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爷子捋胡子道:“这倒是极好的,往后种多了,再便宜些,便能所有人都可用了。”
秦宛如歪着头问:“外祖以为,我这门生意跟你的比起来又如何?”
方老爷子服气道:“厉害。”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方大郎打趣道:“要让爹服气可不容易。”
方老爷子道:“这两年你们家的变化委实吓人,自从进了京,一年比一年不得了。”
秦宛如:“那也多靠外祖扶持,等以后我跟珍娘表姐买了大宅子大庄园,接外祖和舅舅们过来玩,什么山珍海味都要试一试。”
方老夫人笑道:“我就等着呢。”
人们七嘴八舌唠了起来,都觉得她小小年纪,却有一番远见。
既然走了这趟京,自然不能让他们白跑,秦宛如提前给每家各备了几床被褥发货到老家长州那边,哄得几个舅母们高兴。
闵县这边委实太忙,一行人回京后由贺亦岚夫妇做东带着到京城周边游玩了数日才返回归家。
方氏夫妻把娘家人送走后,又投入到平康坊那边。
目前主要是西市商铺售卖,平康坊也跟制作差不多了,之所以这般紧赶急赶,主要是趁着入冬把东西做出来供人们御寒。
这段时间的白叠子是最走俏的。
八月底时地里的又一批白叠子采收完成,龙门村这边已经全部秋收完毕。
干枯的棉株被□□堆在一起焚烧,化为灰烬,佃农们开始重复去年的操作陆续翻地,下牲畜粪便,下草木灰蓖麻粉等物,以备来年的播种。
龙门村这边的租地有三百多亩,现在全部秋收完籽棉,秦宛如查了一下账目,不论好坏,采摘了五万四百多斤。
平均下来一亩一百六十斤的产量。
这个数据跟现代的棉花亩产是没法比的,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再加上种子的品种差异和人工经验等等诸多因素。
并且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了,如果遇到旱灾或水涝,产量要直接砍半的。
对于这个产量数据,秦宛如觉得未来还有继续摸索的空间,但不管怎么说,大体上是满意的。
在段珍娘打理作坊运作时,秦宛如同龙门村的村民们接触,问他们明年是否有意愿加入白叠子种植。
有几家看着眼热,他们有自耕地,想尝试却又怕搞砸,毕竟是接受新东西,都比较小心谨慎。
秦宛如给他们提建议,“若你们实在不放心,我比较偏向这样的法子,假如家里头有十亩地,可用三五亩地种白叠子,其他的种庄稼,两不误。”
一老汉问:“今年地里一亩收了多少斤?”
秦宛如回道:“今年风调雨顺,各方面都好,庄稼的长势也不错,龙门村这边的白叠子一亩收了一百六十斤左右。”
老汉细细琢磨。
秦宛如又问:“你们种的稷米,一亩收了多少?”
婆子答道:“今年收成好,也有一石多。”
秦宛如笑道:“那跟白叠子的收成差不多了,一年估计平均下来也就一石到两石之间。”顿了顿,“现在京城里的精稻米一斗十五文,稷米的价得砍,好像才六文的样子,综合下来你们一亩能得……”
老汉答道:“若按一石能得六百文。”
秦宛如:“这还是市价,有时候还有浮动,若商户来收,还会再压一些,我说得对吗?”
第160章 四千多亩地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老汉没有吭声。
秦宛如循循善诱道:“如果老爷子你们明年种白叠子, 一石一百斤,一斤白叠子若是按正常收购价三十文收购,一亩地就是三贯钱, 除了一半种子钱, 你们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 跟庄稼同等条件下, 翻了一翻。”
这话把婆子的心思说得活络了, 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一人调侃道:“老甄家的, 你们可有十三亩地, 若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 十三亩得有十九多贯钱呐!”
那家人不信,“我听你吹牛,当天上掉馅饼不成!”
秦宛如摆手,“若是佃农也比种庄稼好, 一石稷米得交一半的租子,改成种白叠子, 一年下来也能多得一半钱糊口。”
婆子的心思到底通透了, 试探问:“秦小娘子, 这事当真能成?”
秦宛如笑道:“自然能成, 我们会双方签订合伙契约,咱们提供种子给农户, 还会派人下来教你们怎么种。
“待到秋收的时候只要质地跟我们这回种的差不多,就按三十文一斤的价收购籽棉。那时候再抵扣种子钱都无妨,但你们种出来的白叠子不能卖给他人, 除非自用,若私贩就是违约。
“丑话说在前头,伯爵府的背景你们都清楚, 闹成什么样我就不好说了。”
众人议论纷纷,也有人提出疑问:“我看有些差的又是怎么收的?”
秦宛如:“次品自然得减半。”又道,“我们会提供样品给你们瞧,就按样品来收。”
一妇人道:“你们现在散装的白叠子都能卖二百二十文一斤呢,收购才三十文一斤,也委实太低了。”
听到这话,秦宛如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以后白叠子的价格还会越来越低廉,现在贵是因为稀少,种子钱贵。
“明年我们还会用白叠子纺织成布,售价一匹也只比麻布贵些,让更多人用上它,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它以后不会光做被褥和散卖,主要是纺织成布匹,我们的人工成本,商铺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加工成本和商税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少。
“现在我们想带动你们跟着种白叠子,也是考虑让大家跟着捡一阵子便宜,待种的人多了,东西不那么金贵了,它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也不过是这两年的事。”
婆子道:“说来说去,不过是趁热打铁。”
秦宛如点头,“就是这个意思,趁现在整个大燕都没怎么种白叠子,咱们先把甜头占了。今年你们也瞧见了,种白叠子并不难,以后种它的人会越来越多。”
又有人问:“若是有意,什么时候能签契约协议?”
秦宛如:“现在我们正忙,若是有意的,就先自行把庄稼地翻了搁那儿。待我们把地里剩下的白叠子采收得差不多了,会亲自到村里走一趟,由里正做见证人签订契约,这样大家都放心。”
听到有里正做见证,众人都放心了些。
之后接连几天秦宛如都进村子跟村民们讲合作的事情,除了租地的几个村子外,附近其他村子里都会走一趟。
一时间,各村之间的热门话题都是种白叠子的事。
三十文一斤的收购价确实令不少人心动,有人打算拿一半土地种白叠子尝试,也有人打算都种它试一年,还有人则觉得还是种庄稼踏实些。
现在深秋,早晚温差极大,段珍娘给黎县令和县丞等人送了几床,也让他们体验一下白叠子的魅力。
并且各地的里正也得了两床。
黎夫人觉得东西极好,特地差人到商铺又买了几床,还有散装的也要了不少,用来缝制棉衣给孩子们过冬。
黎正摸着那柔软的触感,只觉得整颗心都软和下来,赞道:“这东西好啊。”
黎夫人:“就是目前还挺贵,一斤也要二百二十文呢。”
黎正抱手道:“现在整个大燕都没几人种这东西,从天竺来的稀奇货,去年要四百文一斤,可知足吧。”
黎夫人抬头道:“我听张县丞说明年村民们也会种白叠子,他们一斤三十文收购,这样算下来委实不得了。”
黎正无奈地看向她,“你若是村民,愿意种庄稼还是白叠子?”
黎夫人想也不想就道:“自然是白叠子了,能吃饱饭。”
黎正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啊,可是把庄稼地拿来种这东西,到底是头一回,心里头没底。”
黎夫人不解道:“村民们自愿的,又没有人逼他们,况且人家还要签契约协议呢。”顿了顿又道,“你看现在的白叠子这么贵,若他们违约不收也不怕,卖给其他人还能卖更高的价。”
黎正:“……”
黎夫人:“有时候我就觉得四郎你瞻前顾后,既然把这东西引进来了,自然就要把它做起来,只要你能按时收到粮税商税,管老百姓种什么,现在又不是混乱世道缺粮食。”
黎正:“……”
黎夫人:“我听下头的人说作坊请了不少人,都是妇人居多,能在家门口挣钱,个个都挺高兴的,这不挺好吗?”
这话黎正是认可的,“确实是赞许的。”
黎夫人:“你看大家都高兴,不挺好?”
黎正没有说话。
第二天窦氏从京里过来了一趟,段珍娘在作坊里忙碌。
窦氏去作坊瞧了瞧,没见到秦宛如,问道:“三丫头没在作坊里吗?”
段珍娘:“去地里了,还有两批要采收。”
仓储里堆满了没有去籽的白叠子,架子上也晾晒了不少,弹制房那边牛筋弦的震颤声此起彼伏,忙得热火朝天。
窦氏满意道:“井井有条的,很是不错。”
段珍娘笑着问:“西市那边的货走得如何了?”
窦氏:“这会儿正是抢手的时候,我们发了好几批到外地,数量不大。”又道,“京里一百零八坊,势必要让每个坊都用上白叠子才行。”
段珍娘掩嘴,“散装的还是这么走俏吗?”
窦氏应道:“是挺不错,你这边次品的也做出来送过去,买次品的人也不少,图便宜一些。”
段珍娘:“今年次品的不多,现在手里也只有几百斤了。”
窦氏:“都发过去。”又道,“续种留的那些只能当次品处理,到时候又有许多。”
段珍娘点头。
两人又继续说了许久,窦氏才回苏宅歇了阵子。
晚些时候秦宛如回来,听到她过来了去瞧她。
桌上摆放了几只火晶柿子,秦宛如挑了一只来吸食。
窦氏从屏风后出来,笑眯眯问:“这些日可累着了?”
秦宛如摆手,“不累,就是嗓子冒烟了。”
窦氏:“怎么?”
秦宛如夸张道:“为了明年能忽悠到更多人进来种白叠子,我把闵县的十多个村都跑遍了。”
窦氏:“……”
秦宛如:“我给他们说,一斤白叠子三十文收购,许多人都愿意试一试。”
秦宛如歪着头问:“外祖以为,我这门生意跟你的比起来又如何?”
方老爷子服气道:“厉害。”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方大郎打趣道:“要让爹服气可不容易。”
方老爷子道:“这两年你们家的变化委实吓人,自从进了京,一年比一年不得了。”
秦宛如:“那也多靠外祖扶持,等以后我跟珍娘表姐买了大宅子大庄园,接外祖和舅舅们过来玩,什么山珍海味都要试一试。”
方老夫人笑道:“我就等着呢。”
人们七嘴八舌唠了起来,都觉得她小小年纪,却有一番远见。
既然走了这趟京,自然不能让他们白跑,秦宛如提前给每家各备了几床被褥发货到老家长州那边,哄得几个舅母们高兴。
闵县这边委实太忙,一行人回京后由贺亦岚夫妇做东带着到京城周边游玩了数日才返回归家。
方氏夫妻把娘家人送走后,又投入到平康坊那边。
目前主要是西市商铺售卖,平康坊也跟制作差不多了,之所以这般紧赶急赶,主要是趁着入冬把东西做出来供人们御寒。
这段时间的白叠子是最走俏的。
八月底时地里的又一批白叠子采收完成,龙门村这边已经全部秋收完毕。
干枯的棉株被□□堆在一起焚烧,化为灰烬,佃农们开始重复去年的操作陆续翻地,下牲畜粪便,下草木灰蓖麻粉等物,以备来年的播种。
龙门村这边的租地有三百多亩,现在全部秋收完籽棉,秦宛如查了一下账目,不论好坏,采摘了五万四百多斤。
平均下来一亩一百六十斤的产量。
这个数据跟现代的棉花亩产是没法比的,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再加上种子的品种差异和人工经验等等诸多因素。
并且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了,如果遇到旱灾或水涝,产量要直接砍半的。
对于这个产量数据,秦宛如觉得未来还有继续摸索的空间,但不管怎么说,大体上是满意的。
在段珍娘打理作坊运作时,秦宛如同龙门村的村民们接触,问他们明年是否有意愿加入白叠子种植。
有几家看着眼热,他们有自耕地,想尝试却又怕搞砸,毕竟是接受新东西,都比较小心谨慎。
秦宛如给他们提建议,“若你们实在不放心,我比较偏向这样的法子,假如家里头有十亩地,可用三五亩地种白叠子,其他的种庄稼,两不误。”
一老汉问:“今年地里一亩收了多少斤?”
秦宛如回道:“今年风调雨顺,各方面都好,庄稼的长势也不错,龙门村这边的白叠子一亩收了一百六十斤左右。”
老汉细细琢磨。
秦宛如又问:“你们种的稷米,一亩收了多少?”
婆子答道:“今年收成好,也有一石多。”
秦宛如笑道:“那跟白叠子的收成差不多了,一年估计平均下来也就一石到两石之间。”顿了顿,“现在京城里的精稻米一斗十五文,稷米的价得砍,好像才六文的样子,综合下来你们一亩能得……”
老汉答道:“若按一石能得六百文。”
秦宛如:“这还是市价,有时候还有浮动,若商户来收,还会再压一些,我说得对吗?”
第160章 四千多亩地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老汉没有吭声。
秦宛如循循善诱道:“如果老爷子你们明年种白叠子, 一石一百斤,一斤白叠子若是按正常收购价三十文收购,一亩地就是三贯钱, 除了一半种子钱, 你们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 跟庄稼同等条件下, 翻了一翻。”
这话把婆子的心思说得活络了, 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一人调侃道:“老甄家的, 你们可有十三亩地, 若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 十三亩得有十九多贯钱呐!”
那家人不信,“我听你吹牛,当天上掉馅饼不成!”
秦宛如摆手,“若是佃农也比种庄稼好, 一石稷米得交一半的租子,改成种白叠子, 一年下来也能多得一半钱糊口。”
婆子的心思到底通透了, 试探问:“秦小娘子, 这事当真能成?”
秦宛如笑道:“自然能成, 我们会双方签订合伙契约,咱们提供种子给农户, 还会派人下来教你们怎么种。
“待到秋收的时候只要质地跟我们这回种的差不多,就按三十文一斤的价收购籽棉。那时候再抵扣种子钱都无妨,但你们种出来的白叠子不能卖给他人, 除非自用,若私贩就是违约。
“丑话说在前头,伯爵府的背景你们都清楚, 闹成什么样我就不好说了。”
众人议论纷纷,也有人提出疑问:“我看有些差的又是怎么收的?”
秦宛如:“次品自然得减半。”又道,“我们会提供样品给你们瞧,就按样品来收。”
一妇人道:“你们现在散装的白叠子都能卖二百二十文一斤呢,收购才三十文一斤,也委实太低了。”
听到这话,秦宛如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以后白叠子的价格还会越来越低廉,现在贵是因为稀少,种子钱贵。
“明年我们还会用白叠子纺织成布,售价一匹也只比麻布贵些,让更多人用上它,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它以后不会光做被褥和散卖,主要是纺织成布匹,我们的人工成本,商铺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加工成本和商税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少。
“现在我们想带动你们跟着种白叠子,也是考虑让大家跟着捡一阵子便宜,待种的人多了,东西不那么金贵了,它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也不过是这两年的事。”
婆子道:“说来说去,不过是趁热打铁。”
秦宛如点头,“就是这个意思,趁现在整个大燕都没怎么种白叠子,咱们先把甜头占了。今年你们也瞧见了,种白叠子并不难,以后种它的人会越来越多。”
又有人问:“若是有意,什么时候能签契约协议?”
秦宛如:“现在我们正忙,若是有意的,就先自行把庄稼地翻了搁那儿。待我们把地里剩下的白叠子采收得差不多了,会亲自到村里走一趟,由里正做见证人签订契约,这样大家都放心。”
听到有里正做见证,众人都放心了些。
之后接连几天秦宛如都进村子跟村民们讲合作的事情,除了租地的几个村子外,附近其他村子里都会走一趟。
一时间,各村之间的热门话题都是种白叠子的事。
三十文一斤的收购价确实令不少人心动,有人打算拿一半土地种白叠子尝试,也有人打算都种它试一年,还有人则觉得还是种庄稼踏实些。
现在深秋,早晚温差极大,段珍娘给黎县令和县丞等人送了几床,也让他们体验一下白叠子的魅力。
并且各地的里正也得了两床。
黎夫人觉得东西极好,特地差人到商铺又买了几床,还有散装的也要了不少,用来缝制棉衣给孩子们过冬。
黎正摸着那柔软的触感,只觉得整颗心都软和下来,赞道:“这东西好啊。”
黎夫人:“就是目前还挺贵,一斤也要二百二十文呢。”
黎正抱手道:“现在整个大燕都没几人种这东西,从天竺来的稀奇货,去年要四百文一斤,可知足吧。”
黎夫人抬头道:“我听张县丞说明年村民们也会种白叠子,他们一斤三十文收购,这样算下来委实不得了。”
黎正无奈地看向她,“你若是村民,愿意种庄稼还是白叠子?”
黎夫人想也不想就道:“自然是白叠子了,能吃饱饭。”
黎正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啊,可是把庄稼地拿来种这东西,到底是头一回,心里头没底。”
黎夫人不解道:“村民们自愿的,又没有人逼他们,况且人家还要签契约协议呢。”顿了顿又道,“你看现在的白叠子这么贵,若他们违约不收也不怕,卖给其他人还能卖更高的价。”
黎正:“……”
黎夫人:“有时候我就觉得四郎你瞻前顾后,既然把这东西引进来了,自然就要把它做起来,只要你能按时收到粮税商税,管老百姓种什么,现在又不是混乱世道缺粮食。”
黎正:“……”
黎夫人:“我听下头的人说作坊请了不少人,都是妇人居多,能在家门口挣钱,个个都挺高兴的,这不挺好吗?”
这话黎正是认可的,“确实是赞许的。”
黎夫人:“你看大家都高兴,不挺好?”
黎正没有说话。
第二天窦氏从京里过来了一趟,段珍娘在作坊里忙碌。
窦氏去作坊瞧了瞧,没见到秦宛如,问道:“三丫头没在作坊里吗?”
段珍娘:“去地里了,还有两批要采收。”
仓储里堆满了没有去籽的白叠子,架子上也晾晒了不少,弹制房那边牛筋弦的震颤声此起彼伏,忙得热火朝天。
窦氏满意道:“井井有条的,很是不错。”
段珍娘笑着问:“西市那边的货走得如何了?”
窦氏:“这会儿正是抢手的时候,我们发了好几批到外地,数量不大。”又道,“京里一百零八坊,势必要让每个坊都用上白叠子才行。”
段珍娘掩嘴,“散装的还是这么走俏吗?”
窦氏应道:“是挺不错,你这边次品的也做出来送过去,买次品的人也不少,图便宜一些。”
段珍娘:“今年次品的不多,现在手里也只有几百斤了。”
窦氏:“都发过去。”又道,“续种留的那些只能当次品处理,到时候又有许多。”
段珍娘点头。
两人又继续说了许久,窦氏才回苏宅歇了阵子。
晚些时候秦宛如回来,听到她过来了去瞧她。
桌上摆放了几只火晶柿子,秦宛如挑了一只来吸食。
窦氏从屏风后出来,笑眯眯问:“这些日可累着了?”
秦宛如摆手,“不累,就是嗓子冒烟了。”
窦氏:“怎么?”
秦宛如夸张道:“为了明年能忽悠到更多人进来种白叠子,我把闵县的十多个村都跑遍了。”
窦氏:“……”
秦宛如:“我给他们说,一斤白叠子三十文收购,许多人都愿意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