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眼见朝堂的支柱一个个即将离开,几名大臣俱是愁云惨淡,皇上年纪毕竟还小,又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哪有在这个时候纷纷辞职的道理?
宴云河看他们神色,笑道:“先不急,怎么也得等此间事了,朝廷稳定之后再说隐退之事,到时候朝堂涌进一批新鲜血液,人绝对不会出现短缺的。”
吏部尚书却是最先明白宴云河的用意,这位显然是不想影响最近的官员考核,提醒各位不要自作聪明,提拔一些所谓的「摄政王党」。
右相的倒台难免会让人觉得是摄政王大获全胜,很难不做出一些「投其所好」的事。
但若是摄政王也即将隐退,那么这一情况将不会出现,说不定这次考核结果将是最公平的一次呢?
官员考核早有定例,并不需要商讨多久,反而是对世家的态度上,众人有了分歧。
抓了这么一批世家官员,且这些人涉嫌逼宫,每一项都是大罪,如何能轻轻放下?只不过若真全都赶尽杀绝,大郑离乱也不远了。
更别说,眼前的几位重臣之中,也多是出身世家,即便寒门出身的,也多和世家交好。
有反骨的世家需要严惩,但也有中立和支持他们的世家,并不能一概而论。
宴云河有意让宴君熠处理此事,作为他亲政路上的一次考试,合格了就代表他有独立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虽然宴云河对宴君熠有信心,但还是要让大臣们看到皇上的能力才行。
宴君熠显然很了解大臣们的心理,于是采用「杀鸡儆猴」的策略,不至于大开杀戒,又能充分震慑不安分的世家,另外,愿意开辟海外的世家,也会适当予以奖赏,给个头衔什么的。
虽然宴云河觉得人人平等,但说到底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世人还是很看重身份头衔的,其他国家出去的都是伯爵亲王什么的,大郑在这方面也不能输。
作为多年的宗主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郑很有封海外王的经验。
而从这次叛乱来看,大世家显然割舍不下自己偌大的家业,或许是觉得自己头确实铁,反而是中小世家,完全没跟着掺和。
作为被杀的「鸡」来说,这些枝繁叶茂的大世家绝对是只能震慑「群猴」的好鸡。
兵贵神速,楚静安早有布置,此时只不过是把命令下发,确定到底是朝哪几个世家动手。
和军令同样跑得飞快就是民间的各种小报,托益于大力发展的识字课程,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很多都能读懂简体字,人们自然对阅读产生了需求。
除了全面开花的民间读物,自洛城而起的各种小报更是深受欢迎,除了几家不愿「下凡」的报社,其余报刊字体俱是使用简体字。
报刊的兴盛也同样刺激百姓对时事的兴趣,看得多了,自然从中得到不少启迪,可以说,这也是开启民智的渠道之一。
为了规范这种发声渠道,朝廷已经修改过两次出版物管理规定,最近一年被查封的报社也不在少数。
所以,现在的报社已经能基于实事求是来进行报导,少有夸大其词的。
民间有民间的报社,官方也有官方的刊物,而由官方主办的刊物,此次报导都是以安抚民心为主,不能因为世家的倒台而闹得人心惶惶。
除了几个世家所在地,要尽量将此次平叛的影响降到最低。百姓虽很难理解这场平叛背后的深意,但态度还是以叫好为主,只因在他们旧有的观念中,那些豪族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人,反而是朝廷近些年的政策都是利好他们的。
宴云河虽不愿看到大郑的土地上兴起战火,但个人的意愿终究比不过现今的矛盾所在,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他同样清楚,一场彻底的斗争,终归是少不了血与火,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场斗争开始之前,做好所有能做的,为己方的天平添上更多的致胜砝码。
这一场打击世家的行动只持续了两个月,「杀鸡儆猴」圆满落幕,这是自海战之后,朝廷第一次亮出自己的铁拳,无数世家在战战兢兢的同时,也为这股即将被用于海外扩张的力量而兴奋心动。
这次行动也同时显现出一些问题,为何在明知朝廷有秘密武器的情况下,这些世家依然敢反?原因就出在武器图纸泄露上,世家渗透又岂在一朝一夕。
幸好,最新的武器都在宴云河一力主办的武器研发部,射程即真理,世家手中的虽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无论是工艺还是技术,又岂能和「正规军」相比?
又抓了几个泄密的漏网之鱼,此事才算告一段落,同时,当初于朝堂之上冒头官员的审理也得出了结果。
即便路之言再不落人话柄,作为这场行动的策划人,他还是出现在了多份供词之中。而路之言至今却一言不发,像是认了命。
直到这天,宴云河收到刑部传来的消息,路之言愿意招供,只不过在此之前想要见宴云河一面。
其实路之言的供词在现今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他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宴云河也不惧去看看他,不说宴云河一力降十会,就算看在多年相识的份上,去见一面也无妨。
宴云河与路之言是在探监室会面的,牢房探监作为古装剧剧情中劫狱的高发事件,早已被现今的大郑所禁止,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探监室。
--
宴云河看他们神色,笑道:“先不急,怎么也得等此间事了,朝廷稳定之后再说隐退之事,到时候朝堂涌进一批新鲜血液,人绝对不会出现短缺的。”
吏部尚书却是最先明白宴云河的用意,这位显然是不想影响最近的官员考核,提醒各位不要自作聪明,提拔一些所谓的「摄政王党」。
右相的倒台难免会让人觉得是摄政王大获全胜,很难不做出一些「投其所好」的事。
但若是摄政王也即将隐退,那么这一情况将不会出现,说不定这次考核结果将是最公平的一次呢?
官员考核早有定例,并不需要商讨多久,反而是对世家的态度上,众人有了分歧。
抓了这么一批世家官员,且这些人涉嫌逼宫,每一项都是大罪,如何能轻轻放下?只不过若真全都赶尽杀绝,大郑离乱也不远了。
更别说,眼前的几位重臣之中,也多是出身世家,即便寒门出身的,也多和世家交好。
有反骨的世家需要严惩,但也有中立和支持他们的世家,并不能一概而论。
宴云河有意让宴君熠处理此事,作为他亲政路上的一次考试,合格了就代表他有独立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虽然宴云河对宴君熠有信心,但还是要让大臣们看到皇上的能力才行。
宴君熠显然很了解大臣们的心理,于是采用「杀鸡儆猴」的策略,不至于大开杀戒,又能充分震慑不安分的世家,另外,愿意开辟海外的世家,也会适当予以奖赏,给个头衔什么的。
虽然宴云河觉得人人平等,但说到底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世人还是很看重身份头衔的,其他国家出去的都是伯爵亲王什么的,大郑在这方面也不能输。
作为多年的宗主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郑很有封海外王的经验。
而从这次叛乱来看,大世家显然割舍不下自己偌大的家业,或许是觉得自己头确实铁,反而是中小世家,完全没跟着掺和。
作为被杀的「鸡」来说,这些枝繁叶茂的大世家绝对是只能震慑「群猴」的好鸡。
兵贵神速,楚静安早有布置,此时只不过是把命令下发,确定到底是朝哪几个世家动手。
和军令同样跑得飞快就是民间的各种小报,托益于大力发展的识字课程,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很多都能读懂简体字,人们自然对阅读产生了需求。
除了全面开花的民间读物,自洛城而起的各种小报更是深受欢迎,除了几家不愿「下凡」的报社,其余报刊字体俱是使用简体字。
报刊的兴盛也同样刺激百姓对时事的兴趣,看得多了,自然从中得到不少启迪,可以说,这也是开启民智的渠道之一。
为了规范这种发声渠道,朝廷已经修改过两次出版物管理规定,最近一年被查封的报社也不在少数。
所以,现在的报社已经能基于实事求是来进行报导,少有夸大其词的。
民间有民间的报社,官方也有官方的刊物,而由官方主办的刊物,此次报导都是以安抚民心为主,不能因为世家的倒台而闹得人心惶惶。
除了几个世家所在地,要尽量将此次平叛的影响降到最低。百姓虽很难理解这场平叛背后的深意,但态度还是以叫好为主,只因在他们旧有的观念中,那些豪族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人,反而是朝廷近些年的政策都是利好他们的。
宴云河虽不愿看到大郑的土地上兴起战火,但个人的意愿终究比不过现今的矛盾所在,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他同样清楚,一场彻底的斗争,终归是少不了血与火,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场斗争开始之前,做好所有能做的,为己方的天平添上更多的致胜砝码。
这一场打击世家的行动只持续了两个月,「杀鸡儆猴」圆满落幕,这是自海战之后,朝廷第一次亮出自己的铁拳,无数世家在战战兢兢的同时,也为这股即将被用于海外扩张的力量而兴奋心动。
这次行动也同时显现出一些问题,为何在明知朝廷有秘密武器的情况下,这些世家依然敢反?原因就出在武器图纸泄露上,世家渗透又岂在一朝一夕。
幸好,最新的武器都在宴云河一力主办的武器研发部,射程即真理,世家手中的虽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无论是工艺还是技术,又岂能和「正规军」相比?
又抓了几个泄密的漏网之鱼,此事才算告一段落,同时,当初于朝堂之上冒头官员的审理也得出了结果。
即便路之言再不落人话柄,作为这场行动的策划人,他还是出现在了多份供词之中。而路之言至今却一言不发,像是认了命。
直到这天,宴云河收到刑部传来的消息,路之言愿意招供,只不过在此之前想要见宴云河一面。
其实路之言的供词在现今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他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宴云河也不惧去看看他,不说宴云河一力降十会,就算看在多年相识的份上,去见一面也无妨。
宴云河与路之言是在探监室会面的,牢房探监作为古装剧剧情中劫狱的高发事件,早已被现今的大郑所禁止,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探监室。
--