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我最大,他们能怎么办?横竖那是我自己个儿的后院,我不嫌地方窄,你们一帮子外臣操心个什么劲儿呢?
    最后的结局是,额娘还是搬去了宁寿宫,景仁宫被闲置起来,作为额娘与我们众姊妹摆设家宴的地界。
    我不知道民间曾有这样的议论:大清以孝道治天下,大清的皇帝自然发挥了极好的表率作用,太宗皇帝继位,无视三个嫡母(包括taizu元配)的存在,直接追封生母为皇后;顺治皇帝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尊封生母为皇太后(官方记载,顺治帝登基时便同时尊奉嫡母和生母为两宫皇太后,其实压根不是那回事儿,顺治帝登基时只有嫡母孝端文皇后尊为皇太后,孝端文皇后于顺治六年驾崩,顺治帝在顺治七年亲政,所以,顺治朝并不存在两宫并尊,但后世皇帝,尤其是乾隆皇帝,为了维护孝庄文皇后的形象,刻意对实录进行了修改);康熙皇帝没有生母可孝,活脱把母族宠成了“佟半朝”;雍正皇帝为了生母体面当众斥责母妃宫人;乾隆皇帝对生母“以国奉养”——这些孝行要是跟昌泰帝比起来,那简直就跟毛毛雨差不多!
    事实上,本心而言,我对额娘的孝心和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正式登基后,我发布了三道上谕。
    首先,打破以“双字”为单次上徽幅度的旧例,尊奉额娘为“端慈明圣皇太后”,同时宣布,太皇太后年事已高,皇后初继中宫,所有内务,仍应请示皇太后懿旨然后方可施行,内外命妇、内廷各司,胆敢违背皇太后懿旨,应以大逆罪论处!
    其次,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以皇祖裕贵妃寿满八旬为庆,尊奉皇祖裕贵妃为裕皇贵太妃;奉皇太后懿旨,追尊皇考纯懿贵妃为纯懿皇贵妃,尊皇考愉妃、皇考婉妃为贵太妃,皇考舒妃为皇考舒贵妃,皇考颖妃为皇考颖贵妃,皇考诸嫔、贵人、常在、答应皆晋一等,皇考妃嫔,凡有子孙开府,且年过五旬,皆可出宫恩养,以示皇太后抚慰之意。
    第三,尊皇太后慈意,追封定郡王永璜为定亲王、敬郡王永琪为敬亲王、悼敏皇子为哲亲王;敬亲王独子绵忆袭封敬郡王,食亲王俸禄;皇兄循郡王晋封循亲王,六贝勒永瑢晋封质郡王、八贝勒永璇晋封仪郡王、嘉亲王永珏额赐贝勒世职、十贝子永珹晋贝勒,端亲王永璂奉端荣皇太子嗣,原蒙皇考旨意,以多罗郡王世袭爵位,今着加恩,准以和硕亲王世袭罔替,贝郡王永璟赐亲王俸,十四皇弟永璐为贝勒,十五皇弟永琰为贝子;世宗十子,独皇叔弘昼仅存,且已年迈,应免家宴朝贺之礼,额赐王次子永璧贝勒爵位,王世子永瑛,于世宗诸孙为最长,素为皇太后钟爱,应赏食亲王俸禄;世宗幼子弘曕,向因获罪,革去王爵,黜为闲散宗室,因念骨肉亲亲,秉承母后圣意,追封弘曕为固山贝子,嫡长子永瑹承袭奉恩镇国公爵位。
    为政三十年,不时有御史直谏,认为我对手足兄弟过于宽纵,我并没有理会,我绝对不能让额娘因此而伤心,非议额娘偏爱幼子的言行不是没有传到我的耳中,我觉得极为讽刺:额娘但凡偏一偏心,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样钻心煎熬的地步。
    额娘去世时绵恺也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额娘拉紧我的手,略显浑浊的双眼蕴含着十几年未曾离去的忧伤:“绵恺是个好孩子,我不在了,你不要对他太过苛刻,后宫不置妃嫔,虽然有伤皇家体面,毕竟不是什么坏事,好在你有四个皇子,也算说得过去了,我盼着他们也像你们兄弟一般永远相亲和睦,唯有如此,才能稍稍洗清我的罪孽!”
    别人只当额娘疼爱孙子,我却明白,额娘担心我会步上阿玛的后尘,过去十几年,我和额娘在一些事情上已经达到了“心有灵犀”的程度,凭着额娘的睿智,她当然知道我早已对皇父的死因心知肚明,不愿说破,不外是因为不能说破的缘故。
    帝后合葬是常理,额娘以“卑不动尊”为由,提出另择吉地的要求,最初,额娘的陵寝在东陵,与皇父的裕陵毗邻,后来我改变了主意,在西陵为额娘重新择址,毗邻自己的陵寝为她修建了陵园。当然,这也招来了朝野的极大非议,幸而有孝庄文皇后为前例,皇父身边不乏祔葬之人,大臣们只认为我是愚孝的皇帝,议论几天后也就逐渐沉寂了下去。
    世人眼中,于“移风易俗、大革祖制”之外,昌泰皇帝北拓俄疆、东藩日本、南亡缅越、西和诸夷,事母至孝、夫妻专情、友爱手足,礼贤下士——总体是一个文治武功、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数不胜数的功绩之下,掩盖不了我对额娘难以弥补的愧疚之情,终究,我才是那个“弑父逼母”的罪魁祸首!
    跪在额娘的神位之前,我从心底生出一丝忐忑来,等到来生,不知道额娘还不愿不愿意接纳我这个儿子!
    额娘——额娘——额娘——
    作者有话要说:  预祝大家双节快乐!

章节目录

[历史]大清后宫—继后本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圣手镇九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手镇九州并收藏[历史]大清后宫—继后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