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王爷到了眼前,他行臣礼如仪,对待同僚也甚是亲和。忠顺王爷很是满意,在皇帝面前连连夸赞贾琮懂事,圣心甚是喜悦。
    贾琮虽归心似箭,却没有贸然行事,虽然圣旨特命他回家团聚,他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城外的馆驿,等着第二天入朝面圣。第二天,皇帝本允许贾琮带着自己的仪仗队,风风光光地进城,贾琮却知道那是想要让他给御史弹劾以口实,哪里敢带着一兵一卒,还是自己的连个亲随,二品的文官官服,不再穿戎装,也不骑马,而是坐轿入城。
    见到皇帝,连篇称颂圣德教化之功,他是探花的底子,说起这些称颂文章来真个是花团锦簇,等皇帝提到赐他宁国公爵位,他连忙逊谢,称自己不敢贪天之功,不过是执行皇帝的退敌之策,再加上满朝文武的鼎力协助,才扫清了边患。于是一众君臣无不称赞有加。
    皇帝觉得贾琮确是个擎天砥柱,越看越爱,便不以虚职浮爵相试探,而是实封他为靖远侯,开府建牙,仪同三司。于是贾琮便留在京城,不再回西边,从前的将官,他俱都断了联络,临别也只叮嘱他们勤于王事,勿负圣恩。他唯一不吝过誉之辞,大大保举的一人,便是那个孙绍祖。连篇累牍地说他能征惯战,屡立奇功,保举他做了安西都护府的都督。
    皇帝自然要给这个面子,便准所请,还给了孙绍祖一个列侯的封爵。但是贾琮知道,以皇帝的多疑,心中也就种下了一根刺,随后他又暗暗知会了林嘉蕤,任用了一个远近皆知的清官丁宝琛担任甘肃巡抚,去守着那安西都护府的门户。说起那丁宝琛,却是一个奇人,满西北没有一个官不骂他,也没有一个百姓不赞他,因为此人清如水,明如镜,爱民如子,恨贪官如寇仇,自然在官场中举步维艰,然而贾琮主政西北之时,却发现此人才能优越,人品端正,嫉恶如仇,便一再提拔。那位丁大人却并不感恩戴德,相反还时不时找找贾琮的毛病,贾琮越发觉得这个人有趣,时常召他入府,逗他作耍。一来二去,两个人倒成了知己,丁宝琛没有想到贾琮做为纨绔世家子弟,全无娇骄二气,能吃苦,肯出力,不贪不虐,也算是官场中的异数。此次贾琮先将孙绍祖捧到了热炉灶上,然后又将丁宝琛这块暴炭摆到了炉子边上,就等着孙绍祖自取灭亡。
    孙绍祖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有些人天生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而止。孙绍祖年纪轻轻就立功封侯,享高位,得厚禄,再加上从前的上司兼小舅子又远在京师,头顶上没有了镇山太岁,他便有些忘乎所以,开始作威作福,渐渐就成了西北的土皇帝,说一不二。甚至多次纵容亲兵,以剿灭胡寇残部为名,sāo扰边民,烧杀掳掠,□□fu女,竟是无恶不作。
    那丁宝琛哪里肯袖手旁观,他也不管那孙绍祖位高权重,又是贾琮保举在西北的重臣,便一道道奏折弹劾孙绍祖,都被皇帝留中不发了。本来事情也就胶着起来了,谁知孙绍祖的大限已到,竟发生了一件他的亲兵设卡勒索来往边民,遇到一个美貌的尼姑,亲兵们图谋不轨,那尼姑也是烈xing,竟当众一头碰死在界碑上,众人早已怀怨,便借此机会鼓噪起来,差点儿激起民变。
    孙绍祖听说这件事,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他想要保住跟自己出生入死的铁哥们,便有意将鼓噪闹事的民众当成叛贼一古脑儿灭口,然而危急时刻,那丁宝琛赶到关卡,站到边民的前面,说要杀从他杀起,他穿着朝廷三品大员的朝服,孙绍祖便是再骄横,也不敢擅杀朝廷命官,便跟他打起了钦命官司。两个人各执一词,奏折像雪片一般往京师送去,其实皇帝对于此事早已经洞若观火,虽什么也没说,已经有了成见。便下旨晋封丁宝琛为陕甘宁三省巡查,位在孙绍祖之上,接着又下旨命孙绍祖进京述职。
    孙绍祖还在狐疑的时候,京中的贾琮便抢先一步上明折自请识人不明之罪,请求皇帝收回自己的靖远侯爵位,以平息边民民怨,他那奏折写得哀恳悲悯,将边民被荼du的惨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简

章节目录

红楼同人之良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梦里梧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里梧桐并收藏红楼同人之良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