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面色未变,连一丝的动摇都无,哪怕是旁人指着他的鼻子骂陆逆,他都连没任何心理波动,更何况,顾老将军这话充其量称得上暗讽几句。
“少帝失徳,上天降下灾祸,本侯只是顺应天命,该回头的,是老将军。老将军忠义无双,铁骨铮铮,本侯十分敬佩,但有一件事,本侯却不敢苟同老将军的做法。若有人,趁我不在,掳了我的妻儿,要我替他卖命,便是打着忠君爱国的幌子,我也不会为之效劳。莫说叛国,便是弑君,我也照样做得出。”
陆铮沉声说道,态度轻描淡写,仿佛弑君在他口中,并不算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顾老将军听得心中一震,已经明白,他不可能动摇陆铮的心思,但他也绝不可能如陆铮所言,当真叛国投降。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再说,战罢。”顾老将军手牢牢握着长刀,看不出是个已经到了含饴弄孙年纪的老人。
陆铮轻踢马腹,胯下骏马上前几步,手持戟,微微颔首,“好。老将军,你我虽立场不同,但本侯敬佩你的为人。无论赢或者输,本侯必不迁怒你家人分毫。”
顾老将军手中的长刀微微一松,复又紧紧握住,大喝一声,“陆侯仁厚!来战!”
二人战至一处,陆铮正值壮年,顾老将军却是风烛残年,即便他曾经是大梁威名赫赫的战神,也敌不过岁月的流逝。
他年轻时,或许还能与陆铮一战,未必分得出谁高谁低。
但当下,真的只是死战。
陆铮也能感受到,顾老将军誓死的决心,每挥一刀,都仿佛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这个曾经为大梁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在最后的一刻,未必是没有丁点的私心,但却愿意为大梁皇室付出生命。
“铿——”利刃相接,滋啦的火花,力道的碰撞。
陆铮收起旁的心思,没有手下留情,对对手的留情,是对他最大的羞辱,尤其是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老将军。
一击,顾老将军手中的长刀,被拦腰折断。
他只是一愣,就从马腹边掏出一柄匕首,不顾陆铮拦在身前的武器,义无反顾、欺身上前,将匕首横在胸前,想要使出狠狠一击。
陆铮微微蹙眉,看着老将军眼里的死意,手中戟飞快一转。
“噗呲——”
是利刃插入血肉的声音,陆铮朝后一退,戟被拔了出来,血从那个伤口中喷洒了出来。
随着他后退的动作,顾老将军力竭,从马上跌落,仰着身,平平躺在沙土上,直直望着碧空如洗的天。
“父亲!”
顾戈在城楼上大声喊着,却只看到父亲抬起手,下了最后一个军令。
老将军伸出手,五指伸着,然后缓缓将其余四个指头收回掌心,只留下一根食指,朝着天。
降。
顾戈自小跟着父亲,顾家的男人,对军营中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这个手势,父亲教过他,但却很郑重的告诉过他,“一辈子都不能用。用了,日后就再也抬不起头了,宁死,也不能由辱顾家门楣。”
但是,现在,父亲做了这个手势。
他以身殉国,然后为顾家留下了一线生机,叛国的罪名,被他带到棺材里去了。
陆铮微微垂眼,率先下马,走到老将军的尸首前,抬起手,盖住他怒睁着的虎目,缓声道,“老将军走好,顾家一族,我不会动。”
然后,将自己的玄黑披风脱下,盖住这位战功彪炳的老将军的尸首,才起身。
等着他的,已经是洞开的城门,已经满城投降的守军。
第112章 叛国罪名
射阳皇宫
顾老将军战败、嘉城失守的消息, 顷刻间传入了皇宫,射阳百姓虽还不晓得实情,但少帝及文武百官, 已经得知了这个坏消息。
朝堂之上,一众官员七嘴八舌,本该鸦雀无声的庄重朝堂,此时倒似民间的菜场。
“顾老将军怎么会败?!怎么可能呢!”
“陛下,臣听闻, 是顾老将军下令向那乱臣贼子投降的, 此言可是真的?若是如此,可是叛国之罪,陛下, 当罚则罚!”
“顾老将军一生忠义,立功无数,什么时候轮到你这黄口小儿来评判!还处置顾家,可笑至极!”
吵吵嚷嚷之中,仍有人为一己私欲,欲要把顾家叛国的名头落实了。也有人出于道义, 看不过眼,怒斥那人。
丞相吕渐之站在百官之首, 听着四周纷扰嘈杂之声,一直没有开口,直到少帝喝停众人,唤了他的名字。
少帝:“吕相, 你觉得眼下该如何?”
吕渐之面色不改,沉稳的模样,令所有焦灼不安的群臣, 感到一丝丝的宽慰。
他上前一步,“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不在追究谁犯了错,而是要拦住陆铮,绝不能让他和他麾下大军,入射阳一步。”
少帝匆匆点头,“吕相继续说。”
吕渐之瞥了一眼人群中面色各异的百官,尤其那些想要彻底将顾家踩到脚底下的官员,不满之意,尽数朝他看来。
吕渐之微顿,双膝下跪,道,“陛下,这天下,若还有能与陆铮一战的人,便只剩下战侯了。若能说动战侯,当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朝堂上都安静下来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战胥哪里是肯吃亏的人,要说动他,不如说要求动他,皇室必定要做出极大的让位。
但思来想去,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与陆铮一战,顾老爷子已经死了,顾家投降开城,剩下的人也不能用了。
除开顾家,朝中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罢了,这些年,朝中从未再出现过第二个顾老爷子,一直在啃老本,如今老本终于啃完了,众人才发现,他们根本没人可用了。
少帝脸色难看,但他再糊涂,也知道,比起城破国灭,做出让步根本不算什么。
“既然如此,这事便交给你了,吕相。”
吕渐之心底长叹一声,额头贴地,恭敬应下,“是。”
这主意虽是他出的,但在他心里,未必没有期待过,少帝能硬气一回,有骨气一次,拒绝甚至呵斥他竟出这样的主意。
但是,终究是没有。
吕渐之踏出大殿,殿外乌云密布,黑压压的,瞭望远处,那乌云仿佛就压在金碧辉煌的宫墙之上,压得他心神有一丝恍惚。
在这样的恍惚之间,吕渐之仿佛听到身后的大殿中,有人喋喋不休说着话,不止一个声音,有很多,或义愤填膺,或底气十足,在求少帝给叛国的顾家降罪。
叛国罪,按律例处,当诛九族。
共事几十载,当真没有留下半分情分。
吕渐之走出了皇宫,回到自己的府邸,吕相的妻子书香世家出身,见他神色难看,也晓得朝中事多,并不敢问什么,只对嬷嬷道,“叫人送浓茶去。”
说罢,轻声一叹,“相爷今日怕也是要在那书房熬一夜了。”
嬷嬷应下,“是,奴婢这就去。”
吕渐之正闷头,在心中想着,皇室还拿得出什么,请动战胥。异姓王?封地?
听闻战胥有一女儿,流落在外,近日寻回了,不如封其为郡主?亦或者许以皇后之位?
吕渐之正想得入神,忽的,门被敲了一下,“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仆人走了进去。
“吕相。”
吕渐之感觉到一丝古怪,抬起头,朝那“仆人”看过去。
……
皇宫内的一处偏殿,除了殿外牢牢把守住的侍卫,殿内并无什么伺候的丫鬟和太监。
仿佛一夕之间,大家都知道了,顾老将军战败,顾家背上叛国罪名,谁都不乐意来伺候这里住着的顾家人了。
顾老夫人微微合着眼,平卧在床榻上,呼吸声有些浊重,顾戈的妻子谢氏在一旁伺候,连眼睛都不敢合一下。
片刻,顾老夫人睁开了眼,吃力看了眼四周,谢氏忙取了盏水,递过去,服侍着婆母饮下。
凉透了的水,顺着咽喉流下,顾老夫人没说什么,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喝完了一整盏水,润了嗓子,才开口,“出事了?”
谢氏原本还想瞒着,却不想婆母一眼就看出来了,她双眼一下子红了,强忍着泪意,“嘉城一战,败了。”
顾老夫人撑着身子要坐起来,谢氏忙扶她,将枕头放在她的背后,扶她坐好了。
“想哭就哭,有我在。”顾老夫人疼惜看着自己这个长媳,身为长媳,谢氏很尽责,老爷子和长子出征后,陛下要她入宫养病,谢氏也是主动自请一起来的。
谢氏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仓惶又慌乱的道,“娘,那些人都说,爹战败了,夫君叛国了,陛下会不会处置我们?我死不要紧,可我的薇薇还那样小,展哥儿还没有娶妻成家,难道他们也要因为大人们犯下的错……”
谢氏说不下去了,哽咽不止。
“我豁出去……这条老命,也要……护住孩子们,别怕。”顾老夫人撑着病体,咳嗽了几句,短短一句话,中间愣是断断续续了几次。
婆媳二人相顾无言,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谢氏推门出去看,就见到去做公主伴读的小女儿回来了。
谢氏赶忙一把抱住女儿,送她来的是兰妃身边的大宫女,谢氏赶紧站直身子,不失恭敬的道,“劳翠云姑娘走一趟了。”
大宫女翠云面带一丝同情,看着母女二人,尤其是梳着双丫髻的薇薇,怜悯道,“夫人不必客气,兰妃娘娘方才吩咐,说这几日公主身子不舒服,谢小女郎便不必过去了。”
说罢,冲母女二人一点头,走出了这略显冷清的偏殿。
宫里的人,旁的本事大概没有,但趋利避害的本事,却是头等的,兰妃娘娘一得知顾家叛国,便立即和顾家疏远了。
翠云回到西岚宫,去主子面前磕头,兰妃摁着额角,闭着眼,宫女正在给她梳着头发。她道,“人送回去了?”
翠云道,“回主子的话,送回去了。”
兰妃闭着眼,没作声,仿佛是在小憩,半晌,翠云跪得膝盖都疼了,才听到她的下一句。
“往后叫西岚宫的人远着顾家人,谁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翠云又道,“是。”
她应得平静无波,心里却是一下子凉了,谢小女郎做伴读的这些时日,兰妃娘娘一直待她十分和气,还笑言拿她当亲女儿养大算了,如今顾家一出事,兰妃娘娘连问都不问一句,当即把人送走了。
这叫他们这些伺候的下人,如何不心凉。
兰妃却对宫人的心思毫无所知,仿佛只是送走了个下人,淡声问起皇帝这几日去了何处宿,谁侍的寝。
“安妃娘娘那里去了两日,云嫔娘娘那里去了一日,剩下的日子,陛下都宿在自己宫里,叫的今年新选的秀女伺候的。”翠云轻声道。
兰妃睁眼,嗤笑了句,挥退梳头的宫人,却没问皇帝宠幸了谁,问道,“家里最近可有信送来?”
翠云硬着头皮道,“回娘娘的话,近几日没有。”
兰妃一笑,娇美的面上露出一丝嘲讽,朝中出了那么大的事,家里却连一封信都没有寄来,难不成将她当成弃子了?
想到家中那几个模样姣好、被娇养着的妹妹,兰妃面上划过一丝厉色,厉声道,“传我的话,公主身子不舒服,请我娘进宫。”
翠云应下,忙迈着小步子出去了传话了。
“少帝失徳,上天降下灾祸,本侯只是顺应天命,该回头的,是老将军。老将军忠义无双,铁骨铮铮,本侯十分敬佩,但有一件事,本侯却不敢苟同老将军的做法。若有人,趁我不在,掳了我的妻儿,要我替他卖命,便是打着忠君爱国的幌子,我也不会为之效劳。莫说叛国,便是弑君,我也照样做得出。”
陆铮沉声说道,态度轻描淡写,仿佛弑君在他口中,并不算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顾老将军听得心中一震,已经明白,他不可能动摇陆铮的心思,但他也绝不可能如陆铮所言,当真叛国投降。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再说,战罢。”顾老将军手牢牢握着长刀,看不出是个已经到了含饴弄孙年纪的老人。
陆铮轻踢马腹,胯下骏马上前几步,手持戟,微微颔首,“好。老将军,你我虽立场不同,但本侯敬佩你的为人。无论赢或者输,本侯必不迁怒你家人分毫。”
顾老将军手中的长刀微微一松,复又紧紧握住,大喝一声,“陆侯仁厚!来战!”
二人战至一处,陆铮正值壮年,顾老将军却是风烛残年,即便他曾经是大梁威名赫赫的战神,也敌不过岁月的流逝。
他年轻时,或许还能与陆铮一战,未必分得出谁高谁低。
但当下,真的只是死战。
陆铮也能感受到,顾老将军誓死的决心,每挥一刀,都仿佛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这个曾经为大梁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在最后的一刻,未必是没有丁点的私心,但却愿意为大梁皇室付出生命。
“铿——”利刃相接,滋啦的火花,力道的碰撞。
陆铮收起旁的心思,没有手下留情,对对手的留情,是对他最大的羞辱,尤其是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老将军。
一击,顾老将军手中的长刀,被拦腰折断。
他只是一愣,就从马腹边掏出一柄匕首,不顾陆铮拦在身前的武器,义无反顾、欺身上前,将匕首横在胸前,想要使出狠狠一击。
陆铮微微蹙眉,看着老将军眼里的死意,手中戟飞快一转。
“噗呲——”
是利刃插入血肉的声音,陆铮朝后一退,戟被拔了出来,血从那个伤口中喷洒了出来。
随着他后退的动作,顾老将军力竭,从马上跌落,仰着身,平平躺在沙土上,直直望着碧空如洗的天。
“父亲!”
顾戈在城楼上大声喊着,却只看到父亲抬起手,下了最后一个军令。
老将军伸出手,五指伸着,然后缓缓将其余四个指头收回掌心,只留下一根食指,朝着天。
降。
顾戈自小跟着父亲,顾家的男人,对军营中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这个手势,父亲教过他,但却很郑重的告诉过他,“一辈子都不能用。用了,日后就再也抬不起头了,宁死,也不能由辱顾家门楣。”
但是,现在,父亲做了这个手势。
他以身殉国,然后为顾家留下了一线生机,叛国的罪名,被他带到棺材里去了。
陆铮微微垂眼,率先下马,走到老将军的尸首前,抬起手,盖住他怒睁着的虎目,缓声道,“老将军走好,顾家一族,我不会动。”
然后,将自己的玄黑披风脱下,盖住这位战功彪炳的老将军的尸首,才起身。
等着他的,已经是洞开的城门,已经满城投降的守军。
第112章 叛国罪名
射阳皇宫
顾老将军战败、嘉城失守的消息, 顷刻间传入了皇宫,射阳百姓虽还不晓得实情,但少帝及文武百官, 已经得知了这个坏消息。
朝堂之上,一众官员七嘴八舌,本该鸦雀无声的庄重朝堂,此时倒似民间的菜场。
“顾老将军怎么会败?!怎么可能呢!”
“陛下,臣听闻, 是顾老将军下令向那乱臣贼子投降的, 此言可是真的?若是如此,可是叛国之罪,陛下, 当罚则罚!”
“顾老将军一生忠义,立功无数,什么时候轮到你这黄口小儿来评判!还处置顾家,可笑至极!”
吵吵嚷嚷之中,仍有人为一己私欲,欲要把顾家叛国的名头落实了。也有人出于道义, 看不过眼,怒斥那人。
丞相吕渐之站在百官之首, 听着四周纷扰嘈杂之声,一直没有开口,直到少帝喝停众人,唤了他的名字。
少帝:“吕相, 你觉得眼下该如何?”
吕渐之面色不改,沉稳的模样,令所有焦灼不安的群臣, 感到一丝丝的宽慰。
他上前一步,“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不在追究谁犯了错,而是要拦住陆铮,绝不能让他和他麾下大军,入射阳一步。”
少帝匆匆点头,“吕相继续说。”
吕渐之瞥了一眼人群中面色各异的百官,尤其那些想要彻底将顾家踩到脚底下的官员,不满之意,尽数朝他看来。
吕渐之微顿,双膝下跪,道,“陛下,这天下,若还有能与陆铮一战的人,便只剩下战侯了。若能说动战侯,当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朝堂上都安静下来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战胥哪里是肯吃亏的人,要说动他,不如说要求动他,皇室必定要做出极大的让位。
但思来想去,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与陆铮一战,顾老爷子已经死了,顾家投降开城,剩下的人也不能用了。
除开顾家,朝中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罢了,这些年,朝中从未再出现过第二个顾老爷子,一直在啃老本,如今老本终于啃完了,众人才发现,他们根本没人可用了。
少帝脸色难看,但他再糊涂,也知道,比起城破国灭,做出让步根本不算什么。
“既然如此,这事便交给你了,吕相。”
吕渐之心底长叹一声,额头贴地,恭敬应下,“是。”
这主意虽是他出的,但在他心里,未必没有期待过,少帝能硬气一回,有骨气一次,拒绝甚至呵斥他竟出这样的主意。
但是,终究是没有。
吕渐之踏出大殿,殿外乌云密布,黑压压的,瞭望远处,那乌云仿佛就压在金碧辉煌的宫墙之上,压得他心神有一丝恍惚。
在这样的恍惚之间,吕渐之仿佛听到身后的大殿中,有人喋喋不休说着话,不止一个声音,有很多,或义愤填膺,或底气十足,在求少帝给叛国的顾家降罪。
叛国罪,按律例处,当诛九族。
共事几十载,当真没有留下半分情分。
吕渐之走出了皇宫,回到自己的府邸,吕相的妻子书香世家出身,见他神色难看,也晓得朝中事多,并不敢问什么,只对嬷嬷道,“叫人送浓茶去。”
说罢,轻声一叹,“相爷今日怕也是要在那书房熬一夜了。”
嬷嬷应下,“是,奴婢这就去。”
吕渐之正闷头,在心中想着,皇室还拿得出什么,请动战胥。异姓王?封地?
听闻战胥有一女儿,流落在外,近日寻回了,不如封其为郡主?亦或者许以皇后之位?
吕渐之正想得入神,忽的,门被敲了一下,“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仆人走了进去。
“吕相。”
吕渐之感觉到一丝古怪,抬起头,朝那“仆人”看过去。
……
皇宫内的一处偏殿,除了殿外牢牢把守住的侍卫,殿内并无什么伺候的丫鬟和太监。
仿佛一夕之间,大家都知道了,顾老将军战败,顾家背上叛国罪名,谁都不乐意来伺候这里住着的顾家人了。
顾老夫人微微合着眼,平卧在床榻上,呼吸声有些浊重,顾戈的妻子谢氏在一旁伺候,连眼睛都不敢合一下。
片刻,顾老夫人睁开了眼,吃力看了眼四周,谢氏忙取了盏水,递过去,服侍着婆母饮下。
凉透了的水,顺着咽喉流下,顾老夫人没说什么,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喝完了一整盏水,润了嗓子,才开口,“出事了?”
谢氏原本还想瞒着,却不想婆母一眼就看出来了,她双眼一下子红了,强忍着泪意,“嘉城一战,败了。”
顾老夫人撑着身子要坐起来,谢氏忙扶她,将枕头放在她的背后,扶她坐好了。
“想哭就哭,有我在。”顾老夫人疼惜看着自己这个长媳,身为长媳,谢氏很尽责,老爷子和长子出征后,陛下要她入宫养病,谢氏也是主动自请一起来的。
谢氏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仓惶又慌乱的道,“娘,那些人都说,爹战败了,夫君叛国了,陛下会不会处置我们?我死不要紧,可我的薇薇还那样小,展哥儿还没有娶妻成家,难道他们也要因为大人们犯下的错……”
谢氏说不下去了,哽咽不止。
“我豁出去……这条老命,也要……护住孩子们,别怕。”顾老夫人撑着病体,咳嗽了几句,短短一句话,中间愣是断断续续了几次。
婆媳二人相顾无言,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谢氏推门出去看,就见到去做公主伴读的小女儿回来了。
谢氏赶忙一把抱住女儿,送她来的是兰妃身边的大宫女,谢氏赶紧站直身子,不失恭敬的道,“劳翠云姑娘走一趟了。”
大宫女翠云面带一丝同情,看着母女二人,尤其是梳着双丫髻的薇薇,怜悯道,“夫人不必客气,兰妃娘娘方才吩咐,说这几日公主身子不舒服,谢小女郎便不必过去了。”
说罢,冲母女二人一点头,走出了这略显冷清的偏殿。
宫里的人,旁的本事大概没有,但趋利避害的本事,却是头等的,兰妃娘娘一得知顾家叛国,便立即和顾家疏远了。
翠云回到西岚宫,去主子面前磕头,兰妃摁着额角,闭着眼,宫女正在给她梳着头发。她道,“人送回去了?”
翠云道,“回主子的话,送回去了。”
兰妃闭着眼,没作声,仿佛是在小憩,半晌,翠云跪得膝盖都疼了,才听到她的下一句。
“往后叫西岚宫的人远着顾家人,谁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翠云又道,“是。”
她应得平静无波,心里却是一下子凉了,谢小女郎做伴读的这些时日,兰妃娘娘一直待她十分和气,还笑言拿她当亲女儿养大算了,如今顾家一出事,兰妃娘娘连问都不问一句,当即把人送走了。
这叫他们这些伺候的下人,如何不心凉。
兰妃却对宫人的心思毫无所知,仿佛只是送走了个下人,淡声问起皇帝这几日去了何处宿,谁侍的寝。
“安妃娘娘那里去了两日,云嫔娘娘那里去了一日,剩下的日子,陛下都宿在自己宫里,叫的今年新选的秀女伺候的。”翠云轻声道。
兰妃睁眼,嗤笑了句,挥退梳头的宫人,却没问皇帝宠幸了谁,问道,“家里最近可有信送来?”
翠云硬着头皮道,“回娘娘的话,近几日没有。”
兰妃一笑,娇美的面上露出一丝嘲讽,朝中出了那么大的事,家里却连一封信都没有寄来,难不成将她当成弃子了?
想到家中那几个模样姣好、被娇养着的妹妹,兰妃面上划过一丝厉色,厉声道,“传我的话,公主身子不舒服,请我娘进宫。”
翠云应下,忙迈着小步子出去了传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