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最初相识,晓安就觉得知绘的名字好听,知绘却不以为然,她告诉晓安,那个“知”字是排行,“绘”字是她爹随便想的,不过是因为那个苏州乳母家里是画团扇扇面的。解放后没人卖团扇了,乳母日子不好过,常到上海来讨钱,她爹妈嫌烦,这才把她接回来养。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晓安越来越觉得知绘是个奇怪的结合体,从来没搞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晓安渐渐明白,知绘和身边其他的女同学是不一样的,旁人都要相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妹,这些知绘都不必做,她只有一个哥哥,大她好几岁,已经念中学了,家里有佣人,连自己的内衣也不用洗。
晓安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弟弟晓霖成日淘气也叫人讨厌,但却从来没有羡慕过知绘,尽管还是孩子,便已经能看出来王家人态度的疏冷了。
王家的房子很大,还有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隔开门里门外的世界。直到初中一年级,晓安才第一次走进那扇门,虽然门里的世界已经破败,却还是让她大开眼界,她从来不知道一个四口之家需要这么多房间,数年之后,红卫兵从那幢房子里搜出来的无以计数的细软,更让她大吃一惊。
若是真要算起来,初一那一回,是她唯一一次去王家。知绘的妈妈总是在家的,却不曾露面,更没有跟她讲话。知绘也不叫妈,一进家门钻厨房里找了些吃的,大大方方的招待她。那个老娘姨看见了,便用家乡话骂知绘:“草包,就知道死吃!”
娘姨说的是安徽话,晓安略略能懂,所谓“草包”就是说人很笨,是什么都不会做的白痴。那个时候,她与知绘都已是初初长成的少女了,晓安自尊心强,平日里被爸妈说几句,就会赌气不吃饭。知绘拿给她的饼干糕点,她一口都没动,怎么也想不通知绘怎么受得了被别人这样骂。知绘却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嘻笑着反问晓安:“自尊又不能吃,算什么?”
除了知绘,王家其余几个人极少与旁人打交道,但那块地方就这么大,又拥了这么多双眼睛,恁你是谁,什么秘密都不能有的。
邻居们都知道,王先生既是医生,也在大学教书,早几年出入总是穿西装,开一辆黑色福特轿车,直到那辆车报废,西装袖口磨出了线,再后来,街上再看不到一个穿西装的人了,王先生也开始穿藏蓝色中山装,衬衣领口和裤线也不熨了,不知是不是打扮的关系,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就萎了,话很少,总是低着头不与人对视。
王太太原是不工作的,也不操持家务,总是穿旗袍或者西式连衣裙,她不像王先生那般执着,至少表现得很前进,很早就改穿大襟上衣和涤棉长裤,一头精心烫过的卷发也剪到齐耳长短,但这身看似普通的打扮还是没能让她泯然于众,她看起来就是和别的家庭妇女不同,从来没有人听到过她大声讲话,也很极见她笑,与人对视至多弯弯嘴角,眼睛还是冷的。
唯独有一次,晓安看到她露出笑容。那是一个傍晚,王太太走在路上,突然停下脚步,对这弄堂口笑。晓安也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是什么让她露出这由衷的笑颜。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飞着淡淡的晚霞,太阳没了白日里的力道,像一个咸蛋黄。而在这温柔的背景前面,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孩子正骑着自行车从大路拐进弄堂里。那个人便是知绘的哥哥,知耀。
似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晓安体味到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像是指尖的一根刺,看不见拔不掉,却总是在那里,隐隐痛着,又忍不住要去拨弄它。后来,有整整一年,或者更久,她所有的快乐与失望,心情的起落都是因为这个穿白衬衫的颀长身影,都是因为知耀。
那个时候,知耀已经在念大学了,身形与神态很像他爸,也是学医的。若真要算起来,晓安连话都不曾跟他说过,甚至不确定在街上遇到,知耀是不是能认出她来,却总觉得和他有着与旁人不同的联系。
那种联系最初是因为一本书。当时市面上能读到的书越来越少,但像王家这样的人家自然是有些私藏的。晓安喜欢看书,知绘便从家里偷拿了一些给她,待看完了再悄悄拿回去。那些小说,晓安都读的极快,一两天便能归还,只有一本纪伯伦的《先知》,她读过了还想抄下来,知绘催了好几次,才还回去。
那本《先知》是许多年前的中译本,译的文白相间,读起来并不太顺,却有种特别的时光的味道。有些句子后面有淡淡的铅笔写的外国字,晓安的英文只有long live Chairman Mao的水平,猜那是别人抄在上面的原文。书是四十年代再版的,上面的字迹又略显稚嫩,知绘的英文跟她脚碰脚,写这些字的人只能是知耀了。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描下来,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
其实,晓安也知道自己根本没工夫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那几年和刚解放的时候大不相同了,不光是王家人的生活变了,她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先是她爹雪城工作的商店搞公私合营,那时风头刚转,她娘宝月还曾庆幸,还好许家在鄞县乡下早就败落了,雪城当初也不曾沾手店里的股份,更没有自立门户出来做,不管他在店里管多少事情,行内有多大的名气,作为学徒出身的店员,成分总还是好的。
但世事的变化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很快所有定做西式服装的生意都停了,改做一些来自苏联的款式。再后来就是工农兵接管商业,雪城几乎就没事情做了,被送去一个干校上学习班。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他还是从前的老脾气,为人淡淡的,对有些事情不太积极,也不知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学习班结束就被打发去了崇明农场种地。
--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晓安越来越觉得知绘是个奇怪的结合体,从来没搞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晓安渐渐明白,知绘和身边其他的女同学是不一样的,旁人都要相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妹,这些知绘都不必做,她只有一个哥哥,大她好几岁,已经念中学了,家里有佣人,连自己的内衣也不用洗。
晓安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弟弟晓霖成日淘气也叫人讨厌,但却从来没有羡慕过知绘,尽管还是孩子,便已经能看出来王家人态度的疏冷了。
王家的房子很大,还有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隔开门里门外的世界。直到初中一年级,晓安才第一次走进那扇门,虽然门里的世界已经破败,却还是让她大开眼界,她从来不知道一个四口之家需要这么多房间,数年之后,红卫兵从那幢房子里搜出来的无以计数的细软,更让她大吃一惊。
若是真要算起来,初一那一回,是她唯一一次去王家。知绘的妈妈总是在家的,却不曾露面,更没有跟她讲话。知绘也不叫妈,一进家门钻厨房里找了些吃的,大大方方的招待她。那个老娘姨看见了,便用家乡话骂知绘:“草包,就知道死吃!”
娘姨说的是安徽话,晓安略略能懂,所谓“草包”就是说人很笨,是什么都不会做的白痴。那个时候,她与知绘都已是初初长成的少女了,晓安自尊心强,平日里被爸妈说几句,就会赌气不吃饭。知绘拿给她的饼干糕点,她一口都没动,怎么也想不通知绘怎么受得了被别人这样骂。知绘却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嘻笑着反问晓安:“自尊又不能吃,算什么?”
除了知绘,王家其余几个人极少与旁人打交道,但那块地方就这么大,又拥了这么多双眼睛,恁你是谁,什么秘密都不能有的。
邻居们都知道,王先生既是医生,也在大学教书,早几年出入总是穿西装,开一辆黑色福特轿车,直到那辆车报废,西装袖口磨出了线,再后来,街上再看不到一个穿西装的人了,王先生也开始穿藏蓝色中山装,衬衣领口和裤线也不熨了,不知是不是打扮的关系,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就萎了,话很少,总是低着头不与人对视。
王太太原是不工作的,也不操持家务,总是穿旗袍或者西式连衣裙,她不像王先生那般执着,至少表现得很前进,很早就改穿大襟上衣和涤棉长裤,一头精心烫过的卷发也剪到齐耳长短,但这身看似普通的打扮还是没能让她泯然于众,她看起来就是和别的家庭妇女不同,从来没有人听到过她大声讲话,也很极见她笑,与人对视至多弯弯嘴角,眼睛还是冷的。
唯独有一次,晓安看到她露出笑容。那是一个傍晚,王太太走在路上,突然停下脚步,对这弄堂口笑。晓安也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是什么让她露出这由衷的笑颜。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飞着淡淡的晚霞,太阳没了白日里的力道,像一个咸蛋黄。而在这温柔的背景前面,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孩子正骑着自行车从大路拐进弄堂里。那个人便是知绘的哥哥,知耀。
似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晓安体味到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像是指尖的一根刺,看不见拔不掉,却总是在那里,隐隐痛着,又忍不住要去拨弄它。后来,有整整一年,或者更久,她所有的快乐与失望,心情的起落都是因为这个穿白衬衫的颀长身影,都是因为知耀。
那个时候,知耀已经在念大学了,身形与神态很像他爸,也是学医的。若真要算起来,晓安连话都不曾跟他说过,甚至不确定在街上遇到,知耀是不是能认出她来,却总觉得和他有着与旁人不同的联系。
那种联系最初是因为一本书。当时市面上能读到的书越来越少,但像王家这样的人家自然是有些私藏的。晓安喜欢看书,知绘便从家里偷拿了一些给她,待看完了再悄悄拿回去。那些小说,晓安都读的极快,一两天便能归还,只有一本纪伯伦的《先知》,她读过了还想抄下来,知绘催了好几次,才还回去。
那本《先知》是许多年前的中译本,译的文白相间,读起来并不太顺,却有种特别的时光的味道。有些句子后面有淡淡的铅笔写的外国字,晓安的英文只有long live Chairman Mao的水平,猜那是别人抄在上面的原文。书是四十年代再版的,上面的字迹又略显稚嫩,知绘的英文跟她脚碰脚,写这些字的人只能是知耀了。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描下来,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
其实,晓安也知道自己根本没工夫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那几年和刚解放的时候大不相同了,不光是王家人的生活变了,她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先是她爹雪城工作的商店搞公私合营,那时风头刚转,她娘宝月还曾庆幸,还好许家在鄞县乡下早就败落了,雪城当初也不曾沾手店里的股份,更没有自立门户出来做,不管他在店里管多少事情,行内有多大的名气,作为学徒出身的店员,成分总还是好的。
但世事的变化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很快所有定做西式服装的生意都停了,改做一些来自苏联的款式。再后来就是工农兵接管商业,雪城几乎就没事情做了,被送去一个干校上学习班。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他还是从前的老脾气,为人淡淡的,对有些事情不太积极,也不知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学习班结束就被打发去了崇明农场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