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察觉道她打量的目光,那个白发老者在迈入堂前的一瞬,忽然回首,他目光犀利如电,飞快的刺了她一眼,而后便随之迈入堂中。
第112章 大戏开场
“圣人金安, 臣弟误了时日,甫到京中就听了满耳朵风言风语,”肃王语态潇洒, 腰间系着一柄长剑,剑柄上镶嵌着墨玉及五段云纹,他迈步跨入廊下,一面解下礼剑。正欲行至正堂,却被一队御林卫持戟拦在阶下。
肃王也不着恼, 施施然躬身一拜, 行了个全礼, 他说:“皇兄,请恕臣来迟。”
他的声音浑厚, 一时间堂中众位宗亲都听见了,他们方从诧异中缓过神来,这几日上京城传的事风风雨雨, 好似他肃王一露面就会被捉进天牢, 等候处死了。所有人心中早已料得肃王肯定是跑了, 出人意料, 肃王这厮浑不知天地变色竟生生的又跑回上京城。
众人心中冒出一个共同的念头, 他到底是谋逆了,还是没有啊。肃王先声夺人,所有人的目光从脱得寸缕不着的卓泉身上一下子全转到那袭红袍上头。颇有些戏剧色彩, 他这一出突如其来,卓枝也被撇在庭中, 一时不知该走该留。
肃王俯下身子,维持着行礼的姿势,迟迟等不来圣人那一声“平身”。
他这些年养尊处优, 整个大昭地界,也没人敢给他面色瞧,是以这种劳其筋骨的体验,对他来说很是新奇。不多一会,廊下内愈发闷热不透风,肃王背后额间渗出细密汗珠,沿着额角流下,他撩起眼皮子擦汗,再也沉不住气,高声请安:“臣请圣躬安。”
一阵未名熏风穿堂而过,除却燥热只剩下沉默。
御林卫个个披坚执锐,腰间悬着长剑,熏风堂内窜了一圈,激起轻甲剑柄相击做声,丁丁零零不绝于耳,无端带来一种肃杀的氛围。众宗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也没人出言多话。此一时彼一时,方才他们个个仗义执言,无非是事关己身。如今嘛,肃王是死是活,可不与他们相关。
于是乎个个闭起了嘴,一个赛一个的装起了鹌鹑。
圣人坐于高堂上,他靠着椅背,似是万分放松,可是面容却隐于阴影之中,寻常也捉摸不出神色。肃王苦夏,这一会子功夫,已经憋闷的满脸通红了,人也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就在此时,圣人忽然出声斥责:“狗奴婢,还不将太师椅搬上堂,扶肃王坐下。”而后又含着笑意斥道:“人这么多,你声音又小,谁听得见!”虽是抱怨却仍然有几份亲近态。
好一个下马威。
不止肃王,在场的诸位也是心知肚明,但仍是装作茫然无知,纷纷谢圣人隆恩,肃王心里再多怨恨不提,他面上也是感激万分,只是方才面目涨红,猛地做起感恩之态,十分不协调。
肃王苦笑拱手:“臣有错。”
两人很有默契,再也没主动提及谋逆之事。肃王不问缘何圣人派御林卫将肃王府团团围住,圣人也不问肃王这些日子是否见势不对溜之大吉。王德全搀扶着肃王坐在太师椅上,温声探问:“肃王千岁可要饮茶?”
圣人将桌案上那一壶凉茶赐下予他。众人不免有些艳羡,好半晌都没人喝到一星半点,又燥又闷,嗓子干渴的快冒烟了。
肃王手指不住摩挲着椅背上的流云凹纹,他这才望向堂内,第一次将目光投到卓泉身上,他状若大惊失色:“这是怎么了?”他目光逡巡一圈,直直落到了站在庭中的卓枝身上,愕然道:“怎么卓家一双儿女都这般狼狈?”
自是没人回他的话。
圣人撩起眼皮,环视一周,他眼带责备,斜了一眼江夏王,唠起了家常:“据人报这卓大郎是废太子遗腹子,江夏王又不知从哪弄出来个东阳王府的侍人,一通攀扯。”
江夏王出声伸冤:“儿臣无状。前些日子听闻刺客天街猖獗之事,又见那刺客高声呼喊为废太子请命之类的胡话,臣忧心不已......父王将这事交给二哥去办,儿臣虽然比不上二哥得力,但也想尽一份心,苦于无门。前个正巧陪母妃去圣母行宫拜佛上香,这才无意间得知那贱婢出身废太子府,儿臣捉贼心切,这才闹出了笑话。只稍稍审问,确定了身份,便急火火的将人送到大理寺去。”
这事真是说的凑巧。
若是王嫣然在此处,定能一眼瞧出这妇人分明被肃王别苑的掌事太监领了去了,哪里是他江夏王捉到的。可惜卓枝并不知内情,只是没得吩咐,依旧被两个内侍看着立在庭中,勉强听他们说话罢了。
这里面的曲折弯绕肃王心知肚明,他看了一眼江夏王,又很快转回目光:“江夏王和臣弟想到一处去了。”
圣人眼若含笑,微微倾身靠近案几,好似十分好奇说:“哦?”
肃王又恢复那副闲适之姿,他靠着太师椅,双手合掌拍击数声,朗声说:“皇兄,臣日夜忧叹,只是正事却也不成。又想到皇兄爱牡丹,臣弟只想献上一株碧垂千丝,讨圣人宽心也罢。熟料,好巧不巧,臣弟竟然听闻清虚道长说在他曾见一老叟擅长种植碧垂千丝。毕竟这品种原是宫中侍人培育而生,难道山野之中也有此能人异士?”
“臣也不拘那一套,连夜赶往老叟家宅。那老叟一瞧见臣弟,吓得拔腿就跑,臣弟方知此中有异,命侍卫追捕。”
他微微一笑,停住了话头。
晋王燕款徐徐翻了个白眼:“这个时候就别起承转合了。”
肃王“嗐”了声,倏然转首直直盯着那白发老者,高声说:“将人压上来!”他起身缓缓靠近案几,对圣人躬身请道:“圣人看看,此人您可眼熟?”
这下子不仅圣人注目良久,满堂的宗亲贵族亦纷纷注目。其中一位身着紫袍金带的宗亲,吃惊地指着那白发老者,震颤不已:“何内侍监,你竟没死?当年,老夫亲眼看见你埋进土里,随着废太子殉葬。”
他颤颤微微的站起来,后退了几步,手指兀自颤个不停:“你,你,你究竟是活人还是死人!”
这事也是众所周知,何内侍监是贴身侍奉废太子燕恪的老人儿。当年燕恪薨,他自愿请死。众人亦纷纷看向地面,直到看到白发老叟身下的影子,方才松了一口气。
圣人倒不似他们那般丢人现眼,一惊一乍,他对着堂中御林卫使了眼色,见一众御林卫不远不近呈包围之势,这才沉声审问:“堂下何人?”
白发老者不卑不亢,虽被御林卫压着跪在地上,他仍挺直了脖子,深深叩拜:“奴婢何敛,叩拜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敛......
仿佛一下回忆起从前,何敛曾数次为他在先帝面前说话,也是有些情谊在的。圣人眼中生出怅然之色,不过只是一瞬,他立即正色道:“若是因意外脱生之事,朕免了你的罪责,回到山里去吧。”
白发老者依然是维持叩拜之姿,尚未起身,很快便见地面上隐隐有明晃晃的水渍。原来何内侍竟然泪流满面,他哭着说:“圣人仁慈。奴婢在深山之中尚且听说世子谋逆之事,圣人仁慈厚德,对老奴这般谋逆罪臣罪属如此宽悯,老奴若不能感知天恩,便是万死莫辞,不配做人了。”
他眼中燃起一种奇异的明光,好似风中残烛越吹越亮,却隐隐能看出残烛熄灭的结局。他再度叩拜:“老奴虽是奴婢也不忍有人假借世子之名犯上作乱。有一件事,老奴藏在心中多时,此时也是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了!”
“当年废太子妃五月产子。”
方内侍冷眼斜过来,他哼了一声,说:“你胡说!谁不知晓,废太子妃七月方才饮药产子,五月后尚有太医日日前去请脉,如何提前生的出来。这等事你也敢胡说!”
内侍监微微摇首:“非也。废太子担忧孩儿活不下来便胎死腹中,于是下令请娘娘饮下催产药。可谁知就这样凑巧,那药让其他贵人误饮早产,生下双胎,其中一个生出没多久便去了。废太子见此趁机,假说将孩子送去府中御医之处看护几月。等待两个月后,一招狸猫换太子,便将整月生下的孩儿换到那户人家。”
方内侍悄然抬首窥了一眼圣人神色。这件事从用药到最终生子,直到确信那孩子生而有疾,这一连串事都是他亲自做的。毕竟那时先皇在世,心中对废太子多有怜惜,甚至打算赦免废太子......圣人忧心忡忡,生怕废太子生出儿子。以先皇对废太子的舐犊之情,极有可能直接封太孙承继大统。
当时圣人也不敢有大动作,便令他悄然潜入下药。
那年旧事渐渐尘封,虽说尚有些许疑点,但时过境迁,圣人渐渐放松了警惕。也就在此时有一股打着东阳王世子的势力忽然崛起,圣人这才令人重新复查当年之事,这一查便查出不少疑点。圣人连带着瞧他眼神都不对了,他这才上蹿下跳意图挣个功劳,好向圣人表一表忠心耿耿。
宗人府闷热欲焚,不知何处又吹起了阵阵焚风,烧灼得人口舌干燥。猛地听闻这幢隐秘旧事,众宗亲皆是瞠目结舌,不知所言,大家都很震惊,一时也就没人发觉寿春县主神魄大恸,她用力按住胸口,意图压抑迅速跳动的心脏,好半晌才装作抚平衣衫那般滑落下来。
肃王唇角挂着不甚明显的笑容,他不着痕迹的瞥向何内侍,略略点首,而后径自抱臂立在朱柱一旁,等待着大戏开场。
圣人淡笑如常,眼中却精光四射,他情不自禁握紧了掌中玉带,扬眉问:“何内侍,你是宫中的老人了。今日之言事关紧要,可没有多余的性命供你胡言乱语。”他盯着何内侍,直起身子,一字一顿的说:“告诉朕,那可怜的稚子如今养在谁家?”
檐下风声忽紧,午后堂内仿若坐着火的蒸笼,众人大汗淋淋,直呼一句夏日可畏。可是时这道风却着实称不上好风,吹的人心凉背冷,满身热汗忽然凝固,惹人瑟瑟发抖。
一种逼人的静寂感逐渐蔓延开来。
何内侍却默然不语,像是被神鬼瞬时缝住了口舌。他直起身子,满眼哀戚:“那孩子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他,断不会兴风作浪,”他一番话说的迟疑不决,只说了半句话就停住了口,何内侍膝行数步,像是要凑近圣人,方内侍赶忙侧身拦住他。
何内侍口唇张合,好半晌才说:“罪奴恳请圣人查明奸佞,那孩子无罪啊!”他声声恳切,最终翻来覆去的说:“圣人不要赐死他,圣人留他一条命在。”
方内侍呵斥他:“你这罪奴,老实回话!难不成还想胁迫圣人不成!”何敛不语,他虽是侍奉废太子的宫人,可他早在侍奉燕恪之前,就在先帝身畔服侍左右。更妄论何敛也曾与圣人有恩。
“何内侍你这话说的奇怪,”又是燕款上前,“若世子无罪,圣人必定不会赶尽杀绝,本朝以仁孝治天下,圣人更是万民之楷模,怎么会同孩子计较?”
圣人险些被他气的吐血,谁说他不会赶尽杀绝了,晋王的意思他赶尽杀绝就不配当楷模了?晋王这个没脑子的东西!戴高帽,做好人,他是一等一的会!早知晓今日之事这般复杂,就不应该邀宗亲同堂,如今他不答应反倒是下不来台。
众宗亲见有人出头,也纷纷开始附和,左一句圣人仁慈,右一句有理。
圣人心不甘情不愿,迫于无奈随意点了头。
何内侍身上的精神气一下子抽空,他瘫在青砖上,折身朝寿春县主膝行数步,他砰砰叩首,额头不断点在青砖上,磕出一片血印子,他仿佛感受不到疼痛一般,口中喃喃请罪:“老奴对不住县主娘娘,老奴有罪......”
何内侍一叠声的胡乱喊叫着,如此异样怎会不引人注目?这事中的蹊跷已经浮到表面,昭然若揭了,真到了这时,圣人反是生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有痣无痣,无论究竟是哪个儿子,总之捏造一个罪名就是了,他们全都得为封锁秘密悄然消失。
圣人懒散靠在高座之上,他目光冷漠不带丝毫感情缓缓滑过大堂,见到寿春县主满面苍白,连神色也顾不得遮掩......堂中有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圣人冷笑着问:“可有证据?你口口声声唤寿春又是何意?”
圣人的问话声并不大,可是何内侍还是听见了,他渐渐停下疯狂的举动,木呆呆的望着寿春县主,从袖中拿出几封泛黄的书信,他声音嘶哑:“当世之人除却老奴,还是杨氏姑婆都是当时亲自侍候着废太子妃娘娘产子的人,她们都可以为老奴作证。这几封书信,”他展开泛黄易脆的宣纸,重重的咳嗽数声:“请呈上圣人,这一封信是废太子写给老海宁侯的,另一封是老海宁侯的回信。”
“请圣人御览!”
圣人并不急于看信。他眼如鹰般锐利的盯着何内侍,圣人声音幽幽响起,在这空寂的大堂中十分不和谐:“东阳王世子养在寿春膝下?是哪一个儿子?”
何内侍生无可恋的仰首看向堂上横梁,目光缓缓移动下来,看着堂中朱漆木柱,他就像张不开嘴似的,浑身发抖,老泪纵横,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圣人金口玉言,金口玉言!圣人饶了那孩子一命,她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她只是个女郎,永远也兴不出什么风浪!”话落,他不知哪里生出的无穷力气,用力挣脱了御林卫的挟持,疯一般冲向御阶的方向。
方内侍那句“来人救驾”尚未喊出声,便又憋回嗓子眼。说时迟那时快,耳畔乍然响起“砰”的一声闷响,只见何内侍倏然撞上御阶,不到片刻便断气滚落青色高阶之下。
御阶是光滑无匹磨面青砖铺就而成,可这时却顿时洒满鲜血,血迹凝成血珠一滴又一滴溅落地面,不过片刻,血渐渐凝固,青砖染出一种沉重的黑青色。惊心动魄,方才还活生生的老叟死在眼前,一时间众人的心魄全都被此等悲惨异常的场景摄去。
竟没人意识到何内侍方才喊得那句绝言。
孱弱不堪的何内侍仰面倒在一片血泊中,卓泉恰好就站在他身畔不远处。
卓泉从未目睹过此等惨烈的自尽,突如其来,他呆若木鸡,一动不动,溅的满头满脸血渍,万分狼狈。
第113章 三司会审
午后原是艳阳天, 一股妖风吹过,金乌瞬时被厚重的乌云掩住,眼看着天气就阴沉下来, 虽然没了艳阳高照,可是众人只觉得好似更热了。王德全指挥着御林卫拖走何内侍,青砖已然印出片片血印,堂内也弥漫着阵阵古怪腥气。
这时众人回过神来,他们心中不免生出疑窦, 目光转到堂外去。
毕竟方才经过除衣自证一番风波, 卓泉已是赤着半身, 他无论如何也不是女郎,那么只有另一个了。也许另一个也是郎君, 燕款心中转过这个念头,但转瞬就推翻这种假设,毕竟如此显而易见的谎话, 何内侍就算说出来, 被人拆穿也不过是片刻之间而已。
又何必自尽, 又何必求情。
闹得这般惨烈......
堂中众人百态, 圣人端坐高位, 已是看得一清二楚,他甚至觉得都不需要派人去验,只消看寿春县主惨白面色, 也知一二。但是验证还是需要验证的,这几人也不能关到一处, 他反复思索着后事,面上不禁带出几分凝重。
宗亲中尽是些老掉牙的家伙,平日仗着辈分耀武扬威惯了, 有自诩陇东世族。大昭以仁孝治天下,圣人对待本支宗亲,面子上还是能过得去。对待陇东燕氏,则是敬之打压之。因而众宗亲也纷纷翘首,有一人认出了什么,忽然说:“卓二郎,不是小侯爷吗?”他停住口,意味深长的看向众人。
众人面色皆有些奇怪。
若说起寿春县主的儿子,众人一时半会还想不起来什么。
若说起小侯爷,满上京城随便拉出来个人,都能将他那些流言蜚语讲得头头是道。早几年坊市纵马,虽未伤人,但也是触犯律条;更别说浊溪集会,为了个粉头歌姬,和侍郎家的小儿子大打出手,最终闹成打群架,牵连数个侯府;今年春豪掷千金,捧出个红粉头名......这一声小侯爷,一下子唤起了众人的记忆。
这怎么看也跟女郎不挨边啊。
也许,众人的目光又齐齐刷转回卓泉身上,这也分明不是啊!卓泉被众人齐齐盯着,又羞又恼,赶忙拾起衣裳胡乱穿上身。
圣人面色阴沉,有一下没一下的把玩着手中的鎏金牡丹盏。
这件事他是打算容后再审的,毕竟有许多事不好当着众人明面上说。原以为此番光邀宗亲前来,也是为了借卓泉子虚乌有之事,简单定罪,敲山震虎而已......他的眼睛眯起来,显露出万分冷厉,食指敲案几数下,当即下了决定,圣人放下杯盏说:“将她押下去验明身份,至于这几封信,找几个翰林学士,辨一辨字迹,今天就......”
圣人意思明显,撂了杯盏,这是逐客令。
可偏有那不长眼的打扰,紫袍金带的东岭侯年岁大了,这会才反应过来小侯爷是何等人也。他老眼昏花,似是没看出圣人满面不善,他眯眼耳背,竖着手掌搭在耳畔,高声问道:“谁?”
燕款尊老爱幼的品德不合时宜的显现出来,他大声回答:“是寿春家的二小子,小侯爷!”
“小侯爷?可是那个,圣人赐做东宫伴读的小侯爷?今年春立下奇功射杀伊智逐的那个小侯爷?真是英雄出少年,当时,老夫记得连带那荧惑守心也历时顿消了。”
他这一连串的明知故问,惹得圣人面色更是黑沉如锅底。
哪里是老眼昏聩,分明年老成精。东岭侯心知此事若是不现下弄得清楚。若让圣人一通大被盖了过去,是男是女,是死是活,还不任由圣人说了算,这就变成永远的悬案了。
何况他故意提起荧惑守心,也是因此事太过出名,上京宗亲哪一个不知荧惑守心之事?冬日里夜里长见荧惑闪烁着不详红光,莫说是他们这些个人,就是山里乡野道士,略懂些天象识几个字的人都晓得荧惑守心的厉害。
荧惑守心,自古以来这就被世人视为天降责罚,大灾之相。
圣人也不敢轻视。
他连连去了圣皇观数次,斋戒月余,甚至一个月内,连下了两道罪己诏,这可是绝无仅有的。若是这天象还不消减,恐怕圣人只能移祸,轻则赐死丞相,重则,虎毒食子只能将手段动到东宫头上。可那时说来也巧了,东宫远在玄阙,便是要处置,一时也不方便。只能等赤河开,那就要等到阳春三月了。
未成想就在二月中旬,伊智逐亡,荧惑当即随之回转退出心区。
第112章 大戏开场
“圣人金安, 臣弟误了时日,甫到京中就听了满耳朵风言风语,”肃王语态潇洒, 腰间系着一柄长剑,剑柄上镶嵌着墨玉及五段云纹,他迈步跨入廊下,一面解下礼剑。正欲行至正堂,却被一队御林卫持戟拦在阶下。
肃王也不着恼, 施施然躬身一拜, 行了个全礼, 他说:“皇兄,请恕臣来迟。”
他的声音浑厚, 一时间堂中众位宗亲都听见了,他们方从诧异中缓过神来,这几日上京城传的事风风雨雨, 好似他肃王一露面就会被捉进天牢, 等候处死了。所有人心中早已料得肃王肯定是跑了, 出人意料, 肃王这厮浑不知天地变色竟生生的又跑回上京城。
众人心中冒出一个共同的念头, 他到底是谋逆了,还是没有啊。肃王先声夺人,所有人的目光从脱得寸缕不着的卓泉身上一下子全转到那袭红袍上头。颇有些戏剧色彩, 他这一出突如其来,卓枝也被撇在庭中, 一时不知该走该留。
肃王俯下身子,维持着行礼的姿势,迟迟等不来圣人那一声“平身”。
他这些年养尊处优, 整个大昭地界,也没人敢给他面色瞧,是以这种劳其筋骨的体验,对他来说很是新奇。不多一会,廊下内愈发闷热不透风,肃王背后额间渗出细密汗珠,沿着额角流下,他撩起眼皮子擦汗,再也沉不住气,高声请安:“臣请圣躬安。”
一阵未名熏风穿堂而过,除却燥热只剩下沉默。
御林卫个个披坚执锐,腰间悬着长剑,熏风堂内窜了一圈,激起轻甲剑柄相击做声,丁丁零零不绝于耳,无端带来一种肃杀的氛围。众宗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也没人出言多话。此一时彼一时,方才他们个个仗义执言,无非是事关己身。如今嘛,肃王是死是活,可不与他们相关。
于是乎个个闭起了嘴,一个赛一个的装起了鹌鹑。
圣人坐于高堂上,他靠着椅背,似是万分放松,可是面容却隐于阴影之中,寻常也捉摸不出神色。肃王苦夏,这一会子功夫,已经憋闷的满脸通红了,人也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就在此时,圣人忽然出声斥责:“狗奴婢,还不将太师椅搬上堂,扶肃王坐下。”而后又含着笑意斥道:“人这么多,你声音又小,谁听得见!”虽是抱怨却仍然有几份亲近态。
好一个下马威。
不止肃王,在场的诸位也是心知肚明,但仍是装作茫然无知,纷纷谢圣人隆恩,肃王心里再多怨恨不提,他面上也是感激万分,只是方才面目涨红,猛地做起感恩之态,十分不协调。
肃王苦笑拱手:“臣有错。”
两人很有默契,再也没主动提及谋逆之事。肃王不问缘何圣人派御林卫将肃王府团团围住,圣人也不问肃王这些日子是否见势不对溜之大吉。王德全搀扶着肃王坐在太师椅上,温声探问:“肃王千岁可要饮茶?”
圣人将桌案上那一壶凉茶赐下予他。众人不免有些艳羡,好半晌都没人喝到一星半点,又燥又闷,嗓子干渴的快冒烟了。
肃王手指不住摩挲着椅背上的流云凹纹,他这才望向堂内,第一次将目光投到卓泉身上,他状若大惊失色:“这是怎么了?”他目光逡巡一圈,直直落到了站在庭中的卓枝身上,愕然道:“怎么卓家一双儿女都这般狼狈?”
自是没人回他的话。
圣人撩起眼皮,环视一周,他眼带责备,斜了一眼江夏王,唠起了家常:“据人报这卓大郎是废太子遗腹子,江夏王又不知从哪弄出来个东阳王府的侍人,一通攀扯。”
江夏王出声伸冤:“儿臣无状。前些日子听闻刺客天街猖獗之事,又见那刺客高声呼喊为废太子请命之类的胡话,臣忧心不已......父王将这事交给二哥去办,儿臣虽然比不上二哥得力,但也想尽一份心,苦于无门。前个正巧陪母妃去圣母行宫拜佛上香,这才无意间得知那贱婢出身废太子府,儿臣捉贼心切,这才闹出了笑话。只稍稍审问,确定了身份,便急火火的将人送到大理寺去。”
这事真是说的凑巧。
若是王嫣然在此处,定能一眼瞧出这妇人分明被肃王别苑的掌事太监领了去了,哪里是他江夏王捉到的。可惜卓枝并不知内情,只是没得吩咐,依旧被两个内侍看着立在庭中,勉强听他们说话罢了。
这里面的曲折弯绕肃王心知肚明,他看了一眼江夏王,又很快转回目光:“江夏王和臣弟想到一处去了。”
圣人眼若含笑,微微倾身靠近案几,好似十分好奇说:“哦?”
肃王又恢复那副闲适之姿,他靠着太师椅,双手合掌拍击数声,朗声说:“皇兄,臣日夜忧叹,只是正事却也不成。又想到皇兄爱牡丹,臣弟只想献上一株碧垂千丝,讨圣人宽心也罢。熟料,好巧不巧,臣弟竟然听闻清虚道长说在他曾见一老叟擅长种植碧垂千丝。毕竟这品种原是宫中侍人培育而生,难道山野之中也有此能人异士?”
“臣也不拘那一套,连夜赶往老叟家宅。那老叟一瞧见臣弟,吓得拔腿就跑,臣弟方知此中有异,命侍卫追捕。”
他微微一笑,停住了话头。
晋王燕款徐徐翻了个白眼:“这个时候就别起承转合了。”
肃王“嗐”了声,倏然转首直直盯着那白发老者,高声说:“将人压上来!”他起身缓缓靠近案几,对圣人躬身请道:“圣人看看,此人您可眼熟?”
这下子不仅圣人注目良久,满堂的宗亲贵族亦纷纷注目。其中一位身着紫袍金带的宗亲,吃惊地指着那白发老者,震颤不已:“何内侍监,你竟没死?当年,老夫亲眼看见你埋进土里,随着废太子殉葬。”
他颤颤微微的站起来,后退了几步,手指兀自颤个不停:“你,你,你究竟是活人还是死人!”
这事也是众所周知,何内侍监是贴身侍奉废太子燕恪的老人儿。当年燕恪薨,他自愿请死。众人亦纷纷看向地面,直到看到白发老叟身下的影子,方才松了一口气。
圣人倒不似他们那般丢人现眼,一惊一乍,他对着堂中御林卫使了眼色,见一众御林卫不远不近呈包围之势,这才沉声审问:“堂下何人?”
白发老者不卑不亢,虽被御林卫压着跪在地上,他仍挺直了脖子,深深叩拜:“奴婢何敛,叩拜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敛......
仿佛一下回忆起从前,何敛曾数次为他在先帝面前说话,也是有些情谊在的。圣人眼中生出怅然之色,不过只是一瞬,他立即正色道:“若是因意外脱生之事,朕免了你的罪责,回到山里去吧。”
白发老者依然是维持叩拜之姿,尚未起身,很快便见地面上隐隐有明晃晃的水渍。原来何内侍竟然泪流满面,他哭着说:“圣人仁慈。奴婢在深山之中尚且听说世子谋逆之事,圣人仁慈厚德,对老奴这般谋逆罪臣罪属如此宽悯,老奴若不能感知天恩,便是万死莫辞,不配做人了。”
他眼中燃起一种奇异的明光,好似风中残烛越吹越亮,却隐隐能看出残烛熄灭的结局。他再度叩拜:“老奴虽是奴婢也不忍有人假借世子之名犯上作乱。有一件事,老奴藏在心中多时,此时也是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了!”
“当年废太子妃五月产子。”
方内侍冷眼斜过来,他哼了一声,说:“你胡说!谁不知晓,废太子妃七月方才饮药产子,五月后尚有太医日日前去请脉,如何提前生的出来。这等事你也敢胡说!”
内侍监微微摇首:“非也。废太子担忧孩儿活不下来便胎死腹中,于是下令请娘娘饮下催产药。可谁知就这样凑巧,那药让其他贵人误饮早产,生下双胎,其中一个生出没多久便去了。废太子见此趁机,假说将孩子送去府中御医之处看护几月。等待两个月后,一招狸猫换太子,便将整月生下的孩儿换到那户人家。”
方内侍悄然抬首窥了一眼圣人神色。这件事从用药到最终生子,直到确信那孩子生而有疾,这一连串事都是他亲自做的。毕竟那时先皇在世,心中对废太子多有怜惜,甚至打算赦免废太子......圣人忧心忡忡,生怕废太子生出儿子。以先皇对废太子的舐犊之情,极有可能直接封太孙承继大统。
当时圣人也不敢有大动作,便令他悄然潜入下药。
那年旧事渐渐尘封,虽说尚有些许疑点,但时过境迁,圣人渐渐放松了警惕。也就在此时有一股打着东阳王世子的势力忽然崛起,圣人这才令人重新复查当年之事,这一查便查出不少疑点。圣人连带着瞧他眼神都不对了,他这才上蹿下跳意图挣个功劳,好向圣人表一表忠心耿耿。
宗人府闷热欲焚,不知何处又吹起了阵阵焚风,烧灼得人口舌干燥。猛地听闻这幢隐秘旧事,众宗亲皆是瞠目结舌,不知所言,大家都很震惊,一时也就没人发觉寿春县主神魄大恸,她用力按住胸口,意图压抑迅速跳动的心脏,好半晌才装作抚平衣衫那般滑落下来。
肃王唇角挂着不甚明显的笑容,他不着痕迹的瞥向何内侍,略略点首,而后径自抱臂立在朱柱一旁,等待着大戏开场。
圣人淡笑如常,眼中却精光四射,他情不自禁握紧了掌中玉带,扬眉问:“何内侍,你是宫中的老人了。今日之言事关紧要,可没有多余的性命供你胡言乱语。”他盯着何内侍,直起身子,一字一顿的说:“告诉朕,那可怜的稚子如今养在谁家?”
檐下风声忽紧,午后堂内仿若坐着火的蒸笼,众人大汗淋淋,直呼一句夏日可畏。可是时这道风却着实称不上好风,吹的人心凉背冷,满身热汗忽然凝固,惹人瑟瑟发抖。
一种逼人的静寂感逐渐蔓延开来。
何内侍却默然不语,像是被神鬼瞬时缝住了口舌。他直起身子,满眼哀戚:“那孩子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他,断不会兴风作浪,”他一番话说的迟疑不决,只说了半句话就停住了口,何内侍膝行数步,像是要凑近圣人,方内侍赶忙侧身拦住他。
何内侍口唇张合,好半晌才说:“罪奴恳请圣人查明奸佞,那孩子无罪啊!”他声声恳切,最终翻来覆去的说:“圣人不要赐死他,圣人留他一条命在。”
方内侍呵斥他:“你这罪奴,老实回话!难不成还想胁迫圣人不成!”何敛不语,他虽是侍奉废太子的宫人,可他早在侍奉燕恪之前,就在先帝身畔服侍左右。更妄论何敛也曾与圣人有恩。
“何内侍你这话说的奇怪,”又是燕款上前,“若世子无罪,圣人必定不会赶尽杀绝,本朝以仁孝治天下,圣人更是万民之楷模,怎么会同孩子计较?”
圣人险些被他气的吐血,谁说他不会赶尽杀绝了,晋王的意思他赶尽杀绝就不配当楷模了?晋王这个没脑子的东西!戴高帽,做好人,他是一等一的会!早知晓今日之事这般复杂,就不应该邀宗亲同堂,如今他不答应反倒是下不来台。
众宗亲见有人出头,也纷纷开始附和,左一句圣人仁慈,右一句有理。
圣人心不甘情不愿,迫于无奈随意点了头。
何内侍身上的精神气一下子抽空,他瘫在青砖上,折身朝寿春县主膝行数步,他砰砰叩首,额头不断点在青砖上,磕出一片血印子,他仿佛感受不到疼痛一般,口中喃喃请罪:“老奴对不住县主娘娘,老奴有罪......”
何内侍一叠声的胡乱喊叫着,如此异样怎会不引人注目?这事中的蹊跷已经浮到表面,昭然若揭了,真到了这时,圣人反是生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有痣无痣,无论究竟是哪个儿子,总之捏造一个罪名就是了,他们全都得为封锁秘密悄然消失。
圣人懒散靠在高座之上,他目光冷漠不带丝毫感情缓缓滑过大堂,见到寿春县主满面苍白,连神色也顾不得遮掩......堂中有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圣人冷笑着问:“可有证据?你口口声声唤寿春又是何意?”
圣人的问话声并不大,可是何内侍还是听见了,他渐渐停下疯狂的举动,木呆呆的望着寿春县主,从袖中拿出几封泛黄的书信,他声音嘶哑:“当世之人除却老奴,还是杨氏姑婆都是当时亲自侍候着废太子妃娘娘产子的人,她们都可以为老奴作证。这几封书信,”他展开泛黄易脆的宣纸,重重的咳嗽数声:“请呈上圣人,这一封信是废太子写给老海宁侯的,另一封是老海宁侯的回信。”
“请圣人御览!”
圣人并不急于看信。他眼如鹰般锐利的盯着何内侍,圣人声音幽幽响起,在这空寂的大堂中十分不和谐:“东阳王世子养在寿春膝下?是哪一个儿子?”
何内侍生无可恋的仰首看向堂上横梁,目光缓缓移动下来,看着堂中朱漆木柱,他就像张不开嘴似的,浑身发抖,老泪纵横,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圣人金口玉言,金口玉言!圣人饶了那孩子一命,她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她只是个女郎,永远也兴不出什么风浪!”话落,他不知哪里生出的无穷力气,用力挣脱了御林卫的挟持,疯一般冲向御阶的方向。
方内侍那句“来人救驾”尚未喊出声,便又憋回嗓子眼。说时迟那时快,耳畔乍然响起“砰”的一声闷响,只见何内侍倏然撞上御阶,不到片刻便断气滚落青色高阶之下。
御阶是光滑无匹磨面青砖铺就而成,可这时却顿时洒满鲜血,血迹凝成血珠一滴又一滴溅落地面,不过片刻,血渐渐凝固,青砖染出一种沉重的黑青色。惊心动魄,方才还活生生的老叟死在眼前,一时间众人的心魄全都被此等悲惨异常的场景摄去。
竟没人意识到何内侍方才喊得那句绝言。
孱弱不堪的何内侍仰面倒在一片血泊中,卓泉恰好就站在他身畔不远处。
卓泉从未目睹过此等惨烈的自尽,突如其来,他呆若木鸡,一动不动,溅的满头满脸血渍,万分狼狈。
第113章 三司会审
午后原是艳阳天, 一股妖风吹过,金乌瞬时被厚重的乌云掩住,眼看着天气就阴沉下来, 虽然没了艳阳高照,可是众人只觉得好似更热了。王德全指挥着御林卫拖走何内侍,青砖已然印出片片血印,堂内也弥漫着阵阵古怪腥气。
这时众人回过神来,他们心中不免生出疑窦, 目光转到堂外去。
毕竟方才经过除衣自证一番风波, 卓泉已是赤着半身, 他无论如何也不是女郎,那么只有另一个了。也许另一个也是郎君, 燕款心中转过这个念头,但转瞬就推翻这种假设,毕竟如此显而易见的谎话, 何内侍就算说出来, 被人拆穿也不过是片刻之间而已。
又何必自尽, 又何必求情。
闹得这般惨烈......
堂中众人百态, 圣人端坐高位, 已是看得一清二楚,他甚至觉得都不需要派人去验,只消看寿春县主惨白面色, 也知一二。但是验证还是需要验证的,这几人也不能关到一处, 他反复思索着后事,面上不禁带出几分凝重。
宗亲中尽是些老掉牙的家伙,平日仗着辈分耀武扬威惯了, 有自诩陇东世族。大昭以仁孝治天下,圣人对待本支宗亲,面子上还是能过得去。对待陇东燕氏,则是敬之打压之。因而众宗亲也纷纷翘首,有一人认出了什么,忽然说:“卓二郎,不是小侯爷吗?”他停住口,意味深长的看向众人。
众人面色皆有些奇怪。
若说起寿春县主的儿子,众人一时半会还想不起来什么。
若说起小侯爷,满上京城随便拉出来个人,都能将他那些流言蜚语讲得头头是道。早几年坊市纵马,虽未伤人,但也是触犯律条;更别说浊溪集会,为了个粉头歌姬,和侍郎家的小儿子大打出手,最终闹成打群架,牵连数个侯府;今年春豪掷千金,捧出个红粉头名......这一声小侯爷,一下子唤起了众人的记忆。
这怎么看也跟女郎不挨边啊。
也许,众人的目光又齐齐刷转回卓泉身上,这也分明不是啊!卓泉被众人齐齐盯着,又羞又恼,赶忙拾起衣裳胡乱穿上身。
圣人面色阴沉,有一下没一下的把玩着手中的鎏金牡丹盏。
这件事他是打算容后再审的,毕竟有许多事不好当着众人明面上说。原以为此番光邀宗亲前来,也是为了借卓泉子虚乌有之事,简单定罪,敲山震虎而已......他的眼睛眯起来,显露出万分冷厉,食指敲案几数下,当即下了决定,圣人放下杯盏说:“将她押下去验明身份,至于这几封信,找几个翰林学士,辨一辨字迹,今天就......”
圣人意思明显,撂了杯盏,这是逐客令。
可偏有那不长眼的打扰,紫袍金带的东岭侯年岁大了,这会才反应过来小侯爷是何等人也。他老眼昏花,似是没看出圣人满面不善,他眯眼耳背,竖着手掌搭在耳畔,高声问道:“谁?”
燕款尊老爱幼的品德不合时宜的显现出来,他大声回答:“是寿春家的二小子,小侯爷!”
“小侯爷?可是那个,圣人赐做东宫伴读的小侯爷?今年春立下奇功射杀伊智逐的那个小侯爷?真是英雄出少年,当时,老夫记得连带那荧惑守心也历时顿消了。”
他这一连串的明知故问,惹得圣人面色更是黑沉如锅底。
哪里是老眼昏聩,分明年老成精。东岭侯心知此事若是不现下弄得清楚。若让圣人一通大被盖了过去,是男是女,是死是活,还不任由圣人说了算,这就变成永远的悬案了。
何况他故意提起荧惑守心,也是因此事太过出名,上京宗亲哪一个不知荧惑守心之事?冬日里夜里长见荧惑闪烁着不详红光,莫说是他们这些个人,就是山里乡野道士,略懂些天象识几个字的人都晓得荧惑守心的厉害。
荧惑守心,自古以来这就被世人视为天降责罚,大灾之相。
圣人也不敢轻视。
他连连去了圣皇观数次,斋戒月余,甚至一个月内,连下了两道罪己诏,这可是绝无仅有的。若是这天象还不消减,恐怕圣人只能移祸,轻则赐死丞相,重则,虎毒食子只能将手段动到东宫头上。可那时说来也巧了,东宫远在玄阙,便是要处置,一时也不方便。只能等赤河开,那就要等到阳春三月了。
未成想就在二月中旬,伊智逐亡,荧惑当即随之回转退出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