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运气不错,由于他手中有一面缴获的轻钢圆盾,下意识的格挡,导致两颗米尼弹打在圆盾的钢板上深深地嵌入其中。
立刻滚鞍下马趴在地上的张定国兀自心有余悸,无比庆幸这段时间盾不离手使得他逃过一劫。
他知道这面精钢圆盾是“红旗军”的制式装备之一,是跟明军京营人马交战之时缴获,他身上的钢胸甲也是。
张定国此时更加理解了装备的重要性,本来准备靠一股血勇冲出去厮杀一番的心思顿时淡了。
实力悬殊很明显,他们已经陷入死地插翅难逃,稳操胜算的“红旗军”这是在玩猫捉老鼠的好戏。
他们这一百人无法效仿甘宁,不对现在恐怕凑不出一百人,能有一半就烧高香了。
因为除了死伤,还有不少吓破了胆,他们应该不肯爬起来继续上马冲出去战斗。
想着、想着,张定国已经透心凉,即便他带领愿意厮杀的汉子冲锋也是无济于事,他们根本无法接近“红旗军”营地,半途就会被铳手干掉。
刚刚死里逃生的张献忠被吓得不轻,他终于识相了,道:“可望,你说得对,投降咱们还有一线生机,突围肯定十死无生。”
张能奇带着哭腔道:“义父,大哥被打死了,他听不见你说话了。”
“啊?”张献忠更加绝望了,他道:“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能奇,你喊话让‘红旗军’莫要再放铳了,咱们缴械投降。
张定国觉得脸上发烧,可是不知怎的,鬼使神差般,他居然忍住了没吭声。
这时村外又传来喊话声,这一次是嗓音洪亮的憨子亲自拿起了喇叭口。
“张献忠,如果没死给老子听好了。本官乃是太子太保左都督杨大郎,本官亲手斩杀的建奴和鞑子已经超过一百。
别说你们现在仅仅残余一二百人,即便是二百猛虎也枉然。投降‘红旗军’不丢人,这是尔等求生的唯一机会!”
艾能奇举起一面钢盾,慢慢地站起来高声道:“杨将军,我们决定缴械投降,请军爷们千万注意,不能再放铳了。”
“你是什么人?张献忠有没有被打死?”
“回禀杨将军,小的是八大王的义子张能奇,我义父活着,就是他命令咱们归顺‘红旗军’。”
“你问问张献忠,想不想立刻烤火、喝酒、吃肉?如果想,立刻扔掉武器带着你们到篝火前点名。”
……
第二天晌午,曹州热闹非凡,被俘获的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和他们的几百大小头目步行入城。
虽然“红旗军”在维持秩序,但是憎恨这些贼骨头的群众多不胜数,总是出现偷袭的民壮,张献忠几个还是被烂砖头、冰块、瓦片砸了满头包。
“红旗军”承诺不杀俘虏,不表示不清算罪行,只不过除非以杀人为乐的罪大恶极之徒,其余尽可能判处劳动改造。
纵然张献忠罪恶滔天,黄汉也没有下令斩杀。
没有必要自己拉仇恨,张献忠屡次三番降而复叛,每每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大明官员,朝廷应该有更加恨之入骨的诸多大臣。
黄汉决定解送张献忠进京交给皇帝处置,与此同时,“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揭伤疤,大谈献贼三年前在中都凤阳挖崇祯祖坟的恶行。
安排舆论炒作,再次揭发张献忠的累累罪行,是为了防备崇祯脑袋又被驴踢了,万一崇祯还放过张献忠,黄汉岂不是白忙一场?
为此不仅仅布置“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激化官绅、皇族、军民的仇恨,还暗中布置黄四方去京师坐镇,如果出现意外,要勾结锦衣卫确保张献忠死在昭狱。
黄汉派遣朱大典押解张献忠进京,并且交代他一个任务,上奏朝廷,请求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襄王朱翊铭、秦王朱存机、端王朱常浩和那些郡王、镇国将军。
这是给崇祯出难题,无论他是否同意都会对名声有损。
崇祯同意换回几个王爷,哪怕最后跟高迎祥谈判的结果只可以换回一人,这位王爷肯定感念“汉江郡王”的救命之恩,回朝后恐怕要找当朝皇帝讨说法。
老朱家的家业、江山交给崇祯打理,他居然如此糟糕,直接导致藩王罹难或身陷囹圄,已经倾家荡产、一家人基本上死绝的藩王回来还会跟崇祯这个晚辈皇帝客气?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室宗亲们为了的家事闹起来,也不可小觑,毕竟崇祯不占理,毕竟藩王是受害者,宗室何其多也,群起发难,也够崇祯喝一壶。
崇祯要是不同意交换,那么他的刻薄名声不仅仅被文官武将议论,宗室恐怕也会群情激奋,众叛亲离的局面为时不远。
黄汉在给崇祯出难题的同时也在考验朱大典,这位曾经的东林党大员能够旗帜鲜明投靠“红旗军”会带动一大片。
只不过不能让他脚踩两条船,必须逼他站队。
朱大典乃是地方官,没有宣召不可以私自进京。
黄汉虽然是大明目前唯一的王爵“汉江郡王”,但是根本管不着曹州知州。
如果朱大典服从命令押解张献忠进京,直接的后果就是崇祯认为他彻底投靠了黄汉,以后更加不会重用。
要是在几年前,朱大典根本不会接受黄汉调遣,但是时过境迁,又经历了曹州攻防战。
朱大典实实在在看到了“红旗军”的强大,也明白如果不是“红旗军”出手,他只有两个结局。
坚守城池兵败身亡。
弃城逃跑,成为大明罪官。
见“汉江郡王”根本不见外,直接命令他办事,朱大典没有一丝犹豫,当场答应,表态第二天就北渡黄河赶往京城。
最是头疼的是如何处置张献忠的三个义子?
张献忠是个心里变态的混账王八蛋杀人如麻,但是李定国应该属于民族英雄范畴,他一直坚持抗清死而后已。
艾能奇、刘文秀这二人也是南明时期主要将领,一直到死都没有投降满清。
思前想后,黄汉决定冒险收留这三人留在亲卫营言传身教。
a;lt;sripta;gt;();a;lt;/sripta;gt;
立刻滚鞍下马趴在地上的张定国兀自心有余悸,无比庆幸这段时间盾不离手使得他逃过一劫。
他知道这面精钢圆盾是“红旗军”的制式装备之一,是跟明军京营人马交战之时缴获,他身上的钢胸甲也是。
张定国此时更加理解了装备的重要性,本来准备靠一股血勇冲出去厮杀一番的心思顿时淡了。
实力悬殊很明显,他们已经陷入死地插翅难逃,稳操胜算的“红旗军”这是在玩猫捉老鼠的好戏。
他们这一百人无法效仿甘宁,不对现在恐怕凑不出一百人,能有一半就烧高香了。
因为除了死伤,还有不少吓破了胆,他们应该不肯爬起来继续上马冲出去战斗。
想着、想着,张定国已经透心凉,即便他带领愿意厮杀的汉子冲锋也是无济于事,他们根本无法接近“红旗军”营地,半途就会被铳手干掉。
刚刚死里逃生的张献忠被吓得不轻,他终于识相了,道:“可望,你说得对,投降咱们还有一线生机,突围肯定十死无生。”
张能奇带着哭腔道:“义父,大哥被打死了,他听不见你说话了。”
“啊?”张献忠更加绝望了,他道:“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能奇,你喊话让‘红旗军’莫要再放铳了,咱们缴械投降。
张定国觉得脸上发烧,可是不知怎的,鬼使神差般,他居然忍住了没吭声。
这时村外又传来喊话声,这一次是嗓音洪亮的憨子亲自拿起了喇叭口。
“张献忠,如果没死给老子听好了。本官乃是太子太保左都督杨大郎,本官亲手斩杀的建奴和鞑子已经超过一百。
别说你们现在仅仅残余一二百人,即便是二百猛虎也枉然。投降‘红旗军’不丢人,这是尔等求生的唯一机会!”
艾能奇举起一面钢盾,慢慢地站起来高声道:“杨将军,我们决定缴械投降,请军爷们千万注意,不能再放铳了。”
“你是什么人?张献忠有没有被打死?”
“回禀杨将军,小的是八大王的义子张能奇,我义父活着,就是他命令咱们归顺‘红旗军’。”
“你问问张献忠,想不想立刻烤火、喝酒、吃肉?如果想,立刻扔掉武器带着你们到篝火前点名。”
……
第二天晌午,曹州热闹非凡,被俘获的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和他们的几百大小头目步行入城。
虽然“红旗军”在维持秩序,但是憎恨这些贼骨头的群众多不胜数,总是出现偷袭的民壮,张献忠几个还是被烂砖头、冰块、瓦片砸了满头包。
“红旗军”承诺不杀俘虏,不表示不清算罪行,只不过除非以杀人为乐的罪大恶极之徒,其余尽可能判处劳动改造。
纵然张献忠罪恶滔天,黄汉也没有下令斩杀。
没有必要自己拉仇恨,张献忠屡次三番降而复叛,每每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大明官员,朝廷应该有更加恨之入骨的诸多大臣。
黄汉决定解送张献忠进京交给皇帝处置,与此同时,“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揭伤疤,大谈献贼三年前在中都凤阳挖崇祯祖坟的恶行。
安排舆论炒作,再次揭发张献忠的累累罪行,是为了防备崇祯脑袋又被驴踢了,万一崇祯还放过张献忠,黄汉岂不是白忙一场?
为此不仅仅布置“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激化官绅、皇族、军民的仇恨,还暗中布置黄四方去京师坐镇,如果出现意外,要勾结锦衣卫确保张献忠死在昭狱。
黄汉派遣朱大典押解张献忠进京,并且交代他一个任务,上奏朝廷,请求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襄王朱翊铭、秦王朱存机、端王朱常浩和那些郡王、镇国将军。
这是给崇祯出难题,无论他是否同意都会对名声有损。
崇祯同意换回几个王爷,哪怕最后跟高迎祥谈判的结果只可以换回一人,这位王爷肯定感念“汉江郡王”的救命之恩,回朝后恐怕要找当朝皇帝讨说法。
老朱家的家业、江山交给崇祯打理,他居然如此糟糕,直接导致藩王罹难或身陷囹圄,已经倾家荡产、一家人基本上死绝的藩王回来还会跟崇祯这个晚辈皇帝客气?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室宗亲们为了的家事闹起来,也不可小觑,毕竟崇祯不占理,毕竟藩王是受害者,宗室何其多也,群起发难,也够崇祯喝一壶。
崇祯要是不同意交换,那么他的刻薄名声不仅仅被文官武将议论,宗室恐怕也会群情激奋,众叛亲离的局面为时不远。
黄汉在给崇祯出难题的同时也在考验朱大典,这位曾经的东林党大员能够旗帜鲜明投靠“红旗军”会带动一大片。
只不过不能让他脚踩两条船,必须逼他站队。
朱大典乃是地方官,没有宣召不可以私自进京。
黄汉虽然是大明目前唯一的王爵“汉江郡王”,但是根本管不着曹州知州。
如果朱大典服从命令押解张献忠进京,直接的后果就是崇祯认为他彻底投靠了黄汉,以后更加不会重用。
要是在几年前,朱大典根本不会接受黄汉调遣,但是时过境迁,又经历了曹州攻防战。
朱大典实实在在看到了“红旗军”的强大,也明白如果不是“红旗军”出手,他只有两个结局。
坚守城池兵败身亡。
弃城逃跑,成为大明罪官。
见“汉江郡王”根本不见外,直接命令他办事,朱大典没有一丝犹豫,当场答应,表态第二天就北渡黄河赶往京城。
最是头疼的是如何处置张献忠的三个义子?
张献忠是个心里变态的混账王八蛋杀人如麻,但是李定国应该属于民族英雄范畴,他一直坚持抗清死而后已。
艾能奇、刘文秀这二人也是南明时期主要将领,一直到死都没有投降满清。
思前想后,黄汉决定冒险收留这三人留在亲卫营言传身教。
a;lt;sripta;gt;();a;lt;/sripta;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