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来,在冯宣率雍州行营军收复阴山南侧的河套平原,温博率河东(晋州)行营军收复燕山西北麓的云朔蔚等州,以及李秀率河朔行营军收复燕山东麓南北及辽东等地之后,在北线的常规军事行动,差不多就要结束了。
这些区域,农耕基础都好,千百年来胡汉杂居,不仅大量的汉民在这些地方栖息繁衍,诸夷也较好的融入中原文明之中,以汉民自居,只是前朝末年之后才从中原割据出去。
对这些地区出兵收复之后,镇抚两策并用,想要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多花些心思,就能使之完完全全的融入大梁疆域之中。
不过,除开这些区域,北面的漠北,西面的河西、安息、吐蕃等地,都是辽阔的大漠、绿洲、草原或者严寒的高原,地域极其辽阔,同时蒙兀残部及附属部族、诸羌、土蕃等势力,又主要逐水草游牧而生、居无定所,可进可退,进退自如,后续如何对漠北、河西、安息、吐蕃等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将大梁帝国的疆域扩展这些地区去,重新恢复前朝全盛之时的疆域,则是令众人头痛之极的难题。
当然,首先还是要解决漠北及蒙兀残族势力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难题,目前还是尽可能的将希望寄托在北逃士族身上。
不对北逃士族进行争取、招抚,直接派大军深入大漠进行征讨清剿,即便能克服种各困难,取得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但最好的结果,大概也就是迫使北逃士族与蒙兀残族一起逃离漠北,往西、往北更辽阔的苦寒之地迁徙。
而就算将蒙兀残族及北逃士族都从漠北驱逐出去,但漠北草原上的诸多部族就像春季荒原上的杂草,割了又生,且来去如风、桀骜不驯,后续又要如何在这些苦寒之地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使之真正成为大梁的疆域?
虽说很难,但参谋府过去这些年还是不断的派斥候暗探潜入漠北搜集情报,孔熙荣他们前一段时间在晋南对王景荣以及其他俘将的讯问,也进一步细化了对漠北的情报。
前朝末年,为躲避大梁高祖皇帝的打击、迫害,萧衣卿率关陕、河洛士族狼狈北逃投附蒙兀人,最初就助蒙兀人在漠北建立师、营等汉州,发展农耕冶炼铸造等业,使得原本就骁勇善战的蒙兀骑兵,获得稳定的粮秣、兵甲、军械等补给后,战斗力获得极为迅猛的提升,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先从晋军手里夺得燕云等州,继而征服辽东诸部,疆域一度广及万里。
南侵后,乌素大石、萧衣卿推动蒙兀族人南迁——由于这二三十年间节候进入寒纪,漠北越发寒冷,每年都要冻死无数人畜,蒙兀人也迫切渴望南迁,第一批南迁的蒙兀人,以南院所辖的十三翼部族为主,北逃士族则主要还留在漠北。
虽然最初逃往漠北依附于蒙兀人的北逃士族子弟及家眷,在逃亡过程中经历惨烈的伤亡,最终活下来的人数不足万人,但三十多年过去,通过从燕云、辽东招募人手以及在乌素大石的推动下,与漠北诸部族通婚,人口已经繁衍发展到四万余众。
相比较蒙兀北部直辖部族五十余万部族人丁,北逃士族男女老少加起来才四万余众,看上去还有些渺小。
不过,这四万余人筑城而居,依旧着汉人衣冠,没有胡化,又由于萧衣卿的功劳,组织力以及内部凝聚力都极强。
他们要是能接受招抚、归附大梁,就能像两颗钉子一般,牢牢的扎在漠北最为核心的师营两州,而且还将继续在漠北繁衍子孙后代,从而将漠北彻底变成汉人衣寇之地。
有北逃士族相助,再派大军北征,粮食等大宗物资补给就将变得相对简单得多,甚至仅需要派遣两三万精骑及一定规模的炮兵部队北进,就能较为轻易解决漠北的隐患。
不能招抚北逃士族,没有北逃士族相助,想要解决漠北问题,则要困难许多,甚至可能三五年内,都难以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只要漠北不成问题,彻底并入大梁的疆域,则能为接下来将西域纳入大梁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云观大殿之中,韩谦与王珺、赵庭儿席地而坐,也请王景荣、吕轻侠、周元、姚惜水坐在前面的长案后说话;云朴子、李知诰、韩道铭、田城等人分坐两侧。
韩谦毫不遮掩的将他的意图徐徐道出:
“前朝全盛之时,南至罗伏州,北至玄阙州、西及安息、东临辽东,疆域逾五千万平方里,然而到中叶,漠北、西域相继陷落强藩之手,中原也是藩镇割据地方,早就不复盛唐之气势,之后经济民生一再凋零,终致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流民暴起、席卷天下——即便高祖皇帝没有趁势崛起,前朝覆灭也已经是覆水难收。虽说旧恨难断,但诸位即便不顾山河破碎,却真就忍心看师营二州四万余前朝遗族,沦为域外的孤魂野鬼?除了知诰外,姚惜水你也是李氏子弟、前朝贵胄、鲁王府遗族,难不成都不想有朝一日能向天下人正姓名、示名份?”
能否招抚北逃士族,王景荣自然是相当关键的一个角色,但除了王景荣、李知诰之外,姚惜水除了身为鲁王之女,同时她的母亲也是出身北逃士族的三姓之一。
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要给北逃士族一个接受招抚的台阶可下,同时还要籍此消除北逃士族的戒心与防备。
韩谦原本想着孔熙荣他们能在晋南生擒萧衣卿、萧思庆叔侄二人,从这叔侄二人身上做些文章,却没想到萧思庆战死后,萧衣卿亦为乌素大石殉死。
那他只能将招抚北逃士族的希望,寄托在姚惜水与王景荣两人的身上。
王景荣有些迫不及待的便要上前跪伏称臣,以示效命,却见李知诰、吕轻侠、周元等人将目光都看向姚惜水,也是微微一怔,才省得这一刻姚惜水或许比他更不容替代。
即便萧衣卿、萧思庆叔侄已死,但被俘的蒙军将吏之中,除了他之外,洛阳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但相比较而言,姚惜水有李知诰替她求情,分量却是要比他更重。
姚惜水痴痴的坐在案后,内心百味陈杂,过了良久,恍然惊觉大殿之内因她而彻底沉寂下来,提起陋布裙幅,移步到大殿之中,跪伏下来,第一次在韩谦面前低下她的头颅,说道:“谢君上予惜水戴罪立功之机……”
“秘司从晚红楼弟子里挑选了一些人手,王辙会安排你们先去延州见冯宣,之后再潜往漠北,我与知诰在洛阳等候你们的捷讯。”韩谦说道。
河东行营军、河朔行营军后续还要收复晋北及河朔、辽东等地,作战任务看上去不再艰巨,但却繁多。
针对蒙兀北院在漠北的残留势力,前期的军事打击行动,主要交由雍州(关中)行营军负责;姚惜水、王景荣他们也将向冯宣直接汇报,所以叫他们先去渭北延州见冯宣。
天下大势已定,韩谦却也不怕姚惜水、王景荣潜往漠北,会虎归山林,不听使唤。
除了一些晚红楼经过规训的年轻弟子外,韩谦还额外同意王景荣可以从这次受俘的灌江楼弟子以及北逃士族将吏里挑选一些合用的人手,说服后一起北上。
韩谦并不担心这些人会反噬一口。
即便这些人不能用,也无非是将解决漠北的问题往后拖延,却并不会影响到他统一中原的大局与进程。
“惜水定不会再叫君上失望。”姚惜水伏身说道,这一刻她都难以相信自己会说出这样话来。
“你起身坐回去说话吧,”韩谦想到这些年来姚惜水种种劣迹,也不愿意数落她什么,反而劝慰她道,“纠缠于前仇旧恨,没有太大的意义。北逃士族,投附逆虏,助纣为虐,看似为报国仇家恨,但燕云、河朔、三晋、河淮、关中等地,哪一块土地不是大唐的故土在遭受到蹂躏、践踏?又有哪一个流离失所及死于战乱、饥馑的子民,不是大唐的遗族、遗民?即便国号更变,但大梁之疆域,就不是大唐之故土了?大梁之子民,就不是大唐的遗族、遗民了?你我之衣冠,就不是汉人之衣冠了?当然,旧事皆揭过,我也会在你们北上之前,颁下秘诏,赦免北逃士族附逆之罪,而漠北草原之上,有部族愿为大梁子民者,你们也应尽一切可能争取……”
而韩谦到流云观来,着曹哲、司马德二人陪驾,谈论这些原本可以说是绝密的事情,也不避着他们。
特别是曹哲,韩谦还是希望他看到洛阳解决前朝一系列遗留问题所采取的宽柔政策,希望他能籍此更有力的去说服王邕、景琼文及其父曹干,争取能和平解决川蜀的问题。
韩谦此时也不吝啬直接给出承诺:
“待惜水与王公传回捷讯,前朝遗族重归中原,知诰将代表前朝遗族受封唐国公,永袭其爵;我已着周惮在洛阳城择上佳良地修建蜀国公府,以待王邕兄来洛阳与我再叙故旧。”
曹哲此时只能说将这些话带回成都府,他不能,也没有资格给出什么承诺……
这些区域,农耕基础都好,千百年来胡汉杂居,不仅大量的汉民在这些地方栖息繁衍,诸夷也较好的融入中原文明之中,以汉民自居,只是前朝末年之后才从中原割据出去。
对这些地区出兵收复之后,镇抚两策并用,想要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多花些心思,就能使之完完全全的融入大梁疆域之中。
不过,除开这些区域,北面的漠北,西面的河西、安息、吐蕃等地,都是辽阔的大漠、绿洲、草原或者严寒的高原,地域极其辽阔,同时蒙兀残部及附属部族、诸羌、土蕃等势力,又主要逐水草游牧而生、居无定所,可进可退,进退自如,后续如何对漠北、河西、安息、吐蕃等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将大梁帝国的疆域扩展这些地区去,重新恢复前朝全盛之时的疆域,则是令众人头痛之极的难题。
当然,首先还是要解决漠北及蒙兀残族势力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难题,目前还是尽可能的将希望寄托在北逃士族身上。
不对北逃士族进行争取、招抚,直接派大军深入大漠进行征讨清剿,即便能克服种各困难,取得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但最好的结果,大概也就是迫使北逃士族与蒙兀残族一起逃离漠北,往西、往北更辽阔的苦寒之地迁徙。
而就算将蒙兀残族及北逃士族都从漠北驱逐出去,但漠北草原上的诸多部族就像春季荒原上的杂草,割了又生,且来去如风、桀骜不驯,后续又要如何在这些苦寒之地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使之真正成为大梁的疆域?
虽说很难,但参谋府过去这些年还是不断的派斥候暗探潜入漠北搜集情报,孔熙荣他们前一段时间在晋南对王景荣以及其他俘将的讯问,也进一步细化了对漠北的情报。
前朝末年,为躲避大梁高祖皇帝的打击、迫害,萧衣卿率关陕、河洛士族狼狈北逃投附蒙兀人,最初就助蒙兀人在漠北建立师、营等汉州,发展农耕冶炼铸造等业,使得原本就骁勇善战的蒙兀骑兵,获得稳定的粮秣、兵甲、军械等补给后,战斗力获得极为迅猛的提升,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先从晋军手里夺得燕云等州,继而征服辽东诸部,疆域一度广及万里。
南侵后,乌素大石、萧衣卿推动蒙兀族人南迁——由于这二三十年间节候进入寒纪,漠北越发寒冷,每年都要冻死无数人畜,蒙兀人也迫切渴望南迁,第一批南迁的蒙兀人,以南院所辖的十三翼部族为主,北逃士族则主要还留在漠北。
虽然最初逃往漠北依附于蒙兀人的北逃士族子弟及家眷,在逃亡过程中经历惨烈的伤亡,最终活下来的人数不足万人,但三十多年过去,通过从燕云、辽东招募人手以及在乌素大石的推动下,与漠北诸部族通婚,人口已经繁衍发展到四万余众。
相比较蒙兀北部直辖部族五十余万部族人丁,北逃士族男女老少加起来才四万余众,看上去还有些渺小。
不过,这四万余人筑城而居,依旧着汉人衣冠,没有胡化,又由于萧衣卿的功劳,组织力以及内部凝聚力都极强。
他们要是能接受招抚、归附大梁,就能像两颗钉子一般,牢牢的扎在漠北最为核心的师营两州,而且还将继续在漠北繁衍子孙后代,从而将漠北彻底变成汉人衣寇之地。
有北逃士族相助,再派大军北征,粮食等大宗物资补给就将变得相对简单得多,甚至仅需要派遣两三万精骑及一定规模的炮兵部队北进,就能较为轻易解决漠北的隐患。
不能招抚北逃士族,没有北逃士族相助,想要解决漠北问题,则要困难许多,甚至可能三五年内,都难以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只要漠北不成问题,彻底并入大梁的疆域,则能为接下来将西域纳入大梁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云观大殿之中,韩谦与王珺、赵庭儿席地而坐,也请王景荣、吕轻侠、周元、姚惜水坐在前面的长案后说话;云朴子、李知诰、韩道铭、田城等人分坐两侧。
韩谦毫不遮掩的将他的意图徐徐道出:
“前朝全盛之时,南至罗伏州,北至玄阙州、西及安息、东临辽东,疆域逾五千万平方里,然而到中叶,漠北、西域相继陷落强藩之手,中原也是藩镇割据地方,早就不复盛唐之气势,之后经济民生一再凋零,终致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流民暴起、席卷天下——即便高祖皇帝没有趁势崛起,前朝覆灭也已经是覆水难收。虽说旧恨难断,但诸位即便不顾山河破碎,却真就忍心看师营二州四万余前朝遗族,沦为域外的孤魂野鬼?除了知诰外,姚惜水你也是李氏子弟、前朝贵胄、鲁王府遗族,难不成都不想有朝一日能向天下人正姓名、示名份?”
能否招抚北逃士族,王景荣自然是相当关键的一个角色,但除了王景荣、李知诰之外,姚惜水除了身为鲁王之女,同时她的母亲也是出身北逃士族的三姓之一。
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要给北逃士族一个接受招抚的台阶可下,同时还要籍此消除北逃士族的戒心与防备。
韩谦原本想着孔熙荣他们能在晋南生擒萧衣卿、萧思庆叔侄二人,从这叔侄二人身上做些文章,却没想到萧思庆战死后,萧衣卿亦为乌素大石殉死。
那他只能将招抚北逃士族的希望,寄托在姚惜水与王景荣两人的身上。
王景荣有些迫不及待的便要上前跪伏称臣,以示效命,却见李知诰、吕轻侠、周元等人将目光都看向姚惜水,也是微微一怔,才省得这一刻姚惜水或许比他更不容替代。
即便萧衣卿、萧思庆叔侄已死,但被俘的蒙军将吏之中,除了他之外,洛阳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但相比较而言,姚惜水有李知诰替她求情,分量却是要比他更重。
姚惜水痴痴的坐在案后,内心百味陈杂,过了良久,恍然惊觉大殿之内因她而彻底沉寂下来,提起陋布裙幅,移步到大殿之中,跪伏下来,第一次在韩谦面前低下她的头颅,说道:“谢君上予惜水戴罪立功之机……”
“秘司从晚红楼弟子里挑选了一些人手,王辙会安排你们先去延州见冯宣,之后再潜往漠北,我与知诰在洛阳等候你们的捷讯。”韩谦说道。
河东行营军、河朔行营军后续还要收复晋北及河朔、辽东等地,作战任务看上去不再艰巨,但却繁多。
针对蒙兀北院在漠北的残留势力,前期的军事打击行动,主要交由雍州(关中)行营军负责;姚惜水、王景荣他们也将向冯宣直接汇报,所以叫他们先去渭北延州见冯宣。
天下大势已定,韩谦却也不怕姚惜水、王景荣潜往漠北,会虎归山林,不听使唤。
除了一些晚红楼经过规训的年轻弟子外,韩谦还额外同意王景荣可以从这次受俘的灌江楼弟子以及北逃士族将吏里挑选一些合用的人手,说服后一起北上。
韩谦并不担心这些人会反噬一口。
即便这些人不能用,也无非是将解决漠北的问题往后拖延,却并不会影响到他统一中原的大局与进程。
“惜水定不会再叫君上失望。”姚惜水伏身说道,这一刻她都难以相信自己会说出这样话来。
“你起身坐回去说话吧,”韩谦想到这些年来姚惜水种种劣迹,也不愿意数落她什么,反而劝慰她道,“纠缠于前仇旧恨,没有太大的意义。北逃士族,投附逆虏,助纣为虐,看似为报国仇家恨,但燕云、河朔、三晋、河淮、关中等地,哪一块土地不是大唐的故土在遭受到蹂躏、践踏?又有哪一个流离失所及死于战乱、饥馑的子民,不是大唐的遗族、遗民?即便国号更变,但大梁之疆域,就不是大唐之故土了?大梁之子民,就不是大唐的遗族、遗民了?你我之衣冠,就不是汉人之衣冠了?当然,旧事皆揭过,我也会在你们北上之前,颁下秘诏,赦免北逃士族附逆之罪,而漠北草原之上,有部族愿为大梁子民者,你们也应尽一切可能争取……”
而韩谦到流云观来,着曹哲、司马德二人陪驾,谈论这些原本可以说是绝密的事情,也不避着他们。
特别是曹哲,韩谦还是希望他看到洛阳解决前朝一系列遗留问题所采取的宽柔政策,希望他能籍此更有力的去说服王邕、景琼文及其父曹干,争取能和平解决川蜀的问题。
韩谦此时也不吝啬直接给出承诺:
“待惜水与王公传回捷讯,前朝遗族重归中原,知诰将代表前朝遗族受封唐国公,永袭其爵;我已着周惮在洛阳城择上佳良地修建蜀国公府,以待王邕兄来洛阳与我再叙故旧。”
曹哲此时只能说将这些话带回成都府,他不能,也没有资格给出什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