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禁书院(二)
刘赐看着天下士子群情激奋的态势,他又看着张居正拖着病体心力交瘁的模样,他着实是不忍看着这个局面恶化下去,他号令各地的同济会据点支取库银,和当地的官府协作,安抚那些愤怒的书生。
随着“清查天下田地”行动的开展,同济会的势力已经遍布大明各地,所以刘赐的号令能够推行到大明的每个角落。
江南同济会大本营对江南书生的安抚成效明显,在同济会联合官府的关照之下,那愤怒的声音消弭了许多。
在万历七年的年末,刘赐在司礼监里头处理同济会的事务,张居正乘着轿子来了,首辅大人的身形瘦削,但目光依然锐利。
张居正一走进来就对刘赐笑道:“掌令大人,近来连日操劳,受累了。”
刘赐收拾了桌上的案卷,说道:“昨儿来信,是京城南郊、通州一段的河面结冰了,运银钱的船受阻,正调拨了人手前去破冰,疏通了河面,大概两日后银子就能运到。”
同济会依然每个季度运一次银钱到京城,这些银钱是大明国库救命的支援,尤其是这变法时期,到处都要用银子,可以说同济会一直在给朝廷输血,而眼下到了年末时节,更是紧缺银子的时候,这一趟同济会运银钱的船迟迟不到京城,刘赐派了人马调查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冷,京城南郊通州段的河面结冰了,船只受阻,开不过来。
张居正在司礼监偏厅的那张大床椅上坐下来,他拍拍那厚实的椅子,说道:“这张椅子,是当年郑和从暹罗一带带回来的,那时郑和带回了一批木头,这椅子就是拿那些木头做的,李芳在这里坐了四十来年,走了,黄锦坐了不到十年,也走了。”
刘赐笑道:“当年李芳老祖宗就是坐在这椅子上让我进司礼监当太监的,风水轮流转,可是我可没想坐到这位子上。”
张居正笑道:“你还存着什么念想?一日坐在这儿,一辈子就念着这儿,这里是权势之巅,你在的时候不觉得,你离了它,便知道痛苦了。”
刘赐想了想,说道:“这个事情我自己也想过许多回,我倒是不觉得,有朝一日把这天下事了了,我便自由自在去,我才不眷恋这磕屁股的玩意儿。”
张居正笑道:“自由自在去?你待去哪里?”
刘赐摇头,说道:“我不知道,总之我要自由自在,我才不想被困在这儿。”
张居正抚摸着那床椅的纹路,笑道:“好啊,我羡慕你,还有自由自在的念想,我就算是有这念想,也未必有这福分。”
张居正如今苦苦支撑着,刘赐生怕有一天听见张居正支撑不住了,那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情。
刘赐叹道:“张大人,眼下你还是得支撑住,这多少事情才走到半途,可不能半途而废,这天下才有改观的样子,可不能就此功亏一篑。”
张居正七年的变革,已经让天下的局面焕然一新,但是他的许多事情才做到一半,包括清丈田地,整肃官场,巩固边防,都是处在艰难的推进中,如若此时张居正支持不住,这个局面怕是就崩解了。
张居正叹道:“刘赐,天命不由人,我自是会竭尽全力,只是不知老天给我多少时日。”
刘赐说道:“你就别再提什么归政之事了,这不是个办法,你得明白你是中流砥柱,只有你能撑住这个局面。”
张居正在两个月前郑重地向皇太后提出“归政”,即将大权归还给皇上,这是他思虑已久的决定,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这番变革大业没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工夫是难以有大成的,显然他支撑不了那么久,所以日后的变革仍然只能依靠皇上,与其到他身体支撑不住的那一天仓促归还权力,还不如提前归政,这还可能让变法继续下去,让大明帝国有更大的改观。
明年万历八年万历皇帝虚龄十八,而且已经大婚,正是跃跃欲试的年纪,让皇帝接手显得有理有据,但是这个关口发生了一件丑闻,朱翊钧在宫里头饮酒胡闹,随意吩咐小太监唱曲儿,小太监唱不出来,朱翊钧斥责小太监违抗圣命,割了小太监的头发,以示斩首之意。
这个事情把皇太后气坏了,皇太后立马传令要废了皇帝,让皇弟朱翊鏐来当皇帝。
张居正负责处理这件事情,他代替皇帝写罪己诏书,而这件事情打断了张居正的“归政”之举。
刘赐看着天下士子群情激奋的态势,他又看着张居正拖着病体心力交瘁的模样,他着实是不忍看着这个局面恶化下去,他号令各地的同济会据点支取库银,和当地的官府协作,安抚那些愤怒的书生。
随着“清查天下田地”行动的开展,同济会的势力已经遍布大明各地,所以刘赐的号令能够推行到大明的每个角落。
江南同济会大本营对江南书生的安抚成效明显,在同济会联合官府的关照之下,那愤怒的声音消弭了许多。
在万历七年的年末,刘赐在司礼监里头处理同济会的事务,张居正乘着轿子来了,首辅大人的身形瘦削,但目光依然锐利。
张居正一走进来就对刘赐笑道:“掌令大人,近来连日操劳,受累了。”
刘赐收拾了桌上的案卷,说道:“昨儿来信,是京城南郊、通州一段的河面结冰了,运银钱的船受阻,正调拨了人手前去破冰,疏通了河面,大概两日后银子就能运到。”
同济会依然每个季度运一次银钱到京城,这些银钱是大明国库救命的支援,尤其是这变法时期,到处都要用银子,可以说同济会一直在给朝廷输血,而眼下到了年末时节,更是紧缺银子的时候,这一趟同济会运银钱的船迟迟不到京城,刘赐派了人马调查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冷,京城南郊通州段的河面结冰了,船只受阻,开不过来。
张居正在司礼监偏厅的那张大床椅上坐下来,他拍拍那厚实的椅子,说道:“这张椅子,是当年郑和从暹罗一带带回来的,那时郑和带回了一批木头,这椅子就是拿那些木头做的,李芳在这里坐了四十来年,走了,黄锦坐了不到十年,也走了。”
刘赐笑道:“当年李芳老祖宗就是坐在这椅子上让我进司礼监当太监的,风水轮流转,可是我可没想坐到这位子上。”
张居正笑道:“你还存着什么念想?一日坐在这儿,一辈子就念着这儿,这里是权势之巅,你在的时候不觉得,你离了它,便知道痛苦了。”
刘赐想了想,说道:“这个事情我自己也想过许多回,我倒是不觉得,有朝一日把这天下事了了,我便自由自在去,我才不眷恋这磕屁股的玩意儿。”
张居正笑道:“自由自在去?你待去哪里?”
刘赐摇头,说道:“我不知道,总之我要自由自在,我才不想被困在这儿。”
张居正抚摸着那床椅的纹路,笑道:“好啊,我羡慕你,还有自由自在的念想,我就算是有这念想,也未必有这福分。”
张居正如今苦苦支撑着,刘赐生怕有一天听见张居正支撑不住了,那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情。
刘赐叹道:“张大人,眼下你还是得支撑住,这多少事情才走到半途,可不能半途而废,这天下才有改观的样子,可不能就此功亏一篑。”
张居正七年的变革,已经让天下的局面焕然一新,但是他的许多事情才做到一半,包括清丈田地,整肃官场,巩固边防,都是处在艰难的推进中,如若此时张居正支持不住,这个局面怕是就崩解了。
张居正叹道:“刘赐,天命不由人,我自是会竭尽全力,只是不知老天给我多少时日。”
刘赐说道:“你就别再提什么归政之事了,这不是个办法,你得明白你是中流砥柱,只有你能撑住这个局面。”
张居正在两个月前郑重地向皇太后提出“归政”,即将大权归还给皇上,这是他思虑已久的决定,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这番变革大业没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工夫是难以有大成的,显然他支撑不了那么久,所以日后的变革仍然只能依靠皇上,与其到他身体支撑不住的那一天仓促归还权力,还不如提前归政,这还可能让变法继续下去,让大明帝国有更大的改观。
明年万历八年万历皇帝虚龄十八,而且已经大婚,正是跃跃欲试的年纪,让皇帝接手显得有理有据,但是这个关口发生了一件丑闻,朱翊钧在宫里头饮酒胡闹,随意吩咐小太监唱曲儿,小太监唱不出来,朱翊钧斥责小太监违抗圣命,割了小太监的头发,以示斩首之意。
这个事情把皇太后气坏了,皇太后立马传令要废了皇帝,让皇弟朱翊鏐来当皇帝。
张居正负责处理这件事情,他代替皇帝写罪己诏书,而这件事情打断了张居正的“归政”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