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燕云地区辽国的秦晋国王,耶律淳可能已经病逝?”
种彦谋平静的听完郭药师的讲述,将那冷静异常的目光投向对方,似乎想从他的眼里看出一些什么。
郭药师不为所动,神色坚定的继续说道:“不是可能,我有旧部在析津城中,早在元夕之时析津城内就到处疯传耶律淳病重,那时城内已经宵禁,而且城内辽军也大肆抓捕造谣传播之人,可到了涿州大战之后,就在再没见有辽军去抓博传播消息者,耶律淳本人也已经将近半年未曾露面了。”
他的一番话铿锵有力,话语之间充满了肯定,仿佛这不是在说一件若有若无的事情,而是在诉说一件已经有了结论的事情。
郭药师顿了一顿,眼中灼热精光与种彦谋的目光对视片刻,开口:“所以,末将推断,耶律淳不是已经重病到不能自理,就是已经归西,只不过是燕云辽人高层为了局势稳定而秘不发丧。”
种彦谋默默听着,在脑海中将后世关于这方面的记忆全部翻了出来,只不过就算他再怎么找,也没有发现什么半点有用的信息,对于辽国他实在是知之甚少。
“你可以肯定吗?”
在发出这样一个显得有些愚蠢的问题之后,种彦谋不禁闭上了眼睛,还肯定什么?这还需要什么肯定?自己是信不过郭药师吗?
对方能在涿州大战到白热化的阶段突然举起大宋之旗,这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吗?
除了大宋之外,郭药师还有什么去处?
郭药师也是一愣,随即讪讪笑了一声,脸色严肃起来默然点头。
种彦谋深深的看了对方两眼,如果真的如郭药师所言的话,那这场斩首行动很可能成功,毕竟数十万大军抄析津压过去的情况下,辽军只有出来应战这一个选择,不然析津被围困之后,他们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出来一战才能有生路。
这样的话,童贯和他的主力在正面与辽军对峙,让郭药师带路,韩世忠带精锐前去偷袭析津,成功率确实很可观。
“准备一下吧,我会派最精锐的人过来,务必要做到一战拿下!”
种彦谋的声音逐渐远去,郭药师缓缓抬起了脑袋,目送着那道背影,眼睛开始微微眯起,也不知在想什么。
燕云,析津城。
宵禁,依旧在宵禁,不过就算是维持着宵禁的辽军士兵也没什么信心了,相传宋国大军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之后已经再度出发,朝这里杀来了,涿州大战之后撤退到析津的辽军惨状给了城内的人很大的震撼。
不是说宋人素来孱弱,根本没法和金兵相比吗?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不相上下,同样凶猛了呢?十万大军出去的,现在却只回来了七万余人,虽说在耶律大石等人贴出的告示当中说宋军死伤的更多,但仍然制止不了流言蜚语在析津城内流传。
而之前就已出现的关于耶律淳的病重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析津城内,一群人围拢在一张床前,床上人的呼吸声已经微弱到了细若蚊声的地步,而且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拉风箱,不时便要咳出几口浓痰,如此才能继续吸上两口新鲜的空气。
“殿下何时这般情况的?”耶律大石注视了一阵之后,朝身边的李处温问道,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耶律淳却这种模样,可想而知,这会对整个燕云的局势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李处温咽了两口唾沫,低声说着:“自林牙你出征后不久,殿下便这样了,刚开始时还没有这么严重,尚且可以自由行动,不过...”
他有些于心不忍,作为燕云地区的汉族豪门,自幼便接受的是迎合上意的教育,这个上意指的自然是辽国燕云地区的掌权者,而百年来的家族传承,也导致他的家族和辽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辽国亡了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耶律大石抬手让他别再说了,心里沉重许多,童贯不死心的再次发兵而来他是知道的,毕竟辽国在这里经营了百年之久,遍地都是眼线,而且就算是现在,他手里依旧还是有数万大军的,硬要打下去未尝不能一战。
虽说耶律大石的倾向是退出燕云,将这个要命的地方扔给金国,让金国和宋国直接接壤,实施驱虎吞狼之计。
但退出燕云又能去往何处呢?
本来耶律大石想的是去云中,也就是西京大同一带,可前不久就从昌平传来了消息,金国大军已经攻破儒州,奉圣州,兵锋已经直指大同了。
这也让耶律大石放弃燕云退往云中的美梦消失,因为去大同的最优路线就是从儒州进入,而如今那里被金兵占据,金兵不攻打他们已经是好的了,可如果想借道的话,那是想都不要想。
至于翻越数道高山走紫荆关,蔚州进入大同,且不说那里山高路险,沿途人烟稀少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军经过,而且当地也在宋军的威胁范围之内,难以通过。
至此,燕云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一个死地,不战便死的那种。
“...”
大殿之内一片沉寂,除了耶律淳毫无规律的呼吸声之外就再无声音了,局势糜烂至此他们却毫无办法,只能困坐于此,毕竟走又不能走,打的话,能打赢一次还能一直打赢吗?
燕云地区能拉出来的壮丁都在这里了,拢共就这七万余人,打一个少一个,燕云也被蚕食不少,东部的平州被宋人占领,南部的涿州已经连人带城被郭药师这个二五仔给拐跑了。
拿这么一个残破版燕云,如何面对大宋一国的力量?
要知道,对方领兵的可是一介阉竖,阉竖最是狠毒,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誓不罢休,更何况还有西军老将种师道压阵,又冒出一个种彦谋。
耶律大石甚至还接到了来自大名府的眼线,说是有一批宋军押着一队的重要物品前往了前线,看那运送的军队人数,绝对是可以左右战局的东西。
种彦谋平静的听完郭药师的讲述,将那冷静异常的目光投向对方,似乎想从他的眼里看出一些什么。
郭药师不为所动,神色坚定的继续说道:“不是可能,我有旧部在析津城中,早在元夕之时析津城内就到处疯传耶律淳病重,那时城内已经宵禁,而且城内辽军也大肆抓捕造谣传播之人,可到了涿州大战之后,就在再没见有辽军去抓博传播消息者,耶律淳本人也已经将近半年未曾露面了。”
他的一番话铿锵有力,话语之间充满了肯定,仿佛这不是在说一件若有若无的事情,而是在诉说一件已经有了结论的事情。
郭药师顿了一顿,眼中灼热精光与种彦谋的目光对视片刻,开口:“所以,末将推断,耶律淳不是已经重病到不能自理,就是已经归西,只不过是燕云辽人高层为了局势稳定而秘不发丧。”
种彦谋默默听着,在脑海中将后世关于这方面的记忆全部翻了出来,只不过就算他再怎么找,也没有发现什么半点有用的信息,对于辽国他实在是知之甚少。
“你可以肯定吗?”
在发出这样一个显得有些愚蠢的问题之后,种彦谋不禁闭上了眼睛,还肯定什么?这还需要什么肯定?自己是信不过郭药师吗?
对方能在涿州大战到白热化的阶段突然举起大宋之旗,这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吗?
除了大宋之外,郭药师还有什么去处?
郭药师也是一愣,随即讪讪笑了一声,脸色严肃起来默然点头。
种彦谋深深的看了对方两眼,如果真的如郭药师所言的话,那这场斩首行动很可能成功,毕竟数十万大军抄析津压过去的情况下,辽军只有出来应战这一个选择,不然析津被围困之后,他们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出来一战才能有生路。
这样的话,童贯和他的主力在正面与辽军对峙,让郭药师带路,韩世忠带精锐前去偷袭析津,成功率确实很可观。
“准备一下吧,我会派最精锐的人过来,务必要做到一战拿下!”
种彦谋的声音逐渐远去,郭药师缓缓抬起了脑袋,目送着那道背影,眼睛开始微微眯起,也不知在想什么。
燕云,析津城。
宵禁,依旧在宵禁,不过就算是维持着宵禁的辽军士兵也没什么信心了,相传宋国大军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之后已经再度出发,朝这里杀来了,涿州大战之后撤退到析津的辽军惨状给了城内的人很大的震撼。
不是说宋人素来孱弱,根本没法和金兵相比吗?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不相上下,同样凶猛了呢?十万大军出去的,现在却只回来了七万余人,虽说在耶律大石等人贴出的告示当中说宋军死伤的更多,但仍然制止不了流言蜚语在析津城内流传。
而之前就已出现的关于耶律淳的病重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析津城内,一群人围拢在一张床前,床上人的呼吸声已经微弱到了细若蚊声的地步,而且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拉风箱,不时便要咳出几口浓痰,如此才能继续吸上两口新鲜的空气。
“殿下何时这般情况的?”耶律大石注视了一阵之后,朝身边的李处温问道,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耶律淳却这种模样,可想而知,这会对整个燕云的局势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李处温咽了两口唾沫,低声说着:“自林牙你出征后不久,殿下便这样了,刚开始时还没有这么严重,尚且可以自由行动,不过...”
他有些于心不忍,作为燕云地区的汉族豪门,自幼便接受的是迎合上意的教育,这个上意指的自然是辽国燕云地区的掌权者,而百年来的家族传承,也导致他的家族和辽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辽国亡了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耶律大石抬手让他别再说了,心里沉重许多,童贯不死心的再次发兵而来他是知道的,毕竟辽国在这里经营了百年之久,遍地都是眼线,而且就算是现在,他手里依旧还是有数万大军的,硬要打下去未尝不能一战。
虽说耶律大石的倾向是退出燕云,将这个要命的地方扔给金国,让金国和宋国直接接壤,实施驱虎吞狼之计。
但退出燕云又能去往何处呢?
本来耶律大石想的是去云中,也就是西京大同一带,可前不久就从昌平传来了消息,金国大军已经攻破儒州,奉圣州,兵锋已经直指大同了。
这也让耶律大石放弃燕云退往云中的美梦消失,因为去大同的最优路线就是从儒州进入,而如今那里被金兵占据,金兵不攻打他们已经是好的了,可如果想借道的话,那是想都不要想。
至于翻越数道高山走紫荆关,蔚州进入大同,且不说那里山高路险,沿途人烟稀少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军经过,而且当地也在宋军的威胁范围之内,难以通过。
至此,燕云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一个死地,不战便死的那种。
“...”
大殿之内一片沉寂,除了耶律淳毫无规律的呼吸声之外就再无声音了,局势糜烂至此他们却毫无办法,只能困坐于此,毕竟走又不能走,打的话,能打赢一次还能一直打赢吗?
燕云地区能拉出来的壮丁都在这里了,拢共就这七万余人,打一个少一个,燕云也被蚕食不少,东部的平州被宋人占领,南部的涿州已经连人带城被郭药师这个二五仔给拐跑了。
拿这么一个残破版燕云,如何面对大宋一国的力量?
要知道,对方领兵的可是一介阉竖,阉竖最是狠毒,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誓不罢休,更何况还有西军老将种师道压阵,又冒出一个种彦谋。
耶律大石甚至还接到了来自大名府的眼线,说是有一批宋军押着一队的重要物品前往了前线,看那运送的军队人数,绝对是可以左右战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