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战士们不断倒下,后续的战士不断冲上去填充位置,直至后续的战士们也战死,还有更多的后续战士加入战斗。
而岩壁上那个口子外面,竟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吐蕃将士正在虎视眈眈,每当象雄人杀死一批吐蕃的战士,便有另一批吐蕃战士从岩壁的缺口冲进来,代替阵亡的战士们,继续这场厮杀……
双方的厮杀让虞景颜他们感到眼花缭乱,而且这厮杀的过程,似乎也明显缩短了,就像是开了八倍速的快放一样,每个战士厮杀的动作都极其迅速,虞景颜的法眼也看不清他们如何出手、又如何被敌人击杀……
在这种八倍速的快放下,虞景颜他们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提前埋伏在罗布山山体内部的象雄战士一方,人员越来越少,在经历了无数次前赴后继的冲锋后,最终只剩下几十名战士,拦在吐蕃大军面前。
在这些战士们的身后,是一名眉清目秀的年轻男子,他的头盔上挂着一颗镶嵌在黄金上的大松石……这是李迷夏!
虞景颜注意到,李迷夏并非一直躲在后面,而是每一次有己方战士上前冲锋的时候,他都会随军冲锋,此时李迷夏的身上早已满是伤痕,正被己方将士替换回来休整。
李迷夏喘息的动作很大,脸上的表情凝重,虞景颜忍不住为这位末代国王感到心疼。
“这好像已经是李迷夏第二十五次冲锋了,他受伤严重,怕是无力再战。”虞景颜惋惜地说。
“老虞,你看错了,这是他第二十九次冲锋。”陈肸纠正道。
虞景颜微微一怔,知道两军厮杀的过程如同开了八倍速,所以他才没能看清楚。
然而,岩壁的缺口前还有几百米吐蕃军,缺口外更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吐蕃的将士守在外面,可是象雄军一方,连同李迷夏在内,也只剩下寥寥数十人。
通过虚影的实力对比、通过岩壁上的壁画、通过后来的历史,虞景颜他们都知道这场决战的结果——以李迷夏为首的象雄人被吐蕃彻底征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象雄退出历史舞台,吐蕃一统雪域高原,及至今天,连懂得象雄语言的人都已所剩无几……
仅存的象雄将士将李迷夏护在身后,李迷夏却与他们发生了争执,估计是让他们退开,他作为象雄的一国之主,要继续上阵杀敌,又或许是剩下的将士试图劝说李迷夏臣服于吐蕃,遭到李迷夏的拒绝……
总之,战斗还在持续。
吐蕃一方的战士们,很快将象雄的将士全部歼灭,硕大的山体内部,象雄一方仅剩下李迷夏一人,诸多吐蕃军将李迷夏围住。
而后,吐蕃一方走出一名雍容华贵的王者,从其穿着来看,似是藏王松赞干布,不过他头上没有戴王冠,又似乎是吐蕃的重臣或者皇亲国戚,而非藏王。
这个中年男人让面前的战士们让出一条道路,与李迷夏对峙,像是在劝说李迷夏放弃抵抗,然而身受重伤的李迷夏却粗暴地摆了摆手,手中长剑直指对方。
中年男人摇摇头,做了个手势,包围着李迷夏的吐蕃战士便发动进攻,李迷夏一人一剑与上百名战士厮杀,不断有吐蕃的战士倒下,不断有更多的战士加入,李迷夏的身上也不断被他们留下伤口。
最终,这场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身中无数刀剑的李迷夏失败了,他筋疲力竭,连站都站不住,却用自己的佩剑插在地上,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而这个时候,李迷夏的周遭已经躺了数百具吐蕃将士的尸体。
从李迷夏对敌的身手来看,他果然是一代绝世高手,以一敌百、毫无惧意,拼着自己重伤,硬生生留下数百名吐蕃战士。
战况之惨烈,让虞景颜等人为之震撼,更让虞景颜惊叹于李迷夏的一身傲骨——古象雄王朝的末代国王,并不是虞景颜想象中那样贪生怕死的懦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敢于披甲上阵冲锋在前的英雄!
眼看李迷夏已经难以自主站立,十几名吐蕃人走上前,有人按住李迷夏的肩膀,有人用脚踢打李迷夏的腿弯子,也有人用力往下压李迷夏的脑袋。
他们这是在让李迷夏给对面的中年男子跪下……
虞景颜终于知道,李迷夏的尸骨为何会有那么多处骨折,为何其半月板会成为一堆碎末……
果然,已然身受重伤无力反抗的李迷夏,宁死也没有弯下自己的膝盖,任凭身后的吐蕃战士不断重重踢打他的腿弯。
虞景颜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他听到了李迷夏身上的骨头被吐蕃人击碎的声音……
尽管李迷夏一脸的痛苦,但双眼中仍旧透露出一股傲然,这是不甘屈服的傲气,这是拼死反抗的决绝!
在吐蕃人的虐打下,李迷夏的双膝严重变形,脖子也被人打断了,脑袋无力地垂了下来,那柄伴随他征战的宝剑再也无法支撑他的身体,他倒下了,很快就没了生机,但是,直至死去的那一刻,他仍旧没有屈服!
李迷夏死了,对面的中年人才靠近,拿出自己的佩刀,一刀刀狠狠砍在李迷夏的身体上……
而后,周围的虚影一并消散,这一方罗布山山体内的空间,恢复如常。
虞景颜感觉内心很是压抑,他目睹了这场一千三百年前的血战,目睹了李迷夏至死不屈的骨气,目睹了双方战士们前赴后继的牺牲……
当然他也知道,战争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一山不容二虎,雪域高原上也无法同时容纳两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所以,吐蕃与象雄必有一战,即便吐蕃不兴兵讨伐象雄,象雄多半也不会任由吐蕃继续强大下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老虞,你说得没错,那十二幅壁画只是客观记录下了吐蕃与象雄决战的来龙去脉,李迷夏也的确是个值得尊敬的国君。”陈肸感慨道。
冯全也被之前的恶战所震惊,喃喃道:“战争无情……”
“成王败寇,一千三百年前的战争中,没有对错,只有成败。唉,看来世人对李迷夏多有误解,根据人们的口口相传和零星的资料记载,李迷夏是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对王妃赛玛嘎百般刁难,引发藏王松赞干布的不满,松赞干布才会兴兵讨伐象雄,还有人传说,李迷夏在两国决战之前就找地方躲了起来,之后被吐蕃人生擒、沦为阶下囚,过了七八年苟延残喘的生活后,被吐蕃人处决,可是,从刚才的场景来看,李迷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战斗至最后一刻都没有屈服,他的确值得人们尊重,且不论他在治国方面的功过,单说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彰显了一代君王的英雄本色!”虞景颜说。
“那些虚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全问。
虞景颜摇摇头,他也解释不清楚,只是说道:“大概是当年的战斗过于惨烈,那些影像被历史所铭记,才会在每天夜里,于这方天地内不断上演,可能是吧,我也不确定。”
陈肸皱起眉头,问道:“那十二幅壁画是何人刻下的呢?从虚影呈现的战斗来看,象雄一方全军覆没,难道是吐蕃人刻下了战斗的经过?可是,正如老虞你之前所说,吐蕃人又如何知道罗布山这方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虞景颜思索一番后,想到了一个人……
“兴许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妹妹赛玛嘎所刻下的吧,赛玛嘎本就是吐蕃人,又是松赞干布的妹妹,所以,在吐蕃灭了象雄后,也不会为难她。而她是李迷夏的王妃,想必是通过李迷夏,得知了罗布山战场形成的原因。那些壁画客观公正,没有过分渲染吐蕃或者象雄一方的实力,也没有对任何一方歌功颂德,只是单纯地记录下当年发生的决战。不过,壁画的最后,着重记录了李迷夏孤身迎战吐蕃将士的画面,由此看来,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也不是像传言那么差,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是政治婚姻,二人之间应该也是有感情的,又或者,赛玛嘎从一开始就深爱着李迷夏,只是她作为兄长松赞干布联姻的政治工具,没办法专心辅佐李迷夏治理好象雄王朝,只能在吐蕃兴兵讨伐的时候,作为吐蕃一方的内应,唉,时过一千三百年,没有正统的史料记载,咱们也无法断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说不清楚,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究竟如何……”虞景颜喃喃道。
听了虞景颜的分析,众人都觉得靠谱,认为刻下壁画记录那场战争的人,正是象雄王朝的末代王妃、松赞干布的亲妹妹赛玛嘎。
“这么看来,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还是颇为复杂嘛,他们既是恋人、是夫妻,又是敌人。”陈肸说。
“应该是吧,当然我也只是推测,推测刻下壁画的人是赛玛嘎。”虞景颜说。
冯全点点头,问道:“那么,赛玛嘎最后的结局如何,在史书中可有记载?”
而岩壁上那个口子外面,竟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吐蕃将士正在虎视眈眈,每当象雄人杀死一批吐蕃的战士,便有另一批吐蕃战士从岩壁的缺口冲进来,代替阵亡的战士们,继续这场厮杀……
双方的厮杀让虞景颜他们感到眼花缭乱,而且这厮杀的过程,似乎也明显缩短了,就像是开了八倍速的快放一样,每个战士厮杀的动作都极其迅速,虞景颜的法眼也看不清他们如何出手、又如何被敌人击杀……
在这种八倍速的快放下,虞景颜他们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提前埋伏在罗布山山体内部的象雄战士一方,人员越来越少,在经历了无数次前赴后继的冲锋后,最终只剩下几十名战士,拦在吐蕃大军面前。
在这些战士们的身后,是一名眉清目秀的年轻男子,他的头盔上挂着一颗镶嵌在黄金上的大松石……这是李迷夏!
虞景颜注意到,李迷夏并非一直躲在后面,而是每一次有己方战士上前冲锋的时候,他都会随军冲锋,此时李迷夏的身上早已满是伤痕,正被己方将士替换回来休整。
李迷夏喘息的动作很大,脸上的表情凝重,虞景颜忍不住为这位末代国王感到心疼。
“这好像已经是李迷夏第二十五次冲锋了,他受伤严重,怕是无力再战。”虞景颜惋惜地说。
“老虞,你看错了,这是他第二十九次冲锋。”陈肸纠正道。
虞景颜微微一怔,知道两军厮杀的过程如同开了八倍速,所以他才没能看清楚。
然而,岩壁的缺口前还有几百米吐蕃军,缺口外更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吐蕃的将士守在外面,可是象雄军一方,连同李迷夏在内,也只剩下寥寥数十人。
通过虚影的实力对比、通过岩壁上的壁画、通过后来的历史,虞景颜他们都知道这场决战的结果——以李迷夏为首的象雄人被吐蕃彻底征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象雄退出历史舞台,吐蕃一统雪域高原,及至今天,连懂得象雄语言的人都已所剩无几……
仅存的象雄将士将李迷夏护在身后,李迷夏却与他们发生了争执,估计是让他们退开,他作为象雄的一国之主,要继续上阵杀敌,又或许是剩下的将士试图劝说李迷夏臣服于吐蕃,遭到李迷夏的拒绝……
总之,战斗还在持续。
吐蕃一方的战士们,很快将象雄的将士全部歼灭,硕大的山体内部,象雄一方仅剩下李迷夏一人,诸多吐蕃军将李迷夏围住。
而后,吐蕃一方走出一名雍容华贵的王者,从其穿着来看,似是藏王松赞干布,不过他头上没有戴王冠,又似乎是吐蕃的重臣或者皇亲国戚,而非藏王。
这个中年男人让面前的战士们让出一条道路,与李迷夏对峙,像是在劝说李迷夏放弃抵抗,然而身受重伤的李迷夏却粗暴地摆了摆手,手中长剑直指对方。
中年男人摇摇头,做了个手势,包围着李迷夏的吐蕃战士便发动进攻,李迷夏一人一剑与上百名战士厮杀,不断有吐蕃的战士倒下,不断有更多的战士加入,李迷夏的身上也不断被他们留下伤口。
最终,这场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身中无数刀剑的李迷夏失败了,他筋疲力竭,连站都站不住,却用自己的佩剑插在地上,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而这个时候,李迷夏的周遭已经躺了数百具吐蕃将士的尸体。
从李迷夏对敌的身手来看,他果然是一代绝世高手,以一敌百、毫无惧意,拼着自己重伤,硬生生留下数百名吐蕃战士。
战况之惨烈,让虞景颜等人为之震撼,更让虞景颜惊叹于李迷夏的一身傲骨——古象雄王朝的末代国王,并不是虞景颜想象中那样贪生怕死的懦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敢于披甲上阵冲锋在前的英雄!
眼看李迷夏已经难以自主站立,十几名吐蕃人走上前,有人按住李迷夏的肩膀,有人用脚踢打李迷夏的腿弯子,也有人用力往下压李迷夏的脑袋。
他们这是在让李迷夏给对面的中年男子跪下……
虞景颜终于知道,李迷夏的尸骨为何会有那么多处骨折,为何其半月板会成为一堆碎末……
果然,已然身受重伤无力反抗的李迷夏,宁死也没有弯下自己的膝盖,任凭身后的吐蕃战士不断重重踢打他的腿弯。
虞景颜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他听到了李迷夏身上的骨头被吐蕃人击碎的声音……
尽管李迷夏一脸的痛苦,但双眼中仍旧透露出一股傲然,这是不甘屈服的傲气,这是拼死反抗的决绝!
在吐蕃人的虐打下,李迷夏的双膝严重变形,脖子也被人打断了,脑袋无力地垂了下来,那柄伴随他征战的宝剑再也无法支撑他的身体,他倒下了,很快就没了生机,但是,直至死去的那一刻,他仍旧没有屈服!
李迷夏死了,对面的中年人才靠近,拿出自己的佩刀,一刀刀狠狠砍在李迷夏的身体上……
而后,周围的虚影一并消散,这一方罗布山山体内的空间,恢复如常。
虞景颜感觉内心很是压抑,他目睹了这场一千三百年前的血战,目睹了李迷夏至死不屈的骨气,目睹了双方战士们前赴后继的牺牲……
当然他也知道,战争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一山不容二虎,雪域高原上也无法同时容纳两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所以,吐蕃与象雄必有一战,即便吐蕃不兴兵讨伐象雄,象雄多半也不会任由吐蕃继续强大下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老虞,你说得没错,那十二幅壁画只是客观记录下了吐蕃与象雄决战的来龙去脉,李迷夏也的确是个值得尊敬的国君。”陈肸感慨道。
冯全也被之前的恶战所震惊,喃喃道:“战争无情……”
“成王败寇,一千三百年前的战争中,没有对错,只有成败。唉,看来世人对李迷夏多有误解,根据人们的口口相传和零星的资料记载,李迷夏是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对王妃赛玛嘎百般刁难,引发藏王松赞干布的不满,松赞干布才会兴兵讨伐象雄,还有人传说,李迷夏在两国决战之前就找地方躲了起来,之后被吐蕃人生擒、沦为阶下囚,过了七八年苟延残喘的生活后,被吐蕃人处决,可是,从刚才的场景来看,李迷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战斗至最后一刻都没有屈服,他的确值得人们尊重,且不论他在治国方面的功过,单说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彰显了一代君王的英雄本色!”虞景颜说。
“那些虚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全问。
虞景颜摇摇头,他也解释不清楚,只是说道:“大概是当年的战斗过于惨烈,那些影像被历史所铭记,才会在每天夜里,于这方天地内不断上演,可能是吧,我也不确定。”
陈肸皱起眉头,问道:“那十二幅壁画是何人刻下的呢?从虚影呈现的战斗来看,象雄一方全军覆没,难道是吐蕃人刻下了战斗的经过?可是,正如老虞你之前所说,吐蕃人又如何知道罗布山这方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虞景颜思索一番后,想到了一个人……
“兴许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妹妹赛玛嘎所刻下的吧,赛玛嘎本就是吐蕃人,又是松赞干布的妹妹,所以,在吐蕃灭了象雄后,也不会为难她。而她是李迷夏的王妃,想必是通过李迷夏,得知了罗布山战场形成的原因。那些壁画客观公正,没有过分渲染吐蕃或者象雄一方的实力,也没有对任何一方歌功颂德,只是单纯地记录下当年发生的决战。不过,壁画的最后,着重记录了李迷夏孤身迎战吐蕃将士的画面,由此看来,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也不是像传言那么差,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是政治婚姻,二人之间应该也是有感情的,又或者,赛玛嘎从一开始就深爱着李迷夏,只是她作为兄长松赞干布联姻的政治工具,没办法专心辅佐李迷夏治理好象雄王朝,只能在吐蕃兴兵讨伐的时候,作为吐蕃一方的内应,唉,时过一千三百年,没有正统的史料记载,咱们也无法断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说不清楚,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究竟如何……”虞景颜喃喃道。
听了虞景颜的分析,众人都觉得靠谱,认为刻下壁画记录那场战争的人,正是象雄王朝的末代王妃、松赞干布的亲妹妹赛玛嘎。
“这么看来,赛玛嘎与李迷夏的关系还是颇为复杂嘛,他们既是恋人、是夫妻,又是敌人。”陈肸说。
“应该是吧,当然我也只是推测,推测刻下壁画的人是赛玛嘎。”虞景颜说。
冯全点点头,问道:“那么,赛玛嘎最后的结局如何,在史书中可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