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听了一愣,并没有立即答应姬庆文的要求,反问道:“公子怎么想到叫我去监视这两个人?”
关于这点,姬庆文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洪承畴现在虽是大明朝的官员,可今后却会在同满洲皇太极的交手中落败,并投降清朝。这还不算玩,投降满清之后,洪承畴还统领清军在江南的主力,将南明最后的势力消灭,从而帮助满清坐稳了江山。他这样的表现,足够可以同历史上的吴三桂,竞争一下史上第一大汉奸的宝座了。
而李自成就更别说了,要知道,大明朝或许亡于财政、或许亡于党争、或许亡于天灾,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一举攻破京师,逼得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因此可以说,李自成乃是明朝最大的敌人也不为过。
可这些理由,姬庆文是没法同周秀英说的,却问道:“听秀英姑娘的意思,似乎还认识这两个人?”
周秀英脸上一红,道:“也谈不上认识吧……李自成我只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时候姬公子也在,他现在领着无数过不下去的农民兄弟,攻州府、打县城、分粮食,乃是一员好汉,江湖之上都是大大有名的。至于洪承畴么……他虽然同李自成为敌,却是个难得的清官、好官,也是很有名望的。”
确实像周秀英所说的那样,李自成、洪承畴眼下的作为,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视角下的好人。可历史的诡异就诡异在这个地方——那些从一而终、不亏气节的好人,以及坏事做到底的恶人固然不少,可随着环境的改变,将自己也变得面目全非的人更是不少,往往让人唏嘘不已。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姬庆文这些穿越之前,开了上帝视角看到的东西,却是不能同任何一个人说的,只能虚张声势道:“秀英姑娘你就别问了,我说话办事什么时候不靠谱过?李自成、洪承畴这两个家伙肯定有问题,你帮我多关注一下这两个人便是了,总没有坏处的。”
关于这点,周秀英还是承认的。
正是因为姬庆文办事太靠谱,绵延数百年的白莲教从此覆灭、在历代教主之中也算是有所作为的徐鸿儒也殒命江南,弄得周秀英这么个白莲教的圣女也如无根的浮萍,从此漂泊于世。
因此想到这点,周秀英到底还是有些心结难以解开,心中酸楚了一阵,点头道:“好的,我记下了。这两个人,我自然会去看看的。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像传言之中那样的好人……这世道,黑的也会变白、白的也会变黑,有些人、有些事,还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好……”
千里送行,终须一别。
又说了几句关照平安的话,周秀英终于还是狠了很心,同姬庆文告别之后,一闪身便消失在繁忙的运河码头之上。
对于这样一个面貌瑰丽、身手不凡、见多识广,且又自立自强的奇女子的离开,姬庆文还是颇有几分伤感的。可他却不知道,这一别,不过期年之后,他们便又再次会面了,可会面的境遇却又同今日大大不同,让那时候的姬庆文心中禁不住翻涌起悔恨之意来。
不过现在的姬庆文却想不到那么长远,怅然若失地感慨一番之后,也只能登上漕船往江南而去。
从京师去往江南,照例要经过山东。
山东巡抚孙元化是姬庆文的老朋友了,每次碰面总要招待一番,此次也不例外。
只是姬庆文这次身边还藏着一个扎眼的袁崇焕,而袁崇焕同孙元化也是老熟人,当年还曾在锦州城上并肩作战,用火炮重伤了努尔哈赤,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因此姬庆文只是草草应付了几句,便要告辞离开。
却不料孙元化神秘兮兮地拿出几支火枪,要姬庆文点评。
姬庆文穿越到了明末,不仅努力赚钱,顺带着还领兵作战,已经能算是半个古代热兵器的行家了——他取过孙元化手里的火枪,略一打量,便知道这是孙元化在山东兵工厂里制造出来的。然而就是这几支火枪,其制造材料、制造工艺,显然是大有进步,质量比起半个来月前自己就在此处看到的可谓是日新月异了。
这让姬庆文更加感慨:都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勤劳的民族,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自己之前刚给孙元化看了几支欧洲制造的最新式的燧发枪,孙元化竟已研究制造得八九不离十了,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明末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没有满洲鞑子捡漏取得天下,那中国的科学技术(至少是军工技术),是绝对不会像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那样落后于西方那么多的。
姬庆文刚想夸赞几句,却见孙元化身后站了个满脸谄笑的孔有德,顿时想起这厮在历史上又是个不逊于吴三桂、洪承畴的大汉奸,而此人的作为比起吴、洪二人更加可鄙可恶,一下走又高兴不起来了。
于是姬庆文拉过孙元化,叮嘱他一定要小心孔有德和他几个铁杆兄弟,千万不能让他们有作乱的机会。
孙元化履历十分吩咐,现在所做的山东巡抚也不是什么微末小官,因此听了姬庆文这几句话并不十分放在心上,终于在后来因此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对此,姬庆文倒也没有过多地纠结,因为现在这个明末时代,同原先那个惨烈悲壮的明末已有了巨大的差别——该死的袁崇焕没有死、破败不堪的关宁防线也已慢慢建立起来、原本应该民变纷起的山陕也还算太平——更重要的是,姬庆文这个穿越者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干预和阻止今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带着这样的心情,姬庆文便同孙元化告了别,再次登上漕船,继续往江南而去。
一路之上,姬庆文见山东、苏北一些地方的青壮年还堪重用,便按照戚继光募兵的老办法,精心招募了几百壮士,将“明武军”的员额扩充到整整两千人马。
经过京师这场纷争,姬庆文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什么钱财,都是白日做梦,只有将军权牢牢捏在手里,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就好像袁崇焕,当年贵为蓟辽督师,手下掌握数十万辽东精兵的时候,根本没人敢动他,就连矫诏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样的大事,上到崇祯皇帝、下到都察院御史都只能装聋作哑,不敢多说一个字、多讲半句话。
可一旦他被剥夺了兵权,四大罪、十大罪便纷纭而来,其中随便摘出一条,都够袁崇焕死上一回的了,要不是姬庆文从中撮合,袁崇焕早就已经如正经历史上发展的那样,被凌迟处死、碎尸万段了。
然而姬庆文手下的明武军军饷十分丰厚,只要当上了兵,就可以衣食无忧,并且跟着姬庆文出兵作战,一向都是有胜无败,自身损失极小,可谓是一项一本万利、风险不大的好生意。
这就让姬庆文带到京师的那七十二个矿工红了眼,专门推举了面子大的孙奎发给姬庆文提要求,也想要加入明武军。
这些矿工是根正苗红的戚家军子弟,而且各个身强体健、老实肯干,即便按照戚继光严格的军法,也是应当将他们收入军中的。然而死了的陈文昭临死之前,就曾嘱咐过姬庆文,对于这些矿工,一定要将他们平平安安荣养下去,不能让他们轻易伤了性命。
有了这样的嘱咐,姬庆文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加入明武军的,可在京师里,这些矿工挖洞的本事姬庆文也是亲眼见到的,这样的本事,正好可以用在战场上快速挖掘战壕、构建工事,正好可以让明武军优势的火枪、火炮的火力发挥出最大作用。
所以姬庆文略同李岩商量了一下,便答应那些矿工:他们虽不能加入明武军,却也可以从此不在矿山做工,跟着姬庆文效力,一切军饷福利,均与明武军将士相同。
那些矿工听了这样的消息,自然是欣喜若狂,跪在姬庆文面前说了无数感恩的话……
就这样,姬庆文一行乘坐一艘大漕船,顺顺利利沿着大运河南下,直到在苏州城南相门外的码头停下,终于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姬庆文这次回到苏州,事先没有通知旁人,原想瞧瞧卸货下船,静静回家休息的。
然而姬庆文在苏州这边名气极大,随行的老矿工、新军士人数又有五百来人,这样的场面,真是想低调都不行。
只见他的大漕船刚刚靠岸,船上的人员、马匹、物品尚未搬运上岸,便有几个在苏州织造衙门织坊下做事的织工发现了姬庆文这位恩主的行踪,一边亲自来迎接,一边派人去通知葛胜、宋应星等人。
葛胜、宋应星听到消息,自然第一个去通知的姬庆文的大老婆柳如是,而柳如是已是几个月没见到夫君的面,正是“小别胜新婚”的时候,一听夫君回来了,扔下手里的活,带上只有小妾名分的杏儿,便来码头迎接姬庆文。
姬庆文这一行忙着处理封福禄侯、救袁崇焕的事,除了陪吴三桂看了看陈圆圆、同周秀英一起待了几天之外,竟是丝毫不近女色。
因此姬庆文看见飘然若仙、容貌秀美的柳如是过来,早已是心花怒放,快步迎了上去,张开双手,就给了柳如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柳如是虽也不是那种拘泥于封建礼法的迂腐之人,可在明末时候,这样当众亲热还是让人有些难为情,羞得柳如是一张白净无瑕的脸顿时红得好似一个红透了的苹果,口中嗫喏道:“夫君别这样,当着人呢……”
关于这点,姬庆文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洪承畴现在虽是大明朝的官员,可今后却会在同满洲皇太极的交手中落败,并投降清朝。这还不算玩,投降满清之后,洪承畴还统领清军在江南的主力,将南明最后的势力消灭,从而帮助满清坐稳了江山。他这样的表现,足够可以同历史上的吴三桂,竞争一下史上第一大汉奸的宝座了。
而李自成就更别说了,要知道,大明朝或许亡于财政、或许亡于党争、或许亡于天灾,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一举攻破京师,逼得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因此可以说,李自成乃是明朝最大的敌人也不为过。
可这些理由,姬庆文是没法同周秀英说的,却问道:“听秀英姑娘的意思,似乎还认识这两个人?”
周秀英脸上一红,道:“也谈不上认识吧……李自成我只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时候姬公子也在,他现在领着无数过不下去的农民兄弟,攻州府、打县城、分粮食,乃是一员好汉,江湖之上都是大大有名的。至于洪承畴么……他虽然同李自成为敌,却是个难得的清官、好官,也是很有名望的。”
确实像周秀英所说的那样,李自成、洪承畴眼下的作为,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视角下的好人。可历史的诡异就诡异在这个地方——那些从一而终、不亏气节的好人,以及坏事做到底的恶人固然不少,可随着环境的改变,将自己也变得面目全非的人更是不少,往往让人唏嘘不已。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姬庆文这些穿越之前,开了上帝视角看到的东西,却是不能同任何一个人说的,只能虚张声势道:“秀英姑娘你就别问了,我说话办事什么时候不靠谱过?李自成、洪承畴这两个家伙肯定有问题,你帮我多关注一下这两个人便是了,总没有坏处的。”
关于这点,周秀英还是承认的。
正是因为姬庆文办事太靠谱,绵延数百年的白莲教从此覆灭、在历代教主之中也算是有所作为的徐鸿儒也殒命江南,弄得周秀英这么个白莲教的圣女也如无根的浮萍,从此漂泊于世。
因此想到这点,周秀英到底还是有些心结难以解开,心中酸楚了一阵,点头道:“好的,我记下了。这两个人,我自然会去看看的。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像传言之中那样的好人……这世道,黑的也会变白、白的也会变黑,有些人、有些事,还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好……”
千里送行,终须一别。
又说了几句关照平安的话,周秀英终于还是狠了很心,同姬庆文告别之后,一闪身便消失在繁忙的运河码头之上。
对于这样一个面貌瑰丽、身手不凡、见多识广,且又自立自强的奇女子的离开,姬庆文还是颇有几分伤感的。可他却不知道,这一别,不过期年之后,他们便又再次会面了,可会面的境遇却又同今日大大不同,让那时候的姬庆文心中禁不住翻涌起悔恨之意来。
不过现在的姬庆文却想不到那么长远,怅然若失地感慨一番之后,也只能登上漕船往江南而去。
从京师去往江南,照例要经过山东。
山东巡抚孙元化是姬庆文的老朋友了,每次碰面总要招待一番,此次也不例外。
只是姬庆文这次身边还藏着一个扎眼的袁崇焕,而袁崇焕同孙元化也是老熟人,当年还曾在锦州城上并肩作战,用火炮重伤了努尔哈赤,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因此姬庆文只是草草应付了几句,便要告辞离开。
却不料孙元化神秘兮兮地拿出几支火枪,要姬庆文点评。
姬庆文穿越到了明末,不仅努力赚钱,顺带着还领兵作战,已经能算是半个古代热兵器的行家了——他取过孙元化手里的火枪,略一打量,便知道这是孙元化在山东兵工厂里制造出来的。然而就是这几支火枪,其制造材料、制造工艺,显然是大有进步,质量比起半个来月前自己就在此处看到的可谓是日新月异了。
这让姬庆文更加感慨:都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勤劳的民族,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自己之前刚给孙元化看了几支欧洲制造的最新式的燧发枪,孙元化竟已研究制造得八九不离十了,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明末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没有满洲鞑子捡漏取得天下,那中国的科学技术(至少是军工技术),是绝对不会像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那样落后于西方那么多的。
姬庆文刚想夸赞几句,却见孙元化身后站了个满脸谄笑的孔有德,顿时想起这厮在历史上又是个不逊于吴三桂、洪承畴的大汉奸,而此人的作为比起吴、洪二人更加可鄙可恶,一下走又高兴不起来了。
于是姬庆文拉过孙元化,叮嘱他一定要小心孔有德和他几个铁杆兄弟,千万不能让他们有作乱的机会。
孙元化履历十分吩咐,现在所做的山东巡抚也不是什么微末小官,因此听了姬庆文这几句话并不十分放在心上,终于在后来因此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对此,姬庆文倒也没有过多地纠结,因为现在这个明末时代,同原先那个惨烈悲壮的明末已有了巨大的差别——该死的袁崇焕没有死、破败不堪的关宁防线也已慢慢建立起来、原本应该民变纷起的山陕也还算太平——更重要的是,姬庆文这个穿越者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干预和阻止今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带着这样的心情,姬庆文便同孙元化告了别,再次登上漕船,继续往江南而去。
一路之上,姬庆文见山东、苏北一些地方的青壮年还堪重用,便按照戚继光募兵的老办法,精心招募了几百壮士,将“明武军”的员额扩充到整整两千人马。
经过京师这场纷争,姬庆文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什么钱财,都是白日做梦,只有将军权牢牢捏在手里,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就好像袁崇焕,当年贵为蓟辽督师,手下掌握数十万辽东精兵的时候,根本没人敢动他,就连矫诏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样的大事,上到崇祯皇帝、下到都察院御史都只能装聋作哑,不敢多说一个字、多讲半句话。
可一旦他被剥夺了兵权,四大罪、十大罪便纷纭而来,其中随便摘出一条,都够袁崇焕死上一回的了,要不是姬庆文从中撮合,袁崇焕早就已经如正经历史上发展的那样,被凌迟处死、碎尸万段了。
然而姬庆文手下的明武军军饷十分丰厚,只要当上了兵,就可以衣食无忧,并且跟着姬庆文出兵作战,一向都是有胜无败,自身损失极小,可谓是一项一本万利、风险不大的好生意。
这就让姬庆文带到京师的那七十二个矿工红了眼,专门推举了面子大的孙奎发给姬庆文提要求,也想要加入明武军。
这些矿工是根正苗红的戚家军子弟,而且各个身强体健、老实肯干,即便按照戚继光严格的军法,也是应当将他们收入军中的。然而死了的陈文昭临死之前,就曾嘱咐过姬庆文,对于这些矿工,一定要将他们平平安安荣养下去,不能让他们轻易伤了性命。
有了这样的嘱咐,姬庆文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加入明武军的,可在京师里,这些矿工挖洞的本事姬庆文也是亲眼见到的,这样的本事,正好可以用在战场上快速挖掘战壕、构建工事,正好可以让明武军优势的火枪、火炮的火力发挥出最大作用。
所以姬庆文略同李岩商量了一下,便答应那些矿工:他们虽不能加入明武军,却也可以从此不在矿山做工,跟着姬庆文效力,一切军饷福利,均与明武军将士相同。
那些矿工听了这样的消息,自然是欣喜若狂,跪在姬庆文面前说了无数感恩的话……
就这样,姬庆文一行乘坐一艘大漕船,顺顺利利沿着大运河南下,直到在苏州城南相门外的码头停下,终于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姬庆文这次回到苏州,事先没有通知旁人,原想瞧瞧卸货下船,静静回家休息的。
然而姬庆文在苏州这边名气极大,随行的老矿工、新军士人数又有五百来人,这样的场面,真是想低调都不行。
只见他的大漕船刚刚靠岸,船上的人员、马匹、物品尚未搬运上岸,便有几个在苏州织造衙门织坊下做事的织工发现了姬庆文这位恩主的行踪,一边亲自来迎接,一边派人去通知葛胜、宋应星等人。
葛胜、宋应星听到消息,自然第一个去通知的姬庆文的大老婆柳如是,而柳如是已是几个月没见到夫君的面,正是“小别胜新婚”的时候,一听夫君回来了,扔下手里的活,带上只有小妾名分的杏儿,便来码头迎接姬庆文。
姬庆文这一行忙着处理封福禄侯、救袁崇焕的事,除了陪吴三桂看了看陈圆圆、同周秀英一起待了几天之外,竟是丝毫不近女色。
因此姬庆文看见飘然若仙、容貌秀美的柳如是过来,早已是心花怒放,快步迎了上去,张开双手,就给了柳如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柳如是虽也不是那种拘泥于封建礼法的迂腐之人,可在明末时候,这样当众亲热还是让人有些难为情,羞得柳如是一张白净无瑕的脸顿时红得好似一个红透了的苹果,口中嗫喏道:“夫君别这样,当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