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底,殷绣从及鸡足山回到刘宪的小园。
那一日刘宪不在园中,小侍在竹林底下熬药,药气混这着荼蘼花的香气,丝丝缕缕地渗入窗内,殷绣立在窗前,探身问道:“你们先生呢?”
那小侍抬头道:“绣姑娘,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先生今日被徐大人请走了。”
殷绣低头看向他手边的小炉子。
“这是什么药啊,不大好闻啊。”
那小侍道:“哦,这个啊,是先生的药,先生最近染了风寒,咳得很……”
话音未落,却见一个女子走过来,“你瞎说什么?”
那小侍似乎也反应过来什么,慌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那女子叫青灯,是洛辛遣来照看园中的人,她转身向殷绣行了一礼,“先生吩咐了,他身子无恙,这些药只是寻常进补而已。”
殷绣并没有去拆穿她,她分明从药气中闻到了甘草浓烈的气息。
“哦,谁跟着先生去的。”
“阿敏几个人,先生吩咐,他夜里回来得会比较晚,要姑娘不要等他。”
“好,知道是为何事吗?”
青灯道:“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私下听说,大陈遣来的迎亲使到了。今日已入王庭,也许,先生也是为这件事吧。”
殷绣没有再问,低手放下窗上的帘子,穿过堂屋,走到了刘宪的书房里去了。
刘宪的书房,平时是殷绣亲在整理打扫,如今,她上鸡足山去住了些日子,刘宪便亲自动手在收整,很多东西归置的位置都有了变动。殷绣取下想挂在门前的浮尘,一点一点去拂拭的博古架上的灰尘。
又将罗在书案上的一堆字帖一一收整起来。
刘宪在临蔡邕的字,在大陈宫中的时候,他偶尔也会写蔡邕的字,总是写完之后,就又烧了,殷绣问起过他为什么不留下一些笔墨来。
他的回答却十分伤感。
他说无子嗣寄语,且尚不配学名士风雅,留字传名,所以写来愉己,愉己过后,烧之了事。然而,自从来了大理,他却开始愿意将这些字收留下来了。殷绣随手翻看其中的一篇,却不是蔡邕的字,看起来却像是一张花木养护的手札页。
殷绣看过第一行,突然想起后园中她种的荼蘼,忙推开后门走出去看。
映入眼中的是一片雪白,荼蘼盛放,清冷的香气随风满袖,殷绣突然明白过来什么,心中有暖又酸的一疼。
四月本就是云南多雨的季节,前几日一连下了很多日的大雨。她本以为,自己要错过这一季的花期了呢。
“青灯。”
“怎么了,殷姑娘。”
“我不在的这些日子,谁在护着这些花。”
青灯愣了愣。没有开口。
但她不说,殷绣也全部都明白过来了。
“先生的风寒,是不是和这几日的雨有关。”
青灯见她猜到,索性点头,“是啊,先生不让我们跟姑娘说这件事,这几日连着下大雨,先生生怕这些花被雨打败了,每回都是亲自牵着雨油布来护着的。”
殷绣的眼睛有些发潮。陪在他身边的这一年,他的行动坐卧,饮食起居,都映在她的眼中,他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脱离大陈宫之后,夜里一碗凉水就可以醒神,早间一碗薄粥就可以充饥。甚至也关心起花草的生长。
比起身在大陈宫中的时候,他把姿态放得更低了。
“我知道了,你去吧。”
“姑娘,要青灯帮您吗?”
“不用了,剩不下什么活了,我想自己来。”
青灯也不再坚持,应了一声好,转身往前面去了。
手上的活计琐碎,时光被消磨的很快。
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下来了。
青灯在门外问她,要不要点灯,谁知道,话还没有说完,小园的门被人轻轻推开,院子里传来小侍的声音,“先生,您回来了。”
殷绣走到窗前,却见刘宪正将马往院中的乌桕木上栓。他今日传了一身月白色的燕居服,头上束着白玉冠,骨节分明的手腕露在袖口处,腕上的玛瑙串儿辉映着熹微的灯光。
他的动作十分认真,栓好后又去试了试绳结时候紧实。
松手转头,看见了窗边的殷绣。
他似乎有些疲倦,却还是柔和笑开,“你回来了?这么不早些安置啊。”
说完这话,却忍不住咳了好几声。
殷绣张了张口,却又忍住没有问他,转而道:“是啊,堆了很多活没有做完。”
刘宪将身上的一件披风递给青灯,打帘走进书房。
“用过晚膳了吗?”
殷绣摇了摇头,“忘了。”
刘宪笑了笑,“那我……咳咳……”
他用手捂住口鼻,低头勉强抑制住喉咙里头的嗽意,“那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殷绣摇了摇头,“不用了。”
90.重相见
刘宪走到书案后面坐下来, 殷绣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刘宪有些不自在, 伸手取了一本书,却又放下。
“你今日怎么了。”
殷绣沏了一杯茶放他手边,“先生,荼蘼花, 很好看。”
刘宪怔了怔。屈指摁了摁喉咙处,“后面的话就不要说了吧,绣儿。”
“我明白。但我还是想谢谢你。甘草虽然能止咳,但我们在这潮湿的地境上,全凭着这些, 对身子是无益的,去年我酿过一些咸橘, 用嗡藏着,埋在那棵乌桕树下的, 明日拿出来启封,与你泡水喝吧。”
--
四月底,殷绣从及鸡足山回到刘宪的小园。
那一日刘宪不在园中,小侍在竹林底下熬药,药气混这着荼蘼花的香气,丝丝缕缕地渗入窗内,殷绣立在窗前,探身问道:“你们先生呢?”
那小侍抬头道:“绣姑娘,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先生今日被徐大人请走了。”
殷绣低头看向他手边的小炉子。
“这是什么药啊,不大好闻啊。”
那小侍道:“哦,这个啊,是先生的药,先生最近染了风寒,咳得很……”
话音未落,却见一个女子走过来,“你瞎说什么?”
那小侍似乎也反应过来什么,慌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那女子叫青灯,是洛辛遣来照看园中的人,她转身向殷绣行了一礼,“先生吩咐了,他身子无恙,这些药只是寻常进补而已。”
殷绣并没有去拆穿她,她分明从药气中闻到了甘草浓烈的气息。
“哦,谁跟着先生去的。”
“阿敏几个人,先生吩咐,他夜里回来得会比较晚,要姑娘不要等他。”
“好,知道是为何事吗?”
青灯道:“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私下听说,大陈遣来的迎亲使到了。今日已入王庭,也许,先生也是为这件事吧。”
殷绣没有再问,低手放下窗上的帘子,穿过堂屋,走到了刘宪的书房里去了。
刘宪的书房,平时是殷绣亲在整理打扫,如今,她上鸡足山去住了些日子,刘宪便亲自动手在收整,很多东西归置的位置都有了变动。殷绣取下想挂在门前的浮尘,一点一点去拂拭的博古架上的灰尘。
又将罗在书案上的一堆字帖一一收整起来。
刘宪在临蔡邕的字,在大陈宫中的时候,他偶尔也会写蔡邕的字,总是写完之后,就又烧了,殷绣问起过他为什么不留下一些笔墨来。
他的回答却十分伤感。
他说无子嗣寄语,且尚不配学名士风雅,留字传名,所以写来愉己,愉己过后,烧之了事。然而,自从来了大理,他却开始愿意将这些字收留下来了。殷绣随手翻看其中的一篇,却不是蔡邕的字,看起来却像是一张花木养护的手札页。
殷绣看过第一行,突然想起后园中她种的荼蘼,忙推开后门走出去看。
映入眼中的是一片雪白,荼蘼盛放,清冷的香气随风满袖,殷绣突然明白过来什么,心中有暖又酸的一疼。
四月本就是云南多雨的季节,前几日一连下了很多日的大雨。她本以为,自己要错过这一季的花期了呢。
“青灯。”
“怎么了,殷姑娘。”
“我不在的这些日子,谁在护着这些花。”
青灯愣了愣。没有开口。
但她不说,殷绣也全部都明白过来了。
“先生的风寒,是不是和这几日的雨有关。”
青灯见她猜到,索性点头,“是啊,先生不让我们跟姑娘说这件事,这几日连着下大雨,先生生怕这些花被雨打败了,每回都是亲自牵着雨油布来护着的。”
殷绣的眼睛有些发潮。陪在他身边的这一年,他的行动坐卧,饮食起居,都映在她的眼中,他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脱离大陈宫之后,夜里一碗凉水就可以醒神,早间一碗薄粥就可以充饥。甚至也关心起花草的生长。
比起身在大陈宫中的时候,他把姿态放得更低了。
“我知道了,你去吧。”
“姑娘,要青灯帮您吗?”
“不用了,剩不下什么活了,我想自己来。”
青灯也不再坚持,应了一声好,转身往前面去了。
手上的活计琐碎,时光被消磨的很快。
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下来了。
青灯在门外问她,要不要点灯,谁知道,话还没有说完,小园的门被人轻轻推开,院子里传来小侍的声音,“先生,您回来了。”
殷绣走到窗前,却见刘宪正将马往院中的乌桕木上栓。他今日传了一身月白色的燕居服,头上束着白玉冠,骨节分明的手腕露在袖口处,腕上的玛瑙串儿辉映着熹微的灯光。
他的动作十分认真,栓好后又去试了试绳结时候紧实。
松手转头,看见了窗边的殷绣。
他似乎有些疲倦,却还是柔和笑开,“你回来了?这么不早些安置啊。”
说完这话,却忍不住咳了好几声。
殷绣张了张口,却又忍住没有问他,转而道:“是啊,堆了很多活没有做完。”
刘宪将身上的一件披风递给青灯,打帘走进书房。
“用过晚膳了吗?”
殷绣摇了摇头,“忘了。”
刘宪笑了笑,“那我……咳咳……”
他用手捂住口鼻,低头勉强抑制住喉咙里头的嗽意,“那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殷绣摇了摇头,“不用了。”
90.重相见
刘宪走到书案后面坐下来, 殷绣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刘宪有些不自在, 伸手取了一本书,却又放下。
“你今日怎么了。”
殷绣沏了一杯茶放他手边,“先生,荼蘼花, 很好看。”
刘宪怔了怔。屈指摁了摁喉咙处,“后面的话就不要说了吧,绣儿。”
“我明白。但我还是想谢谢你。甘草虽然能止咳,但我们在这潮湿的地境上,全凭着这些, 对身子是无益的,去年我酿过一些咸橘, 用嗡藏着,埋在那棵乌桕树下的, 明日拿出来启封,与你泡水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