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对于刘晏的这一次判断并不是十分的能够相信,因为大唐的官吏们对于李倓总体来说都是相当害怕的,但凡是李倓说出来的话,很少有人是敢于反对的,也就是刘晏有的时候能稍微对付上几句罢了。
所以说现在刘晏说大唐的官吏们会反对李倓让武藤一郎到朝堂上任职这件事,许远起码是并不相信的。
“正是,之前陛下所说的事儿,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大多数的官吏只要在长安城里面做好他们的事儿,在有些事情上面不过分,陛下是不会将他们如何,但是这件事不一样,一旦开了这个先河了,以后不光是工部,六部之中至少会有一半的官吏可以不通过科举选拔,这对于大唐的朝堂就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啊!”
刘晏把话说到了这,许远自然也就明白之后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了,但是也就只能微微的点了点头,沉思了半天之后才再一次开了口。
“刘相的意思是,他们再不反对,自身的位置都不一定能保持到什么时候了?”
刘晏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我三人都是知道的,这些年虽然陛下一直在从省试的考生中选择人才,但是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可能从一品到九品的官职都由他来亲自定夺,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人并没有多少能耐,你我三人更是知道的啊,就这些人,自然也知道自己会在未来的朝堂上是个什么结局,你说他们能不急吗?”
张巡和许远听到了这,才完全算是明白了,许远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刘相倒是也学的奸猾了不少啊!”
说完了之后,三人哈哈大笑,算是各自都在这一次谈话中达成了一些个一致的意见了。
当然,这些是臣子之间说出来的话,是不能让李倓知道的,毕竟李倓也曾经告诉过他们,水至清则无鱼啊!
他们的确是会帮着李倓把这件事完成的,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上说的话,他们也都是读书人,既然都是读书人,心里面对于武藤一郎身居高位总归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舒服,所以他们也还是要给自己一点点消化的时间的。
他们更是都知道,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到了李倓和他们这一朝,几乎已经可以算是最好的了。
当初李世民在位置上的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也不错,但是那跟他们不一样,那时候的那些人,除了君臣之外都还是有着另外的一层关系的。
很多时候一些老臣都愿意把李隆基或者是李倓跟李世民相比,其实李倓知道,李世民的确是有着他独特的地方。
到了这个时代,李倓早已经看明白了,说是治国治国的,说白了就是人治;而贞观年间清明政治风气的形成,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个人。
比如说当初大唐的重臣长孙无忌,那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先后跟随妹夫南征北战、参与玄武门之变、为贞观之治献策献力,无论在任何阶段,他都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展所长。而李世民对他也是无比信任,君臣关系无比和谐。后来凌烟阁功臣录设立,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但在李世民死了之后,作为托孤重臣的长孙无忌虽仍为大唐劳心劳力,但也干了不少缺德事,比如诬陷吴王李恪,并将其逼死;排挤陷害宗室名将、江夏郡王李道宗,甚至将其流放而死等等。
但他的外甥唐高宗李治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武则天的挑拨下,他默许将亲舅舅处死,残忍的君臣关系、亲情关系令人心寒,到了这,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可就变了味了。
而李倓真正要分析的是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前后阶段表现差别如此之大?
他发现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皇帝是谁。在绝对皇权时代,皇帝个人的意愿,决定了政治是否清明、君臣关系是否和谐。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朝代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但不是随时都有能克制自己喜好、从谏如流,并能从容驾驭群臣的明君。若换一个昏庸的君主,魏征这样的人可能活不过三天。
那么李世民为何能容人、用人?还能分辨出哪些人能够用,哪些人不能够用呢?李倓几乎是看遍了李世民留下的所有资料,才发现了这与他的出身、经历都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自己应该好好琢磨琢磨,学习学习的。
李世民在这个时代那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他的父亲李渊,继承了祖传的唐公爵位;而这个爵位,是当初李渊的祖父李虎跟随宇文泰四处血战、靠着实打实的军功得来的。
而往前追溯,李虎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五世孙,而李暠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并且,李渊的母亲是独孤信之女,而独孤信还有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另一个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也就是说,李渊跟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世民得喊杨广一声表叔。
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家境也同样显赫。李渊的老丈人窦毅在北周时位居上柱国,并且娶了宇文泰之女襄阳公主;如果往上追溯的话,其家族源自东汉外戚窦氏,也称得上世代显贵。
要知道,在大隋的科举制度诞生以前,华夏古代的政治几乎被权贵门阀把控;而贵族们为了维持优势,在家族的教育方面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比如我们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他为什么如此优秀?因为他的家族琅琊王氏垄断江南士族数百年,在东晋时期甚至辈辈都有人当宰相;所谓的“王谢堂前燕”,第一个就是他家。所以他才有钱、有时间、有老师去好好练字,取得后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稀奇了啊。
所以李倓发现自己当了皇帝,那还真就得感谢感谢老李家的这个血统,这皇帝的位置,在大唐之前几乎都是亲戚之间的游戏啊。
所以说现在刘晏说大唐的官吏们会反对李倓让武藤一郎到朝堂上任职这件事,许远起码是并不相信的。
“正是,之前陛下所说的事儿,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大多数的官吏只要在长安城里面做好他们的事儿,在有些事情上面不过分,陛下是不会将他们如何,但是这件事不一样,一旦开了这个先河了,以后不光是工部,六部之中至少会有一半的官吏可以不通过科举选拔,这对于大唐的朝堂就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啊!”
刘晏把话说到了这,许远自然也就明白之后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了,但是也就只能微微的点了点头,沉思了半天之后才再一次开了口。
“刘相的意思是,他们再不反对,自身的位置都不一定能保持到什么时候了?”
刘晏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我三人都是知道的,这些年虽然陛下一直在从省试的考生中选择人才,但是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可能从一品到九品的官职都由他来亲自定夺,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人并没有多少能耐,你我三人更是知道的啊,就这些人,自然也知道自己会在未来的朝堂上是个什么结局,你说他们能不急吗?”
张巡和许远听到了这,才完全算是明白了,许远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刘相倒是也学的奸猾了不少啊!”
说完了之后,三人哈哈大笑,算是各自都在这一次谈话中达成了一些个一致的意见了。
当然,这些是臣子之间说出来的话,是不能让李倓知道的,毕竟李倓也曾经告诉过他们,水至清则无鱼啊!
他们的确是会帮着李倓把这件事完成的,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上说的话,他们也都是读书人,既然都是读书人,心里面对于武藤一郎身居高位总归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舒服,所以他们也还是要给自己一点点消化的时间的。
他们更是都知道,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到了李倓和他们这一朝,几乎已经可以算是最好的了。
当初李世民在位置上的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也不错,但是那跟他们不一样,那时候的那些人,除了君臣之外都还是有着另外的一层关系的。
很多时候一些老臣都愿意把李隆基或者是李倓跟李世民相比,其实李倓知道,李世民的确是有着他独特的地方。
到了这个时代,李倓早已经看明白了,说是治国治国的,说白了就是人治;而贞观年间清明政治风气的形成,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个人。
比如说当初大唐的重臣长孙无忌,那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先后跟随妹夫南征北战、参与玄武门之变、为贞观之治献策献力,无论在任何阶段,他都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展所长。而李世民对他也是无比信任,君臣关系无比和谐。后来凌烟阁功臣录设立,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但在李世民死了之后,作为托孤重臣的长孙无忌虽仍为大唐劳心劳力,但也干了不少缺德事,比如诬陷吴王李恪,并将其逼死;排挤陷害宗室名将、江夏郡王李道宗,甚至将其流放而死等等。
但他的外甥唐高宗李治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武则天的挑拨下,他默许将亲舅舅处死,残忍的君臣关系、亲情关系令人心寒,到了这,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可就变了味了。
而李倓真正要分析的是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前后阶段表现差别如此之大?
他发现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皇帝是谁。在绝对皇权时代,皇帝个人的意愿,决定了政治是否清明、君臣关系是否和谐。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朝代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但不是随时都有能克制自己喜好、从谏如流,并能从容驾驭群臣的明君。若换一个昏庸的君主,魏征这样的人可能活不过三天。
那么李世民为何能容人、用人?还能分辨出哪些人能够用,哪些人不能够用呢?李倓几乎是看遍了李世民留下的所有资料,才发现了这与他的出身、经历都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自己应该好好琢磨琢磨,学习学习的。
李世民在这个时代那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他的父亲李渊,继承了祖传的唐公爵位;而这个爵位,是当初李渊的祖父李虎跟随宇文泰四处血战、靠着实打实的军功得来的。
而往前追溯,李虎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五世孙,而李暠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并且,李渊的母亲是独孤信之女,而独孤信还有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另一个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也就是说,李渊跟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世民得喊杨广一声表叔。
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家境也同样显赫。李渊的老丈人窦毅在北周时位居上柱国,并且娶了宇文泰之女襄阳公主;如果往上追溯的话,其家族源自东汉外戚窦氏,也称得上世代显贵。
要知道,在大隋的科举制度诞生以前,华夏古代的政治几乎被权贵门阀把控;而贵族们为了维持优势,在家族的教育方面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比如我们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他为什么如此优秀?因为他的家族琅琊王氏垄断江南士族数百年,在东晋时期甚至辈辈都有人当宰相;所谓的“王谢堂前燕”,第一个就是他家。所以他才有钱、有时间、有老师去好好练字,取得后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稀奇了啊。
所以李倓发现自己当了皇帝,那还真就得感谢感谢老李家的这个血统,这皇帝的位置,在大唐之前几乎都是亲戚之间的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