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他什么时候为咱们科尔沁说过话?要让我说,一事不烦二主,还是去寻达尔罕王,他额娘可是端敏大长公主,虽然太皇太后没了,可身份在那,多少也还能说上话呀。”
一群人各执一词,吵嚷许久也谈不拢,多尔济冷眼旁观,达尔罕王这一次必定也名声受损,一个无能庸碌的印象怕是要叫人记下了。想想真是叫人暗自称快啊,多尔济心道,该!
就在蒙藩打算严肃认真的聚集起来,联名上奏天子的时候,这个度支衙门反而先下手了。
副总管胤禟新官上任三把火,发布了外藩度支衙门的第一道公告:即日起,所有与蒙古诸王贝勒、鄂罗斯并海外商人有经济往来的商铺、商人,都必须有外藩度支衙门的公文许可,否则一概视为非法。
过去朝廷在几次禁海、开放的时候,对于海外贸易等也有一定的安排,但是法规一直在变动,并没有明确的针对于此的法令。而且通常的习惯,还是从东南特别是广东,甚至澳门登陆,然后才一路向北。
但这一次,明眼人却发现,最初他们以为的“针对蒙古草原”的衙门,居然连外洋贸易和对鄂罗斯贸易都给加上了。看来皇上并不止意在蒙古……
而且在外藩度支衙门的第一道命令之后,紧接着的第二道命令,是皇上下旨,在关外、江南、东南三地择选优良之所,建立海港,并且,成立外藩海关衙门。
紧接着,苏州织造,也就是皇帝的奶兄弟苏鲁,奉旨调任盛京海关衙门。江南、东南等地海关也开始运转起来,就此,外洋贸易不必在居于东南广东一地,可以正大光明的直接抵达北方。
蒙古人被这一连串的命令砸的发昏,为什么他们觉得,在这个新建立的外藩度支衙门中,他们蒙古居然是屈居末位呢?
这么一想,反而完全失去了“我们没被盯着”的轻松感,反而觉得,他们被低看了似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不过胤禔是无心顾忌这些的,实际上蒙古诸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既成事实之后,他们也只好认了。尤其在朝廷表明其实最关注的并不是蒙古之后,他们居然诡异的开始主动表示,朝廷可以多关注我们一点的。
“这次让弘晗负责,树立的威信就是他自己的,朕也安心些。”胤禔揉揉额头,“可能人真的不能不服老。二十来岁的时候,朕以为自己能包打天下,如今……也要想着儿孙了。”
“千秋万代,原就是人君所虑之事,皇上春秋正盛,不过现在想想,倒也不早了。”自怡园中,成德慢慢说道。
这次是胤禔陪着太后来自怡园,母子俩微服前来,探望病了的明珠。胤禔戏称这是陪着额娘回娘家。
揆叙、揆方带着各自的媳妇都在里头伺候着,胤禔却退出来让额娘与舅舅说些体己话,他自顾自的在外头和成德喝茶,顺便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让弘晗多办差事,尤其是这种中枢安置上的差事,叫他多学学。”胤禔道:“日后我不管是南巡还是北巡,正好让他监国。”
效法先帝么,成德微微点头,却忽而笑道:“只是日后端郡王怕是少有随驾出巡的机会了。父子天伦之乐,这本是人皆有之,可到底是国事为重。先帝当年,也是如此啊。”
胤禔原本只当他闲话,等到奉皇太后回园子的时候,他才咂摸出方才成德并不是无意“闲话”。当年先帝历练的皇子,让他多次监国的那个,可不是胤禔。
是胤礽啊!
大表哥暗指的就是先帝虽然多次历练胤礽,那么看重太子,结果还是闹的父子相疑,下场让人叹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在委婉的劝谏自己小心。
提醒我别太得意忘形么,胤禔摇头失笑。他的心情还算不错,但皇太后就非常沮丧了,明珠老迈,这回怕是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娘家哥哥命不久矣,皇太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发现皇太后郁郁寡欢的是皇后,她们婆媳如今每日都会见一面,胤禔有时候可能跑出去,几天才会凑到太后跟前。等到皇后和他说的时候,还没等胤禔采取什么措施,噩耗传来,明珠舅舅去世了。
人到中年就是这样,身边人会一个个相继离去,虽然还会有新生命,可失去的人也就是失去了。
明珠舅舅的丧礼也是极尽哀荣,从谥号到治丧大臣,胤禔都挑了最好的人选。最后又让弘昸去送了陀罗经被,又让翰林院撰写悼文,为尊者讳,将熙朝党争之事隐去,只说明珠当年修书、辅佐先帝的功绩。最后还亲自上门祭奠。
然而,明府这厢的丧礼还没办完,另一边,皇后的额娘,伊尔根觉罗夫人,也去世了。
骤然间两位至亲长辈先后亡故,就算胤禔足够唯物,也难免觉得有些不自在。更别说太后和皇后,简直是要以泪洗面,胤禔左右支应,让老妈和老婆心情舒畅一些。
弘晗监国,苏日格和弘昱留在盛京无暇抽身,乌日娜还要照拂留在宫中读书的堂弟堂妹们。留在皇帝身边得用,能在外朝传话的,就只有弘昸了。
丧事不断的这一年,三阿哥弘昸频繁在皇上身边出入,还经常办些传话的差事。如此一来,他在外头的知名度,居然要和长兄弘晗齐平了。
第299章 事情开始出现了一些偏差(1)
以清宫惯例, 皇子们要有身份有地位,要么是嫡子、要么是长子,或者自己才华出众能挣下功劳。
一群人各执一词,吵嚷许久也谈不拢,多尔济冷眼旁观,达尔罕王这一次必定也名声受损,一个无能庸碌的印象怕是要叫人记下了。想想真是叫人暗自称快啊,多尔济心道,该!
就在蒙藩打算严肃认真的聚集起来,联名上奏天子的时候,这个度支衙门反而先下手了。
副总管胤禟新官上任三把火,发布了外藩度支衙门的第一道公告:即日起,所有与蒙古诸王贝勒、鄂罗斯并海外商人有经济往来的商铺、商人,都必须有外藩度支衙门的公文许可,否则一概视为非法。
过去朝廷在几次禁海、开放的时候,对于海外贸易等也有一定的安排,但是法规一直在变动,并没有明确的针对于此的法令。而且通常的习惯,还是从东南特别是广东,甚至澳门登陆,然后才一路向北。
但这一次,明眼人却发现,最初他们以为的“针对蒙古草原”的衙门,居然连外洋贸易和对鄂罗斯贸易都给加上了。看来皇上并不止意在蒙古……
而且在外藩度支衙门的第一道命令之后,紧接着的第二道命令,是皇上下旨,在关外、江南、东南三地择选优良之所,建立海港,并且,成立外藩海关衙门。
紧接着,苏州织造,也就是皇帝的奶兄弟苏鲁,奉旨调任盛京海关衙门。江南、东南等地海关也开始运转起来,就此,外洋贸易不必在居于东南广东一地,可以正大光明的直接抵达北方。
蒙古人被这一连串的命令砸的发昏,为什么他们觉得,在这个新建立的外藩度支衙门中,他们蒙古居然是屈居末位呢?
这么一想,反而完全失去了“我们没被盯着”的轻松感,反而觉得,他们被低看了似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不过胤禔是无心顾忌这些的,实际上蒙古诸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既成事实之后,他们也只好认了。尤其在朝廷表明其实最关注的并不是蒙古之后,他们居然诡异的开始主动表示,朝廷可以多关注我们一点的。
“这次让弘晗负责,树立的威信就是他自己的,朕也安心些。”胤禔揉揉额头,“可能人真的不能不服老。二十来岁的时候,朕以为自己能包打天下,如今……也要想着儿孙了。”
“千秋万代,原就是人君所虑之事,皇上春秋正盛,不过现在想想,倒也不早了。”自怡园中,成德慢慢说道。
这次是胤禔陪着太后来自怡园,母子俩微服前来,探望病了的明珠。胤禔戏称这是陪着额娘回娘家。
揆叙、揆方带着各自的媳妇都在里头伺候着,胤禔却退出来让额娘与舅舅说些体己话,他自顾自的在外头和成德喝茶,顺便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让弘晗多办差事,尤其是这种中枢安置上的差事,叫他多学学。”胤禔道:“日后我不管是南巡还是北巡,正好让他监国。”
效法先帝么,成德微微点头,却忽而笑道:“只是日后端郡王怕是少有随驾出巡的机会了。父子天伦之乐,这本是人皆有之,可到底是国事为重。先帝当年,也是如此啊。”
胤禔原本只当他闲话,等到奉皇太后回园子的时候,他才咂摸出方才成德并不是无意“闲话”。当年先帝历练的皇子,让他多次监国的那个,可不是胤禔。
是胤礽啊!
大表哥暗指的就是先帝虽然多次历练胤礽,那么看重太子,结果还是闹的父子相疑,下场让人叹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在委婉的劝谏自己小心。
提醒我别太得意忘形么,胤禔摇头失笑。他的心情还算不错,但皇太后就非常沮丧了,明珠老迈,这回怕是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娘家哥哥命不久矣,皇太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发现皇太后郁郁寡欢的是皇后,她们婆媳如今每日都会见一面,胤禔有时候可能跑出去,几天才会凑到太后跟前。等到皇后和他说的时候,还没等胤禔采取什么措施,噩耗传来,明珠舅舅去世了。
人到中年就是这样,身边人会一个个相继离去,虽然还会有新生命,可失去的人也就是失去了。
明珠舅舅的丧礼也是极尽哀荣,从谥号到治丧大臣,胤禔都挑了最好的人选。最后又让弘昸去送了陀罗经被,又让翰林院撰写悼文,为尊者讳,将熙朝党争之事隐去,只说明珠当年修书、辅佐先帝的功绩。最后还亲自上门祭奠。
然而,明府这厢的丧礼还没办完,另一边,皇后的额娘,伊尔根觉罗夫人,也去世了。
骤然间两位至亲长辈先后亡故,就算胤禔足够唯物,也难免觉得有些不自在。更别说太后和皇后,简直是要以泪洗面,胤禔左右支应,让老妈和老婆心情舒畅一些。
弘晗监国,苏日格和弘昱留在盛京无暇抽身,乌日娜还要照拂留在宫中读书的堂弟堂妹们。留在皇帝身边得用,能在外朝传话的,就只有弘昸了。
丧事不断的这一年,三阿哥弘昸频繁在皇上身边出入,还经常办些传话的差事。如此一来,他在外头的知名度,居然要和长兄弘晗齐平了。
第299章 事情开始出现了一些偏差(1)
以清宫惯例, 皇子们要有身份有地位,要么是嫡子、要么是长子,或者自己才华出众能挣下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