面会不会出什么事?
也就是杭城现任知府是个胆子极大的,如果换个做事放不开的,什么小事都要去京城请示皇帝,那一件事恐怕也能拖延上个三五载了。
而杭城知府觉得,既然现在杭城是特别的,而上面又下放了权力,那么他自然要懂得运用。因此在六月里头就自己另外宣布下去杭城的许多律法加严,以前针对女子的几条从律法上的束缚也解除了些。这么一来,一些城里村里的混子二流子的都收敛了不少,毕竟现在官府那边可是有风声啊,连在路上见着大闺女大娘的,嘴巴上沾点便宜,如果被人告官,那是不蹲几天也要吃一顿板子的。
一开始几天还有不信这个的,结果没成想这还真是一告一个准。连占点嘴巴便宜都这样了,再往下那就更难说了不是,杭城治安一下好了不老少。
而杭城知府那边闲了没几天,又觉得这样似乎还有些不够。
以前杭城虽然是有钱吧,可也没有这两年一般闲钱多。这两年是明显从商人和普通百姓那儿都收得多了些,官府手上就宽裕了。
而手上一有钱,人的心思也就活了。杭城知府想到杭城里的新气象,又觉得现在难得手上有皇帝给的权,此时不干更待何时?
杭城里头书院不少,全国知名的更有。可是这些书院大多学费昂贵,且对入学条件也卡得十分严格,有钱都不一定能上的。
林若青家里之所以在杭城有名号,也是因为她父亲林远在杭城的明远书院授课,而这明远书院又是她祖父创建的。即便是她父亲林远经营得不怎样,可无法否认里头人才辈出,不乏能人的事实。
林家先不说富不富,书香美名却是杭城无二的,这也是一开始林家和陈家结亲会惊了那么些人的缘故。
不过那都是旁的事儿了,现任的杭城知府是地地道道的杭城本地人,且是乡下出身,最晓得普通农户的生活如何。即便杭城已经是宋国上下最出读书人的地方之一,可要说普通百姓识字的却并不那么多。
识字才能成材啊,就算不成材,那也是识字才能走得开不是。
针对这一点,知府想到庵堂和织布厂里给工人和小孩授课的事儿,就觉得林若青不愧是林家的女儿,晓得读书好啊。
既然读书好,他现在有权又有钱,那怎么不能建一个书院呢?不成,建一个还不够,杭城这么大的地方呢,一个哪里够,最好是每个镇上都有,村落之间也能有。建成以后,也不用请什么名师,乡里乡间总是有个别老秀才的,奔着教一教孩子识字就行了,以后省得两眼一抹黑不是。
知府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当下觉得想做就要去做,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整个杭城就多了无数书院一般。
建立书院其实并不费钱,且除了真是穷到什么都拿不出来的地方,大多数村落之间大可以凑钱一起盖两间房子。唯一就是教书先生以及教书先生的工钱,这个要官府出面帮忙协调。反正也不是什么名师,工钱就简单了,每年两三百斤粮食,外加每月一些补贴,奔着教书去的老秀才就一抓一大把了。
第93章
陈李氏站在练武场外面,隔着造景的漏窗往里看, 就看见阿冕白面团子一个却马步稳当, 一旁的陈武已经是个小大人模样, 虽然收了以前也带着肉的模样, 但是眉宇之间到底是稚嫩的。
陈武指点着阿冕的动作,陪着他一块儿练基本功。
阿冕年纪到底小,定性要差一些,蹲了没一会儿就两条腿发颤,一个屁股就坐到了地上。
陈武居高看着他:“你这样不成,若是等兄长过来看见你这样,还不得打你屁股?”
阿冕原本抿着嘴觉得自己该休息一会儿了, 可听见陈武的话又觉得也是。且等他爹过来, 说不准还不仅仅只是打他屁股, 可能要罚呢。
陈李氏远远地看见这幅场景,脸上又是心疼又是露出笑意来,最后还是没有上去和孩子们说话,自己扭头回了松陵院里。
松陵院中, 春归正在指示下面的小丫头准备几个时辰后的午饭, 她见陈李氏回来了便笑道:“老夫人。”
这称谓具体是什么时候变的,大概是上一回陈李氏打算将管家的权力交给林若青的时候。虽然林若青没有接下,但是称谓却是改了,也是陈李氏往后退了一步的意思。
陈李氏一回来,春归也就不在外头站着了。她快步先进了屋里,帮陈李氏防好了软榻上的点子, 而后笑着问她:“老夫人怎么没带着阿冕少爷过来?”
早晨阿冕蹦跶过来请了安以后就说要去练武场,陈李氏觉得这么个小孩儿用不着去练武场,便想跟过去将人给带回来。不过等她看见了前面在练武场的那一幕以后便又歇了这个心思。
陈李氏笑着摇头道:“罢了,反正他父亲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开始习武的,孩子多强身健体对以后也有好处,省得三五不时要生病,彦儿小时候可一点都不娇气。”
屋里静了一会儿。提起孩子,陈李氏就想起了前两年的事儿,转眼之间什么如意和吉祥都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儿了。
可林若青的肚子这么些年都没再有过动静。对于林若青的生育能力,陈李氏是不怀疑的,要不然也不能进门一年就给陈家生下了长孙。只可惜后来……
春归见她隐约似乎是叹了一口气的,一垂眸也就大概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果然,等陈李氏一开口就是问的林若青的事情。
“把给林氏调理身子的大夫叫过来我问问话。”
“嗯。”春归应了一声,转头走出屋去,吩咐了站在屋外的一个小丫头。
来回也不多时,大夫就站在了屋中。
在陈李氏这边,差不多的问话常常是有的,大夫的回答也很稳妥:“夫人的身体是在渐渐好转的,比起前两年已经改善了许多,不过孕事这方面兴许还要接着往下调理才行。”
这样的话陈李氏听了快一年,这个时候再听见也只能叹一口气,“成了,你下去吧。”
大夫低着头退了下去。
陈李氏是发愁的,这府里头说起来其实就阿冕一个孩子,阿云她就算近来也看得顺眼了一些,可是嫡庶的差别摆在那里不得不正视,陈李氏最希望的还是林若青能再生一两个。
以前她觉得多子多福,可是现在想来又明明白白觉得其他孩子不凑数,这孩子自然还是要从正室的肚子里出来才体面尊重。
这一闲下来也没有去别的地方,就是去了年前陈彦带着林若青去看过的院子里。
那院子基本一个月要住三五天的,由是林若青还在后面特意开辟了一小块菜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地管着。不过一个月去看一次,那些小菜苗却也茁壮成长着。
这少不了都是下面的仆从做的,不过林若青还是有种收获的自豪感。陈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是林若青一手种的,不去戳穿她。
五月的太阳已经很暖,林若青站在太阳下没一会儿脸上就沁出了汗珠。她提着裙子穿梭在菜地之间,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小篮子,里头还放着一把剪刀。
陈彦穿过院子走向她,视线落在了林若青稍稍露出来的一截白皙的手腕上。
“现在摘菜?”陈彦站到她身前,语气低低地带着些疑问。
林若青点头:“一会儿带回家里去。”她顿了顿道,“要告诉阿冕是我种的。”
陈彦笑起来:“你倒是会收买人。”
阿冕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如今已经是三岁多,能说会跳跑跑闹闹,对于自己爹娘三五不时撇下他们出门,自然疑问不少。
前两天他们出来的时候阿冕便缠着林若青要跟来,林若青对阿冕是没什么法子的,实在是他一张小脸肉乎乎又白嫩嫩,正是最让人疼的时候。
坏人还是陈彦做,他不过是稍稍沉下脸看了阿冕一眼,阿冕就老实了,最后眼里含着一包泪珠子目送着林若青他们走了。
林若青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心疼阿冕,只不过出来住就好像独家,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天能够有些自己的私人时间,她也不想带上阿冕。
夫妻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弯腰摘了两根胡瓜。这还是开通商贸以后从边关带回来的,种出来长条一根,又圆滚滚,颇有些呆头呆脑的。
林若青将胡瓜拿在手上掂了掂,仿佛就看见了成品胡瓜水,滋润又养颜。
“我得给元胡也带两根。”然后让他研究研究。
林若青说着又剪下来两根胡瓜。
“我的呢?”陈彦在她身后问道。
林若青回头看他:“什么你的?”
陈彦抿唇看着她:“给阿冕带又给元胡带,怎么不给我?”
林若青指了指旁边的胡瓜架子:“这么多,你摘吧。”
陈彦不说话了。
旁边的奴婢见状都谨慎地往后退了两步,只有林若青还敢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才伸手从篮子里拿了一根新的出来,自己又掏出手帕将胡瓜擦了擦,然后一掰成两半,递给陈彦一半,自己又吃了一半。
“阿冕都没你要哄呢……”林若青小声嘀咕,转头过去重新在田埂之间穿梭起来。
陈彦走在她身后,手上还拿着和形象相差极大的半根黄瓜,和林若青一起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哪里看得出这是杭城顶富的夫妻。
林若青一边走一边想起事儿来,她回头问陈彦:“爷那儿收了女工以后,可出了什么事儿没有?”
她自己手上女工就有一大堆,然而实在不具有代表性。毕竟粉黛和纺织厂里是女工为主的地方,只能算是这大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而外界的女工过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普遍现象。
陈彦道:“如今招收的女工都还是在做一些轻省的活,还并没有出什么事儿。”
陈彦的话虽然不多,但还是让林若青察觉到了一个关键点。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面,男女地位的巨大差距很多也是由于生理上的先天限制。而后世的工业文明消解这一优势以后,男女地位才开始真正逐渐往平等发展。
宋国现在就算是开始消除了一些对女性的限制,却也是很轻微的方面,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提高生产力才能做到的。
可偏偏生产力这东西实现不了大跳跃,毕竟各种发明累积在一起才能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
不过林若青也不觉得灰心,毕竟还是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何况现在宋国整体都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即便无法一蹴而就,但未来总是可期的。
林若青回到家里,头一件事情就是将阿冕和阿云叫到跟前,又将自己从外面带回来的瓜果递给他们看。
“瞧,这都是我种的,现在知道娘在外面都干什么了吧?”
阿冕一手放在身后,一手巴到篮子上来,满眼惊讶,然后开口就是甜甜地一句夸奖:“娘真厉害啊。”
阿云也在旁边点头学着阿冕说:“母亲厉害。”
林若青咳了一声,心虚中有点满足,她将阿冕给拉到自己旁边,正要说话,却听见阿冕哎呦了一声。
林若青一愣:“怎么了?”
翠竹站出来告诉她:“小姐,小少爷他今天去练武场了,摔了一跤。”
阿冕将手掌摊开给林若青看,上头擦破了一些,瞧着伤口是见了血的。
“小叔叔带我练武,以后我每天去。”阿冕却不觉得要哭要闹,反而挺着胸脯满脸豪气,一副小男子汉的样子。
他父亲是常常告诉他的,等阿冕长大以后他就是这府里头当家的男子汉了,是要帮着母亲撑起一片天的,怎么好孱弱?
阿冕深以为然,因此志向远大又充满勇气。
林若青被他这样子给可爱到了,拉着他过来就在脸上亲了好几口,随后又拉着阿云亲了一口。小姑娘也是白白嫩嫩的样子,不过性格十分沉静乖巧,林若青也是很喜欢的。
哄完了两个孩子,林若青也没有忘了回来之前自己在想的事儿,立刻就让人传了消息到粉黛的作坊和织布厂那边,重点还在织布厂里。
如果有谁能够提出改进现有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法子,立刻便奖一两到一百两的奖金,奖金多少视改进效果来定。
群策群力比一个人想破脑袋要好,历史上可有不少的发现都是从普通人生活中来的。
织布厂里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进了其他并不在织布厂里上工的普通百姓耳朵里。便也有人去织布厂问了,要是不在织布厂里的提出改进意见,是不是也有赏钱拿?
织布厂那边的管事对这些个也已经很有经验,当下点头对着来人道:“只要是有改进的法子,且独一份送过来的,那么都能有赏钱。”
这话一出,动心思的就不仅仅是织布厂里的人了。织布这活可不是什么独门手艺,只是没有像织布厂做的这么大的罢了,对这个有研究有些自己独特技巧的人也不少的。
整个五月下旬,织布厂那边就没怎么闲过。看大门的小厮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前后赶过来提改进意见的足足上百人,平均每天就有十个左右。
而这些人里头倒也真有不少人提出的意见不错,最后被采纳进去,不过他们带过来的都是些小技巧,最多一个也就给了五两银子,大部分也就是一两银子罢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两银子可也是不少钱了,要晓得以前可没人知道这还能换钱呢。
陈彦那边听说了织布厂这边的热闹,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当下也传了差不多的消息下去。他手下的工种与行当就更加多了些,这一传下去就真是三百六十行了。
霎时间杭城百姓都陷入了钻研里头,无论是干什么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每天除了上工吃饭就是琢磨着怎么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给家里换点钱回来。
民间的氛围是一回事,官方的氛围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从杭城知府那边来看,他正在头痛开放女子做工以后呈现上升的一些犯罪事件。目前还只是不少小摩擦,可谁保得齐后面会不会出什么事?
也就是杭城现任知府是个胆子极大的,如果换个做事放不开的,什么小事都要去京城请示皇帝,那一件事恐怕也能拖延上个三五载了。
而杭城知府觉得,既然现在杭城是特别的,而上面又下放了权力,那么他自然要懂得运用。因此在六月里头就自己另外宣布下去杭城的许多律法加严,以前针对女子的几条从律法上的束缚也解除了些。这么一来,一些城里村里的混子二流子的都收敛了不少,毕竟现在官府那边可是有风声啊,连在路上见着大闺女大娘的,嘴巴上沾点便宜,如果被人告官,那是不蹲几天也要吃一顿板子的。
一开始几天还有不信这个的,结果没成想这还真是一告一个准。连占点嘴巴便宜都这样了,再往下那就更难说了不是,杭城治安一下好了不老少。
而杭城知府那边闲了没几天,又觉得这样似乎还有些不够。
以前杭城虽然是有钱吧,可也没有这两年一般闲钱多。这两年是明显从商人和普通百姓那儿都收得多了些,官府手上就宽裕了。
而手上一有钱,人的心思也就活了。杭城知府想到杭城里的新气象,又觉得现在难得手上有皇帝给的权,此时不干更待何时?
杭城里头书院不少,全国知名的更有。可是这些书院大多学费昂贵,且对入学条件也卡得十分严格,有钱都不一定能上的。
林若青家里之所以在杭城有名号,也是因为她父亲林远在杭城的明远书院授课,而这明远书院又是她祖父创建的。即便是她父亲林远经营得不怎样,可无法否认里头人才辈出,不乏能人的事实。
林家先不说富不富,书香美名却是杭城无二的,这也是一开始林家和陈家结亲会惊了那么些人的缘故。
不过那都是旁的事儿了,现任的杭城知府是地地道道的杭城本地人,且是乡下出身,最晓得普通农户的生活如何。即便杭城已经是宋国上下最出读书人的地方之一,可要说普通百姓识字的却并不那么多。
识字才能成材啊,就算不成材,那也是识字才能走得开不是。
针对这一点,知府想到庵堂和织布厂里给工人和小孩授课的事儿,就觉得林若青不愧是林家的女儿,晓得读书好啊。
既然读书好,他现在有权又有钱,那怎么不能建一个书院呢?不成,建一个还不够,杭城这么大的地方呢,一个哪里够,最好是每个镇上都有,村落之间也能有。建成以后,也不用请什么名师,乡里乡间总是有个别老秀才的,奔着教一教孩子识字就行了,以后省得两眼一抹黑不是。
知府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当下觉得想做就要去做,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整个杭城就多了无数书院一般。
建立书院其实并不费钱,且除了真是穷到什么都拿不出来的地方,大多数村落之间大可以凑钱一起盖两间房子。唯一就是教书先生以及教书先生的工钱,这个要官府出面帮忙协调。反正也不是什么名师,工钱就简单了,每年两三百斤粮食,外加每月一些补贴,奔着教书去的老秀才就一抓一大把了。
第93章
陈李氏站在练武场外面,隔着造景的漏窗往里看, 就看见阿冕白面团子一个却马步稳当, 一旁的陈武已经是个小大人模样, 虽然收了以前也带着肉的模样, 但是眉宇之间到底是稚嫩的。
陈武指点着阿冕的动作,陪着他一块儿练基本功。
阿冕年纪到底小,定性要差一些,蹲了没一会儿就两条腿发颤,一个屁股就坐到了地上。
陈武居高看着他:“你这样不成,若是等兄长过来看见你这样,还不得打你屁股?”
阿冕原本抿着嘴觉得自己该休息一会儿了, 可听见陈武的话又觉得也是。且等他爹过来, 说不准还不仅仅只是打他屁股, 可能要罚呢。
陈李氏远远地看见这幅场景,脸上又是心疼又是露出笑意来,最后还是没有上去和孩子们说话,自己扭头回了松陵院里。
松陵院中, 春归正在指示下面的小丫头准备几个时辰后的午饭, 她见陈李氏回来了便笑道:“老夫人。”
这称谓具体是什么时候变的,大概是上一回陈李氏打算将管家的权力交给林若青的时候。虽然林若青没有接下,但是称谓却是改了,也是陈李氏往后退了一步的意思。
陈李氏一回来,春归也就不在外头站着了。她快步先进了屋里,帮陈李氏防好了软榻上的点子, 而后笑着问她:“老夫人怎么没带着阿冕少爷过来?”
早晨阿冕蹦跶过来请了安以后就说要去练武场,陈李氏觉得这么个小孩儿用不着去练武场,便想跟过去将人给带回来。不过等她看见了前面在练武场的那一幕以后便又歇了这个心思。
陈李氏笑着摇头道:“罢了,反正他父亲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开始习武的,孩子多强身健体对以后也有好处,省得三五不时要生病,彦儿小时候可一点都不娇气。”
屋里静了一会儿。提起孩子,陈李氏就想起了前两年的事儿,转眼之间什么如意和吉祥都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儿了。
可林若青的肚子这么些年都没再有过动静。对于林若青的生育能力,陈李氏是不怀疑的,要不然也不能进门一年就给陈家生下了长孙。只可惜后来……
春归见她隐约似乎是叹了一口气的,一垂眸也就大概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果然,等陈李氏一开口就是问的林若青的事情。
“把给林氏调理身子的大夫叫过来我问问话。”
“嗯。”春归应了一声,转头走出屋去,吩咐了站在屋外的一个小丫头。
来回也不多时,大夫就站在了屋中。
在陈李氏这边,差不多的问话常常是有的,大夫的回答也很稳妥:“夫人的身体是在渐渐好转的,比起前两年已经改善了许多,不过孕事这方面兴许还要接着往下调理才行。”
这样的话陈李氏听了快一年,这个时候再听见也只能叹一口气,“成了,你下去吧。”
大夫低着头退了下去。
陈李氏是发愁的,这府里头说起来其实就阿冕一个孩子,阿云她就算近来也看得顺眼了一些,可是嫡庶的差别摆在那里不得不正视,陈李氏最希望的还是林若青能再生一两个。
以前她觉得多子多福,可是现在想来又明明白白觉得其他孩子不凑数,这孩子自然还是要从正室的肚子里出来才体面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