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了师兄田章的葬礼后,蒙仲与公都返回邹国,将这件事告知了万章、公孙丑等同门师兄,众儒家弟子皆为此唏嘘不已。
田章去世这么大的事,自然不能再瞒着孟子了,于是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孟子,没想到孟子听罢后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悲伤地叹了几口气,说了一番诸如‘天恒久而人不能’的感慨,听着有点接近道家的理念。
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私下交流了一番,认为是孟子这些年在思想上受到了庄夫子的影响,再加上孟子本身也早已到了这个岁数,对于生老病死这种事也逐渐已经看淡的关系。
随后,蒙仲在邹国又居住了一个月左右,这才在三月前后返回宋国的彭城。
此时,蒙仲向太子戴武提出了辞呈“今齐国已覆,宋国已迎来宝贵的和平,臣再继续担任大司马之职已无必要。”
没想到惠盎却代太子戴武说道“虽宋国现无外敌,但国内却有诸般积弱……”
他指的,是宋国军队的现状。
本来,宋国这些年已经栽培了一批以戴璟为首的新晋将领,这些人追随在太子戴武左右,隐隐有着取代戴不胜、戴盈之、景敾等老牌军司马的迹象,但戴璟逼宫作乱这件事,却逼得宋王偃一怒之下将这些参与作乱的年轻将领都处死了,这使得宋国又陷入了‘将领老龄化’的尴尬局面。
因此,惠盎希望蒙仲能负责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将才。
在戴武以及惠盎的挽留下,蒙仲只好在彭城又多待了一阵,提拔了一些‘年轻的将领’。
事实上所谓这些‘年轻的将领’,大多年纪都比他大,比如他的族叔蒙挚,论勇武不及已故的蒙擎,但论计略,蒙仲认为蒙挚要比景敾强的多——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对宋国忠诚不二,老司马景敾实在是没有多少优点。
过了数日后,孟子派乐正、公都领着大批儒家弟子来到宋国的彭城,出任官职。
其中一名儒家弟子的名讳引起了蒙仲的主意,此人叫做滕更,一听就知道是滕国的后裔。
不得不说,虽然蒙仲也是孟子的弟子,但孟子究竟有多少弟子,蒙仲还真不清楚,毕竟他所熟悉的师兄们,其实也只有万章、公孙丑、陈臻、乐正、公都等大概二十人不到而已。
因为心中有些想法,蒙仲与滕更私下单独聊了聊。
他对滕更问道“师兄,滕国的覆亡是宋国引起,师兄作为滕国的后人,为何愿意到宋国出仕?”
滕更很平静地回答道“各国纷争,其原因在于周天子失势,诸侯争位,宋国伐滕非仁义,齐国伐宋亦非仁义。……今宋偃让位、太子戴武继位,我素知太子戴武的品德,愿助他治理国家,使宋国、使那些当年并入宋国的滕人,日后能安享太平,不复覆国之危。”
蒙仲暗自点了点头,的确,相比较宋王偃,推崇儒家思想的太子戴武,才是最吸引这些儒家思想到宋国仕官的主要原因。
五月前后,可能是得知了蒙仲在宋国出任大司马的消息,魏国大梁那边有点着急了,魏王遫命大司马翟章出面,将蒙仲召回魏国。
虽然说魏国当前的紧要是建设吞并的东郡,与秦国暂时还未发生什么冲突,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国企图将蒙仲拉拢过去啊,万一戴武与惠盎用种种手段,让蒙仲最终选择留在宋国,那该如何是好?
于是乎,翟章诈称自己病重,要求蒙仲立刻返回大梁。
这明摆着就是要让蒙仲出任魏国大司马之职——哪怕翟章的身体状况暂时无恙,这位老司马也准备退下来了。
得知此事后,惠盎便决定出使魏国,与蒙仲一起返回魏国,一方面与魏国交涉,使蒙仲能兼任魏宋两国的官职,一方面顺便去探望一下宋王偃。
不过看惠盎临行前推荐乐正取代自己、担任国相之位,就知道这位对宋国、对宋王偃忠心耿耿的义兄,已决定不再返回宋国。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认了这件事,他表示,有了乐正、公都、陈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国仕官,他毫不怀疑太子戴武能在这些贤臣的帮助下治理好宋国,相比之下,他更担心孤独一人留在魏国的宋王偃。
他开玩笑说,这些年来,他屡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却未杀他,这条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独一人地留在魏国,他应当前去陪伴。
见惠盎态度坚决,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传为暴君,但这位君王也未必没有人格魅力,这不,他的义兄惠盎就对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当然,太子戴武最终没有同意这件事,而乐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绝了此事,他苦笑着对惠盎说道“兄此举乃是害乐正也!……在下初至宋国,便逼走惠相,宋人岂不是对在下恨之入骨?”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乐正代替惠盎处理政事,但国相这个位子,暂时还是由惠盎担任,毕竟惠盎在宋国的威信,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就好像当年楚国的屈原。
这并不奇怪,毕竟惠盎当初可是‘唯一能劝说暴君宋偃的臣子’,以至于有许许多多的宋人误以为,宋国这些年施行的仁政,都是惠盎在宋王偃面前力争而施行的——当然,其实本质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宋王偃倒也没有那么排斥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五月十五日,在安排好一切后,蒙仲与惠盎二人踏上了前往魏国的旅途。
在前往魏国的途中,蒙仲带着惠盎又回了一趟蒙邑——上次因为急着前往彭城,蒙仲不曾拜会自己的老师庄夫子,这次他当然不能再错过了。
再次返回蒙邑,蒙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是很高兴,尤其是当得知蒙挚已在彭城出任假司马之职后,似蒙荐、蒙羑等族老更是心中欢喜。
期间,自然也少不了蒙仲的族弟们希望得到他的推荐,比如蒙傲这位未来的族长。
对于这些族弟的恳求,蒙仲当然不会拒绝,他笑着对族弟们说道“摆在你们面前的仕途有两条,一条,即前往方城,你们的族兄蒙遂,现如今是方城的城令,他会照顾好你们的。还有一条,便是前往彭城,蒙挚叔如今在彭城军中担任假司马,只要能立下功劳就能扶正,真正成为一军司马,你们去投奔他,他自然也会照顾你们。看你们自己决定了。”
事实上,这些蒙氏子弟还有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商丘军任职——此番惠盎前往魏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说服魏国,使魏国默许蒙仲执掌一支宋国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就部署在商丘。
只不过这件事还未得到魏国的首肯,因此蒙仲也不好急着下定论,毕竟长期兼掌两国军队兵权,这的确是一桩历来罕见的事。
在蒙邑用了饭后,蒙仲与惠盎便在蒙傲等一些蒙氏子弟的随行下,去拜见了庄夫子。
对于蒙仲这位弟子、对于惠盎这位世侄的到来,庄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他吩咐同样为此感到高兴的庄伯准备了一些酒菜,谈不上丰富,但都是蒙仲很熟悉的口味。
当晚,庄子带着蒙仲夜观天象,师徒二人聊了聊宋国的问题。
还别说,别看庄子道家圣贤,仿佛不看重世间事物,但事实上,庄子还是很在意宋国的,这从他赞许蒙仲又一次解救了宋国就看得出来。
而令蒙仲感到有几分庆幸的是,庄子的身体要健朗地多。
不过,当说到儒家弟子目前在彭城当官时,庄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非常生气。
蒙仲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只因为宋国最初乃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许许多多的道家思想便源自于此,如今儒家思想大股涌入宋国,这难免会让宋国本土的道家思想受到冲击。
基于这一点,蒙仲小心翼翼地对庄子说道“老师,倘若您担心儒家思想涌入宋国,使我道家受到冲击,您何不亲自出面呢?……只要您有这个想法,我相信太子戴武定会为您修一座宫殿,助你收取弟子,传播道家思想。”
“老夫岂跟孟轲一般?老夫不收徒!”庄夫子仍气呼呼地说道。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庄夫子故作生气地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蒙仲的脑袋,回屋子里歇息去了。
看着老师气呼呼地离去,蒙仲强忍着没敢笑。
次日,惠盎得知此事后,他惊讶地对蒙仲说道“你能说服庄夫子出世?”
在他看来,如今他宋国已经得到了儒家弟子的支持,倘若也能得到庄子的支持,那就真不得了了,有庄子、孟子两位当世圣贤坐镇,天下人才岂不是会纷纷慕名而来?
但遗憾的是,蒙仲耸耸肩说道“老人家固执又好面子,怕是不会轻易违背曾经的誓言。”
的确,与乐于收徒的孟子相比,庄子是不怎么收徒的,这些年他收了蒙仲等人为徒,这件事一直被孟子拿来笑话他。
至于蒙仲,他倒是更倾向于能将庄子请到彭城,再将孟子从邹国也请到彭城,啧啧啧,那就精彩了——老人嘛,让老人在他们感兴趣的事上做活动活动,这有助于身心健康。
田章作为孟子的弟子,却先老师一步故去,蒙仲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心情的关系看着齐国一日一日衰弱,田章心气郁结,故而不能长寿。
反观孟子与庄子,当孟子收到庄子书信的那一刻,那精神头,蒙仲是亲眼所见的。
但很可惜,想要促成这桩事,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庄子居住了十日,蒙仲与惠盎告别了庄子,继续往魏国而行。
六月初,蒙仲抵达了魏国大梁。
就跟他猜想了一样,大司马翟章的身体好地不得了,虽然假称大病初愈,但蒙仲与惠盎却不相信。
当然,义兄弟二人也没有傻到拆穿这件事。
当日,蒙仲接受了翟章的邀请,到他府上吃酒,而惠盎则受到了魏王遫的邀请。
期间,惠盎提出了此行的最大目的,他希望魏王遫能允许蒙仲兼任宋国的官职,而作为条件,宋国愿意协助魏国称霸中原,就如同当年晋宋同盟时那样。
次日,魏王遫召来翟章与田文二人,向他们说起了这件事“宋相惠盎,昨日向寡人提出,希望蒙仲兼掌宋国的官职,并兼掌一支宋军,据他所言,倘若寡人能允许这件事,宋国愿意协助我魏国称霸中原,恍如当年晋宋两国,两位有何见解?”
“荒唐!”田文当即冷笑道,但态度并不是很激烈,显然他的观点,个人情绪居多。
而此时,翟章却笑着说道“大王,老臣以为大王可以允许这件事。……宋国的做法在老臣看来,只是为了确保自身不受外敌的侵犯。……蒙仲本来就是宋国出身,放不下故国也在情理,难道不允许他出任宋国的官职,他就会对宋国遭遇的危机视而不见?当然不是!即便他在我魏国仕官,他同样很在意宋国,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反对这件事呢?……蒙仲乃宋国出身,在宋国与魏国之间,老臣以为他最终会选择宋国,倘若大王坚决反对这件事,老臣恐我魏国失去一位优秀的统帅,不如默许这件事,得到宋国的鼎力支持。大王您知道,宋国是重诺的国家,晋宋同盟时,宋国面对楚国的胁迫从未屈服;赵宋同盟时,宋王偃三十几年不曾背弃与赵主父的盟约,这个国家的承诺,可不是齐国那种……”
说到这里,他笑着又对魏王遫说道“大王的顾虑,老臣也知道,但一来蒙仲的品德,大王无需担忧他偏袒宋国,二来,魏宋两国至少百年之内不至于成为敌人……眼下,宋国虽因为齐国的覆亡而解除了最大的威胁,但这次宋国从齐国吞并的土地,仍需要宋国花费很长一阵子去消化,戴武并非宋王偃,此人的野心不比他的父亲……总而言之,大王答应此事,加固魏宋同盟,此百利而无一害也!
“唔。”魏王遫徐徐点了点头。
在田章的劝说下,魏王遫最终默许蒙仲兼掌宋国的官职与军队。
六月初九,魏国大司马翟章以年老体弱作为理由,辞去大司马职位,并推荐蒙仲出任大司马之职,此事得到了魏王遫的准许。
至此,蒙仲兼任魏、宋两国的大司马之职,威望直逼当年的公孙衍。
www
田章去世这么大的事,自然不能再瞒着孟子了,于是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孟子,没想到孟子听罢后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悲伤地叹了几口气,说了一番诸如‘天恒久而人不能’的感慨,听着有点接近道家的理念。
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私下交流了一番,认为是孟子这些年在思想上受到了庄夫子的影响,再加上孟子本身也早已到了这个岁数,对于生老病死这种事也逐渐已经看淡的关系。
随后,蒙仲在邹国又居住了一个月左右,这才在三月前后返回宋国的彭城。
此时,蒙仲向太子戴武提出了辞呈“今齐国已覆,宋国已迎来宝贵的和平,臣再继续担任大司马之职已无必要。”
没想到惠盎却代太子戴武说道“虽宋国现无外敌,但国内却有诸般积弱……”
他指的,是宋国军队的现状。
本来,宋国这些年已经栽培了一批以戴璟为首的新晋将领,这些人追随在太子戴武左右,隐隐有着取代戴不胜、戴盈之、景敾等老牌军司马的迹象,但戴璟逼宫作乱这件事,却逼得宋王偃一怒之下将这些参与作乱的年轻将领都处死了,这使得宋国又陷入了‘将领老龄化’的尴尬局面。
因此,惠盎希望蒙仲能负责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将才。
在戴武以及惠盎的挽留下,蒙仲只好在彭城又多待了一阵,提拔了一些‘年轻的将领’。
事实上所谓这些‘年轻的将领’,大多年纪都比他大,比如他的族叔蒙挚,论勇武不及已故的蒙擎,但论计略,蒙仲认为蒙挚要比景敾强的多——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对宋国忠诚不二,老司马景敾实在是没有多少优点。
过了数日后,孟子派乐正、公都领着大批儒家弟子来到宋国的彭城,出任官职。
其中一名儒家弟子的名讳引起了蒙仲的主意,此人叫做滕更,一听就知道是滕国的后裔。
不得不说,虽然蒙仲也是孟子的弟子,但孟子究竟有多少弟子,蒙仲还真不清楚,毕竟他所熟悉的师兄们,其实也只有万章、公孙丑、陈臻、乐正、公都等大概二十人不到而已。
因为心中有些想法,蒙仲与滕更私下单独聊了聊。
他对滕更问道“师兄,滕国的覆亡是宋国引起,师兄作为滕国的后人,为何愿意到宋国出仕?”
滕更很平静地回答道“各国纷争,其原因在于周天子失势,诸侯争位,宋国伐滕非仁义,齐国伐宋亦非仁义。……今宋偃让位、太子戴武继位,我素知太子戴武的品德,愿助他治理国家,使宋国、使那些当年并入宋国的滕人,日后能安享太平,不复覆国之危。”
蒙仲暗自点了点头,的确,相比较宋王偃,推崇儒家思想的太子戴武,才是最吸引这些儒家思想到宋国仕官的主要原因。
五月前后,可能是得知了蒙仲在宋国出任大司马的消息,魏国大梁那边有点着急了,魏王遫命大司马翟章出面,将蒙仲召回魏国。
虽然说魏国当前的紧要是建设吞并的东郡,与秦国暂时还未发生什么冲突,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国企图将蒙仲拉拢过去啊,万一戴武与惠盎用种种手段,让蒙仲最终选择留在宋国,那该如何是好?
于是乎,翟章诈称自己病重,要求蒙仲立刻返回大梁。
这明摆着就是要让蒙仲出任魏国大司马之职——哪怕翟章的身体状况暂时无恙,这位老司马也准备退下来了。
得知此事后,惠盎便决定出使魏国,与蒙仲一起返回魏国,一方面与魏国交涉,使蒙仲能兼任魏宋两国的官职,一方面顺便去探望一下宋王偃。
不过看惠盎临行前推荐乐正取代自己、担任国相之位,就知道这位对宋国、对宋王偃忠心耿耿的义兄,已决定不再返回宋国。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认了这件事,他表示,有了乐正、公都、陈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国仕官,他毫不怀疑太子戴武能在这些贤臣的帮助下治理好宋国,相比之下,他更担心孤独一人留在魏国的宋王偃。
他开玩笑说,这些年来,他屡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却未杀他,这条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独一人地留在魏国,他应当前去陪伴。
见惠盎态度坚决,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传为暴君,但这位君王也未必没有人格魅力,这不,他的义兄惠盎就对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当然,太子戴武最终没有同意这件事,而乐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绝了此事,他苦笑着对惠盎说道“兄此举乃是害乐正也!……在下初至宋国,便逼走惠相,宋人岂不是对在下恨之入骨?”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乐正代替惠盎处理政事,但国相这个位子,暂时还是由惠盎担任,毕竟惠盎在宋国的威信,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就好像当年楚国的屈原。
这并不奇怪,毕竟惠盎当初可是‘唯一能劝说暴君宋偃的臣子’,以至于有许许多多的宋人误以为,宋国这些年施行的仁政,都是惠盎在宋王偃面前力争而施行的——当然,其实本质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宋王偃倒也没有那么排斥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五月十五日,在安排好一切后,蒙仲与惠盎二人踏上了前往魏国的旅途。
在前往魏国的途中,蒙仲带着惠盎又回了一趟蒙邑——上次因为急着前往彭城,蒙仲不曾拜会自己的老师庄夫子,这次他当然不能再错过了。
再次返回蒙邑,蒙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是很高兴,尤其是当得知蒙挚已在彭城出任假司马之职后,似蒙荐、蒙羑等族老更是心中欢喜。
期间,自然也少不了蒙仲的族弟们希望得到他的推荐,比如蒙傲这位未来的族长。
对于这些族弟的恳求,蒙仲当然不会拒绝,他笑着对族弟们说道“摆在你们面前的仕途有两条,一条,即前往方城,你们的族兄蒙遂,现如今是方城的城令,他会照顾好你们的。还有一条,便是前往彭城,蒙挚叔如今在彭城军中担任假司马,只要能立下功劳就能扶正,真正成为一军司马,你们去投奔他,他自然也会照顾你们。看你们自己决定了。”
事实上,这些蒙氏子弟还有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商丘军任职——此番惠盎前往魏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说服魏国,使魏国默许蒙仲执掌一支宋国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就部署在商丘。
只不过这件事还未得到魏国的首肯,因此蒙仲也不好急着下定论,毕竟长期兼掌两国军队兵权,这的确是一桩历来罕见的事。
在蒙邑用了饭后,蒙仲与惠盎便在蒙傲等一些蒙氏子弟的随行下,去拜见了庄夫子。
对于蒙仲这位弟子、对于惠盎这位世侄的到来,庄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他吩咐同样为此感到高兴的庄伯准备了一些酒菜,谈不上丰富,但都是蒙仲很熟悉的口味。
当晚,庄子带着蒙仲夜观天象,师徒二人聊了聊宋国的问题。
还别说,别看庄子道家圣贤,仿佛不看重世间事物,但事实上,庄子还是很在意宋国的,这从他赞许蒙仲又一次解救了宋国就看得出来。
而令蒙仲感到有几分庆幸的是,庄子的身体要健朗地多。
不过,当说到儒家弟子目前在彭城当官时,庄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非常生气。
蒙仲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只因为宋国最初乃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许许多多的道家思想便源自于此,如今儒家思想大股涌入宋国,这难免会让宋国本土的道家思想受到冲击。
基于这一点,蒙仲小心翼翼地对庄子说道“老师,倘若您担心儒家思想涌入宋国,使我道家受到冲击,您何不亲自出面呢?……只要您有这个想法,我相信太子戴武定会为您修一座宫殿,助你收取弟子,传播道家思想。”
“老夫岂跟孟轲一般?老夫不收徒!”庄夫子仍气呼呼地说道。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庄夫子故作生气地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蒙仲的脑袋,回屋子里歇息去了。
看着老师气呼呼地离去,蒙仲强忍着没敢笑。
次日,惠盎得知此事后,他惊讶地对蒙仲说道“你能说服庄夫子出世?”
在他看来,如今他宋国已经得到了儒家弟子的支持,倘若也能得到庄子的支持,那就真不得了了,有庄子、孟子两位当世圣贤坐镇,天下人才岂不是会纷纷慕名而来?
但遗憾的是,蒙仲耸耸肩说道“老人家固执又好面子,怕是不会轻易违背曾经的誓言。”
的确,与乐于收徒的孟子相比,庄子是不怎么收徒的,这些年他收了蒙仲等人为徒,这件事一直被孟子拿来笑话他。
至于蒙仲,他倒是更倾向于能将庄子请到彭城,再将孟子从邹国也请到彭城,啧啧啧,那就精彩了——老人嘛,让老人在他们感兴趣的事上做活动活动,这有助于身心健康。
田章作为孟子的弟子,却先老师一步故去,蒙仲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心情的关系看着齐国一日一日衰弱,田章心气郁结,故而不能长寿。
反观孟子与庄子,当孟子收到庄子书信的那一刻,那精神头,蒙仲是亲眼所见的。
但很可惜,想要促成这桩事,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庄子居住了十日,蒙仲与惠盎告别了庄子,继续往魏国而行。
六月初,蒙仲抵达了魏国大梁。
就跟他猜想了一样,大司马翟章的身体好地不得了,虽然假称大病初愈,但蒙仲与惠盎却不相信。
当然,义兄弟二人也没有傻到拆穿这件事。
当日,蒙仲接受了翟章的邀请,到他府上吃酒,而惠盎则受到了魏王遫的邀请。
期间,惠盎提出了此行的最大目的,他希望魏王遫能允许蒙仲兼任宋国的官职,而作为条件,宋国愿意协助魏国称霸中原,就如同当年晋宋同盟时那样。
次日,魏王遫召来翟章与田文二人,向他们说起了这件事“宋相惠盎,昨日向寡人提出,希望蒙仲兼掌宋国的官职,并兼掌一支宋军,据他所言,倘若寡人能允许这件事,宋国愿意协助我魏国称霸中原,恍如当年晋宋两国,两位有何见解?”
“荒唐!”田文当即冷笑道,但态度并不是很激烈,显然他的观点,个人情绪居多。
而此时,翟章却笑着说道“大王,老臣以为大王可以允许这件事。……宋国的做法在老臣看来,只是为了确保自身不受外敌的侵犯。……蒙仲本来就是宋国出身,放不下故国也在情理,难道不允许他出任宋国的官职,他就会对宋国遭遇的危机视而不见?当然不是!即便他在我魏国仕官,他同样很在意宋国,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反对这件事呢?……蒙仲乃宋国出身,在宋国与魏国之间,老臣以为他最终会选择宋国,倘若大王坚决反对这件事,老臣恐我魏国失去一位优秀的统帅,不如默许这件事,得到宋国的鼎力支持。大王您知道,宋国是重诺的国家,晋宋同盟时,宋国面对楚国的胁迫从未屈服;赵宋同盟时,宋王偃三十几年不曾背弃与赵主父的盟约,这个国家的承诺,可不是齐国那种……”
说到这里,他笑着又对魏王遫说道“大王的顾虑,老臣也知道,但一来蒙仲的品德,大王无需担忧他偏袒宋国,二来,魏宋两国至少百年之内不至于成为敌人……眼下,宋国虽因为齐国的覆亡而解除了最大的威胁,但这次宋国从齐国吞并的土地,仍需要宋国花费很长一阵子去消化,戴武并非宋王偃,此人的野心不比他的父亲……总而言之,大王答应此事,加固魏宋同盟,此百利而无一害也!
“唔。”魏王遫徐徐点了点头。
在田章的劝说下,魏王遫最终默许蒙仲兼掌宋国的官职与军队。
六月初九,魏国大司马翟章以年老体弱作为理由,辞去大司马职位,并推荐蒙仲出任大司马之职,此事得到了魏王遫的准许。
至此,蒙仲兼任魏、宋两国的大司马之职,威望直逼当年的公孙衍。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