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她选择了绝食。
三日以来,宋晓芸水米未进,婢女送来的吃食,怎么端来的就怎么回去,她连盘子都没碰过一下。
她在和父亲博弈,赌他会心软,不忍心看着她身子垮掉。
宋老爷也是个沉得住气的,熬了三日才松了口。
第四日,婢女再次推开房间的门,端着吃食进来的时候,宋晓芸正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半梦半醒。
宋晓芸本来就瘦,现在更是清减了许多,整个人像纸扎的,苍白干瘪,婢女去摇醒她的时候,甚至被她肩头的骨头硌到了手。
婢女有些心疼地开口,“小姐,老爷说,他允许你给那人送封书信,看看他对这份感情是不是和你一样坚定,等你知道了他的态度,也就该彻底死心了。”
听了这话,宋晓芸立刻急了起来。
她挣扎着抬起上半身,艰难地张开嘴,唇上干裂的伤口被撕扯开,有些疼,“快拿纸笔给我,我现在就要写信给他,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宋晓芸很担心孟青山。
父亲把她关起来的时候,就说她的坚持是在害孟青山,现在又主动让她问孟青山的态度,一定是他对青年做了什么,或者不是父亲,而是卫家的人。
不知道孟青山会受到怎样的施压和刁难。
婢女:“老爷说,小姐送信可以,得先把饭吃了。”
宋晓芸气急了,破天荒地瞪了婢女一眼,“你是打小就跟在我身边的,难道我的话已经不好使了吗,还不快去拿纸笔来,写完了信,我自然会吃东西。”
笔墨纸砚被呈了上来,宋晓芸伏在桌上,颤颤巍巍地握着毛笔。
她对着一张白纸,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写,但一落笔,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饱蘸浓墨的笔尖悬在纸上,滴下了一团漆黑的墨,在纸上晕开。
犹豫了片刻,宋晓芸终于落了笔。
她只写了一句话。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宋晓芸写完,把笔丢在一边,她随手在房间里找了个木匣子,和折好的信纸一起递给婢女。
“去抓一把红豆,和信一并塞进信封里,送给他。告诉他,我知他辛苦,无论他做什么决定,我都不怪他。”
婢女拿了信便退下了,房间内又只剩宋晓芸一人。
送来的吃食就放在书桌的桌角,怕宋晓芸吃着不适应,这次的饭食很清淡,一碗白粥,几碟小菜。
宋晓芸没碰小菜,只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粥。没喝几口,她手里的碗就摔落在地,她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捂着胸口,吐在了地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晓芸才把胃里的酸水吐干净,她难受地拿着帕子擦嘴,一垂眸,看见地上的裂碗,顿时怔住了。
那只碗正好摔成了两半。
她看着那碎裂的碗许久,露出一个凄凉的笑来。
信是在早上送出去的,到了傍晚,宋晓芸就收到了回信。
婢女呈上来的依然是那只木匣子。宋晓芸接过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不是信纸,而是一截被撕下来的、带着裂口的、血迹斑斑的衣角。
宋晓芸呼吸一紧。
她认识这块布的颜色和花纹,这是孟青山的衣服。
宋晓芸颤抖着将那片衣角拿了出来,平放在桌面上,那块布很大,上面是两行用鲜血写出的字。
“与君相决绝,此生不复见。”
宋晓芸直勾勾地盯着那两行血字,连自己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她好像听见婢女在叫她小姐,又好像那只是她的幻听。
等到她找回了感知,发现自己的脸颊湿了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掉眼泪。
她眨眨眼睛,两颗泪珠便又滚了下来。
宋晓芸连忙抬手,用袖子去擦,她吸了吸鼻子,想让自己不再哭了,可她的眼睛就像两口刚挖的井,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怎么止也止不住。
这块布上,写满了青年流过的血和受过的伤。
她不怪孟青山。
她不怪他。
别人在这布上能见到两行字,但她只看见了两字,那两字由孟青山的心头血写成,密密麻麻占了整块布。
来、世。
宋晓芸哭着哭着,忽然就笑了。
她抬起头,对一脸担心的婢女道:“去回父亲,说我已经想通了,我愿意嫁,别再有人为难他了。”
半月之后,吉日良辰。
在魏国,婚礼又称“昏礼”,故嫁娶这桩喜事通常在黄昏时分举办。
宋卫两家结亲的日子,是宋老爷托了关系找人算出来的。这日果然是个好日子,天色极美,金粉的霞光铺满了天空,一派祥瑞之相。
这场婚礼很是气派,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宋府走到卫府。鞭炮响,锣鼓奏,骏马鸣,很是热闹,惹来了不少人围观,把街道的两边都占满了。
宋晓芸身穿凤冠霞帔,端坐在精致的花轿上,大红盖头遮掩住了她妆容精致的、面无表情的脸,也盖住了她眼底的冷漠。
她实在无法融入这场婚礼,外面的喜庆和热闹与她无关,她只觉得烦躁。
这股烦躁让她越来越透不过气来。
花轿晃晃悠悠,走得很慢,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落地。宋晓芸不想等了,她拿下盖头,掀开花轿小窗上的帘子透气,也不管会不会有人看到她的脸。
--
三日以来,宋晓芸水米未进,婢女送来的吃食,怎么端来的就怎么回去,她连盘子都没碰过一下。
她在和父亲博弈,赌他会心软,不忍心看着她身子垮掉。
宋老爷也是个沉得住气的,熬了三日才松了口。
第四日,婢女再次推开房间的门,端着吃食进来的时候,宋晓芸正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半梦半醒。
宋晓芸本来就瘦,现在更是清减了许多,整个人像纸扎的,苍白干瘪,婢女去摇醒她的时候,甚至被她肩头的骨头硌到了手。
婢女有些心疼地开口,“小姐,老爷说,他允许你给那人送封书信,看看他对这份感情是不是和你一样坚定,等你知道了他的态度,也就该彻底死心了。”
听了这话,宋晓芸立刻急了起来。
她挣扎着抬起上半身,艰难地张开嘴,唇上干裂的伤口被撕扯开,有些疼,“快拿纸笔给我,我现在就要写信给他,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宋晓芸很担心孟青山。
父亲把她关起来的时候,就说她的坚持是在害孟青山,现在又主动让她问孟青山的态度,一定是他对青年做了什么,或者不是父亲,而是卫家的人。
不知道孟青山会受到怎样的施压和刁难。
婢女:“老爷说,小姐送信可以,得先把饭吃了。”
宋晓芸气急了,破天荒地瞪了婢女一眼,“你是打小就跟在我身边的,难道我的话已经不好使了吗,还不快去拿纸笔来,写完了信,我自然会吃东西。”
笔墨纸砚被呈了上来,宋晓芸伏在桌上,颤颤巍巍地握着毛笔。
她对着一张白纸,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写,但一落笔,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饱蘸浓墨的笔尖悬在纸上,滴下了一团漆黑的墨,在纸上晕开。
犹豫了片刻,宋晓芸终于落了笔。
她只写了一句话。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宋晓芸写完,把笔丢在一边,她随手在房间里找了个木匣子,和折好的信纸一起递给婢女。
“去抓一把红豆,和信一并塞进信封里,送给他。告诉他,我知他辛苦,无论他做什么决定,我都不怪他。”
婢女拿了信便退下了,房间内又只剩宋晓芸一人。
送来的吃食就放在书桌的桌角,怕宋晓芸吃着不适应,这次的饭食很清淡,一碗白粥,几碟小菜。
宋晓芸没碰小菜,只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粥。没喝几口,她手里的碗就摔落在地,她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捂着胸口,吐在了地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晓芸才把胃里的酸水吐干净,她难受地拿着帕子擦嘴,一垂眸,看见地上的裂碗,顿时怔住了。
那只碗正好摔成了两半。
她看着那碎裂的碗许久,露出一个凄凉的笑来。
信是在早上送出去的,到了傍晚,宋晓芸就收到了回信。
婢女呈上来的依然是那只木匣子。宋晓芸接过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不是信纸,而是一截被撕下来的、带着裂口的、血迹斑斑的衣角。
宋晓芸呼吸一紧。
她认识这块布的颜色和花纹,这是孟青山的衣服。
宋晓芸颤抖着将那片衣角拿了出来,平放在桌面上,那块布很大,上面是两行用鲜血写出的字。
“与君相决绝,此生不复见。”
宋晓芸直勾勾地盯着那两行血字,连自己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她好像听见婢女在叫她小姐,又好像那只是她的幻听。
等到她找回了感知,发现自己的脸颊湿了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掉眼泪。
她眨眨眼睛,两颗泪珠便又滚了下来。
宋晓芸连忙抬手,用袖子去擦,她吸了吸鼻子,想让自己不再哭了,可她的眼睛就像两口刚挖的井,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怎么止也止不住。
这块布上,写满了青年流过的血和受过的伤。
她不怪孟青山。
她不怪他。
别人在这布上能见到两行字,但她只看见了两字,那两字由孟青山的心头血写成,密密麻麻占了整块布。
来、世。
宋晓芸哭着哭着,忽然就笑了。
她抬起头,对一脸担心的婢女道:“去回父亲,说我已经想通了,我愿意嫁,别再有人为难他了。”
半月之后,吉日良辰。
在魏国,婚礼又称“昏礼”,故嫁娶这桩喜事通常在黄昏时分举办。
宋卫两家结亲的日子,是宋老爷托了关系找人算出来的。这日果然是个好日子,天色极美,金粉的霞光铺满了天空,一派祥瑞之相。
这场婚礼很是气派,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宋府走到卫府。鞭炮响,锣鼓奏,骏马鸣,很是热闹,惹来了不少人围观,把街道的两边都占满了。
宋晓芸身穿凤冠霞帔,端坐在精致的花轿上,大红盖头遮掩住了她妆容精致的、面无表情的脸,也盖住了她眼底的冷漠。
她实在无法融入这场婚礼,外面的喜庆和热闹与她无关,她只觉得烦躁。
这股烦躁让她越来越透不过气来。
花轿晃晃悠悠,走得很慢,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落地。宋晓芸不想等了,她拿下盖头,掀开花轿小窗上的帘子透气,也不管会不会有人看到她的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