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燕国太子姬平星夜兼程赶回蓟都之时,武灵王亦离开武阳,快马扬鞭,过中山境,匆匆赶回邯郸,一进北城门,就命肥义赶往相府,邀苏秦入宫。
    肥义驰至相府,翻身下马。守卫认出是他,放他入府。
    相府前院甚是闹猛,几辆车马已经套好,飞刀邹等正在装车,木实、木华等一众墨者二十余人,外加赵王特批的护卫逾百,严阵以待。
    “你们这是——”肥义不及施礼,盯住飞刀邹,手指向众人及三辆辎车。
    见是肥义,飞刀邹笑笑,拱手应道:“苏大人欲往郢都,正要走呢!”
    “郢都?”肥义怔了,“他的病好了?”
    “远未恢复,”飞刀邹苦笑一下,“可大人执意要去,谁都阻他不住!”
    “幸好赶得及时!”肥义吁出一气,扯起飞刀邹,“甭套车了。快带我去见相国!”
    飞刀邹带肥义走进厅堂,见苏秦衣冠整齐,正与姬雪作别。姬苏菲菲一身紧服,腰插利剑,飒爽英姿地站在一侧。
    显然,菲菲也是要跟去的。
    这是姬雪争取到的最后条件,让菲菲代她一路照顾苏秦。
    “相国大人,肥义有礼了!”肥义拱手。
    “肥大人,你不是——”苏秦怔了一下,拱手回礼,“几时回来的?”
    “刚进城门。”肥义笑笑,“一入北门,我王就让在下来请相国,说有大事相商!幸亏我王急促,否则,真还得道上追你呢。”
    苏秦不再废话,别过姬雪,出门坐上飞刀邹套好的车,与肥义驰往宫门。
    武灵王已经换上王服,迎在殿门之外。
    二人携手入内,武灵王问过病情,见苏秦气色仍虚,却要远途入楚,不无忧心道:“敢问苏子,何事急切?”
    “张仪入楚了!”苏秦应道。
    “张仪入楚?”武灵王略略一想,抬眼再问,“他入楚所为何事?”
    “与楚和亲。”
    “嘿,”武灵王笑了,“换招数了。还以为他又要辞去秦相、去夺昭阳的令尹大位呢。”看向苏秦,“相国急切过去,只是为张仪?”
    “在下不去,楚地没有人能够对付了他!”
    “陈轸呢?”
    “不是其对手。”
    “也是。”武灵王又是一笑。
    “王上急召苏秦,可有要事?”
    “一是数月不见,甚是想念,二是有几桩大事,雍拿不定主意,特别请教相国。”
    “谢我王挂念,”苏秦拱手,“请问王上,是哪几桩大事?”
    “第一桩,”武灵王弯起指头,“雍在飞狐道上遇到一个中山人,叫乐毅,年仅十七,是魏将乐羊的五世嫡孙。他前往楼烦贩马,意外撞到我有军卒在练骑射,差点儿被军卒以间细罪处死。雍得知他是乐氏后人,特赦他。看到那儿的赵卒,包括寡人皆穿胡服,行骑射,乐毅甚赞,同时建策寡人,与其偷偷摸摸地在这深山习练,莫若公开演练,举国行胡服,习骑射,因为胡服、骑射在胡地,包括中山,皆是寻常。雍耳目一新。想想也是,人家视作寻常之事,我却视作绝密,实在不智。雍决定奉行此策,却又瞻前顾后,甚想听听相国之意。”
    “还有哪桩?”苏秦没有回他,再问。
    “就是中山国。这块囊肿,先祖忍受多年,到赵雍这儿,不得不除了。如何除之,还请相国出个妙策。”武灵王拱手。
    “还有什么?”
    “燕国。”
    “燕国怎么了?”苏秦急问。
    “寡人由涞源出紫荆关,经由燕地,在武阳小住几日,得知一事,燕王哙欲让位相国子之,燕人沸沸扬扬,议论不少。”
    尽管武灵王刻意轻描淡写,苏秦心里仍是一紧,吸口长气。
    “还有吗?”苏秦缓过气来,看向武灵王。
    武灵王摇头。
    “回禀大王,”苏秦微微闭目,沉思有顷,抬头说道,“在臣眼里,这三桩事情,其实只是一桩。”
    “是哪一桩?”武灵王急问。
    “胡服骑射!”
    武灵王眼珠子急转几下:“相国是说,赵雍只要行施胡服骑射,就能得到中山、制约燕国吗?”
    “正是。”苏秦应道,“不瞒大王,自养病以来,秦一直在思考赵国的事。记得秦曾对大王讲过,以眼前情势,以赵国实力,大王不宜南争韩、魏,东争齐、燕,西争秦。大王只有一宜,就是注目西北,争胡地。胡地广阔,非战车步卒所能发力,唯有借其骑技,行骑射之术,方可驰聘。而行骑射,必得胡服。”从袖中摸出一奏章,“此为苏秦所奏,写于昨夜,本欲在大王凯旋时请家人代奏,不想大王提早回来了!”
    “呵呵呵,”武灵王接过奏章,笑着感慨,“看来,相国这是想雍所想了。”
    “秦与大王并未完全想在一起!”苏秦拱手谢过。
    “哦?”武灵王盯住他,“何处有别?”
    “别在标的。”苏秦侃侃应道,“苏秦胡服,标在大王强赵拓疆,取楼烦、西戎之地,从西北侧翼威慑秦人,使其芒刺在背,不敢东犯;大王胡服,标在取中山、北胡之地,东制齐、燕,南迫韩、魏,建霸王雄业。”
    “哈哈哈哈,”武灵王爆出一串长笑,“是了,是了,苏子看得透彻,寡人之志是立小了。”倾身,“就寡人这个小志,苏子可有妙策?”
    “大王是说胡服吗?”
    “正是。”
    “胡服有何难哉?”
    “难在国人。万一他们不穿胡服呢?”
    “大王想多了!”苏秦应道,“国人不会对抗胡服。大王之难不在庶民,不在乡野,而在大王身边,在宫廷,在贵胄!”
    武灵王长吸一气,有顷,缓缓呼出:“你且说说,庶民为何不会拒穿胡服?”
    “因为胡服方便劳作!”苏秦应道,“譬如说墨者,他们所衣就类似于胡服,紧凑,方便,干事利索,唯一不妥的是没有看相。但于庶民来说,是否入眼并不重要,日常劳作与养家糊口才是真章。”
    “你解我一个大惑!”武灵王竖起拇指,“只要庶民不抗,身边人的事,赵雍自能搞定。这个了了,请言中山之事!”
    “就眼前来说,中山之事,非赵一家之事!”苏秦看向中山方向,“昔年魏未能长期占有中山,非魏无力,是因为中山背后有赵、燕、齐三家。同样,大王也不可急图,因为中山背后虽无魏、韩,仍有齐、燕。大王真想图谋中山,就要耐下性子,先行胡服骑射,取楼烦,得漠北,再观契机,一举而定中山。”
    “这个契机何在?”
    “在于中山内政。大王可使人至中山问聘,交好中山,观察中山。如果中山内治,大王则要隐忍不发,以和为上;如果中山内不治,大王可先听燕、齐之见,再行征伐。”
    “甚好!”武灵王盯住苏秦,“燕国之事呢?如果燕王真的禅让给子之——”顿住话头。
    “唉!”苏秦给出长长一叹。
    “苏子,”武灵王沉思一时,拱手,“赵雍有个请求,请苏子成全!”
    “请求秦不敢受。大王有何旨意,但说就是!”
    “楚国博大,秦、楚恰是对手,让他们自个折腾去。寡人求请苏子依旧留在邯郸,一是助雍推行胡服骑射,二是万一燕国有变,苏子也好少走一些路程。再说,苏子病体尚未康复,诸事皆小,身体事大。无论是天下还是赵国、燕国,全都离不开苏子,因而,苏子安康,事关天下,事关赵国,亦事关燕国!”武灵王言辞恳切,将燕国列在最后,语气加重。
    显然,燕国是苏秦的死结。
    沉思良久,苏秦拱手:“谢王关爱!至于是否赴郢,容秦斟酌几日,再禀大王!”
    之后数日,武灵王拨出专款,集中邯郸城中所有裁缝赶制胡服,同时,利用各种途径传扬胡服之利,引发邯郸朝野喧闹。
    邯郸常住户籍逾四十万口,有胡人不下五万,列国客流不下十万,在列国诸都中虽不算最大,却也不算小了。尤其是近年,赵人与北方胡人交往日多,迅速发展起冶铁业、皮革业与屠宰业,胡人定居邯郸者逐日增多。
    胡人居中原,无论是贫是富,皆被中原人瞧不起,被视作次等国民。在邯郸大街上,只要胡服在身,连说话都不敢声高。
    然而,赵王要行胡服了!穿胡服非但不再被人瞧不起,反倒是荣光的事,这令胡人奔走相告,本土赵人则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这且不说,为做足前戏,武灵王时不时就会穿胡服,骑胡马,背胡弓,配胡刀,带着他的清一色胡服卫队在邯郸城的几条主街招摇过市,引得邯郸胡人欢呼雀跃,看得邯郸本土赵人目瞪口呆。
    如此闹腾约有旬日,武灵王觉得一切就绪了,这才正式下诏,在邯郸闹市区张帖诏书,大意是说,凡赵之民,无论男女,无论贵贱,日常须穿胡服,年纪在十五至四十的贵族壮男一旦出行,若无特殊原因,必须弃车骑马。诏书的最后一句是,所有官员,不穿胡服者不得上朝。
    与此同时,武灵王将量身定制的胡服配发给每一位官员。
    胡服配发完毕,武灵王传谕大朝,下大夫以上朝臣,皆着胡服朝于信宫正殿,由守殿侍卫验过服饰,方可入殿。
    大朝这日,超过六成的官员因未穿胡服而被侍卫拒之门外。为首几人,是王叔赵造及赵燕、赵文等几个王室后生。
    赵造是先君赵语的异母弟,有文韬武略,二十多岁就做了封疆大员,多年来一直镇守晋阳,抗御秦人。后来魏人庞涓伐邯郸,在战事紧急时,赵造赶回救援,之后就留在邯郸了。可以说,赵造是看着武灵王长大且监护他坐稳主位的顾命重臣之一,在邯郸王亲贵戚中地位之尊仅次于安阳君。
    这么多的朝臣敢于违抗王命,主要就是看赵造与安阳君的眼色。
    为支持武灵王,大朝这日,苏秦也拖着仍旧虚弱的身子前来上朝,整齐地穿着赵王所赐的官制胡服。
    见众多朝臣以各种站姿守在殿门外面,苏秦顿住步子,细细打量他们。
    苏秦注意到,有朝臣在走过来时将一个袋子什么的塞进袖管里。苏秦猜出,定是他在宽大的官袍里套穿胡服了,这个袋子是为应急才备下的。万一顶不过去,他只须把外套脱下,塞进袋中即可。苏秦看向众官员,见他们身上的官袍大都鼓囊囊的,晓得他们也都备下袋子了。
    苏秦看到站在一侧的赵造,直走过去。
    赵造的官袍里没有任何套穿。
    苏秦拱手:“王叔,苏秦有礼了!”
    “是相国呀,”赵造回礼,“久没见你了,观这气色,你的病还没好利索呢。”
    “是哩。”
    “身子骨要紧哪,这上什么朝呢?”
    “大王有请,秦不能不来。”
    “相国说的是!”赵成刻意盯一眼他的胡服,“挺合身呢。”指向殿门,“有这套胡皮在身,相国进门当是无阻了!”
    “这时节乍暖还寒,王叔也要当心凉风啊!”见赵造站在风口上,苏秦话中有话。
    赵造没有应他,反而又朝风口挪移几步,刻意敞开衣领。
    苏秦笑笑,大步进殿,见殿中稀稀拉拉地没坐几人,多是与肥义利害相关的。
    武灵王坐于龙位,身子不正,脸色难看,牙齿咬着,两眼黑沉,稍稍斜向计时的滴露。
    “臣苏秦见过大王!”苏秦拱手。
    武灵王身子没动,略略摆手,指一下他的相位。
    苏秦没去就位,依旧拱着手:“臣有奏!”
    “你讲!”武灵王依旧没动,但转了头,目光射过来。
    “大王该当宣布散朝了!”
    武灵王打个激灵,坐正身子,目光直直地射向他。
    “大王该当宣布散朝了!”苏秦重复一句,回他以目。
    法不责众。
    过半朝臣公然抗旨,且多半是王亲国戚,事情显然已经搞僵了。
    武灵王闭目略略一想,转对宦者令:“传旨,散朝!”
    宦者令声音很响,显然不是对殿内,而是对殿外:“王上有旨,散朝!”
    候在殿外的人听得旨令,纷纷离开。
    殿中朝臣亦起身出殿。
    苏秦没有走。
    “真让相国料中了,”武灵王朝苏秦苦笑一下,摊开两手,“带头抗寡人之令的,竟然是寡人的父兄与手足!”
    “这事儿真还急不得!”苏秦回他一个微笑,“俗语说,江山易改,风俗难移。赵人无不视己为中原化邦,而鄙视四野,称他们为化外之人。北胡、南蛮、东夷、西戎,单听名字,大王就可判出其中偏见。在中原人眼里,胡人等同于蛮夷,是待化之人,胡地是待化之域,大王今以胡人习俗来教化已经开化的赵人,让他们情何以堪?”
    “相国有所不知,”武灵王急了,“中原人并非处处开化,胡人亦非处处不化。寡人去过北疆多次,深知胡人。别的不说,他们锻造的胡刀,就比我们的锋利。他们往来奔波于大草原上,视野开阔,见多识广,而不像中原之人,不少人至死甚至未曾离开过所住的村落。”指向宫中,“像宫中的不少女子与宦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宫门!再说这胡服骑射,明显比我们的战车强呀。一辆战车四匹马,一旦路不好,或奔驰过快,车就翻了。同样四匹马,可载乘四个骑手,莫说是田间小路可行,纵使流深水急,马儿也能泅过!想想看,前几年,大魏武卒是如何败给齐军的?他们不是败给齐国的技击,而是败给齐国的骑卒!可惜齐国骑卒未曾习得骑射,否则,他们的战力将提升数倍,只须在马上驰聘,大魏武卒的枪未伸出就有可能中箭了。寡人敢说,只要赵人习得胡服骑射,天下莫能敌我!”
    “胡服好坏,大王不消对秦讲。”苏秦笑道,“大王方今要做的是如何说服王亲国戚,尤其是安阳君。王亲之贵,莫过于王叔安阳君。秦入殿时,没有看到王叔。秦以为,大王只要说服王叔穿上胡服,大事可成!”
    “寡人这就召请王叔!”
    “大王何不使人探望王叔,讲明原委,先听听王叔是何反馈,而后酌情予以劝勉?”苏秦给出解招。
    “相国说的是!”
    武灵王召来御史赵緤,让他前往安阳君府,传谕旨道:“王叔,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乃古今之惯例;子不反亲,臣不逆主,乃先王之通谊。今朝寡人作教易服,而王叔不服,叫天下人如何看待?王叔是明理之人,制国有常,当以利民为本;从政有经,当以令行为上。所以,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寡人令行胡服,非为放纵欲望,娱乐心志,实乃事有所出,功有所止。待事成功立,王叔或可见今日之德矣。寡人闻之,事利于国,行则无邪;因贵于戚,名则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故而特使赵緤拜谒王叔,敬请王叔胡服!”
    “回禀我王,”安阳君拱手拜道,“臣早听闻我王欲行胡服之事,也早说入宫觐见我王,议论此事,不想近日患上风寒,卧榻不起,趋走不得,是以未能入宫觐见。今日我王既有诏命,臣成也就斗胆进言,以竭愚忠。就臣所闻,中国之地,聪明睿智之人多居于此,万物财用多聚于此,贤圣之教多化于此。在此化邦,仁义智信有所施,诗书礼乐有所用,异敏技艺有所试,蛮戎夷胡有所拊,远近方圆有所来。今王弃此德化,袭远方胡服,变古人所教,易古人所道,逆人心所向,使民众离开中国教化,走向偏远愚昧,是为不智。臣请大王三思。”
    赵緤入宫,将安阳君的话一字不落地禀报武灵王。
    “呵呵呵,”武灵王听过,反倒吁出一气,笑道,“寡人晓得王叔病在何处了。”
    “要不,”赵緤接道,“臣再去一趟,请他入宫,由我王亲口譬解?”
    “这怎么可以呢?”武灵王起身,“传旨,寡人亲往探视!”
    武灵王起驾赶赴安阳君府,赵成闻报迎出。
    叔侄见过大礼,武灵王瞧一眼根本无病的安阳君,直入正题:“阿叔,您的心愿不肖侄已经知悉。看来,我们叔侄在胡服之事上有所分歧。雍儿此来,一是问候阿叔,二也是想解释一二,好让阿叔安心。”
    “臣愚痴,请我王譬解。”安阳君拱手。
    “衣饰是为方便使用,礼仪是为方便做事。”武灵王侃侃说道,“正因于此,圣人观乡俗而制衣饰,据事理而定礼仪,其旨在于利民利国。蛮夷之民披发纹身,左衽右袒,食不用火;戎狄之民披发穴居,皮衣羽服,食不用谷。天下四方,区域不同,居民不同,礼仪、服饰相异自是常理。若要求同,只有一处,就是方便做事。服饰常因乡俗不同而变,礼仪常因事理不同而易。由此可知,圣人所定服饰不一,是为利其民;圣人所制礼仪不一,是为便其事。后世儒者遵循同一师尊,所执礼仪却常不同;中国之地习俗虽同,但各国教化却又有异,甚至差异巨大。由此可知,是否遵循某个习俗,即使智者也不能决定;是否穿用某种衣服,即使圣贤也不能一统。就胡服之事,阿叔所言,是遵循习俗;不肖侄所言,是打破习俗。不肖侄为何要打破习俗呢?因为情势。我东有齐、中山,此二敌与我分享河、漳二水,我却无舟楫以御;自上党至桓山再至代,我东接燕、东胡,南接韩,西接秦与楼烦,此四者皆我劲敌,我却无骑射以备。侄虽不肖,所志有二,一是造舟制楫,聚水居之民,东守河、漳之水;二是令举国之人着胡服,习骑射,西御秦、韩、燕、楼烦之边。更有中山这个心腹巨瘤,一日不除,不肖侄即如鲠在喉,如刺在背。中山占险据塞,将我东西一割为二。为使我土合二为一,简、襄二祖取上党,拔代国,只为去除此患。然而,百多年下来,此患非但未除,反倒在先君之时结牢秦人,犯我边地,劫我边民,以大水灌我鄗邑,幸亏列祖保佑,我鄗邑未失。王叔啊,简、襄壮志迄今未酬,先君之怨迄今未报,而小侄欲逞此志,欲报此仇,别无他途,惟有使民举国胡服,习练骑射,不想阿叔却……却要循依中国之俗,不肯求变,这真的不是不肖侄所期望的。阿叔啊,难道您不想剜掉中山这个心腹之瘤,开疆拓土,以逞简、襄等列祖列宗的未酬壮志吗?”
    一席话听完,安阳君倏然离席,叩拜于地:“今听我王畅言,老臣如开茅塞。老臣愚昧昏庸,未能体会我王高志,反以俗事干扰,诚望我王宽谅。我王欲逞简、襄之志,老臣不敢有逆!”看向侍者,声音洪亮,“取胡服来!”
    侍者取来武灵王为他量身定制的胡服,安阳君当场穿上,在厅中走有几个来回,大声嗟叹:“嘿,真就是利索呢!”
    在场诸人无不大笑。
    “贤侄,”安阳君笑毕,看向武灵王,“明日大朝,看老臣的!”
    “谢王叔成全!”武灵王拱手,略略一顿,“王叔,移风易俗是个大事儿,急不得。今有王叔表率,假以时日,相信诸卿都能转过弯来。小侄之意,再过几日大朝,如何?”
    安阳君深深一揖:“老臣谨听大王!”
    从宫中回来,苏秦一身疲倦。
    显然,他的身体远未恢复正常。
    听到车马响,菲菲蹦蹦跳跳地迎出,待苏秦下车,扑在他身上:“阿大,您总算回来了!”
    姬雪也迎过来,搀住苏秦,回到房中。苏秦刚在书房坐下,菲菲就偎在他膝上,眼巴巴地望着他。
    苏秦晓得,又到她听故事的辰光了。
    菲菲被墨者带走时很小,根本记不起她的母亲与她出生的那个地宫,更不用说她的父亲了。墨营里的孩子几乎全是孤儿,他们甚至不晓得什么叫作父母,只晓得日日陪伴并教育他们的师尊墨者。在墨营里渐渐长大的菲菲天然认为她也是没有父母的,因而,当木华突然赶到墨营,将她带到父母身边时,菲菲的感受是崩溃的。
    然而,没过多久,菲菲就品尝到了有父有母的滋味。
    菲菲最欢喜的是缠在父亲苏秦身边,听他讲述各式各样的故事。菲菲最爱听的故事,是他所讲述的她娘亲的故事,尤其是他与娘亲的共同出生地,洛阳。早晚讲到洛阳,苏秦的声音就起磁性,就饱含激情。洛阳的山、洛阳的水、洛阳的街道、天下的中心周王城、周王城毗邻的太学、菲菲的外公周天子、外婆周王后、娘亲雪公主、姨娘雨公主及她们的老师,也是他苏秦的恩师,被称为天下第一琴的老琴师……所有的人与事,苏秦无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天又一天,苏秦滔滔不绝,菲菲问长问短,父女二人的大部分辰光就耗在这样的听讲中。
    苏秦讲述时,姬雪总是静静地守在一侧,一边听着他们父女的问答,一边做着女红。她要确保苏秦与菲菲身上穿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出自她自己的手工。
    见父女这辰光偎在一起了,姬雪笑笑,拿出她的针线活,给苏秦缝制百纳鞋底儿。
    然而这天,苏秦显然不在状态。
    像通常一样,苏秦夸张地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朗声开讲:“今天要讲的是你张仪阿叔在鬼谷山林里巧摆——”
    “王八阵!”不及他讲完,菲菲接道。
    “是哩,”苏秦应道,“那一天——”
    “阿大,”菲菲皱眉,“这个王八阵菲菲听过三遍了。”
    “是吗?”苏秦咧嘴笑了,“那就换一个,我们四人跟从你的童子师伯在林子里——”
    “不会又是抹蜂蜜吧?”菲菲截住话头。
    “这个……”苏秦吧咂一下嘴皮子,抓耳挠腮。
    “他大,”姬雪憋不住了,抬头笑道,“为什么不给菲菲讲讲你们轩里村的故事呢?你家的故事,好像没有听到你讲起过呢!”
    “轩里村没有什么好玩的!”苏秦支吾。
    轩里村是他深结在心头却又最不想勾起的记忆。
    “阿大,就讲这个,菲菲就想听这个!”菲菲来劲了。
    “好吧!”苏秦轻叹一声,眼睛闭起,向这对好奇的娘俩缓缓道起他所出生并长大的轩里村,讲他们家的田,讲周天子发给他们家的牌匾,讲他的阿大苏虎、娘亲苏姚氏、大哥苏厉及弟弟苏代,讲他会烧菜的大嫂及阿嫂所生的几个孩子,讲他收养的那条狗,阿黑……
    苏秦只字未提的是小喜儿,他阿大为他强娶的发妻。
    讲着讲着,苏秦讲不下去了。
    “阿大,您哭了?”菲菲盯住他的眼睛,看到里面满是泪水。
    “是吗?”苏秦擦去泪,缓缓站起。
    苏秦的脸色极是苍白。
    姬雪扔下活计,站起来,将苏秦扶回榻上,照顾他睡下,转对菲菲:“菲菲,今朝就讲到这儿,你外面玩会儿去。”
    “好咧。”菲菲应一声,走到门口,回头,“听说赵王下诏让大家都穿胡服,我想到街上看看,满街都穿胡服是个啥样儿。”
    “寻你木华姐,让她带你。”
    “好咧!”菲菲话音落处,人已没影儿了。
    “苏子,”姬雪坐到榻前,轻轻抚摸苏秦的手,“什么伤感了?是娘亲吗?”
    “不完全是。”
    “那……你为何伤感?”
    “为一个人。”
    “什么人?”
    “小喜儿。”
    “小喜儿是谁?”显然,姬雪并不晓得小喜儿的存在。
    “一个跛脚的女人。”
    “她……”姬雪盯住他,“怎么了?”
    “她想要个孩子!”苏秦喃声。
    “她生不出吗?”
    “是的。”
    “为什么?是有病吗?”
    “没有人与她生。”
    “她没有嫁人吗?”姬雪话音刚落,猛地意识到什么,盯住苏秦,“她不会是你……”顿住话头。
    “是的,她是我的女人。”
    “你……”姬雪震惊,两眼大睁。
    “你想听听她吗?”
    “嗯。”姬雪点头。
    苏秦讲起小喜儿,讲他如何与张仪醉酒,如何被弟弟苏代用牛车运回去,如何在醉酒状态下与小喜儿结拜,如何在酒醒时趁混乱逃婚,几年之后返家,他如何与小喜儿分榻睡,他想赴秦,如何卖掉她赖以生存的田地,之后又如何三番五次地伤她的心,等等等等,一古脑儿倾给姬雪,末了慨叹:“她是一个好女人啊,一个好女人!”
    “苏子,”姬雪凝视苏秦,“我使人送钱给她,让她老有所养!”
    “她缺的不是钱。”
    “那……”姬雪盯住他,目光征询。
    “她什么也不想,只想生个孩子,我却未能给她!”
    “我这就派人去,将她接到邯郸,让你与她生个孩子,成不?”
    苏秦摇头,伸出手,握住姬雪。
    想到苏秦也曾拒绝春梅与秋果的事,姬雪哭了。
    “苏子,”姬雪哽咽,“你……让臣妾如何报答?”
    “拿笔来。”
    姬雪摆好笔、砚墨及一块精工制作的羊皮,扶他下榻,坐在几案前。
    苏秦提笔写信。
    出乎姬雪意料的是,苏秦所写并不是给小喜儿的。
    苏秦一连写完两封,将书信装入密囊,看向姬雪:“封好后叫邹兄使人送往楚地郢都,一封交给陈轸,另一封交给屈平,囊上我已写有名姓!”
    “你不去楚国了?”姬雪惊愕。
    “是的。”苏秦缓缓点头,“直到昨夜我才做出决定。”
    “太好了!”姬雪由惊转喜,轻声,“是为什么事吗?”
    “燕王要让位给子之了!”
    “啊?”姬雪手中的锦囊掉落于地,呆怔良久,方才冷静下来,弯腰拾起信囊,半是自语,半是说给苏秦,“我晓得子哙,他……做得出的!”
    “唉。”苏秦重重地叹出一声,回到榻上,躺下来,闭上眼去。
    从安阳君处得到一颗定心丸,武灵王兴甚至哉,哼着小曲儿回到宫里,屁股没有落席,当值宫人入报,太尉赵造、司徒赵文请求觐见,说是已候小半晌了。
    赵造是赵肃侯的异母弟,是武灵王的阿叔,赵文则是武灵王的异母弟。他们二人非但与武灵王血脉相亲,更在朝廷握有重权,在朝臣中影响颇大。二人同时求见,显然是冲胡服来的。武灵王求之不得,即刻传见。
    君臣礼毕,赵造行伍多年,是个直人,开门见山:“我王在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造叔请讲!”武灵王底气十足,笑咪咪地看着他。
    “隐忠而不言者,属于奸人。残国以谋私者,属于贼人。犯奸者当死其身,残国者当族其宗。凡此二者,先圣已明刑于典法,臣属违之,罪在不赦。臣虽愚痴,却不敢犯奸残国,是以犯言以谏,无遁其死!”赵造声如洪钟。
    “呵呵呵呵,”武灵王笑出几声,“阿叔言过了。臣不讳言,是谓忠;上不蔽言,是谓明。忠则不避危,明则不拒人。你若有话,就直说吧。”
    “就臣所知,”赵造放开闸门,将心中憋闷酣畅淋漓地渲泄出来,“圣人在教化时不轻易违背民意,智者在治理时不轻易更动习俗。顺应民意而施以教化,不劳而成功;因循习俗而施以治理,事半而功倍。今朝大王不守习俗,着胡服上朝不说,且还不顾朝野议论,旨令举国之人尽皆穿胡服,臣以为,这不是教化臣民、遵循礼仪之道。服奇,民则志淫;俗僻,民则意迷。是以,古今之主不尚奇僻之服,中国之人不近蛮夷之行,因为这些无不远离教民成礼之道。古今通理,遵循成法则无大过,修行正礼则无邪癖。臣之愚忠尽言于此,敬请我王斟酌!”
    “阿叔教诲,雍受益匪浅!”武灵王拱手谢过,盯住赵造,“寡人也有几句闲言,敬请阿叔指教!”
    “臣愚痴,请王明示!”
    “请问造叔,”武灵王侃侃说道,“古今不同俗,我们该法何古之俗?帝王不相袭,我们该循何王之礼?伏羲、神农只行教化,从不诛杀。到黄帝、尧、舜之时,虽有诛杀,但不滥杀无辜。及至夏启、商汤、周武三王,无一因循旧制,无不顺应时俗而制成法、因循时事而制礼仪。由此可知,先古圣王,无一不是顺应时俗而制定成法、因循时事而制定礼仪的。法度、制令,是为顺时适宜的;衣服、器械,是为使用方便的。由此可知,以礼治世,大可不必一成不变;以利治国,大可不必法古。圣人兴于世,不相袭反而王天下。夏、殷衰于世,不易礼反而失天下。如果说服奇则志淫,那么,邹国、鲁国就不该有行为怪癖的人。如果说俗僻则意迷,那么,吴、越之地就不该出现杰出人才。圣人治世,利于身者是谓服,便于事者是谓教,进退自如者是谓节。制衣做服,是为百姓有所循依,非为评价贤与不肖。所以,圣人皆流于俗,贤者皆通于变。古人有谚:‘以古书御马,就不能尽马之情。以古法制今,就不能达事之变。’由此可知,因循守旧者,不足以建盖世之功;法古之学者,不足以治当今之事。造叔,难道您想让寡人做一个碌碌无为之君吗?”
    “这……臣……”赵造挠头,支吾半天,竟无一语出来,求助般看向赵文。
    “赵文,”武灵王微微一笑,转对赵文,“你有何言?”
    见赵造被武灵王的一串高论堵得哑口无言,赵文心服,拱手:“臣之见同造叔,方才聆听我王高论,臣无疑矣。”
    “呵呵呵,”武灵王连笑几声,“既然无疑,就穿胡服吧。”转对宦者令,“赐二位大人胡服!”
    宦者令拿出两套胡服,递给赵造、赵文。
    赵造、赵文谢过,当殿脱下旧朝服,换上胡服。
    离开相府时,菲菲并没有呼叫木华陪伴。
    与初到邯郸时相比,菲菲的胆儿壮多了。她已熟识这块地方,晓得这是邯郸,是赵国都城,杀人越货的事是不会轻易发生的。
    但这些全都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菲菲的武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长进飞快。邹叔叔天天教她习练飞刀,木华也已教会她女子鞭术,至于剑术,是她在山里自幼就练出来的,虽说力气不足,但招数都是到位的。
    为谨慎记,菲菲没有佩剑,只带几柄飞刀与软鞭防身,藏在她简洁利索的墨装里,从外表看不出来。软鞭是屈将爷爷亲自为她打制的,由精铜、乌金精锻而成,比正常的略轻,分作九节,节与节之间由合金链条连接,活动自如,是剑的克星,击出时最远可达三步,收起时则可插于腰间,既能防身,又不致人死命,堪称墨家的制人利器。
    相府距赵国宫城甚近,就在宫城旁侧。这儿的大片房舍被称作邯郸城中的官衙区,全部由赵国宫室所造,再由赵君分别赐给赵国大夫以上的朝臣,因而,这里的房舍多为达官显贵所居,以方便上朝。虽说这些宅第在邯郸城里不算豪奢,更无法攀比豪商大贾的大宅子,但此区标志屋主在赵国的身份与地位,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即使再有钱的商贾,若在此地租用哪怕是一间屋舍,都是违法的。
    相府位于宫城正门偏东,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官衙。此前,在这条街上是看不到胡服的,谁穿胡服,就会被人低看一等。即使有个别胡人居住,也都改换赵人服饰了。
    但这日不同,街上有不少人纷纷穿起胡服来,尤其是年轻人。想到父亲也是穿着胡服上朝的,菲菲后悔未能穿套胡服出来。
    转有两条街道,菲菲决定走向更偏远的地方,那儿是富商与寻常百姓杂居。
    刚刚走到一条街头,菲菲听到前面在胡喊野叫。菲菲急跑过去,见是一群孩子在群殴一个穿胡服的半大男孩。
    胡服男孩蹲在墙角,全身缩作一团,两手护头。六个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看样子全是富家子弟,正在轮番对他拳打脚踢,一边打,一边骂不绝口:“你个丧家犬,还敢穿胡服哩!”“揍死你,让你老子来领全尸!”“他老子早就崩了,烂尸也没人领!”“我早就看你不顺,今朝刚好逮到你……”
    胡服男孩一句不讲,只是缩在墙边,任由他们踢打。
    “你个丧家犬,做缩头龟呀!”为首一个跨步上前,一把抓住胡服男孩的头发,拎他起来,另一手卡住他的脖颈,将他顶在墙上,转对另外三人,“把他的两只胳膊扭住,让他护个鸟!”
    “对对对,就让他护个鸟!”另一男孩话音落处,飞起一脚,刚好踢在胡服男孩的裆中央。
    随着一声惨叫,胡服男孩两手捂在裆里,一张俏脸在痛苦中扭曲。
    望着胡服男孩的惨样,几个官家子弟哈哈大笑。
    为首男孩再次拎起他的头发,按在墙上。
    踢裆的男孩抽出剑,把剑尖顶在胡服男孩的俏脸上:“你个丧家犬,长得倒是俊哩,像个小娘们!爷今儿手痒,给你纹个字,让你更好看些!”转对另一男孩,“谁带墨汁了?”
    几个孩子尽皆摇头。
    “没有墨汁,哪能办哩?”那男孩略略一想,一拍脑袋,“有了,看我刻深一点儿,给他来个十字纹,结作疤,也中眼呢!”
    “好好好,”几个孩子齐叫,“要想好看,就得来两个,一边一个,对称哩!”
    “成!”那男孩叫道,“来两个人,扭住他,甭让他动,否则就划不规整了!”
    两个男孩子走过去,一边一个扭住胡服男孩,持剑孩子举起剑,眼见就要行刑,菲菲再也忍不下去,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一把握住那孩子拿剑的手腕,反手夺走他的剑,下面顺腿一脚,刚好踢在他的腿窝上。那孩子猝不及防,扑嗵跪地。
    菲菲顺手扭住他的衣领,剑尘指向扭胳膊的一个男孩,厉声喝道:“松开他!”
    两个孩子被她的气势吓住了,松开。
    胡服男孩缓过一口气,看向菲菲。
    “快跑呀,你!”菲菲大叫。
    胡服男孩撒腿就跑。
    菲菲稍一分神,跪在地上的男孩猛然出手,一把抓住菲菲拿剑的手,反手将她的剑夺下。
    菲菲吃一大惊,倒退几步。
    见她没了剑,六个男孩全围过来,纷纷拔剑。
    菲菲摸向腰间,抖出软鞭,扎下架势。
    赵人自幼习武,六个男孩自然都不是吃素的,又见她是一个女娃子,哪里放在眼下,迅即摆开阵势,呈四个方向团团围定。
    “大哥,”踢裆男孩冲为首男孩,小声,“看她衣服,是个墨者,惹不得哩!”
    “墨者?”为首男孩冷笑一声,“这是邯郸,不是他们墨者的地盘!”看向几个孩子,“上!”话音落处,仗剑刺来。
    他的剑还没刺到,菲菲的鞭梢就击过来,刚好打在他的手腕上。鞭梢不大,却是一串铁蛋,虽然包着软皮,一旦被它击中,轻则疼痛难忍,重在伤骨动筋。随着一声“哎哟”,为首男孩的剑掉地上,握住手腕蹲下来,眼泪都疼出来了。
    “谁还敢来?”菲菲抖动鞭尖。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
    “快呀,一齐上,看她打谁!”为首男孩急了,顾不得疼,擦去泪,另一手拣起剑。
    菲菲左躲右闪,软鞭飞舞,几个远比她高大的男孩也都学乖了,不再近身,只是围着她打圈。菲菲年龄小,身形单薄,这又以一敌六,更把对手惹恼了,情势甚是危急。
    正在关键辰光,方才跑开的胡服男孩踅转回来,与他同来的是两个女人,手中持剑。
    其中一女如飞般旋来,只听当当几声响过,几个毛孩子尚未反应过来,手中的剑全都落在地上。
    女人没有难为他们,只是低喝一声:“滚!”
    几个毛孩子顾不得捡剑,飞也似的逃了。
    “妹妹,谢谢你救了我!”胡服男孩飞跑过来,紧紧拉住菲菲的手,眼中泪出。
    “你是何人?”菲菲盯住他。
    “在下姓姬名职,”胡服男孩应道,“妹妹,你叫什么?”
    “菲菲。”菲菲说完,补充一句,“姬苏菲菲。”
    “你也姓姬?”姬职喜道。
    “是呢。我娘姓姬。”
    “咦?”姬职愕然,“大凡姓氏,都是从父而起,为何你是从你娘的姓呢?”
    “我不知道。”
    “你的父亲呢?他姓什么?”
    “姓苏。”
    “是姬苏菲菲的苏吗?”
    “是。”
    “孩子,”跟在后面的女子走过来,打量一会儿菲菲,“你是墨者?”
    “是。”
    “你家在何处?”
    菲菲指向家中方向:“就那儿!宫前街。”
    “宫前街?”那女人打个惊怔,盯住她,“你怎么会住那儿?”
    “是我家呀!”菲菲回道。
    “你父亲是谁?”那女人直直问道。
    “你是谁?”菲菲退后一步,一脸警惕。
    “菲菲妹妹,”姬职紧前一步,拉住那女人,指她介绍,“她是我娘亲。我们是从燕国来的,我父亲是燕王,我娘亲是王后!”
    “菲菲见过王后娘娘!”菲菲拱手,“我父亲名叫苏秦,是相国。”
    天哪!燕后、子职及另一女人面面相觑。
    “菲菲,”燕后回过神,拉住她的手,“我们能去你家府上看看吗?”
    “我……我不晓得!”菲菲迟疑。
    “你父亲是赵国相国,也是燕国相国,我娘俩与他很熟。听说他病了,我们早说望望他呢,总是得不到机缘。今朝再好不过了!”
    听到这话,菲菲不好再讲什么,应允下来。
    燕后带菲菲来到自家宅院,一则让她认门,二则自己也要换个衣装。梳理一毕,燕后穿上礼服,带上礼品,坐上她家的辎车,直驰相府。
    飞刀邹将客人留在客厅,使木华陪伴,与菲菲入内禀报苏秦。
    听菲菲讲完缘由,苏秦看向姬雪。
    “见不见?”姬雪轻问。
    “你说呢。”
    “你最好见见,”姬雪沉思有顷,“顺便审一审职公子。如果子哙真的让位给子之,燕国或生内乱。燕起内乱,或会波及职公子。”
    “你呢?”
    “我是燕国太后,怎么能在此地露面呢?”姬雪小声嗔怪。
    苏秦咂个舌,笑笑,换上燕国官服,扯上菲菲,在飞刀邹的陪同下,走向前院客堂。
    听闻脚步,燕后、姬职紧忙迎出。
    首先揖礼的是姬职,抱拳深揖:“燕室浪子姬职叩见六国共相苏大人!”
    苏秦回礼:“洛阳人苏秦见过公子!”看向站在他身后的燕后,再揖,“臣苏秦叩见燕后!”
    燕后回礼:“秦女嬴芷见过相国大人!”
    “娘娘玉体可好?”
    燕后泪出,勾头,拿巾擦过,拱手:“谢大人垂询。嬴芷已经不是燕后了,大人称呼嬴芷即可!”
    “苏秦不敢!”苏秦应过,礼让三人到客席坐下,打量姬职,赞道,“好一个英俊后生!”
    “苏大人,”燕后接道,“听职儿说,就在刚才,如果不是菲菲,职儿就破相了,人家要在他的面上刺个十字呢!”
    “是公子福大命贵!”苏秦应道。
    “苏大人,”燕后再道,“我娘儿俩今朝登门,一是诚谢菲菲救命之恩,二是看望大人。嬴芷听闻大人染病,早说来探望的,可又觉得身世飘零,怕大人见了,反添忧心。不想上天不负我娘儿俩的苦心,今朝赐予机缘,遂了我娘儿俩的心愿。”从袖里摸出一个包囊,打开,“嬴芷别无他物,这是燕地胡人所送的一根老参,说是长有千年了,可大补亏虚。区区心意,还望大人不弃!”
    苏秦接下,拱手:“谢娘娘记挂!”再度看向公子职,话中有话,“敢问公子,你为何要留在赵地,而不赴秦地寻你外公呢?”
    “回禀大人,”子职拱手,“身为燕人,职不敢远离故土。”
    “为何不敢?”苏秦盯住他。
    “子不反亲,臣不逆君,民不弃国,古今之道也。作为燕室骨血,姬职根系燕地,身虽飘零,赤心却一日不敢忘国,是以暂寄赵地,俟他日国家召唤,姬职好走马归燕,为母国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公子壮志,苏秦知矣!”苏秦点头,“如果他日燕国召唤,公子回国,欲执何策为燕效力?”
    “欲执合纵长策!”子职朗声应道。
    “是吗?”苏秦轻声笑道,“公子可知何为合纵长策?”
    “纵亲燕韩赵魏齐楚以制秦!”
    “哈哈哈哈,”苏秦大笑起来,“看来,这是要与你的外公作对喽!”
    “非也。”
    “为何?”
    “苏大人的长策是制秦,而非灭秦。有六国合纵制秦,秦国若想不受制,必自强。是以,在职看来,苏子长策既是制秦,又是助秦。职执此策,是助外公,非与外公作对!”
    苏秦吸一口长气,盯住他,显然不相信如此高识竟然出自一个年不过十五的稚子之口。
    “苏大人,”子职回视,目不转睛,“晚辈有一请求!”
    “公子请讲!”苏秦正襟。
    “姬职不才,诚意求拜大人为师,望大人不弃!”
    “这……”苏秦怔了,看向燕后。
    燕后赞许,目光期盼。
    “师傅!”子职随即起身,叩拜于地。
    “公子?”苏秦急了,站起去扶子职。
    子职死活不肯起来。
    “苏子,”燕后改过称呼,不再叫他大人,“看在先王份上,您就收下这个弟子吧!他……无家无国,与寡母飘零异乡,苏子若弃……”言及此处,伤感落泪。
    “臣……”苏秦听得难受,轻叹一声,拱手,“谨听娘娘!”回到席位坐下,正式接受子职的礼拜。
    师礼毕,燕后谢过苏秦,转对子职:“职儿,你与菲菲外面玩会儿,娘与你师傅说个事儿!”
    子职应过,与菲菲出去。
    “苏大人,”燕后泪出,“您能收容职儿为徒,本宫难言感激之情。本宫此来,还有一桩大事相求。”
    “娘娘请讲!”
    “本宫近日得知,逆臣子之欲篡大位,听说子哙他……”燕后抹泪,“已经禅让了!”
    “臣亦得知此事,正在忧心!”
    “子之若当大位,燕国必乱。子之非子哙,为人狠毒,定不容方今太子并几个公子。当初不是子哙,我娘儿俩早被子之杀了。今朝子之当朝,是不会放过我们娘儿俩的。在此绝地,我们孤儿寡母人地两生,无依无靠……”燕后的一双泪眼盯住苏秦,“只能靠依苏大人了!”
    “娘娘,臣……”想到今日公子职受欺之事,苏秦泪水亦出,拱手,“娘娘放心,子职吉人天相,不会有事。再说,子职既为先王之子,就是臣之少主,保护你们母子平安,是臣职分!”略顿,“待臣寻个机缘,向赵王提说此事,保障你们母子的人身安全!”
    “诚能如此,”燕后长揖,“请受嬴芷一拜!”
    燕后的话也提醒了苏秦。
    客人走后,苏秦回到后院,对姬雪略述了对这母子的印象,末了道:“看来,我得回燕国一趟。否则,子之真可能放不过太子并两个公子。”
    “如果子哙已经让位,就等于木已成舟,你回去又有什么用?带走几个公子吗?你若不带,子之或不动心。你若带走,子之必起杀心。”
    “劝子之再让回来!”
    “苏子,”姬雪苦笑,“你习鬼谷术,应该晓得人性。今日的子之已经不是过去的子之了。他既已操下这个心,既已坐上王位,就只会一条道走到黑,是不会再撒手的!”
    “虽然,”苏秦亦出一声苦笑,“我还想前往一试。子之利令智昏,这已走到悬崖上了。子之身死名裂倒是事小,关键是燕国之难。”
    “是的,子之之才驾驭不了燕国。”
    “我明晨就走。”
    “若此,雪儿也去。”
    “你……怎么去呢?”苏秦怔了。
    “去楚国,我不方便。燕宫是我家,我若回去,子之就得掂量掂量。”
    翌日晨起,苏秦、姬雪早早起来,将菲菲托给屈将子照看,依旧留住相府,由飞刀邹、木实、木华及十多名墨者分乘四辆辎车,辚辚发往蓟城。
    太子姬平是黄昏前赶到蓟都的。
    太子的车马直入宫城。
    让姬平松出一气的是,宫城依旧由燕王哙居住,因为在名义上,禅让大礼未行,子之还不能成为真正的燕王,因而也就无法搬进王城。子之着急要行禅让大礼,但大礼是国事,马虎不得,必须择吉日吉时在燕宫太庙进行。
    姬平回来得恰到好处,择定的吉日是次日,吉时为卯时,这个是姬平一入燕境就得到密报的。
    姬平几乎是旋进王哙的宫室,扑到王哙跟前,抱住他的大腿,长哭:“父王——”
    “平儿?”王哙显然没有料到太子会回来,吃一惊道。
    “父王——”姬平再哭。
    王哙扶起姬平,心情显然很好:“你回来得正好,明日卯时,父王行禅让大典,这可是千古盛事呢!”
    “父王,”姬平不哭了,擦把泪水,“平儿回来,就是恳求父王,取消这个大典!”
    “这怎么可以?”王哙责道,“为父已经诏告天下了,将国禅让于相国子之,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敢问父王,”姬平二目如炬,直射王哙,“您为何要让天下?”
    “非让天下,我只是让燕国。”
    “您为何要让燕国?”
    “为燕国福祉!”王哙应过,轻叹一声,“唉,平儿,你晓得的,燕国这些年,磕磕绊绊,走得不容易。燕人苦难多啊。好在有个贤人子之,有文韬武略,善于治国,燕国由他治理,必富强和谐,岂不是燕人的福祉吗?”
    “父王,你不晓得子之的——”
    “寡人不晓得别人,难道还不晓得子之吗?”王哙生气了,截住他的话,“子之上阵杀敌时,你还没出生呢!子之能做将军,是你先太祖文公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当年寡人随苏相国参与列国合纵,之后回燕。六国纵亲之后,你先太祖驾崩,燕国内乱,若不是子之将军回救,燕乱不知何时结束。子之居大功而不骄,却与家人住在一个草舍里,没有佣人,没有奴隶,其夫人做饭缝衣,打扫庭除,子之到家,也是什么都干。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贤人吗?”
    “那是他专门做给父王看的!”
    “什么做给寡人看的?”燕王哙愈加生气了,“寡人仰慕他,就在他家附近也购置一处草舍,天天看他这般。他在那儿一直住到不久之前,就是寡人即位之时。你做给寡人看看,能在那样的草舍里,连住这么多年?再说,若无子之,寡人这辰光不定还在造阳呢!”
    “父王,”姬平急道,“纵使子之贤能,您也不能让国呀!”
    “为何不能?”
    “因为,这个国不是您一个人的!”
    “不是寡人的,是谁的?”
    “父王,您之所以能当上燕王,坐到这个位上,因为您是太子,因为您是先王的骨血。同样,平儿现在是太子,平儿是您的骨血,燕国您必须传给平儿,而不是让给其他人!您让的不只是您的国,您也让了我的国!”
    显然,姬平提出的是个难题,燕王哙陷入长思。
    “父王,您就不要让了。您就传个旨,明天的大典暂时取消。待子之问时,您就说,先王给你托梦了,让国不吉!”
    “乱讲!”燕王哙横他一眼,“先王没有托梦,寡人却说托梦,岂不是说谎吗?岂不是欺先王吗?岂不是欺祖吗?”
    “父王——”
    “有了!”燕王哙截住姬平话头,“寡人明天就对子之讲,寡人只能让寡人的这一份,就是今天的燕王,燕国太子依旧是你,有朝一日,子之再将燕国禅让于你。燕国互相禅让,岂不是好?”
    “不好!”姬平脱口应道。
    “为何不好?”
    “有两大不好!”姬平语气激动,“其一,燕国本无事,您这一让,燕国必出事。其二是,父王让贤,说明父王不贤。父王,您在燕国,何人说你不贤了?所有燕人都拥戴您,朝臣也都拥戴您。举国都说您贤,您这让了,岂不是向燕人说明您不贤了吗?父王让贤,不让太子,而让相国,岂不是说明太子不贤了吗?”
    “寡人与子之孰贤孰不贤,寡人自己知道!”燕王哙亦激动起来,“子之能做到的事,寡人就做不到。譬如说,燕人的大敌是北胡,北胡世代与燕人作对,动不动就犯边扰民,可在今天,子之一句话,北胡归服,燕无损一卒,无伤一金,却拓地千里。子之住草舍,自己打草鞋,种地养殖,自食其力,寡人就做不到。寡人问你,你能做到不?”
    “父王,你真是让鬼迷住心了!”姬平几乎是吵了,“北胡与子之本来就是串通一气的,子之夫人是胡女,子之生母也是胡女,我全都打探清楚了!至于说住草舍,打草鞋,种地养殖,那都是他做出来的,是做给父王您看的,做给蓟城人看的。如果不是,那么,当上相国后,他为何不再住那草舍?他为何不再打那草鞋?他为何连夜搬出草舍、住进相府?他为何急于搬进宫城?他为何——”
    “住口!”燕王哙声音严厉,抬手指着他,“你……你这不孝之子!子之是先祖桓公之后,其父为先祖文公胞弟,是正宗燕室骨血。排起辈来,子之与先易王是同辈,是寡人阿叔,你该叫他祖爷,如何能说出这种不孝不忠之辞?”
    “父王——”姬平悲泣。
    “甭多讲了!”燕王哙指向房门,“去吧,明日吉时到太庙列朝。你的太子之位,寡人明日一并诏告。此诏是要公示天下的,以子之之贤,将来一定会禅让于你。你放心就是。”
    “父王?”姬平急了。
    “退下!”燕王哙再指房门。
    姬平含泪退出,在宫门外徘徊良久,径投褚敏府而去。
    翌日辰时,燕国太庙门外车水马龙,燕国朝臣各怀心情,络绎走进太庙正门。为示隆重,子之特别邀请蓟城各家贵族与乡、里长老列席观典。
    子之晓得,戏,要演就要演真切。既然没走武路,文路是要走端正的。为此考虑,子之为这次千古盛典做了精心设计。
    整个大典,最难为的是乐舞。禅让大典,乐舞是一定要表演《韶》的。
    《韶》也叫《大韶》,共分九章,由箫起韵,是以又称箫韶九成,传说是帝尧让位于舜后,由舜任命一个叫夔的乐官来做乐制舞,以歌颂帝尧的美德及功劳。乐舞分作三个部分,为诗、乐、舞,协调如一,共作九章,亦叫九成。诗为歌颂帝尧的雅颂,由专人吟诵,乐有金、石、土、木、革、丝、竹、匏等八声,分作钟、磬、琴、瑟、管、笙、箫、鼗、鼓、柷、敔、镛等多种器具,箫起,钟导。单是钟,就有六十四只,被编作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钮钟,共三组;中、下两层则为甬钟,亦各三组。其他乐器,也都阵势浩大。
    整个《大韶》的诗、乐、舞三者,无不为彰显并达成“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这一终极宗旨,是以要求,歌词须文雅,舞步须古朴,曲调须平和,否则,大典就会失去庄严,流于凡俗。
    燕是召公的封地,原本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礼乐班底,但在近百年来,礼崩乐坏,这套制度渐渐荒疏了。然而,子之却是性急,任命鹿毛寿为大典司仪,要求乐坊在短短的十余天里拿出整部韶乐与大礼,逼得乐坊令寝食不安,没命没夜地组织全套班底演练。
    临时舞台搭建在太庙主殿前面的广场上。广场甚大,单是观礼的席位就设置三千个,依方位摆出三千草席,分作几个区域,王公贵族则按身份贵贱依区域就席,核心席位上还插有木牌,以免因坐错席位而失礼。
    卯时整,正礼起始,箫声起,钟磬随之,一人随乐而歌,歌词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共一十六字,据传是帝尧传给帝舜的治世要诀,也算是禅让辞,被舜用作整个乐舞的主题辞。六十四名舞者,男女各半,女扮飞鸟,着羽裳,领舞者为凤;男扮走兽,着兽皮,领舞者为龙。女跳羽舞,男跳干舞。羽舞者持龠(笛)翟(羽具),干舞者持戈矛。羽舞重于礼仪,干舞重于止戈。歌者反复吟唱那一十六字,每唱一字,乐起一韵,舞动一作。乐分九成,每一成三献,每一献歌唱两遍,乐起三十二韵,舞动三十二作。韶乐九成,歌词一样,但吟唱不同,动作迥异。
    古《韶》大多失传,大典上的这套《韶》乐,是由燕室乐坊临时发掘出来又经鹿毛寿改造而成的。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歌、乐、舞三者未能充分演练,起乐之后,配合不够协调,中间甚至几次中断,整个过程磕磕绊绊,尤其是演至最后一成,“凤来仪”,不知何处出错,乐声乱了,舞台上顿时鸟兽混杂,乱作一团,乐坊令急得大汗淋漓,好不容易才算压住场面。
    虽然如此,整个场面依旧震撼人心。
    《韶》乐演完,真正的禅让主题才算开始,燕王哙身着王服,健步走上祭坛,祭拜天地四方,祷告列祖列宗,阐明他何以禅位于贤人子之,之后是历数子之之贤,称子之也是燕室骨血,坚信子之能给燕人带来更大福祉。
    燕王讲完,依照帝尧禅让仪式的进程,受让者子之布衣登台,盛赞王哙美德,自谦德不配位,坚辞不受。
    王哙再让,子之再辞。
    王哙三让,子之三辞。
    这些都是提前排演好的戏本。
    就在王哙表演最后一次阐让时,太子姬平放声长哭:“父王——”
    姬平的哭声打乱了仪式的庄重与静穆。
    在场的所有人全看过来。
    所有人这也意识到一个事实,燕国还有一个未来的国君,太子姬平。姬平年满十八,依照惯例是可以主政的,王哙若行禅让,让给姬平才是天经地义!
    子之脸色煞白。
    其实,凌晨起来,燕王哙已经对子之讲了姬平的事,要求子之不得更立太子。子之满口答应。在子之眼里,燕王哙提出这个要求,一定是与姬平事先讨论好了的,这辰光太子长哭,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姬平这声长哭也打断了燕王哙行将结束的仪程。
    姬王哙手捧诏书的手在抖动。
    姬平再哭一声父王,趋前几步,跪叩于禅让台前。
    紧跟姬平的臣子纷纷跨出,跪在姬平身后。
    褚敏等部分朝中老臣也跨出来,跪在最后。
    更多的人跪下来。
    一直响着的音乐戛然而止,场面静得出奇。
    燕王哙看向子之,目光求助。
    显然,他不晓得如何应对了。
    眼见功败垂成,子之急了,脑子飞快地转起来,但脑海一片茫然。
    在这危急时刻,司仪鹿毛寿出来救驾了。
    “起乐!”鹿毛寿吩咐乐坊令。
    “起乐!”乐坊令大叫。
    音乐响起,依旧是《韶》。
    随着音乐,司仪鹿毛寿朗声长吟:“大道荡荡,天地玄黄;燕王姬哙,择贤禅让。贤人子之,燕人榜样;文能治国,武可安邦;燕人拥戴,燕王青睐;群臣咸伏,天下敬仰。伟哉燕王,万世流芳;大哉燕国,开来继往……”
    音乐声及鹿毛寿的长吟声迅速将气氛拉回禅让仪式,所有目光再度转向禅让台。
    “仪式下一程,燕王姬哙禅让其位于新王姬之,交接王玺、王服、王冠!”鹿毛寿武断中止王哙最后一让的仪程,让新旧二王直接交割。
    在所有目光的聚焦下,王哙拿起王玺,交给跪在脚下的子之,之后脱下王服、王冠,由下人拿走,同时接过给子之新制的王冠、王服,赐给子之。
    至此,禅让仪式终结,王哙下坛,站在臣位。
    新王子之手捧王玺,向天地四方各拜三拜,坐于王位,朗声传旨:“承蒙上天恩赐,太上王大德厚爱,禅让其位于燕人姬之。自今日始,姬之誓于天地四方诸神,誓于列祖列宗诸灵,燕人姬之必为燕人福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向鹿毛寿,“请司仪记旨:大赦天下,凡三年之内犯禁之所有案犯,无罪释放!”
    鹿毛寿朗声应道:“臣记下了!”
    “记旨,”子之朗声,“尊封前燕王姬哙为太上,依旧居于燕宫,不列朝!”
    姬哙拱手:“谢王恩封!”
    “再记旨,”子之看向太子姬平,“封前燕王之嫡长子姬平为太子,依旧居东宫,列朝!”
    姬平没有谢恩,显然并不领情。
    姬平从地上站起来,狠盯子之一眼,一个转身,大步出场。
    跟从姬平的臣子一个跟一个站起,转身走出。
    子之、鹿毛寿互望一眼。
    “禅让大礼结束!”鹿毛寿宣毕,看向乐坊令,“奏乐!”
    乐声响起,众人在乐声中离场。
    眼见木已成舟,太子姬平决心反击。
    出得太庙,姬平没回东宫,而是直入褚敏府,坐在府中守他回来。褚敏是先祖公时代的老臣,在燕国老臣中分量很重。
    没过多久,褚敏回府,见到姬平,吃一惊:“太子?”
    “褚伯——”姬平扑嗵跪地,哭泣。
    这辰光,没有什么能比眼泪更管用了。
    “太子,快快请起!”褚敏扶起姬平,将他让到主位,自己坐于陪席。
    “褚伯,”姬平抹把眼泪,盯住褚敏,“父王昏头,中奸贼奸计,致使燕国落入奸人之手,姬平人弱力微,苦劝不止,实无奈何,这来恳请伯父,望伯父看在先祖文公面上,助小侄一臂之力,诛杀奸贼,还我大燕清平政治!”
    “唉,”褚敏长叹一声,“子之非同他人,在燕地根基深厚,尤其是在军中,三军诸将多是其部属。再说,子之本为桓公之后,有王室骨血,今朝你已看出,王公贵胄中有不少是支持他的。这些都还不是事儿,最棘手的是你父王,深谙儒道,一意先王至圣,更受鹿毛寿怂恿,诚心禅让其位于子之,使他在名义上是合法的。太子纵使不服,恐怕也难施展啊!”
    “褚伯,”姬平握拳,“小侄晓得他是合法的,但他再合法,也没有小侄合法。小侄已经十八,可以立事了,对宫中之事也看明白了。褚伯呀,其他人或许不知,您当晓得,自先祖文公驾崩以来,燕宫里面,是血风腥雨啊!就小侄所知,先祖文公从苏相国合纵,一路上好端端的,回到蓟城却突然驾崩。先祖易王也是好端端的,说崩也就崩了。别的不说,先祖易王之崩是小侄亲眼看到的。先祖易王厌恶父王,将父王谪发北地造阳,欲立子职为太子,遭苏相国反对。苏相国前脚刚走,先祖易王就崩了。先祖易王驾崩时,小侄就在东宫。子之被先祖易王严密看守,为何突然出现在宫中?我敢说,先祖易王之崩,一定为子之与鹿毛寿合谋所害!”
    作为老臣,褚敏一路经历过来,晓得姬平之言句句属实,再出一声叹息。
    “伯父,”姬平接道,“先祖崩后,父王被子之稀里糊涂地扶上王位,对子之自然充满感恩,朝中大小事务皆听于他。父王名为燕王,实则是个傀儡。子之为相,大权独揽,越发想得多了。他与苏相国之弟苏代结为亲家,在小侄奉王命使临淄时,他让苏代陪同。初时小侄不以为意,到临淄之后,小侄才渐渐看明白,将我想法讲给舅爷,就是方今齐王。舅爷这才留下我,打发他走了。”
    褚敏心里一动,盯住姬平:“燕国之事,齐王知否?”
    “知晓。小侄得到密报,立即赶到齐宫,禀报舅爷了。”
    “齐王何意?”
    “舅爷气极,大骂父王,说齐国为我父王操碎心,谁想他扶不起来,这又把燕国……唉,褚伯呀,想到我祖后,舅爷眼泪都出来了,说我祖后死得冤,是死在我父王手里。祖后把一切都告诉舅爷了,舅爷他……恨哪!”
    “唉!”褚敏长叹一声。
    “舅爷心不甘哪。”姬平接道,“舅爷已经发兵三万,这辰光应该到河间了,主将是田文,说是这三万大军听凭小侄调遣。这且不说,舅爷另给小侄足金三百镒,用作酬报。舅爷说,燕国不能落到子之手里。子之通胡人,他会把胡人引进中原,祸害燕室!舅爷还说,三百镒只是让小侄先用,只要小侄有心夺回燕国,舅爷全力支持。燕国是齐国的北方屏障,燕国不宁,胡人入侵,齐国就会不太平,因为河间的大片草地是胡人最欢喜的。”
    褚敏陷入沉思。
    “殿下,”良久,褚敏抬头,“你真的想夺回王位?”
    “它本来就是小侄的!”姬平伸出仍旧包扎着的断指,“此指是我在舅公前斩下的,小侄对天盟誓,不诛奸贼,小侄就如此指。褚伯,您若不信,小侄这再斩一只给您看!”伸出旁侧一指,就要拔剑。
    “殿下使不得!”褚敏拦住,又想一时,朝姬平拱手,“臣褚敏愿助殿下!”
    姬平又要叩首,被褚敏拦住。
    “只是,”褚敏盯住姬平,“眼下贼人刚刚得位,士气正炽,又有你父王在后支撑,起事没有胜算。臣之意,殿下须掩饰敌意,表面顺从,伺机而动。另外,殿下目前实力不足,子之晓得臣是殿下的人,把臣的权力已经削夺。不过,有一人或可听臣,助殿下一臂之力。”
    “何人?”
    “将军市被。”
    “市被?”姬平不可置信了,盯住他,“他是奸贼的人!”
    “不完全是。”褚敏应道,“市被是臣内侄,叫臣姑父。臣主镇武阳时,市被投臣帐下,屡建奇功。臣观他是个人才,但作为外甥,在臣帐下不便升迁,有碍他的前程,遂将他荐予子之。市被有正气,敬佩子之谦逊俭朴,有正义感,但近日听他言语,似对子之有所不满。殿下若是欲谋大事,臣可前往游说,此人或肯听臣。”
    “若此,”姬平不无兴奋,拱手,“大事可定矣!”
    苏秦想在禅让大典之前赶到蓟城,是以催促飞刀邹快马扬鞭,一路上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连续数日下来,剧烈的颠簸与失眠终于使苏秦承受不住,在赶至燕地武阳下榻时,刚从车上下来,就两眼一黑,跌倒于地。
    姬雪吓坏了。好在这儿是姬雪的地盘,人缘皆熟,迅速让春梅叫来疾医,诊过,说是并无大碍,只是气血过虚。疾医开上汤药,嘱咐苏秦卧榻休息,万万不可坐车驱驰。
    姬雪不假思索,将苏秦直接带回她的别宫,使人前往蓟城打探消息。然而,打探消息的人尚未出发,已有墨者从蓟城方向急赶过来,说是禅让大典就在今朝,已经结束,子之正式受位,与燕哙一起入住燕宫。
    待苏秦稍稍回过气色,姬雪将蓟城的消息约略讲了。
    “唉,”苏秦叹道,“紧赶慢赶,依旧迟了。全怪我,在赵王告诉我的那日,就该来的。当时却没想到。”
    “你又不是神,哪能什么都想到的呢?”姬雪安慰一句,给他个笑,“这样也好,我们就在这别宫小住一阵,一则观望情势,二则休息几日。这些日来,莫说是你,我也累了。”
    “是我连累你了!”苏秦给她个苦笑。
    “瞧你说的!”姬雪嗔他一眼,“有你在身边,我心里踏实呢。”指向别宫,“在这儿住得久了,到别处不适应,今朝回来,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后悔没把菲菲带来!”
    “嗯,”苏秦应道,“怕是我久住不得。”
    “为啥?”姬雪急了,“这辰光没人管得了我们!”
    “人管不了,天地鬼神呢?”苏秦看向窗外。
    那个方向,是文公的陵园。
    “苏子,”姬雪应道,“我晓得你讲的什么。那些日里,我把什么都对先君诉说了。我没有对不起他,他晓得的。他托梦予我,只要我开心,他就安心。燕人与周人不同,他们的北边是胡人,世代交往,入乡随俗了,宫乱是常有的事,先君继位时就纳了先桓公的几个妃子。不瞒你说,先君在时,姬苏就想着我,几番调戏,被我斥走。先君走后,姬苏越发放肆,逼我屈从。若不是你及时救场,我就……”
    “雪儿!”苏秦伸出手,握住姬雪,“待这个世界好一些,我……娶你!”
    “这个世界会好吗?”姬雪的声音很轻,几乎是呢喃。
    “我……”苏秦的眼睛缓缓闭上,嗓眼里挤出一个声音,“不知道。”

章节目录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寒川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川子并收藏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