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前方小boss皇后已经被打成残血,请各位玩家再接再厉!】
第124章 同生共死
小齐后被幽禁坤宁宫,皇后之位名存实亡,二公主被勒令在宫中绣嫁妆,而潞王被褫夺封号,降为郡王。他原来的封地洛阳被朝廷收回,另外换了一个贫瘠之地,等京师情况稳定后便立刻就藩。但是这次,三皇子名为就藩,实际上等同软禁。
镇北侯府因为秦沂的缘故没有被清算,但是镇北侯自请卸职,齐家的子侄也丢官的丢官,降职的降职,这几天镇北侯府更是闭门不出,生怕惹祸上身。整个京城都充斥在一种萧条和凄惶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在混战中死去的亲人,而现在,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替亲人悲痛,便要面对另一个更可怕的问题。
处理刘公公的同党,更甚者小齐后一系也被牵连,无非是为了平息众怒。可是清算这些人并不是结束,相反,问题才刚刚开始。
“太子殿下,居庸关外瓦剌调兵甚繁,恐不日将进攻各边关。”
京师精锐都已经随着皇帝失陷在关外,剩下的老弱病残不到十万,仅凭这十万人,如何守住京城?
如今大燕朝外交内政出奇严峻,前几日已经出了一个妄图发国难财的扈将军,若是接下来朝廷再有一个处理不当,恐怕大燕亡国之危,就在眼前。
宣府失陷,天子被俘,相比于外部的危难,其实这桩事对朝廷内部秩序的冲击更大。秦沂拒绝了临危登基后,仅剩的半个朝堂都陷入一种难言的寂静,状似平静的局面下,人心早已溃散。
可是这种时候,秦沂根本没时间关注底下这些臣子到底在想什么。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就放在秦沂眼前,敌人趾高气扬,虎视眈眈,而朝廷内部又是什么样子呢?高阶文臣全部死在混战中,大部分有领军经验的武将随军出征,战死关外,就连勋贵家族中有出息的后备子弟也全跟着大军镀金去了,结果皇帝一无军事素养二无识人之明,竟然任由太监和宠臣争权夺利,军中朝令夕改,进退失序,行军路线说改就改,就这样被瓦剌骑兵趁机冲了个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内外交困,青黄不接,这就是秦沂要面对的局势。
秦沂看着面前的布兵图,沉默良久,再出声时坚定果决,掷地有声:“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入京,山东备倭军从河间、保定到京师待命,江浙沿海备倭军亦从水路立即进京。江北和京师各府运粮军驰援,开通州仓,调粮草入京。”随后,秦沂用手指了指地图上几个军府,说道,“即刻下诏,另各省总兵进京勤王。”
因为高阶文臣在这场变故中消耗殆尽,所以六部许多人都是秦沂临时提拔起来的。这个临时组建起来的班子都知道这次的危难不同以往,于是他们收了轻慢之心,各种繁文缛节也是能减则减,听到秦沂的吩咐,被叫到的人应诺了一声后就赶紧跑下去处理。文华阁人人步履匆匆,一天之内不知有多少文书从这里发出,曾经的权力中枢也从内阁所在文渊阁移到文华殿,放眼望去,整个宫廷都呈现出一种乱中有序的繁忙来。
秦沂一整天都停留在外廷,调兵,粮草,军备,新将领的任命,他需要考虑的太多了。楚锦瑶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秦沂,她如今有孕嗜睡,往往秦沂回来时她已经睡着,她醒来时秦沂已经在外廷。楚锦瑶原来只以为是秦沂太忙了,可是连着几天这样,楚锦瑶慢慢感觉出不对劲来。
她怎么觉得秦沂在故意躲着她?
所以今日,楚锦瑶硬撑着精神,玲珑几次劝她去睡觉她都坚持,最后等的哈欠连连,眼中含泪,总算等到秦沂回来。
秦沂进门时动静并不大,他进屋看到楚锦瑶,眼中惊讶一闪而逝:“你怎么还没睡?”
说完他自然而然地去看伺候的宫人,楚锦瑶站起身,及时解救身后脸已经拉成苦瓜的小林子:“和他们无关,是我执意要等你。”
秦沂看着楚锦瑶,最后只得叹了口气,说:“你们都下去吧。”
站在四周的宫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低着头退下。然而即使屋里不再有外人,秦沂离楚锦瑶的距离依旧很远,并不像往常一样,自然而然走到她身边。
楚锦瑶心里的猜测越来越明确,他们两人之间确实隔着一道无形的坎。今日不把这个心结说开,秦沂指不定还要自己和自己别扭多久。
“殿下,今日宫人禀报,二公主又去坤宁宫想见皇后一面,被人拦下了。”
秦沂无所谓地应了一声:“拦下便拦下了,她被宠的无法无天,早该管管了。”
二公主这几天很不安分,又摔又打的,然而她不过是一个公主,连潞王都被降爵位,她哪里能拗得过宫廷强权。楚锦瑶说起二公主,不过起一个话头罢了。
“殿下,我有时候看到宫里的女子,总是难免感到悲哀。二公主贵为嫡出公主尚且如此,其他女子又该如何呢?皇后身为一国之后,入宫十来年盛宠不衰,恩宠、子女她都有,可是如今,她的凤印说被剥夺就被剥夺,身为皇后却不能再接受外命妇朝拜,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见不到。我知道殿下大概不喜欢听这些,但是我身在其中,总是不免物伤其类。这大概就是宫里女人的命运,无论看着多么光鲜荣耀,实际上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全幅身家都系于外物,宫里真正的贵人说让你死,就得死。”楚锦瑶看向秦沂,慢慢说道,“曾经这个人是皇上,现在,已经是殿下了。”
秦沂眼中的光不由冷肃起来:“谁来和你说了这些?”
“没有人。何况,这种话,还需要别人说吗。”楚锦瑶静静看着秦沂,说,“现在倒台的是皇后,日后未必就不能是我。说起来,我和皇后的状况还颇为相似,都是甫入宫便非常得宠,靠着宠爱和色相,这才引得后宫众人敬畏巴结罢了。”
秦沂终于败给楚锦瑶,他心里叹了口气,走上前小心揽住楚锦瑶的肩膀,扶着她坐到一边的榻上:“你在瞎想些什么。你和她们不一样,我和皇帝也不一样,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
“我嫁给你不过一年,现在肚子里还有孩子,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发生。可是以后呢?”楚锦瑶挣开秦沂的手,转过身目光湛湛地盯着他,“殿下,我家世比不上别人,才学、计谋亦不过尔尔,我所仰仗的,无非就是殿下而已。你愿意信我,和我开诚布公的谈话,我便能在后宫这薄薄一层冰上走下去,如果你有一天不愿意和我说了,那我和皇后,又有什么差别?”
秦沂长这么大,头一次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这几日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楚锦瑶,再加上外廷确实事多,所以他便等楚锦瑶入睡后再回来,尽量避开两人的见面。秦沂每日回来后都长久地注视着楚锦瑶的睡颜,这是他最想保护的人,他却让她遭受这种事情。秦沂突然质疑他当初强行从林熙远手里把楚锦瑶抢过来,让她做太子妃是不是真的对她好。他做这个决定时完全没有询问楚锦瑶的意思,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楚锦瑶愿不愿意接受赐婚圣旨。
他想等他想明白后,再来见楚锦瑶。可是没想到,楚锦瑶竟然也有这样咄咄逼人的时候,几乎逼问的秦沂说不出话来。秦沂没有办法,只能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是听谁挑拨的,我怎么可能这样想?我只是觉得,我或许太自以为是了。”
楚锦瑶从没想到能从秦沂口中听到这种话。秦沂这个人确实有些独断强势,但是,以他这种倨傲的性子,他竟然会承认?
楚锦瑶深深觉得这件事不一般,没有人是铁打的,秦沂能说出这种话来,恐怕是这几天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楚锦瑶轻声问:“为什么?”
秦沂顿了顿,看着楚锦瑶的眼神深远又复杂,其中仿佛包裹着某种热烈到荼蘼的情绪,可是等楚锦瑶细看时,已经杳无踪迹。秦沂说:“我下令坚守京师,若有臣子偷偷送家眷出京,一概射杀。”
楚锦瑶觉得这没错:“战时自然要严苛一点,此风若是一开,那人心动荡,再没人肯死守京城了。”
秦沂摸着楚锦瑶的头发不说话,楚锦瑶灵光一闪,突然明白了秦沂的意思:“殿下,你莫非在担心,我和孩子?”
秦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你不会怪我吗?”
楚锦瑶愣了愣,随即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殿下,你若是送我出去,我才要和你恼呢!我既然是太子妃,不敢说为民为国,但是至少,我总要和你同进同出,你若是弃城而走,我陪你一起南下,你若是坚守京师到最后一刻,那我就无论生死,在宫里等你归来。不管是生是死,我和你,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秦沂眼中光芒明灭,说不出话来。他握住楚锦瑶的手,力气之大,几乎把楚锦瑶握疼了:“当初我听说林家欲立你作侧妃,那是我既惊又怒,觉得不能任由你蠢下去,所以就写信回京城。我一直没有问你,愿不愿意?”
楚锦瑶愣了愣,突然没忍住噗嗤笑了。楚锦瑶眼看自己越笑,秦沂的眼神就越危险,她赶紧克制住自己,说:“殿下,你看着你自己这张脸,哪有女人会不愿意呢?”
秦沂依旧脸色不悦,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胡闹。”
何止是胡闹,秦沂最烦别人用那种恶心的目光看着他,无论男女。但是说来奇怪,同样的话从楚锦瑶嘴里说出来,似乎就没那么讨厌了。
“好,那就不胡闹。”楚锦瑶说着当真认真起来,问,“殿下,你记得我们刚认识那段时间吗?”
“当然。”秦沂眼神揶揄,“那时候的你态度可蛮横的不得了。尤其是楚家那么多人,你只敢对着我横。”
说起这个楚锦瑶不免有些尴尬,但是这些话她想说许多了,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可是后来在畅和园她才想明白,有些感谢和感情,不说出来,他永远不会知道。
“殿下,这或许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无异于井底之蛙突然瞥见天光,我那时真的很依赖,也很感谢齐泽。后来你走了,我还消沉过好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一直在遗憾,你是我闺阁生涯中的惊鸿一见,而我于你不过一个打发时光的过客。后来我就议亲了,我本以为这一生大概就是如此,可是我又遇到了你,你当初愿意将我从做妾的难堪局面中拉出来,我真的很感激你,我当时甚至想,你娶我回去做傀儡太子妃也没关系,你喜欢什么人我就给你纳什么人。可是,那天晚上你告诉我你叫秦沂……”
年少惊艳是你,英雄救美是你,细水流长也是你。
楚锦瑶说着眼睛中涌上泪光,秦沂默默将她拥入怀中,楚锦瑶揪着黑色的太子常服,鼻音浓重:“你愿意娶我,我真的很开心,无论是从太子还是从齐泽的角度上。我养父养母从来没把我当人看,亲生父母也和我不亲,所以,我只有你了……”
“好了,不哭了。”秦沂心都被哭成碎片的,心疼不已。他没想到竟然能从楚锦瑶嘴里听到这样一番话,你对我越来越重要的同时,我对你也很重要。
楚锦瑶哭着哭着,怒气顿生:“可是你故意回避我,你甚至还想把我送走!”
“没有,是我乱说的,我现在改变主意了。”
“那你以后会不会故意回来这么晚,还故意不见我?”
“不会了。”秦沂心里默默想着,其实他也忍得很辛苦。就像养了一朵娇弱的兰花,想给她天底下最好的,却又怕有一样不是最好的,委屈了她。他就这样纠结来纠结去,没想到在这朵兰花心里,养花的那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锦瑶,我也会害怕。害怕如果这次我不能处理好一切,我会亲手害死你。”
楚锦瑶被箍在怀里,闷闷地说:“这又没什么,我也害怕你变心。从生到死一直和你在一起,你也只有我一个人,说不定我求之不得呢。”
秦沂低低笑了下,胸腔轻轻震动:“好。”
这个“好”是在答应什么,除了秦沂,没有人知道。
京城紧急调兵,关外瓦剌人争讨了很久,还是觉得上天送来的便宜不要白不要,他们带着皇帝到居庸关外,以送皇帝回京为名,要求各边关开城门。
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秦沂桌案前,秦沂对着这封折子沉默良久,缓缓写了“拒之”。
明知前面是深渊,但是还是要踏出去。就像前几日废小齐后,明明知道出头鸟必死,可是他要稳定时局,平息人心,秦沂根本没有选择。
拒绝瓦剌入关后的第三天,瓦剌进攻居庸关、大同府,因为有皇帝在,燕朝守将束手束脚,五天后,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全面沦陷,直逼京师,京城告危。
秦沂亲自领兵,列阵于永定、德胜、安定等九门外,身后便是京城的城墙,过了他们的尸身,京城再无屏障。
亡国还是雪耻,生还是死,今日走出慈庆宫大门时,楚锦瑶给他整理铠甲是不是此生最后一面,概系于此。
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京城守卫战,就此打响。
第125章 钦徽二宗
京城守卫战打得艰难,曾经横扫草原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全军覆没,秦沂即使紧急调军,如今能赶到京城的也不过一少部分备倭军。正式的军队还没赶来,秦沂只能从京城里征集民兵,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在城墙外打仗,普通百姓便在城里递石块、送食物。众人都知道一旦城破,谁都没有退路,所以都抹去了侥幸之心,全民皆战。
紫禁城里,内廷无法参与到外面的实战中,但是也并不是干站着等结果。楚锦瑶连续下令缩减后宫开支,这几日更是集结全部宫人,全力给外面的军士做寒衣。习惯了享福的妃嫔们当然不愿意,可是战时话语权高度集中,小齐后现在都在坤宁宫里乖乖待着呢,这些妃嫔们即使不满,也不过是私下里碎碎嘴,根本没人敢来楚锦瑶面前说。
城外的战况雪片般飞回皇城,瓦剌气焰嚣张,放话要在两个时辰内攻破德胜门,德胜门在京城最北边,如今瓦剌南下,这里也是守卫压力最大的地方,所以秦沂亲自在德胜门领兵列阵。瓦剌久攻德胜门未果,损失人马五千,瓦剌首领帖木儿的两个弟弟也被燕军杀死。这两个战亡的首领放在汉人秩序里大概算是亲王,帖木儿心痛不已,在德胜门损失惨重,所以转而去进攻西直门,又大败。燕军两战大捷,军民信心大震,在随后的章仪门大战中许多百姓自发投石相助,再次胜利。
于此同时,居庸关的守将不再投鼠忌器,死战戍边,和后续的瓦剌援军大战七天七夜,最终还是将瓦剌人拦在关外。帖木儿带着五万人马深入中原腹地,攻城时损失不少人马,后续援军也被居庸关守将拦在关外,此刻各地勤王的部队也要陆陆续续到达,帖木儿见势不对,终于承认,前朝草原民族的辉煌,他大概还得再过几年才能复现。
十一月十五,深夜,瓦剌趁夜拔营而走,隐蔽在城墙上的守兵马上发现不对,急报给上级,秦沂当机立断,让守兵推出火炮追击瓦剌逃兵。此刻攻守阵营翻转,燕军一鼓作气,又有先进的火器助阵,将妄图撤退的瓦剌大军击杀一万有余。帖木儿向北方大本营逃去,十七日出紫荆关,又和燕军打了一仗后,终于逃回草原。
至于中原王朝引以为傲的长城边关为什么让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那就得去问夹在敌军中的皇帝了。
其实瓦剌本来只是想趁冬天南下抢些东西,本来也没打算怎么着,可是谁能知道燕军三十万精锐,来来回回阵营大乱,帖木儿趁机进攻,非但大败燕军不说,还生擒了他们家皇帝。帖木儿抓到皇帝觉得棘手至极,后来听一个汉人军师献策,帖木儿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要挟着他们皇帝进关,如果不是运气差,说不定他们都能进汉人的都城扫荡一圈。
汉人的都城,那得有多少粮草和锦缎。
可是现在,帖木儿看着自己元气大伤的部队,真是越想越不甘心,他沉着脸,喝道:“把那个汉人奸细给我押过来!”
方濮存被一群铁塔一样的骑兵推搡着进入帐营,他一身青色长衫,就和无数赶考的读书人一样,看着骨骼纤细,弱不禁风。他一个文弱书生被人押到瓦剌首领帐营里,周围任何一个士兵胳膊都比他的腿粗,可以想象对方只要稍稍用力,就能取方濮存的性命于瞬息。状况这样不利,方濮存看着却并没有多少害怕,只是因为被推搡着过来,形容不免有些狼狈罢了。
“你个奸诈的汉人!”帖木儿用力地一拍桌子,蛮力之大,几乎让人怀疑他要将桌子拍折,“说,你是不是那个太子派过来的奸细,要不然,为何会伙同他们一同谋害本汗,折损我瓦剌的勇士?”
方濮存听到这话摇头笑了笑,他轻轻弹了弹青衫上的灰尘,其他骑兵见这个汉人竟敢这样怠慢,顿时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几乎就要控制不住动粗了。
方濮存眼角瞅到那个骑兵的动作,冷冷说道:“大汗,你若是还想东山再起,谋取大业,那就最好让你的属下规矩一点。”
帐篷里的骑兵一听这话越发激动,帖木儿高吼一声,把这几个人喝退,然后才沉着脸看向方濮存:“你说什么?”
“我若真是燕朝太子的内奸,现在我要做的,便是把皇帝杀死,让他有名正言顺的理由继位登基,追击尔等,而不是站着这里和你浪费时间。”
帖木儿听不懂这句话里的圈圈绕绕,但是本能觉得这句话很重要:“你什么意思?”
方濮存心里不屑地哼了一声,这群四肢发达有勇无谋的莽夫,然而心里这样想,为了他的小命,方濮存到底没有表现出来。他换了种表述方式,慢慢对帖木儿说:“大汗,你此去几乎带上了瓦剌所有的骑兵力量,连十四五的孩子也征用了,但是折兵少将不说,还什么东西都没抢到。大汗,你真的甘心吗?”
帖木儿冷哼一声:“本汗当然不甘心,你这是在讽刺本汗吗?”
“在下岂敢。”方濮存秉持着一个读书人的谦逊有礼,对面前这个异族首领行了一个儒家礼节,“大汗,汉人和瓦剌不同,讲究三纲五常、君臣父子,您手里握着燕朝的皇帝,还怕什么呢?”
之前扣押皇帝,以送皇帝回京之名要挟边关各城开城门,包括后来和燕朝的许多项互动,都是出于方濮存的指导。帖木儿看不起汉人奸诈狡猾,但是对这个前来投奔自己的神秘汉人军师却很是信服,帖木儿放弃了刚刚想杀了方濮存的念头,诚心问:“那你说要怎么办?”
只能说,汉人最懂汉人。汉家推崇兵法和谋略,罗织经、权谋术层出不绝,这种高深的权术心计在外族看起来简直无耻,可是如果被投奔外族的汉人利用,这种心术,对于中原王朝一样是毁灭性的。
帖木儿自从全须全尾地捉到皇帝后,他对面前这位帝王也为难起来。大燕朝是宗主国,多年来万国来朝,赫赫积威早已印刻在周围属国心中。帖木儿是经常跟燕朝抢粮食,但也仅限于抢了就跑,下次再去,真让他再做些什么,帖木儿也不敢。
所以他对皇帝也很为难,只能继续不少吃不少穿地关着,至于以后要怎么办……再说吧,燕朝肯定不可能放任本朝君王在外做“做客”太久的。
在帖木儿看来他对皇帝远远晾着,有吃也有穿,比他的大部分臣民过得都好,已经够意思了。可是在皇帝看来,这就是虐待了。
方濮存整了整衣冠,走入前方的帐营后,神色表情一下子变得恳切:“陛下,您受苦了!”
皇帝被俘虏了半个多月,这半个月经历的一切比他前四十年加起来还可怕。身边的臣子死的差不多了,信任非常的刘公公也早被愤怒的军士当场打死,他一个人流落异族,待遇一落千丈,身边也没有服侍他起居的贴心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在突然看到一个汉族面孔,皇帝立刻对方濮存生出亲近之心:“你是何人,怎么会在这里?”
方濮存恭敬地行了一个跪拜礼:“臣是来救陛下的。”
皇帝颠簸这么久,心惊胆战,再度看到熟悉的跪拜礼真是感慨万千,亲切无比。皇帝亲自把方濮存扶起来:“你真乃是大贤臣!等朕回朝,绝不亏待于你。”
“臣谢陛下。陛下,臣如今埋伏在帖木儿身边,说服他送您回朝,陛下您只需耐心等待,想必不久,礼部就会派仪仗队来接您回京。”
皇帝担惊受怕了这么久,听到这句话真是顺耳极了,他抚掌称赞,说道:“这再好不过!你可不要让朕等太久了。”
第124章 同生共死
小齐后被幽禁坤宁宫,皇后之位名存实亡,二公主被勒令在宫中绣嫁妆,而潞王被褫夺封号,降为郡王。他原来的封地洛阳被朝廷收回,另外换了一个贫瘠之地,等京师情况稳定后便立刻就藩。但是这次,三皇子名为就藩,实际上等同软禁。
镇北侯府因为秦沂的缘故没有被清算,但是镇北侯自请卸职,齐家的子侄也丢官的丢官,降职的降职,这几天镇北侯府更是闭门不出,生怕惹祸上身。整个京城都充斥在一种萧条和凄惶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在混战中死去的亲人,而现在,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替亲人悲痛,便要面对另一个更可怕的问题。
处理刘公公的同党,更甚者小齐后一系也被牵连,无非是为了平息众怒。可是清算这些人并不是结束,相反,问题才刚刚开始。
“太子殿下,居庸关外瓦剌调兵甚繁,恐不日将进攻各边关。”
京师精锐都已经随着皇帝失陷在关外,剩下的老弱病残不到十万,仅凭这十万人,如何守住京城?
如今大燕朝外交内政出奇严峻,前几日已经出了一个妄图发国难财的扈将军,若是接下来朝廷再有一个处理不当,恐怕大燕亡国之危,就在眼前。
宣府失陷,天子被俘,相比于外部的危难,其实这桩事对朝廷内部秩序的冲击更大。秦沂拒绝了临危登基后,仅剩的半个朝堂都陷入一种难言的寂静,状似平静的局面下,人心早已溃散。
可是这种时候,秦沂根本没时间关注底下这些臣子到底在想什么。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就放在秦沂眼前,敌人趾高气扬,虎视眈眈,而朝廷内部又是什么样子呢?高阶文臣全部死在混战中,大部分有领军经验的武将随军出征,战死关外,就连勋贵家族中有出息的后备子弟也全跟着大军镀金去了,结果皇帝一无军事素养二无识人之明,竟然任由太监和宠臣争权夺利,军中朝令夕改,进退失序,行军路线说改就改,就这样被瓦剌骑兵趁机冲了个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内外交困,青黄不接,这就是秦沂要面对的局势。
秦沂看着面前的布兵图,沉默良久,再出声时坚定果决,掷地有声:“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入京,山东备倭军从河间、保定到京师待命,江浙沿海备倭军亦从水路立即进京。江北和京师各府运粮军驰援,开通州仓,调粮草入京。”随后,秦沂用手指了指地图上几个军府,说道,“即刻下诏,另各省总兵进京勤王。”
因为高阶文臣在这场变故中消耗殆尽,所以六部许多人都是秦沂临时提拔起来的。这个临时组建起来的班子都知道这次的危难不同以往,于是他们收了轻慢之心,各种繁文缛节也是能减则减,听到秦沂的吩咐,被叫到的人应诺了一声后就赶紧跑下去处理。文华阁人人步履匆匆,一天之内不知有多少文书从这里发出,曾经的权力中枢也从内阁所在文渊阁移到文华殿,放眼望去,整个宫廷都呈现出一种乱中有序的繁忙来。
秦沂一整天都停留在外廷,调兵,粮草,军备,新将领的任命,他需要考虑的太多了。楚锦瑶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秦沂,她如今有孕嗜睡,往往秦沂回来时她已经睡着,她醒来时秦沂已经在外廷。楚锦瑶原来只以为是秦沂太忙了,可是连着几天这样,楚锦瑶慢慢感觉出不对劲来。
她怎么觉得秦沂在故意躲着她?
所以今日,楚锦瑶硬撑着精神,玲珑几次劝她去睡觉她都坚持,最后等的哈欠连连,眼中含泪,总算等到秦沂回来。
秦沂进门时动静并不大,他进屋看到楚锦瑶,眼中惊讶一闪而逝:“你怎么还没睡?”
说完他自然而然地去看伺候的宫人,楚锦瑶站起身,及时解救身后脸已经拉成苦瓜的小林子:“和他们无关,是我执意要等你。”
秦沂看着楚锦瑶,最后只得叹了口气,说:“你们都下去吧。”
站在四周的宫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低着头退下。然而即使屋里不再有外人,秦沂离楚锦瑶的距离依旧很远,并不像往常一样,自然而然走到她身边。
楚锦瑶心里的猜测越来越明确,他们两人之间确实隔着一道无形的坎。今日不把这个心结说开,秦沂指不定还要自己和自己别扭多久。
“殿下,今日宫人禀报,二公主又去坤宁宫想见皇后一面,被人拦下了。”
秦沂无所谓地应了一声:“拦下便拦下了,她被宠的无法无天,早该管管了。”
二公主这几天很不安分,又摔又打的,然而她不过是一个公主,连潞王都被降爵位,她哪里能拗得过宫廷强权。楚锦瑶说起二公主,不过起一个话头罢了。
“殿下,我有时候看到宫里的女子,总是难免感到悲哀。二公主贵为嫡出公主尚且如此,其他女子又该如何呢?皇后身为一国之后,入宫十来年盛宠不衰,恩宠、子女她都有,可是如今,她的凤印说被剥夺就被剥夺,身为皇后却不能再接受外命妇朝拜,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见不到。我知道殿下大概不喜欢听这些,但是我身在其中,总是不免物伤其类。这大概就是宫里女人的命运,无论看着多么光鲜荣耀,实际上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全幅身家都系于外物,宫里真正的贵人说让你死,就得死。”楚锦瑶看向秦沂,慢慢说道,“曾经这个人是皇上,现在,已经是殿下了。”
秦沂眼中的光不由冷肃起来:“谁来和你说了这些?”
“没有人。何况,这种话,还需要别人说吗。”楚锦瑶静静看着秦沂,说,“现在倒台的是皇后,日后未必就不能是我。说起来,我和皇后的状况还颇为相似,都是甫入宫便非常得宠,靠着宠爱和色相,这才引得后宫众人敬畏巴结罢了。”
秦沂终于败给楚锦瑶,他心里叹了口气,走上前小心揽住楚锦瑶的肩膀,扶着她坐到一边的榻上:“你在瞎想些什么。你和她们不一样,我和皇帝也不一样,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
“我嫁给你不过一年,现在肚子里还有孩子,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发生。可是以后呢?”楚锦瑶挣开秦沂的手,转过身目光湛湛地盯着他,“殿下,我家世比不上别人,才学、计谋亦不过尔尔,我所仰仗的,无非就是殿下而已。你愿意信我,和我开诚布公的谈话,我便能在后宫这薄薄一层冰上走下去,如果你有一天不愿意和我说了,那我和皇后,又有什么差别?”
秦沂长这么大,头一次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这几日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楚锦瑶,再加上外廷确实事多,所以他便等楚锦瑶入睡后再回来,尽量避开两人的见面。秦沂每日回来后都长久地注视着楚锦瑶的睡颜,这是他最想保护的人,他却让她遭受这种事情。秦沂突然质疑他当初强行从林熙远手里把楚锦瑶抢过来,让她做太子妃是不是真的对她好。他做这个决定时完全没有询问楚锦瑶的意思,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楚锦瑶愿不愿意接受赐婚圣旨。
他想等他想明白后,再来见楚锦瑶。可是没想到,楚锦瑶竟然也有这样咄咄逼人的时候,几乎逼问的秦沂说不出话来。秦沂没有办法,只能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是听谁挑拨的,我怎么可能这样想?我只是觉得,我或许太自以为是了。”
楚锦瑶从没想到能从秦沂口中听到这种话。秦沂这个人确实有些独断强势,但是,以他这种倨傲的性子,他竟然会承认?
楚锦瑶深深觉得这件事不一般,没有人是铁打的,秦沂能说出这种话来,恐怕是这几天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楚锦瑶轻声问:“为什么?”
秦沂顿了顿,看着楚锦瑶的眼神深远又复杂,其中仿佛包裹着某种热烈到荼蘼的情绪,可是等楚锦瑶细看时,已经杳无踪迹。秦沂说:“我下令坚守京师,若有臣子偷偷送家眷出京,一概射杀。”
楚锦瑶觉得这没错:“战时自然要严苛一点,此风若是一开,那人心动荡,再没人肯死守京城了。”
秦沂摸着楚锦瑶的头发不说话,楚锦瑶灵光一闪,突然明白了秦沂的意思:“殿下,你莫非在担心,我和孩子?”
秦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你不会怪我吗?”
楚锦瑶愣了愣,随即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殿下,你若是送我出去,我才要和你恼呢!我既然是太子妃,不敢说为民为国,但是至少,我总要和你同进同出,你若是弃城而走,我陪你一起南下,你若是坚守京师到最后一刻,那我就无论生死,在宫里等你归来。不管是生是死,我和你,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秦沂眼中光芒明灭,说不出话来。他握住楚锦瑶的手,力气之大,几乎把楚锦瑶握疼了:“当初我听说林家欲立你作侧妃,那是我既惊又怒,觉得不能任由你蠢下去,所以就写信回京城。我一直没有问你,愿不愿意?”
楚锦瑶愣了愣,突然没忍住噗嗤笑了。楚锦瑶眼看自己越笑,秦沂的眼神就越危险,她赶紧克制住自己,说:“殿下,你看着你自己这张脸,哪有女人会不愿意呢?”
秦沂依旧脸色不悦,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胡闹。”
何止是胡闹,秦沂最烦别人用那种恶心的目光看着他,无论男女。但是说来奇怪,同样的话从楚锦瑶嘴里说出来,似乎就没那么讨厌了。
“好,那就不胡闹。”楚锦瑶说着当真认真起来,问,“殿下,你记得我们刚认识那段时间吗?”
“当然。”秦沂眼神揶揄,“那时候的你态度可蛮横的不得了。尤其是楚家那么多人,你只敢对着我横。”
说起这个楚锦瑶不免有些尴尬,但是这些话她想说许多了,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可是后来在畅和园她才想明白,有些感谢和感情,不说出来,他永远不会知道。
“殿下,这或许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无异于井底之蛙突然瞥见天光,我那时真的很依赖,也很感谢齐泽。后来你走了,我还消沉过好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一直在遗憾,你是我闺阁生涯中的惊鸿一见,而我于你不过一个打发时光的过客。后来我就议亲了,我本以为这一生大概就是如此,可是我又遇到了你,你当初愿意将我从做妾的难堪局面中拉出来,我真的很感激你,我当时甚至想,你娶我回去做傀儡太子妃也没关系,你喜欢什么人我就给你纳什么人。可是,那天晚上你告诉我你叫秦沂……”
年少惊艳是你,英雄救美是你,细水流长也是你。
楚锦瑶说着眼睛中涌上泪光,秦沂默默将她拥入怀中,楚锦瑶揪着黑色的太子常服,鼻音浓重:“你愿意娶我,我真的很开心,无论是从太子还是从齐泽的角度上。我养父养母从来没把我当人看,亲生父母也和我不亲,所以,我只有你了……”
“好了,不哭了。”秦沂心都被哭成碎片的,心疼不已。他没想到竟然能从楚锦瑶嘴里听到这样一番话,你对我越来越重要的同时,我对你也很重要。
楚锦瑶哭着哭着,怒气顿生:“可是你故意回避我,你甚至还想把我送走!”
“没有,是我乱说的,我现在改变主意了。”
“那你以后会不会故意回来这么晚,还故意不见我?”
“不会了。”秦沂心里默默想着,其实他也忍得很辛苦。就像养了一朵娇弱的兰花,想给她天底下最好的,却又怕有一样不是最好的,委屈了她。他就这样纠结来纠结去,没想到在这朵兰花心里,养花的那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锦瑶,我也会害怕。害怕如果这次我不能处理好一切,我会亲手害死你。”
楚锦瑶被箍在怀里,闷闷地说:“这又没什么,我也害怕你变心。从生到死一直和你在一起,你也只有我一个人,说不定我求之不得呢。”
秦沂低低笑了下,胸腔轻轻震动:“好。”
这个“好”是在答应什么,除了秦沂,没有人知道。
京城紧急调兵,关外瓦剌人争讨了很久,还是觉得上天送来的便宜不要白不要,他们带着皇帝到居庸关外,以送皇帝回京为名,要求各边关开城门。
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秦沂桌案前,秦沂对着这封折子沉默良久,缓缓写了“拒之”。
明知前面是深渊,但是还是要踏出去。就像前几日废小齐后,明明知道出头鸟必死,可是他要稳定时局,平息人心,秦沂根本没有选择。
拒绝瓦剌入关后的第三天,瓦剌进攻居庸关、大同府,因为有皇帝在,燕朝守将束手束脚,五天后,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全面沦陷,直逼京师,京城告危。
秦沂亲自领兵,列阵于永定、德胜、安定等九门外,身后便是京城的城墙,过了他们的尸身,京城再无屏障。
亡国还是雪耻,生还是死,今日走出慈庆宫大门时,楚锦瑶给他整理铠甲是不是此生最后一面,概系于此。
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京城守卫战,就此打响。
第125章 钦徽二宗
京城守卫战打得艰难,曾经横扫草原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全军覆没,秦沂即使紧急调军,如今能赶到京城的也不过一少部分备倭军。正式的军队还没赶来,秦沂只能从京城里征集民兵,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在城墙外打仗,普通百姓便在城里递石块、送食物。众人都知道一旦城破,谁都没有退路,所以都抹去了侥幸之心,全民皆战。
紫禁城里,内廷无法参与到外面的实战中,但是也并不是干站着等结果。楚锦瑶连续下令缩减后宫开支,这几日更是集结全部宫人,全力给外面的军士做寒衣。习惯了享福的妃嫔们当然不愿意,可是战时话语权高度集中,小齐后现在都在坤宁宫里乖乖待着呢,这些妃嫔们即使不满,也不过是私下里碎碎嘴,根本没人敢来楚锦瑶面前说。
城外的战况雪片般飞回皇城,瓦剌气焰嚣张,放话要在两个时辰内攻破德胜门,德胜门在京城最北边,如今瓦剌南下,这里也是守卫压力最大的地方,所以秦沂亲自在德胜门领兵列阵。瓦剌久攻德胜门未果,损失人马五千,瓦剌首领帖木儿的两个弟弟也被燕军杀死。这两个战亡的首领放在汉人秩序里大概算是亲王,帖木儿心痛不已,在德胜门损失惨重,所以转而去进攻西直门,又大败。燕军两战大捷,军民信心大震,在随后的章仪门大战中许多百姓自发投石相助,再次胜利。
于此同时,居庸关的守将不再投鼠忌器,死战戍边,和后续的瓦剌援军大战七天七夜,最终还是将瓦剌人拦在关外。帖木儿带着五万人马深入中原腹地,攻城时损失不少人马,后续援军也被居庸关守将拦在关外,此刻各地勤王的部队也要陆陆续续到达,帖木儿见势不对,终于承认,前朝草原民族的辉煌,他大概还得再过几年才能复现。
十一月十五,深夜,瓦剌趁夜拔营而走,隐蔽在城墙上的守兵马上发现不对,急报给上级,秦沂当机立断,让守兵推出火炮追击瓦剌逃兵。此刻攻守阵营翻转,燕军一鼓作气,又有先进的火器助阵,将妄图撤退的瓦剌大军击杀一万有余。帖木儿向北方大本营逃去,十七日出紫荆关,又和燕军打了一仗后,终于逃回草原。
至于中原王朝引以为傲的长城边关为什么让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那就得去问夹在敌军中的皇帝了。
其实瓦剌本来只是想趁冬天南下抢些东西,本来也没打算怎么着,可是谁能知道燕军三十万精锐,来来回回阵营大乱,帖木儿趁机进攻,非但大败燕军不说,还生擒了他们家皇帝。帖木儿抓到皇帝觉得棘手至极,后来听一个汉人军师献策,帖木儿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要挟着他们皇帝进关,如果不是运气差,说不定他们都能进汉人的都城扫荡一圈。
汉人的都城,那得有多少粮草和锦缎。
可是现在,帖木儿看着自己元气大伤的部队,真是越想越不甘心,他沉着脸,喝道:“把那个汉人奸细给我押过来!”
方濮存被一群铁塔一样的骑兵推搡着进入帐营,他一身青色长衫,就和无数赶考的读书人一样,看着骨骼纤细,弱不禁风。他一个文弱书生被人押到瓦剌首领帐营里,周围任何一个士兵胳膊都比他的腿粗,可以想象对方只要稍稍用力,就能取方濮存的性命于瞬息。状况这样不利,方濮存看着却并没有多少害怕,只是因为被推搡着过来,形容不免有些狼狈罢了。
“你个奸诈的汉人!”帖木儿用力地一拍桌子,蛮力之大,几乎让人怀疑他要将桌子拍折,“说,你是不是那个太子派过来的奸细,要不然,为何会伙同他们一同谋害本汗,折损我瓦剌的勇士?”
方濮存听到这话摇头笑了笑,他轻轻弹了弹青衫上的灰尘,其他骑兵见这个汉人竟敢这样怠慢,顿时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几乎就要控制不住动粗了。
方濮存眼角瞅到那个骑兵的动作,冷冷说道:“大汗,你若是还想东山再起,谋取大业,那就最好让你的属下规矩一点。”
帐篷里的骑兵一听这话越发激动,帖木儿高吼一声,把这几个人喝退,然后才沉着脸看向方濮存:“你说什么?”
“我若真是燕朝太子的内奸,现在我要做的,便是把皇帝杀死,让他有名正言顺的理由继位登基,追击尔等,而不是站着这里和你浪费时间。”
帖木儿听不懂这句话里的圈圈绕绕,但是本能觉得这句话很重要:“你什么意思?”
方濮存心里不屑地哼了一声,这群四肢发达有勇无谋的莽夫,然而心里这样想,为了他的小命,方濮存到底没有表现出来。他换了种表述方式,慢慢对帖木儿说:“大汗,你此去几乎带上了瓦剌所有的骑兵力量,连十四五的孩子也征用了,但是折兵少将不说,还什么东西都没抢到。大汗,你真的甘心吗?”
帖木儿冷哼一声:“本汗当然不甘心,你这是在讽刺本汗吗?”
“在下岂敢。”方濮存秉持着一个读书人的谦逊有礼,对面前这个异族首领行了一个儒家礼节,“大汗,汉人和瓦剌不同,讲究三纲五常、君臣父子,您手里握着燕朝的皇帝,还怕什么呢?”
之前扣押皇帝,以送皇帝回京之名要挟边关各城开城门,包括后来和燕朝的许多项互动,都是出于方濮存的指导。帖木儿看不起汉人奸诈狡猾,但是对这个前来投奔自己的神秘汉人军师却很是信服,帖木儿放弃了刚刚想杀了方濮存的念头,诚心问:“那你说要怎么办?”
只能说,汉人最懂汉人。汉家推崇兵法和谋略,罗织经、权谋术层出不绝,这种高深的权术心计在外族看起来简直无耻,可是如果被投奔外族的汉人利用,这种心术,对于中原王朝一样是毁灭性的。
帖木儿自从全须全尾地捉到皇帝后,他对面前这位帝王也为难起来。大燕朝是宗主国,多年来万国来朝,赫赫积威早已印刻在周围属国心中。帖木儿是经常跟燕朝抢粮食,但也仅限于抢了就跑,下次再去,真让他再做些什么,帖木儿也不敢。
所以他对皇帝也很为难,只能继续不少吃不少穿地关着,至于以后要怎么办……再说吧,燕朝肯定不可能放任本朝君王在外做“做客”太久的。
在帖木儿看来他对皇帝远远晾着,有吃也有穿,比他的大部分臣民过得都好,已经够意思了。可是在皇帝看来,这就是虐待了。
方濮存整了整衣冠,走入前方的帐营后,神色表情一下子变得恳切:“陛下,您受苦了!”
皇帝被俘虏了半个多月,这半个月经历的一切比他前四十年加起来还可怕。身边的臣子死的差不多了,信任非常的刘公公也早被愤怒的军士当场打死,他一个人流落异族,待遇一落千丈,身边也没有服侍他起居的贴心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在突然看到一个汉族面孔,皇帝立刻对方濮存生出亲近之心:“你是何人,怎么会在这里?”
方濮存恭敬地行了一个跪拜礼:“臣是来救陛下的。”
皇帝颠簸这么久,心惊胆战,再度看到熟悉的跪拜礼真是感慨万千,亲切无比。皇帝亲自把方濮存扶起来:“你真乃是大贤臣!等朕回朝,绝不亏待于你。”
“臣谢陛下。陛下,臣如今埋伏在帖木儿身边,说服他送您回朝,陛下您只需耐心等待,想必不久,礼部就会派仪仗队来接您回京。”
皇帝担惊受怕了这么久,听到这句话真是顺耳极了,他抚掌称赞,说道:“这再好不过!你可不要让朕等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